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牛
蒙古牛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89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中国文学、分子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3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9660篇;相关期刊44种,包括农业生物技术学报、当代畜禽养殖业、兽医导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十六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暨纪念吴仲贤先生诞辰100周年大会、国际草业(草地)学术大会、第十四届中国肉类科技大会等;蒙古牛的相关文献由256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欢敏、毕力格巴特尔、辛满喜等。
蒙古牛
-研究学者
- 周欢敏
- 毕力格巴特尔
- 辛满喜
- 敖日格乐
- 斯琴巴特尔
- 李光鹏
- 王峰
- 王纯洁
- 白韬
- 乌兰其其格
- 佟彬
- 张剑
- 斯琴朝克图
- 田春英
- 苏德斯琴
- 荣威恒
- 雷初朝
- 何小龙
- 刘永斌
- 刘波
- 包毅
- 史铁生
- 布日古德
- 张毅
- 张焱如
- 斯木吉德
- 李丽华
- 许志信
- 赵钢
- 邱怀
- 阿日查
- 阿荣
- 陈宁博
- 陈浩
- 冀德君
- 叶茹
- 吴凯峰
- 吴迪
- 周新宇
- 周爱明
- 娜布其
- 巴达玛莲花
- 常春芳
- 常洪
- 张立
- 才仁道尔吉
- 朱莉仙
- 李世平
- 李向阳
- 李德新
-
-
盛聪;
澈力木格;
陈泽明;
王秀艳;
朱莉仙;
王申元;
吴凯峰;
苏雅;
陈宁博;
张毅;
周欢敏;
雷初朝;
韩建林;
李光鹏;
佟彬
-
-
摘要:
阿拉善牛是蒙古牛的一个重要群体,作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优良肉牛品种之一,具有乳肉役兼备的特点,适应干旱寒冷的气候,适合荒漠化草原和沙漠放牧等优异特性,主要分布在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乌兰布和沙漠湖泊湿地及其周边地区,现存栏约3.3万余头,是我国宝贵的肉牛遗传资源。但是阿拉善蒙古牛存在长期近亲繁殖,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越来越窄的趋势,加之本身生长速度缓慢、体型小等不足,未来可使阿拉善蒙古牛品种资源不断枯竭。为了保护阿拉善蒙古牛等蒙古牛群体的优异特性和种质资源,本文综述了阿拉善蒙古牛的体貌特征、数量分布以及对阿拉善蒙古牛种质资源的保护措施和产业发展建议。
-
-
陈嘉磊;
夏小婷;
肖正中;
陈宁博;
雷初朝
-
-
摘要:
[目的]通过对蒙古牛线粒体DNA(mtDNA)的基因组进行测序,探究蒙古牛的mtDNA基因组遗传多样性与母系起源。[方法]采用DNA提取、三代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方法。[结果]在36头蒙古牛mtDNA全基因组序列中,共检测到22种不同的单倍型,平均单倍型多样度(Hd)为0.970,平均核苷酸多样度(Pi)为0.00845,表明蒙古牛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构建的IQ系统发育树发现,蒙古牛具有瘤牛和普通牛两个母系支系。[结论]蒙古牛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样性,拥有普通牛和瘤牛两个母系起源,以普通牛起源为主。
-
-
孙宇晴
-
-
摘要:
以蒙古国草原文化为背景,结合蒙古国天然草原的肉质加上传统的工艺制作进行设计,新乐隆牛肉干包装以插画为蓝本,着力打造蒙古国牛肉干的品牌文化特色,提升品牌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主要设计元素取"乐"的蒙文、牛图腾、蒙古牛等。乐的蒙文:取自"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含义,用两个蒙文的"乐"字简化变形,寓意分享;牛图腾:蒙古国自古以来都有丰富的牛文化,牛图腾是他们的民族图腾;蒙古牛:该产品是风干牛肉,选自内蒙牛,蒙古牛体格大小中等,毛色以黄褐色及黑色居多,所以用其色来作为产品标识色。
-
-
盛聪;
周欢敏;
雷初朝;
韩建林;
李光鹏;
佟彬;
澈力木格;
朱莉仙;
孟克巴依尔;
乌力吉;
王申元;
吴凯峰;
陈宁博;
张毅
-
-
摘要:
[目的]阿拉善牛是蒙古牛的一个重要群体,是我国宝贵的肉牛遗传资源.为了解阿拉善牛生长和肉质特性.[方法]本研究对47头阿拉善牛的生长指标进行测定,同时对16头阿拉善牛和13头对照牛的背部最长肌的37种脂肪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年龄段阿拉善牛的体尺指标均较低;阿拉善牛背部最长肌共检测到23种脂肪酸;阿拉善牛的二十碳五烯酸(EPA)极显著高于安格斯牛、夏洛莱牛和日本黑毛和牛(P<0.01);ω-3脂肪酸极显著高于日本黑毛和牛(P<0.01),显著高于安格斯牛和夏洛莱牛(P<0.05);ω-6脂肪酸极显著高于夏洛莱牛(P<0.01).[结论]阿拉善牛富含优质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作为我国开发优质牛肉产品的宝贵肉牛品种资源.
