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0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20490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天府新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2年浙江省档案学会学术年会暨海外档案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浙江省档案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山东省民俗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暨“民俗文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等;乡村记忆的相关文献由140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晓静、丁华东、周林兴等。

乡村记忆—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 占比:0.46%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0490 占比:99.51%

总计:20590篇

乡村记忆—发文趋势图

乡村记忆

-研究学者

  • 李晓静
  • 丁华东
  • 周林兴
  • 王瑞
  • 谢梦冲
  • Sabine Marschall
  • Vino
  • YANG Yanan
  • 丁爱波
  • 丁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启华
    • 摘要: 自然界的榕树千姿百态,或独木成林,或古树婆娑,或伟岸挺拔,村头院落或高山峡谷都有榕树不同凡响的身姿,榕树以独具的形象成为闽南人最淳朴的乡村记忆,榕树也是闽南盆景人最痴迷的树种。本期榕树盆景是闽南榕树盆景技艺传承人柯成昆先生新近之作,高150cm,宽220cm,是一件连根丛林盆景。根盘古拙交互,虬曲相连,枝干密布成丛林树态。
    • 徐思琦; 杨小军
    • 摘要: 近年来,乡村民宿慢慢成为人们出行住宿的选择,因此富有特色的乡村民宿也越来越多……本文了从"村上酒舍"的传统到现代、从无形到有形、从生活到艺术三个维度研究乡村记忆被唤醒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乡村民宿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性。
    • 陈建; 朱海月
    • 摘要: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加剧了乡村空心化现象,个人在群体中定位记忆的框架逐渐瓦解,红村作为中国乡村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样面临着集体失忆的困境。山东临沭县朱村在利用红色档案建构集体记忆、走出“集体失忆”漩涡方面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朱村的实践体现出红色档案具有解释乡村记忆、塑造乡村精神以及深化记忆工程的功能,这为保护和建构红色乡村记忆提供了新的可能。朱村通过鼓励社会参与、提升管理水平、丰富开发形式等方式探索出了一条红色档案建构乡村记忆的有效路径。
    • 房静静; 牛喜霞
    • 摘要: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权力全面渗入乡村,传统乡村政治秩序重置;改革开放后,村民注重个体与家庭利益,集体合作意识消退,难以进行动员,乡村秩序建构出现困境;现阶段,在重拾乡村文化价值、传承乡村文化传统上,乡村秩序出现了一些新的时代特征。文章在社会记忆视角下,从社会—文化、政治—权力层面进行分析,认为前者指向“乡村文化传承”、后者批判“乡村文化风险”,看似矛盾,实则从不同层面探求乡村文化重建的路径。由此,厘清社会体制、文化习性和基层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对中国乡村社会秩序变迁及其内在逻辑持有清醒认识,有助于中国乡村政策的合理制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精准实施。
    • 曾祥明; 沈跃
    • 摘要: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高速推进的城镇化更加激起人们对“乡愁”的惦念和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期待。在乡村振兴的宏大背景下,从乡村记忆的视角推进村史馆建设,为人民留下一片寄托乡土情怀的空间,更好地传承乡土文化,促进共同富裕,意义深远。乡村记忆与村史馆建设1.乡村记忆的内涵乡村记忆作为社会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种历史记忆,也是一种文化记忆。乡村记忆是乡村社会群体对村域历史沿革、发展变迁的印象,在乡土文化的传承中通过一定的媒介得以保留延续。
    • 唐芃; 许昊皓(摄影); 王笑(摄影)
    • 摘要: 南岸美村乡村生态博物馆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设计任务是在四川省大邑县的川西特色乡野中,通过改造和翻建既有农房,设计一处具有独特乡村记忆的场所,提供农耕农事展示、村民集会和阅读、村党群办公的空间。建筑师提取了川西林盘的建筑和景观特征,在原有农舍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扩建。建筑师的理念是尊重乡村原有的院落围合的建筑形式与树木围绕村舍的田园景观,挖掘原生态的乡村记忆
    • 蔡华锋
    • 摘要: 乡村记忆档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在新发展阶段,大力加强乡村记忆档案建设,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乡村建设行动的视角,论述了新时代加强乡村记忆档案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设方法和路径。
    • 刘粤姣; 裴云; 王晓珍
    • 摘要: 便民服务中心是近些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新型服务机构。服务的宗旨是便民、规范、诚信、高效。但是与省、市、县便民服务中心相比,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大多数为一间一间混凝土的办公室建筑,缺少地方传统风貌的展现以至于服务中心过于简单相似化,导致发展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为了突破传统的基层便民空间的形式,希望可以满足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需要、促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文化领域传承,以 T 镇为例,通过提炼本地传统文化、生活习俗、村史、村志等有历史乡村记忆、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乡村记忆背景下的理念建设基层便民服务中心,为村民的生活建设一个有浓厚乡村记忆、文化传承的环境。以期对传统的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创新,指导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更新实践。
    • 潘玥; 刘可南
    • 摘要: 位于宁波一隅的勤勇村曾经是上世纪“生产学大寨”时代设想的新生活理想范式的代表之一。虽然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冲刷,今天作为红色遗产旅游地的勤勇村中,那段历史的痕迹依然可见。进入这座村庄,依山势拾级而上,一座保持着勤勇小学淳朴外立面的民宿建筑,以既陌生又熟悉的方式迎接了今天的来访者。一段尝试体会中国人的乡村记忆及其后的情感时代的现场谈话,也在建筑师设计的前廊里,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 王铮; 黄子洛; 张静容
    • 摘要: 法国《感官遗产法案》反映了该国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传统积淀与发展创新,该法案对乡村地区的历史风貌、生活方式、自然环境、文化属性进行保护,对我国相关实践具有借鉴意义。文章介绍这一法案的立法背景与内容,揭示法案背后法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体制的特征;从学理层面解析“感官遗产”概念,分析多感官与多模态属性,介绍涉及这一概念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借鉴“感官遗产”概念,提出守护我国乡村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深层价值、丰富资源保存与开发形式等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