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荧光原位杂交(FISH)

荧光原位杂交(FISH)

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1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遗传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02271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生命科学研究、遗传、现代生物医学进展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五届微生物生态学术研讨会等;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相关文献由412位作者贡献,包括彭永臻、陈琦、Ana Gimenez-Capitan等。

荧光原位杂交(FISH)—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5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2271 占比:99.91%

总计:102367篇

荧光原位杂交(FISH)—发文趋势图

荧光原位杂交(FISH)

-研究学者

  • 彭永臻
  • 陈琦
  • Ana Gimenez-Capitan
  • Cristina Teixidó
  • Niki Karachaliou
  • Rafael Rosell
  • Vicente Peg
  • 何信佳
  • 刁英
  • 卢光琇

荧光原位杂交(FISH)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陈琦; 孙雨晴; 郑欣宜; 山谷; 李雅娟; 曹小娟; 朱新平; 周贺
    • 摘要: 为探究鱼类雄核发育新途径及自然四倍体泥鳅所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组构成,采用自然四倍体泥鳅(4n=100)为父本、二倍体泥鳅(2n=50)为母本进行杂交,受精后5 min将受精卵放入3°C水中处理60 min诱导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并对其后代的血红细胞核体积、染色体核型、Ag-NORs带型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信号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杂交三倍体泥鳅血红细胞核体积为(38.29±3.14)μm3,处理组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血红细胞核体积为(27.92±3.58)μm3,二者血红细胞核体积之比为1.37:1;杂交三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数目3n=75,核型公式为15m+6sm+54t,NF=96,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数目2n=50,核型公式为10m+4sm+36t,NF=64;杂交三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中,在3个染色体短臂的端部检测到3个FISH杂交信号,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中,在2个染色体短臂的端部检测到2个FISH杂交信号;杂交三倍体泥鳅染色体和间期核中,呈现出Ag-NORs数目为1~3个,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和间期核中,呈现出Ag-NORs数目为1~2个.研究表明,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的染色体组构成为2套染色体组,表明自然四倍体雄性泥鳅能产生二倍体(2n)配子,该结果为自然四倍体雄性泥鳅是具有4套染色体组的遗传四倍体提供了重要的遗传学证据.
    • 陈琦; 孙雨晴; 郑欣宜; 山谷; 李雅娟; 曹小娟; 朱新平; 周贺
    • 摘要: 为探究鱼类雄核发育新途径及自然四倍体泥鳅所产生的配子染色体组构成,采用自然四倍体泥鳅(4n=100)为父本、二倍体泥鳅(2n=50)为母本进行杂交,受精后5 min将受精卵放入3°C水中处理60 min诱导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并对其后代的血红细胞核体积、染色体核型、Ag-NORs带型及荧光原位杂交(FISH)信号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杂交三倍体泥鳅血红细胞核体积为(38.29±3.14)μm^(3),处理组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血红细胞核体积为(27.92±3.58)μm^(3),二者血红细胞核体积之比为1.37∶1;杂交三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数目3n=75,核型公式为15m+6sm+54t,NF=96,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数目2n=50,核型公式为10m+4sm+36t,NF=64;杂交三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中,在3个染色体短臂的端部检测到3个FISH杂交信号,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中,在2个染色体短臂的端部检测到2个FISH杂交信号;杂交三倍体泥鳅染色体和间期核中,呈现出Ag-NORs数目为1~3个,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胚胎染色体和间期核中,呈现出Ag-NORs数目为1~2个。研究表明,雄核发育二倍体泥鳅的染色体组构成为2套染色体组,表明自然四倍体雄性泥鳅能产生二倍体(2n)配子,该结果为自然四倍体雄性泥鳅是具有4套染色体组的遗传四倍体提供了重要的遗传学证据。
    • 夏俊珂; 刘艳霞; 赵勇江; 侯雅勤; 鲁宁; 张秋艳; 孔祥东