-
-
张可;
王雅春;
张毅;
纪皓楠;
柴河;
姜立鑫;
赵曼;
佟彬;
郭峰;
吴宏军;
刘爱荣
-
-
摘要:
无角是养牛生产中的有利性状,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已报道有3种不同的无角基因,分别源自欧洲牛(2种)和蒙古牛(1种).三河牛是经多品种杂交育成的乳肉兼用牛品种,经过长期选育在品种内形成一个无角品系,但其无角基因的具体类型及来源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收集7头三河牛种公牛(无角3头、有角4头)和20头蒙古牛(无角2头、有角18头)的样本,使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分别鉴定3种无角基因的基因型.结果显示:3头无角三河牛的无角基因均属于蒙古牛无角基因类型,其中2头为无角杂合子、1头为无角纯合子,2头无角蒙古牛均为蒙古牛无角基因杂合子,样本中未检出欧洲牛无角基因.经PCR产物测序验证,无角三河牛与无角蒙古牛的无角等位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一致.据此判定,三河牛培育过程中虽然有欧洲牛品种参与,但三河牛无角基因来自本地蒙古牛.本研究为三河牛无角品系的分子选育奠定了技术基础.
-
-
阿日查;
敖日格乐;
斯木吉德;
王纯洁;
张剑;
陈浩;
刘波;
何利娜;
张晨;
崔银雪
-
-
摘要:
为探究内蒙古锡林郭勒冬季放牧蒙古母牛肠道微生物组成及其功能,采集同一地区冬季(11、12月和次年1月)放牧蒙古母牛(各20头)直肠粪便样品,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其肠道菌群多样性进行分析及PICRUSt(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PICRUSt)功能预测.结果 显示,60份样品平均每样品测得90 075条序列,通过聚类共获得3 975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84.60%的OTU注释到门水平;29.56%的OTU注释到属水平;在门水平和属水平,冬季放牧蒙古牛肠道中优势物种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属(Bacteroides)和艾克曼菌属(Akkermansia);随着天气逐渐变冷,食物短缺,蒙古牛肠道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减少,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增多;聚类分析发现,11月和12月蒙古牛肠道微生物群落较为相似,而与次年1月相比有明显差异;PICRUSt功能预测发现,随着天气逐渐变冷,免疫系统、环境适应性及细胞运动性相关通路丰度降低,氨基酸代谢通路丰度增加.综上,蒙古牛肠道菌群在适应食物短缺的冬季发挥着重要作用.
-
-
谷明娟;
罗荣松;
高丽;
周新宇;
吴迪;
魏著英;
白春玲;
武云喜;
李光鹏
-
-
摘要:
在现代养殖业中,牛无角性状对提高动物福利、降低养殖成本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取7头蒙古牛(Bos taurus)基因组DNA(其中3头有角,4头无角),制备基因组文库,经Illumina HiSeqTM平台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重测序数据进行分析,对识别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和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s,InDels)进行注释.结果共得到380.88 Gb序列数据,共确定了11362382个SNPs和1150664个InDels,大部分变异(96%的SNPs和94%的InDels)位于基因间、转录本和内含子区,注释3768个基因.经过筛选,确定与角发育相关差异基因20个.同时利用SNPs和InDels进行群体分层分析,发现无角性状没有造成蒙古牛的遗传分化.以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和Sanger测序结果,确定控制蒙古牛无角形状的POLLED位点为P219ID突变型.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蒙古牛无角性状的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数据,为蒙古牛的遗传特性提供有价值的资源.
-
-
才仁道尔吉;
巴义尔
-
-
摘要:
和静县有着无可替代的山区草场优势,拥有由这片草原哺育形成且存栏量较大的地方品种焉耆马、巴音布鲁克羊、蒙古牛、巴州牦牛等4个巴州主体家畜品种,和静县一直以来都是巴州的畜牧大县,但是离畜牧强县仍有一段距离.本文中作者针对和静县畜牧业生产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当前畜牧业发展实际形势,结合农牧民养殖户养殖中的理念、技术现状等,按照畜种品种发展提出一些看法,与同行工作者们交流.
