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黄油
蛋黄油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34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轻工业、手工业、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4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787篇;相关期刊177种,包括中国民间疗法、中成药、全科护理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第三届生活方式与健康国际论坛暨世界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会联合总会第三次大会、第九届中国蛋品科技大会等;蛋黄油的相关文献由580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健怡、马述腾、唐顺之等。
蛋黄油
-研究学者
- 张健怡
- 马述腾
- 唐顺之
- 许文东
- 蔡鸿飞
- 杨玉琼
- 王小妹
- 谭巧君
- 周宇
- 纪奇森
- 黄翔
- 任娇艳
- 冯琬帧
- 刘春芳
- 刘杰
- 刘树兴
- 刘竹青
- 古玉龙
- 周杏芳
- 唐宏刚
- 崔春
- 庞振
- 张帅杰
- 张敏
- 张朔生
- 曹晓琴
- 朱寿民
- 杜俊民
- 林国栋
- 王辉
- 申海明
- 罗春芳
- 许学勤
- 赵海锋
- 赵谋明
- 邵秀英
- 邹纯
- 陈卫林
- 陈合
- 陈有亮
- 陈海燕
- 陈黎洪
- 韩丽庭
- 马美湖
- 高洪源
- 万细妹
- 严建业
- 于一丁
- 于荣贞
- 付星
-
-
陈少泽;
雷雨晨;
黄思琦;
桂伦;
高家鹏;
曹晓琴
-
-
摘要:
采用乙醇萃取法、乙酸乙酯萃取法和高温干馏法提取蛋黄油,用GC法对油样中的油酸、亚油酸含量进行测定,再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检测不同方法提取的油样的抗氧化活性。在高温下,测定乙醇萃取法和乙酸乙酯萃取法得到的蛋黄油的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通过对比分析可知,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蛋黄油中,油酸的含量均大于亚油酸的含量,高温干馏法提取的蛋黄油中,亚油酸含量高于乙醇萃取法和乙酸乙酯萃取法所得,乙酸乙酯萃取法提取的蛋黄油中,油酸含量高于乙醇萃取法和高温干馏法所得,高温干馏法得到的蛋黄油的DPPH清除率,大于乙醇萃取法和乙酸乙酯萃取法。乙醇萃取法和乙酸乙酯萃取法得到的蛋黄油经高温加热后,其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都有所上升。乙酸乙酯萃取法得到的蛋黄油其抗氧化性最好,高温加热蛋黄油后,其抗氧化性会增强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会增高。
-
-
汪毅恒;
聂婷婷;
方明玉;
陈少泽;
房辉;
曹晓琴
-
-
摘要:
采用5mL的KOH-甲醇(0.5mol·L^(-1))作为甲酯化试剂,在80°C下超声处理5min,对蛋黄中的脂肪酸进行前处理,之后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检测蛋黄油中的脂肪酸。程序升温方法为:柱初始温度100°C,保持3min,以3°C·min^(-1)升至240°C,保持7min。结果表明,脂肪酸在2.5~300μg·mL^(-1)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0。本方法的特异性良好,各项指标可满足检测需求。
-
-
田笑;
仝其根
-
-
摘要:
目的:比较蛋黄油中分离的4种脂质组分(分别记为蛋黄油1、蛋黄油2、蛋黄油3及磷脂)促进小鼠消化性胃溃疡愈合的效果。方法:对6周龄胃溃疡模型小鼠分别灌胃4种蛋黄油脂质组分(0.3 g/d蛋黄油、0.1 g/d磷脂),干预5 d后以胃窦溃疡情况、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及胃组织生化指标(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内皮素1(endothelin-1,ET-1)、一氧化氮(NO)水平)评价不同脂质组分促进小鼠消化性胃溃疡愈合的效果;进一步对胃溃疡模型小鼠分别灌胃高剂量(0.3 g/d)、低剂量(0.15 g/d)蛋黄油1以及高剂量(0.1 g/d)、低剂量(0.05 g/d)磷脂进行验证性实验。结果:蛋黄油1和磷脂作用胃组织后,小鼠胃窦溃疡明显愈合,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表明4种蛋黄油脂质组分干预可以维持细胞完整性并抑制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蛋黄油1干预后胃组织SOD、GSH-Px、NO水平显著或极显著提升(P<0.05、P<0.01),MDA和ET-1含量分别极显著和显著下降(P<0.01、P<0.05);磷脂干预后胃组织SOD活力与GSH-Px含量极显著提升(P<0.01),MDA、ET-1含量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P<0.05);验证性实验结果表明,低剂量(0.15 g/d)蛋黄油1干预对小鼠消化性胃溃疡仍有显著促愈合效果,但低剂量(0.05 g/d)磷脂干预效果不明显。结论:较高n-3不饱和脂肪酸和花生四烯酸占比的液态脂质(蛋黄油1)及磷脂为蛋黄油中促进消化性胃溃疡愈合的有效成分,且对胃溃疡模型小鼠灌胃0.15 g/d蛋黄油1或0.1 g/d磷脂均有良好的促进消化性胃溃疡愈合效果。
-
-
宋孟霜;
杨宇;
孙璐;
陈晓霞;
王玲玲
-
-
摘要:
目的:制备出对创伤伤口愈合能力作用强的海螵蛸鸡子黄油膏,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全皮层切除手建立创伤小鼠模型,分别计算空白组、模型组、不同给药组造模后不同时间点伤口愈合率。制备最佳配比海螵蛸鸡子黄油膏剂,测定其对创伤小鼠血清中IL-6及TNF-α琢含量。结果:3:1及4:1海螵蛸鸡子黄油配伍后较单味药对伤口治愈率高,4:1组疗效最佳,确定为最佳配比,制备了海螵蛸鸡子黄油膏。模型组及给药组中IL-6及TNF-α琢含量均较空白组显著性升高,但同一时间点给药组血清中IL-6及TNF-α琢含量显著性低于模型组,第九天时,IL-6含量回调至正常组值。结论:制备了4:1最佳配比海螵蛸鸡子黄油膏,该膏具有结痂速度快、伤口愈合率高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抑制创伤期血清中炎症发生相关因子有关。
