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茜素红S

茜素红S

茜素红S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8篇,主要集中在化学、水产、渔业、生物化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2410篇;相关期刊58种,包括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水生生物学报、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八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等;茜素红S的相关文献由283位作者贡献,包括迟燕华、邹小勇、黎拒难等。

茜素红S—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84 占比:0.6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410 占比:99.32%

总计:12495篇

茜素红S—发文趋势图

茜素红S

-研究学者

  • 迟燕华
  • 邹小勇
  • 黎拒难
  • 黄美珍
  • 于亚辉
  • 刘军
  • 吴常文
  • 庄稼
  • 张建设
  • 徐伟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白天泉; 姚俊杰; 毛茜; 王礼节; 罗永泉
    • 摘要: 在水温(14±0.5)°C下,将体长(5.89±0.62)cm、体质量(1.48±0.39)g的鲈鲤Percocypris pingi幼鱼放入19 cm×13 cm×9 cm的塑料箱中,用浓度为0 mg/L、40 mg/L、80 mg/L、120 mg/L、160 mg/L、200 mg/L和240 mg/L的茜素红S(ARS)溶液浸泡24 h后取鱼样一次(0 d),将剩余鲈鲤幼鱼转入盛有清水的塑料箱中投喂,暂养5 d和10 d时测定鱼体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ARS标记对鲈鲤幼鱼肌肉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浸泡24 h(0 d)后SOD和CAT活性随ARS浓度升高呈抛物线型剂量效应体系,表现为低促高抑;在40 mg/L浓度时开始诱导GSH-Px活性,整体呈不规则变化;MDA含量随ARS的浓度先降低后升高,200 mg/L浓度组SOD、CAT和GSH-Px酶活力和MDA含量最高;浸泡5~10 d后,ARS的浓度为40~120 mg/L时,肌肉抗氧化酶活性和MDA含量都能恢复到正常水平,随着ARS的浓度提高160~240 mg/L浓度组的抗氧化酶活性不同程度地低于对照组,MDA含量分别在第5 d和第10 d显著低于和高于对照水平,说明该浓度范围内,ARS浸泡对鲈鲤肌肉造成了不可逆的氧化损伤。本实验结果表明:小于160 mg/L浓度的ARS浸泡鲈鲤未造成氧化损伤。体长4.27~6.51 cm的鲈鲤幼鱼推荐使用100~150 mg/L浓度的ARS进行浸泡标记。
    • 唐容; 吕红健; 付梅; 苏胜齐; 姚维志
    • 摘要: 为探究盐酸四环素(TCH)和茜素红S(ARS)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 Bleeker)的影响及标记效果,丰富鱼类荧光标记模式,研究使用TCH(100—500 mg/L)和ARS(100—300 mg/L)对中华倒刺鲃幼鱼进行双重浸染荧光标记,实验共设置5个处理组和1个对照组,浸染时间均为24h.结果显示,经90d的养殖实验后,标记鱼的耳石(包括矢耳石和星耳石)、倒刺、鳍条和鳍棘均能检测到双重荧光标记环,且TCH产生的黄色荧光环比ARS产生的红色荧光环更接近骨质结构内部.较高浓度处理组的矢耳石(≥300 mg/L TCH和≥150 mg/L ARS)、星耳石(≥300 mg/L TCH和≥200 mg/L ARS)和倒刺(400—500 mg/L TCH和150—300 mg/L ARS)中均能检测到明显的标记环(n≥2),但所有处理组的侧线鳞和非侧线鳞的荧光标记不明显(0≤n≤1).经200—500 mg/L TCH和150—300 mg/L ARS处理的鳍条,及经300—500 mg/L TCH和200—300 mg/L ARS处理的鳍棘中可以同时检测到明显的TCH和ARS的标记环(n≥2).此外,在整个实验中各处理组标记鱼与对照组相比,在生长和存活率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使用TCH和ARS双重标记中华倒刺鲃幼鱼是可行的.双重荧光标记方法在水生生物标记回捕实验及实验性生物学研究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李茂华; 李天才; 曾如奎; 赵宇航; 宋昭彬; 杨坤