-
-
-
谷明娟;
高丽;
周新宇;
吴迪;
魏著英;
李光鹏;
白春玲
-
-
摘要:
在养殖业中,牛角作为个体间争斗和伤人工具而成为养牛业的隐患之一.POLLED位点是目前发现控制牛(Bovidae)无角性状的主要位点,但在实际生产中,存在该位点的牛并不多见.为研制无角基因编辑牛,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将POLLED位点P202ID基因型定点整合到有角蒙古牛(Bos taurus)胎儿成纤维细胞基因组中,建立P202ID基因型蒙古牛成纤维细胞系.首先以牛POLLED位点为靶点,设计合成4对单导向RNA(single guide RNA,sgRNA),并插入到CRISPR/Cas9系统表达载体.Surveyor酶切结果显示,由sgRNA1~4构建的载体切割效率依次是24%、26%、55%和17%,其中pCas-Guide-EF1α-GFP-sgRNA3活性最高.利用电转染法将活性最高的切割载体与含有P202ID序列的打靶载体共转染到蒙古牛胎儿成纤维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分选阳性单细胞,进一步培养使其形成单克隆细胞;然后利用PCR及DNA测序技术,鉴定得到4株定点整合入细胞基因组的阳性单克隆细胞,可作为后续体细胞核移植的供体细胞.本研究可为培育无角体细胞克隆牛提供实验材料和技术支撑,为研究牛角的发生发育机制提供基础材料.
-
-
Mu Qi-er;
木其尔;
Liu Li-min;
刘莉敏;
Xiang Xue-song;
向雪松;
Wang Xiao-jing;
王晓婧;
Wang Zhu;
王竹;
Guo Jun;
郭军
- 《第十四届中国肉类科技大会》
| 2016年
-
摘要:
本研究以呼伦贝尔放牧蒙古牛黄色脂肪为研究对象,并以牛、绵羊和双峰驼白色脂肪为对照,检测其黄度、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VA)和脂肪酸,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差异比较,确定黄色脂肪成因物质为β-胡萝卜素,排除VA和脂肪酸.呼伦贝尔蒙古牛黄色脂肪中β-胡萝卜素(1.60±0.54,X±SD),显著高于牛的白色脂肪,绵羊和双峰驼脂肪则未检出类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与脂肪黄度b*值呈显著正相关,VA与β-胡萝卜素有正相关趋势,但黄色脂肪中的VA却显著低于白色脂肪.油酸和亚麻酸在牛的黄色和白色脂肪间无显著差异,黄脂亚油酸则显著低于牛的白脂,其他脂肪酸与β-胡萝卜素也无显著相关性,排除脂肪酸是脂肪黄色成因物质.
-
-
-
赵钢;
许志信;
李德新
- 《国际草业(草地)学术大会》
| 2001年
-
摘要:
1996~1997年间,作者对自由放牧条件下放牧于沙地草地的蒙古牛和蒙古羊的选择性采食进行了观察研究.观察结果表明:(1)在沙地放牧地中,蒙古牛和蒙古羊日粮由多种植物构成,其中重要的植物种类有大针茅、羊茅、羊草、糙隐子草、叉分蓼、大油芒、黄花菜、棉团铁线连、苔草、冷蒿、洽草等.冷蒿在蒙古牛和蒙古羊的秋季日粮中占有重要地位,构成了日粮的约50℅.(2)蒙古牛和蒙古羊的日粮构成具有很大的相似性(60℅),但春季相似性较低,只有13℅.二者的食物生态位重叠度大约60℅.(3)蒙古牛和蒙古羊的食物生态位宽度平均为64℅和68℅,即当地草地植物资源中,约1/3的部分未被利用.(4)蒙古牛和蒙古羊食物构成的季节变化,有利于草地植物在放牧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的恢复和贮藏性营养物质的形成和积累,有利于草地植被的稳定和持续利用.
-
-
-
-
-
-
-
- 贵州省畜牧兽医研究所
- 公开公告日期:2020-08-11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牛支原体、牛结核分枝杆菌、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三重PCR快速诊断试剂盒。所述试剂盒的PCR引物为牛支原体oppD基因序列、牛多杀性巴氏杆菌Pm‑kmt基因序列、牛结核分枝杆菌IS6110基因序列的特异性引物。本发明通过对单一PCR进行优化后建立了三重PCR,通过优化试验,确定该三重PCR的最佳扩增条件为:94°C10min预变性;94°C1min,58°C50s,72°C1min,循环30次;72°C10min延伸。本发明提供的试剂盒,可用于牛支原体、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牛结核分枝杆菌单一和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试验结果证明试剂盒具有准确、快速、特异强、灵敏度高的特点,能有效检出牛支原体、牛多杀性巴氏杆菌、牛结核分枝杆菌,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