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非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

非牛顿流体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1368篇,主要集中在力学、石油、天然气工业、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19篇、会议论文148篇、专利文献194723篇;相关期刊407种,包括钻井液与完井液、润滑与密封、化工进展等; 相关会议102种,包括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2014年年会、2012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年会、2011年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学术会议等;非牛顿流体的相关文献由2862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慈群、吕冰海、杨银明等。

非牛顿流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19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148 占比:0.08%

专利文献>

论文:194723 占比:99.51%

总计:195690篇

非牛顿流体—发文趋势图

非牛顿流体

-研究学者

  • 刘慈群
  • 吕冰海
  • 杨银明
  • 袁巨龙
  • 邓乾发
  • 丁晓炯
  • 韩式方
  • 刘晓玲
  • 马友光
  • 朱春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杨鸿辉; 赵程程; 王勇; 王熖瑶; 石博方; 陈鹏飞; 延卫
    • 摘要: 凝胶推进剂的流变特性,是限制凝胶推进剂的加注、雾化、混合和燃烧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综述了以含能粉末、高分子胶凝剂、无机SiO2颗粒以及新型小分子胶凝剂(LMWG)为胶凝剂对液体推进剂中燃料、氧化剂和添加剂组分的凝胶化进展。采用含能粉末能够制备凝胶推进剂,有利于获得可触变性能、点火和燃烧效率,但是粉末材料使用量较大,容易沉降,长期储存稳定性较差。聚合物类胶凝剂由于分子结构稳定,可制备稳定性高的凝胶推进剂,且自身可燃,但是黏度较大,不利于加注、点火和燃烧效率,与金属类胶凝剂联合使用流变特性能可有所改善;SiO2具有优异的凝胶能力,对于各类组分具有广泛适应能力,但是触变性和燃烧特性表现均不理想。新型LMWG以非共价键作用力驱动自组装构建凝胶网络,有利于以较低的添加量实现推进剂凝胶化提高弹性模量;网络的物理特性有利于降低推进剂的屈服点并加强触变特性;较小的分子结构有利于降低液化后推进剂黏度,有利于加注和雾化;此外LMWG多含能可燃,对推进剂的热值损耗较小。因此,LMWG可对推进剂进行精细的流变特性调控,但是由于物理结构较弱,针对小分子凝胶推进剂的稳定性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基于优异的可触变特性、液化后黏度小、添加量少等优势,LMWG基凝胶在推进剂凝胶化的应用中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 尹耀得; 赵德敏; 刘建林; 许增耀; 侯伟
    • 摘要: 丙烯酸弹性体VHB 4910作为一种重要的介电弹性体,在软体机器人、致动器、俘能器和智能隔振器等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材料的非线性黏弹性对其力学行为有显著影响.近来分数阶模型在复杂材料的建模中取得了成功.本文基于分数阶有限变形Kelvin-Voigt流变学模型建立弹性体的三维张量本构,并进一步推导单向拉伸情况下的本构关系.随后对VHB 4910完成一系列不同拉伸速率下的单向拉伸实验.基于本构方程的可加性,首先分别利用Neo-Hookean, Mooney-Rivlin和Gent模型完成超弹性弹簧单元的参数识别,随后完成可变阶数和固定阶数的分数阶模型的参数识别,以探究弹性体材料分数阶本构关系的率相关性.结果发现:Mooney-Rivlin模型弹簧模型的拟合精度最高;两种拟合方式的分数阶模型均可以很好地模拟黏弹性弹性体的率相关黏弹性行为;固定分数阶的阶数对模型拟合结果影响不大;分数阶元件的黏性系数与伸长速率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表明其具有非牛顿流体特性,在此基础上,发展一种修正的幂律定律来定量描述这种非线性关系,该模型较Cross流体模型有更高的拟合精度.
    • 张页; 孙志高; 刘行; 王晓春; 李娟
    • 摘要: 为研究固相颗粒粒径大小对冰浆类固液两相流流变特性的影响,本文选用三种平均粒径分别为0.31、0.43和0.51 mm的聚乙烯颗粒(密度约为0.922 g/cm^(3))作为固相,改变混合浆体的流速及固相质量分数,测量浆体在水平圆管内流动的压降值,根据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关系,确定了分段拟合流变方程的方法,分析了固相颗粒粒径大小对冰浆类固液两相流流变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混合浆体的剪切应力会随着颗粒粒径、固相质量分数以及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大,浆体表现为剪切增稠流体,其流变指数总是大于1。在颗粒粒径不变的情况下,浆体的流变系数会随着固相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当固相质量分数较低小于15%,流变系数会随着粒径的增大而显著增大。
    • 施法; 金向阳