    • 摘要: 特纳综合征是较常见的性染色体异常疾病.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性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的特纳综合征,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全基因组低深度测序(CNV-seq)等遗传学技术明确了结构异常染色体的性质,为临床医生和遗传分析人员提供诊断思路.
    • 肖坤; 郝婧薇; 王艺; 曲宝成; 傅松哲; 刘鹰
    • 摘要: 为研究微滤机过滤对循环水养殖系统水体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分别在试验第1天、第30天和第60天对无微滤机的池A及微滤机过滤的池B两个养殖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的循环水养殖系统采集水样,平板计数法测定养殖水体弧菌、异养细菌总数后,以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检测养殖水体弧菌属(Vibrio)、红细菌科(Rhodobacteraceae)的空间分布.同时,采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对养殖水体细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计数结果显示,池A养殖水体弧菌总数均高于池B.除试验第1天外,池A养殖水体异养细菌总数亦均高于池B;FISH检测结果显示,随养殖时间的推移,弧菌数量增长迅速,池A养殖水体中弧菌属聚集成点状,而红细菌科依然较均匀地分布于养殖水体中,池B养殖水体中弧菌属、红细菌科均较均匀地分布于养殖水体中;16S rDNA扩增子测序结果显示,池A和池B养殖水体的细菌组成存在差异,池A养殖水体的弧菌属所占细菌总量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池B;除试验第30天存在波动外,池A养殖水体的红细菌科所占细菌总量的比例显著低于池B;除试验第1天外,池A与池B养殖水体细菌丰度和多样性均无显著变化.同时初步研究表明系统运行至60 d左右,建议对微滤机滤膜进行更换或清洗.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微滤机使用与否对循环水养殖系统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可对循环水养殖系统的病害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 郭瑞红; 邱帅; 刘光欣; 高凯; 魏建芬; 席梦利
    • 摘要: [目的]建立染色体形态良好、分裂相内染色体分散且无细胞质背景的绣球根尖高质量染色体制片技术,完善中期染色体45S rDNA和5S rDNA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体系,为深入开展绣球属植物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绣球'无尽夏'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水培长出的幼嫩根尖为材料,分别采用1 MPa一氧化二氮(N2 O)、0.7 mmol·L-1环己酰胺、2 mmol·L-18-羟基喹啉对根尖进行不同时间预处理.预处理后的根尖分生组织在4%纤维素酶和2%果胶酶混合酶液中酶解后进行染色体制片.以45S rDNA和5S rDNA为探针,对中期染色体进行原位杂交.[结果]1)1 MPa一氧化二氮预处理的材料中,预处理0.5 h,大部分中期分裂相染色体较长,浓缩不充分;预处理1 h,染色体浓缩适当,大部分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可辨;预处理2 h,染色体浓缩过度,呈点状.0.7 mmol·L-1环己酰胺预处理的材料中,预处理1 h和3 h,染色体偏长,浓缩不充分;预处理5 h,染色体浓缩适当,但着丝粒位置显示不明显.2 mmol·L-18-羟基喹啉预处理的材料中,2、4、6 h 3个时间梯度均可得到染色体浓缩适当的材料,各处理时间之间对染色体形态的影响差异并不明显,但着丝粒位置不可辨.综合考虑后认为,绣球根尖预处理的最适条件为1 MPa一氧化二氮预处理1 h.2)3个酶解时间梯度中,酶解0.5 h的染色体制片,中期分裂相和细胞核周围存在明显的细胞质残留;酶解1h的染色体制片,中期分裂相背景干净、染色体分散程度好;酶解2h的染色体制片,观察到很多不完整分裂相,分裂相间无法区分,染色体容易丢失.因此,绣球根尖分生组织在4%纤维素酶和2%果胶酶混合酶液中37°C酶解1 h比较合适.3)绣球'无尽夏'是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36(2n=2x=36).45S rDNA长、短探针的FISH效果相似,均产生很强的杂交信号,位点位于1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末端;5S rDNA长、短探针的FISH信号均较弱,长探针的检出率高于短探针,杂交信号位于1对端着丝粒染色体的长臂末端.[结论]成功建立绣球'无尽夏'根尖高质量中期染色体制备及rDNA物理定位技术体系,该体系可高效确定绣球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及rDNA分布,为绣球属资源鉴定、杂交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从而指导绣球属植物的杂交育种实践.
    • 徐瑞波; 高广琦; 白晓晔; 李伟程; 张和平
    • 摘要: 宿主口服益生菌的定性和局部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设计株水平特异性荧光原位杂交(FISH)探针来研究鼠李糖乳杆菌在宿主肠道中的定殖。根据鼠李糖乳杆菌Probio-M9和其它相关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分别设计了鼠李糖乳杆菌种水平特异性探针(Probe-16S)和鼠李糖杆菌Probio-M9菌株水平特异性探针(Probe-SP)。在使用15株鼠李糖乳杆菌菌株和15株其它益生菌验证这些特异性探针后,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验证鼠李糖乳杆菌Probio-M9菌株的特异性探针在体外和体内的适用性。结合荧光D-氨基酸(FDAA)探针,在大鼠的肠道中检测到鼠李糖乳杆菌Probio-M9的活细胞。本研究设计的FISH探针可从肠道菌群中特异性鉴定鼠李糖乳杆菌Probio-M9,该方法可与FDAA探针结合使用,以进一步探索该益生菌菌株在宿主肠道中的定位。