-
-
宋孟霜;
杨宇;
孙璐;
陈晓霞;
王玲玲
-
-
摘要:
目的:制备出对创伤伤口愈合能力作用强的海螵蛸鸡子黄油膏,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全皮层切除手建立创伤小鼠模型,分别计算空白组、模型组、不同给药组造模后不同时间点伤口愈合率.制备最佳配比海螵蛸鸡子黄油膏剂,测定其对创伤小鼠血清中IL-6及TNF-琢含量.结果:3:1及4:1海螵蛸鸡子黄油配伍后较单味药对伤口治愈率高,4:1组疗效最佳,确定为最佳配比,制备了海螵蛸鸡子黄油膏.模型组及给药组中IL-6及TNF-琢含量均较空白组显著性升高,但同一时间点给药组血清中IL-6及TNF-琢含量显著性低于模型组,第九天时,IL-6含量回调至正常组值.结论:制备了4:1最佳配比海螵蛸鸡子黄油膏,该膏具有结痂速度快、伤口愈合率高的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和抑制创伤期血清中炎症发生相关因子有关.
-
-
王定龙;
雷雅婷;
张也;
黄丹;
谢昭明;
严建业;
李顺祥
-
-
摘要:
目的 对不同提取工艺、蛋品蛋黄油进行质量评价,并同时测定3种磷脂含量.方法 分别采用干馏法、乙醇提取法、专用分离仪法、专用分离仪法+乙醇提取法提取蛋黄油.分析采用Venusil XBP Silica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90∶10);体积流量0.8 mL/min;漂移管温度66°C;雾化气空气,体积流量1.8 L/min;增益4.结果 专用分离仪法提取的蛋黄油性状较佳,呈黄棕色半透明状,较黏稠,蛋香味浓,并且土鸡蛋提取时质量较好,收率较高.不同蛋品卵磷脂含量差异较大,其中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含量较高,溶血磷脂酰乙醇胺较低.3种磷脂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95.40% ~105.71%,RSD≤3%.结论 专用分离仪法具有实用性、创新性,与乙醇提取工艺相结合时能显著提高蛋黄油质量,可应用于工业化生产.HPLC-ELSD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为蛋黄油质量评价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
-
念安
-
-
摘要:
人们经常把是否流油视为咸鸭蛋腌制成功的标志。那么咸鸭蛋里的油,究竟是哪里来的呢?追根溯源,这还得从鸭蛋中的蛋白质说起。人们往往会以为,蛋清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蛋黄里都是胆固醇。这种观点其实忽略了一种物质--水。蛋清里含量最高的成分是水,其次才是蛋白质。一个完整的蛋,所含蛋白质总共约为6g,其中,54%在蛋清中,46%在蛋黄里。蛋清中的蛋白质胜在种类多,有超过40种蛋白质分布在蛋清中。蛋黄中的蛋白质胜在能量高,因为蛋黄中的蛋白质主要是与脂类相结合的脂蛋白和磷蛋白。
-
-
张琳菡;
张双喜;
张串串;
史孟华;
吴毅娟;
张相安
-
-
摘要:
目的 观察蛋黄油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 将6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后换药时,治疗组使用涂有蛋黄油的无菌纱布填充创面,对照组采用凡士林纱条填充创面.观察并比较2组创面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面积及创面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在减轻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增加创面成纤维细胞数、新生毛细血管数、巨噬细胞比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蛋黄油可显著减轻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面愈合.
-
-
查永贤
-
-
摘要:
中医在现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极为重要,如何助推中医发展,成为当今社会探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专项研究作为总结中医发展经验,立足中医推广普适性研究成果,凸显中医价值手段,成为专业学者发展中医事业的重要途径.通过探析蛋黄油在中医外科中的应用方略,以期助推中医与时俱进.
-
-
-
-
-
-
刘树兴;
庞振;
陈合
- 《第六届中国蛋品科技大会》
| 2004年
-
摘要:
采用超临界CO流体萃取技术,运用均匀试验设计,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从蛋黄粉中萃取蛋黄油的工艺.结果表明,萃取蛋黄油的理论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41.0.MPa,萃取温度49.1°C,分离温度28.0°C,萃取时间3.0h,CO流量14.0kg/h.萃取率>97﹪.并初步建立了动力学模型.
-
-
谢绿绿;
马美湖
- 《第八届中国蛋品科技大会》
| 2009年
-
摘要:
鸡蛋黄中含有丰富的脂质,特别是含有多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卵磷脂,因而具有调节血脂,健脑益智,改善肝脏脂质代谢障碍等多种生理功能。本文阐述了鸡蛋黄的油脂成分特性以及作用,综述了国外以有机溶剂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为主的蛋黄油脂的提取方法,总结了蛋黄油和蛋黄磷脂的开发利用动态,对鸡蛋黄中油脂的利用开发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