    • 摘要: 设计一款快速生产面鱼的食品挤压机,对物料在挤出端结构中的挤出过程进行分析和模拟。首先采用三维绘图软件绘制零部件和总体装配三维模型,将待仿真的三维模型导入有限元Workbench Fluent分析模块中,随后将待仿真三维模型定义为非牛顿流体,此外设定流体域的输料口的进料速度与出料端压力,最后使用方差试验得到9组挤出端装置的较优结构组合。通过构建以上9种装置以模拟流道内速度场的物料流动情况,选取最优评价指标及挤出端装置的最优组合结构。最终确定挤出端装置为SN4型结构,分析表明使用该结构生产的面鱼生产效率较高。
    • 郑所生; 黄瑶; 邹鲲; 彭倚天
    • 摘要: 刮膜蒸发器是通过旋转刮板强制成膜,可实现高黏度非牛顿流体类物料平稳蒸发的新型高效蒸发器.蒸发器内流体的流动、分布与传输机制直接决定了蒸发器的蒸发效率与功耗.不同于现有研究主要基于牛顿流体开展,本文针对不同黏度的非牛顿流体,建立蒸发器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系统研究了蒸发器内的流场分布特性和成膜机理.结果表明:低黏非牛顿流体的流场分布特性和牛顿流体类似,物料可在壁面形成均匀且连续的液膜;随着黏度的增加,液膜的均匀性和连续性逐渐变差.通过对流场分布与传输形式的研究,结合液膜分布、速度分布、剪应变率分布,以及黏度分布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蒸发器内部结构与运行状态形成的剪切场与黏度分布是蒸发器良好成膜的关键.此外,提出对刮板前缘进行弯折可辅助高黏流体液膜铺展,并对最佳弯折角度进行探索.本研究为刮膜蒸发器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与依据.
    • 苏晓辉; 张弛; 徐志锋; 金辉; 王治国
    • 摘要: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溶液悬浮颗粒流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黏弹性表面活性剂溶液的非线性流变性质及应力松弛效应对其中颗粒沉降有着显著影响。采用FENE-P和Giesekus黏弹性本构模型对表面活性剂溶液中颗粒沉降特性进行研究,发现两种本构模型不仅表现出剪切稀化,而且出现拉伸硬化。颗粒在沉降初期的不稳定性主要是由溶液自身的弹性效应引起,弹性效应越强,颗粒沉降速度不稳定性越强,而剪切稀化效应会减弱颗粒沉降速度的不稳定。颗粒沉降过程中在其尾部形成一个“负尾迹”,随着剪切稀化和拉伸硬化效应增强,负尾迹区增大,弹性效应增加,负尾迹增强,负尾迹区流体内部反向速度分布导致的表面活性剂溶液中微观胶束的拉伸断裂和重构可能是引起颗粒沉降速度持续波动的原因。
    • 晏涛; 邹爱红; 张露; 舒级
    • 摘要: 考虑二维随机非自治不可压缩非牛顿流体在具有非线性扩散项的白噪声驱动下解的渐近行为.当扩散项为Lipschitz非线性函数时,证明该方程在Bochner空间中弱拉回均方随机吸引子的存在唯一性.
    • 张翔; 刘晓玲; 孙文东; 郭峰
    • 摘要: 目的 研究表面吸附膜在热弹流润滑中的作用机理。方法 构建考虑表面吸附膜的非牛顿流体点接触热弹流润滑模型,分析润滑剂的非牛顿性、吸附膜及钢的热传导系数对热弹流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 润滑剂的非牛顿性及吸附膜的计入对油膜压力和厚度的影响很小。与牛顿流体相比,非牛顿流体可以得到较低的温升和摩擦系数。同时,随着非牛顿流体特征剪应力的增大,油膜中层温度和吸附膜表面温度有所提高。吸附膜的存在明显提高了润滑油的温升,但降低了摩擦系数。摩擦副表面的摩擦系数随着卷吸速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在相同的卷吸速度下,摩擦系数又随着吸附膜厚度的增加而降低。与热弹流润滑中沿用钢的热传导系数不同,合适的热传导系数会引起油膜压力的二次压力峰增大,润滑油的最小膜厚和摩擦系数减小及油膜温度升高。结论 润滑剂的非牛顿性、吸附膜及钢的热传导系数都会影响热弹流润滑性能。因此,在热弹流润滑体系中,考虑表面吸附膜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很有必要。
    • 解孟涛; 刘俊标; 王鹏飞; 张利新; 韩立
    • 摘要: 曝光工艺中经离心涂敷后抗蚀剂胶层的均匀性对曝光线宽有很大的影响。为了得到高速旋转下抗蚀剂胶体在凹面衬底上所形成膜层厚度的均匀性,在凹面衬底上建立了非牛顿流体微元经离心旋转的流体动力学模型。根据对应的边界条件、非牛顿流体的本构方程和连续性方程,推导并得到了流体性质、曲面面形、旋转速度和时间等因素与最终厚度的关系式。使用流变仪对950 K PMMA C 2%抗蚀剂的流体性质进行标定,在凹面衬底上以旋转速度为单一变量进行离心涂胶实验,使用光谱椭圆偏振仪测量离心后随矢量半径变化的胶体厚度,并与理论推导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旋转速度在2000 r/min时,理论厚度为267 nm,实验所测厚度为230 nm,偏差比率为13.86%;旋转速度在3000 r/min时,理论厚度为178 nm,实验所测厚度为172 nm,偏差比率为3.37%。考虑到涂胶后,前烘工艺会进一步减小胶层厚度,偏差在正常范围内。本文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见性,可以对胶体经旋转离心后的均匀性提供理论指导。
    • 朱泽旭; 余鲲; 焦刚; 胡雄; 曹东海
    • 摘要: 在石油开采与钻探领域,脉冲发生器作为旋转导向系统井下信号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压力脉冲幅值有助于提升旋转导向系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了揭示其工作原理及提高压力脉冲幅值,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利用用户自定义函数(UDF)、动网格技术、非牛顿流体模型,借助Fluent平台对往复节流式正脉冲发生器进行了动态数值实验。利用离散形式的动量方程将主阀体与电磁阀的被动运动转变为主动运动,选择适用于k-ε湍流模型的赫-巴非牛顿流体本构方程描述泥浆,提高了计算的收敛性与运动的可控性。基于非牛顿流体的流固耦合方法,更真实地模拟了脉冲器在井下工作过程。结果表明限流环内径越小或入口排量越大,则压力脉冲幅值与信号发生频率越大。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