    • 吕婷婷; 张珍悦; 姚晓妮; 张寒冰; 李家创; 刘淑会; 杨群慧; 武军; 陈新宏
    • 摘要: 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2n=6x=42,AABBDD)正常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黑麦(Secale cereal;2n=2x=14,RR)具有发达的根系以及较强的抗逆性与抗病性,是改良小麦性状的重要遗传资源.为了提高小麦抗赤霉病的能力,本实验通过墨西哥黑麦与普通小麦W770B杂交,经多代选育获得了一批能够稳定遗传的衍生后代.在小麦扬花期,采用单花滴注法(single flower inoculation,SFI)对亲本及其衍生后代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亲本黑麦对赤霉病表现中抗,W770B表现高感,衍生后代12-5-1表现中抗.进一步通过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e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特异序列扩增分子标记(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SCAR)、简单重复序列分子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ort,SSR)对中抗赤霉病的衍生后代12-5-1进行形态学及细胞遗传学的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2-5-1根尖细胞中含有42条染色体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能正常配对形成21个二价体2n=42=21Ⅱ,并且能正常分离.以黑麦基因组为探针对12-5-1进行GISH鉴定,观察到小麦的2条染色体端部有黄绿色信号,说明小麦染色体与黑麦染色体发生了易位;FISH鉴定表明12-5-1中易位染色体为小麦的1BS与黑麦的1RS发生了易位;因此推断小麦与黑麦杂交发生了染色体小片段易位.利用黑麦特异性标记AF1/AF4与1RS的SCAR标记进行鉴定,结果只在黑麦和衍生后代12-5-1中扩增出相应的条带;SSR分析结果显示小麦1BS染色体上的3对引物(Xgwm11、Xgwm31、Xgwm550)不能在12-5-1中扩增出目标条带,其余引物均能扩增出相应的目标条带,表明12-5-1是一个1RS-1BS/1BL的小麦-黑麦小片段易位系.该抗病衍生后代的创制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
    • 赵文钊; 裴浩; 王超; 敖强; 吕恺; 彭党聪
    • 摘要: 校园污水具有水量变化大、水质和污染物负荷不稳定的特点,如何维持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是校园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的关键.以西安市某大学校园污水处理站间歇式A2/O工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低负荷下增加厌氧好氧时间比的运行策略,以减缓暑期硝化菌的衰减,加快重新启动的进程.运行结果表明,假期期间污水处理站水量仅为非假期期间的5%~10%,污泥浓度由放假前的4 500 mg·L-1降低至假期(42 d)结束后的3 200 mg·L-1,仅衰减了29%;而对应的污泥释磷吸磷活性则分别衰减了77%和85.7%,AOB和NOB活性则衰减较小,分别衰减了64%和34%;FISH测定结果表明生物种群变化与活性变化相一致.维持假期运行策略可使污泥中的功能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以较低的速率衰减,从而为假期后的重新快速启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以上结果可为大学校园污水处理站假期运行方式提供参考.
    • 陶志强; 张宇航; 王英; 高和琼; 庄南生
    • 摘要: MADS-box基因家族广泛分布于真核生物中,巴西橡胶树的MADS-box基因家族主要参与花形态建成,对生殖生长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目前,MADS-box基因家族的26个相关基因已被克隆分析,但它们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还未确定.本研究以巴西橡胶树'热研7-33-97'品种为材料,将MADS-box基因家族的6个成员(HbAGL8、HbAG15、HbAGL30、HbTT16、HbAP1和HbSVP1)定位在细胞核染色体上,通过双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巴西橡胶树MADS-box基因家族的这6个成员在细胞核染色体上进行物理定位分析.结果表明:MADS-box基因家族的6个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其中HbAGL15、HbAG8、HbAG30和HbSVP1基因定位在第4、5、7和8号染色体长臂上,其信号位点到着丝粒的平均百分距离是11.85、39.71、48.94和6.70;HbTT16和HbAP1基因定位在第1和13号染色体短臂上,其信号位点到着丝粒的平均百分距离是22.19和18.01.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巴西橡胶树MADS-box基因家族的6个成员在细胞核染色体上的实际位置,展现家族基因之间的分布特点和连锁遗传关系,不仅丰富了橡胶树分子细胞遗传学信息,也为橡胶树的分子辅助育种和比较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了分子细胞遗传学的科学理论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