螺旋盘管
螺旋盘管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66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2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220495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低温与特气、管道技术与设备、化工设计通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十七届全国热载体加热技术交流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分会第八届全国工业炉学术年会、第十二届全国冷(热)水机组与热泵技术研讨会等;螺旋盘管的相关文献由790位作者贡献,包括杨大水、程洪亮、柴贵景等。
螺旋盘管—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20495篇
占比:99.97%
总计:220571篇
螺旋盘管
-研究学者
- 杨大水
- 程洪亮
- 柴贵景
- 陈韶舜
- 吴智彪
- 廖亭
- 朱鹤年
- 杨月
- 王学明
- 陈勇
- 高超
- 刘国平
- 史修传
- 向俊
- 向田法
- 徐芳蓉
- 梁古轩
- 范培源
- 赵国新
- 陈久林
- C·克贝尔
- J·施普雷曼
- M·施泰因鲍尔
- 严红丹
- 于均刚
- 何潮洪
- 冯青秀
- 刘颖
- 唐大伟
- 孙厚彬
- 孟东旺
- 宋小龙
- 岳鹏
- 张卫元
- 张玉丰
- 张福成
- 张秋宁
- 张素芬
- 张锁龙
- 彭昭加
- 徐建梅
- 朱永忠
- 朱雨峰
- 李献国
- 李玉华
- 李莹
- 李靖
- 杨智问
- 杨桂兰
- 杨泽林
-
-
-
王元华;
闵瑾龙;
陈自力
-
-
摘要:
闭式冷却塔因其节能、环保、洁净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冷却水清洁度要求较高及其他特殊工艺流体冷却的场合。以闭式冷却系统螺旋换热盘管模块为研究对象,从传热传质基本原理出发,采用Poppe分析法,构建螺旋换热盘管的传热传质数学模型及螺旋盘管管束单元的传热传质微分方程。设计和搭建闭式冷却塔实验测试平台,探究在空气流量1000—2300 m^(3)/h、喷淋密度1.09—2.72 kg/(m^(2)·s)、冷却水流量0.47—1.09 kg/s与冷却水进出口温度32—56°C时螺旋盘管传热传质性能的规律;拟合得到了管外水膜与空气的传质系数经验公式;编写螺旋换热盘管模块热力性能二维MATLAB求解程序。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对比表明:冷却水出口温度的最大误差为1.73%,喷淋水出口温度最大误差为5.79%,满足工程计算需求。
-
-
黄聪;
吴可君;
何潮洪
-
-
摘要:
用于含能化合物制备的连续釜式反应器通常安装有螺旋盘管,釜内流动情况复杂。研究搭建了一套含螺旋盘管的连续搅拌釜装置,对四斜叶桨(PBT)、推进桨(PRO)和翼型桨(CBY)作用下连续搅拌釜的停留时间分布进行了测定,并考察了桨型、进料流量、搅拌转速、表观气速等因素对无因次方差的影响,同时考察了对有气体产生的体系在含盘管的连续搅拌釜中多级混合模型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多级混合模型基本适用于对含盘管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非理想流动的描述,可用于含盘管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的优化设计。当其他条件相同,随着搅拌转速、表观气速的增大,含盘管的连续搅拌釜的无因次方差逐渐增大。对于强放热反应,推荐使用四斜叶桨或推进桨,可以较好地增强釜内物料的混合。
-
-
-
-
摘要:
申请(专利)号:CN202022753418.3公开(公告)日:2021-07-16申请(专权)人:中昊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电加热器,涉及电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有铸件导热层,铸件导热层内部浇铸有若干电加热管以及用于输送二氧化碳流体的螺旋盘管,螺旋盘管围绕在若干电加热管的外侧并靠近电加热管,且螺旋盘管的外壁靠近铸件导热层的壁面;铸件导热层外部还套接有保温层;由此,本实用新型中螺旋盘管内壁靠近电加热管,缩短了铸件导热层传递热量的距离,提高了传热速度,同时外壁靠近铸件导热层的壁面,使得铸件导热层体积更小,减小了浇铸金属用量,电加热器更轻量化。
-
-
陈立佳;
孙燕锋
-
-
摘要:
对某型号卧式热媒炉在系统并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螺旋盘管破裂、导热油碳化结焦现象进行分析,找到了根本原因,并结合用户需求制定解决方案.在系统不停车情况下完成新增卧式热媒炉点火、导热油升温调试工作,并能稳定运行.
-
-
-
邬可谊
-
-
摘要:
泡沫金属具有质量轻、体积小、换热面积大和热导率高等特点.利用泡沫金属优秀的导热性能及螺旋管的扰流能力,设计一台带有蓄热功能的螺旋管式烟气余热回收装置,以一台400 kW柴油机烟气数据为依据进行数值计算,考核装置在不同螺旋尺寸下的换热、蓄热能力,并结合工程实践考虑选取30 mm管径、40 mm螺距的螺旋管设计,蓄热材料为泡沫金属复合二元硝酸盐,金属基体为铝,填充材料为质量比3∶2的硝酸钾与硝酸钠混合物,相变材料与金属基的质量分数比为91.6%∶8.4%.结果 表明,装置占用平台面积为3.3 m2,装置换热量为184 kW,蓄热功能的加入使余热回收装置对工况变化的敏感度降低了54%.可解决海洋石油平台余热回收面临的空间有限、余热资源不连续等问题.
-
-
-
-
-
-
-
王向岩;
马伟斌;
黄远峰;
龚宇烈;
孙始财
- 《第十二届全国冷(热)水机组与热泵技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本文在制热、制冷工况下分别对螺旋盘管单独运行以及整个系统间歇运行进行了实验测试,详细分析了实验数据,得出系统性能变化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超强吸水树脂与源土混合作为回填材料,特别是对于螺旋盘管换热器,能够增大地下换热器换热量,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适用于干旱、土壤非饱和以及地下水位比较低的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