    • 摘要: 为探究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早期鱼苗浸泡标记的合适荧光染料及标记条件,为短须裂腹鱼大规模标记放流及其效果评估提供参考,实验使用茜素络合物(AC)、茜素红S(ARS)、盐酸四环素(TC)、酸性茜素蓝B(AAB)、茜素黄GG(AYG)和钙黄绿素(CAL)溶液分别浸泡标记短须裂腹鱼早期鱼苗(仔、稚鱼),实验结束后摘取耳石检测荧光标记.结果显示:AC、ARS均可在短须裂腹鱼耳石上形成荧光标记,标记在绿光下最明显,呈橘红色;TC、AAB、AYG、CAL均未形成有效的荧光标记;AC标记造成的死亡率和标记质量随着溶液浓度、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升高,随着鱼体全长的增加而降低;AC标记20日龄短须裂腹鱼结束16 d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除浓度300 mg/L、浸泡时间24 h的这组全长显著较低外,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AC及ARS重复标记均可形成两个橘红色标记环,首次标记时AC造成的死亡率低于ARS,再次标记时前者高于后者.综合考虑标记质量、死亡率及对生长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本研究推荐使用AC或ARS浸泡标记短须裂腹鱼早期鱼苗,具体条件为:溶液浓度50~100 mg/L,浸泡时间12~24 h.
    • 阙江龙; 王生; 万锦涛; 李涵; 贺刚; 张燕萍
    • 摘要: 在水温25~28°C下,将20日龄、全长3cm左右的鳙Aris tic hth ys nob ilis幼鱼充气浸泡在茜素红S(ARS)中8h和24h,浓度为0mg/L(对照组)、50mg/L、100mg/L、150mg/L、200mg/L和250mg/L,分析茜素红S染料在耳石上的沉积及动态变化,为评估四大家鱼标志放流效果提供参考.结果 发现:当ARS浓度高于200mg/L,鳙全部死亡;当ARS浓度在50~150 mg/L时,茜素红能在耳石上形成标记环,可见光下,标记环呈紫红色,24h浸泡标记效果优于8h,24h、50mg/L ARS标记效果清晰,100 mg/L和150 mg/L标记效果强烈,鳙ARS最佳染色方式为24h、100 mg/L ARS.鱼体暂养90d后,在可见光下耳石上的标记环仍清晰可见,表明ARS标记所形成的标记环在耳石上可长期保存.随着暂养天数的增加,鳙耳石上形成的沉积轮越来越大,确系为日轮.鳙仔稚鱼耳石生长长度与饲养周数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利于了解放流鱼种早期生活史阶段的生长特征和生态习性,为评估增殖放流效果奠定了基础.
    • 张涛; 牛建功; 刘鸿; 焦飞; 张人铭; 蔡林钢
    • 摘要: 为了解茜素红S对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幼鱼的急性毒性,在水温10°C下,采用半静态法对体重范围(5.8±0.6)g的扁吻鱼幼鱼进行了试验.结果 表明,茜素红S浓度为400 mg/L时,96 h死亡率为0;当茜素红浓度为900 mg/L时,72 h全部死亡;茜素红S对扁吻鱼幼鱼的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88、718、651、618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79 mg/L.说明茜素红S对扁吻鱼幼鱼的毒性为低毒性,适合其标记放流.实际工作中,建议选用浓度179~ 400 mg/L作标记,在保证存活率的基础上,取得较好的标记效果.
    • 张涛1; 牛建功1; 刘鸿1; 焦飞1; 张人铭1; 蔡林钢1
    • 摘要: 为了解茜素红S对扁吻鱼(Aspiorhynchus laticeps)幼鱼的急性毒性,在水温10°C下,采用半静态法对体重范围(5.8±0.6)g的扁吻鱼幼鱼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茜素红S浓度为400mg/L时,96h死亡率为0;当茜素红浓度为900mg/L时,72h全部死亡;茜素红S对扁吻鱼幼鱼的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88、718、651、618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79mg/L。说明茜素红S对扁吻鱼幼鱼的毒性为低毒性,适合其标记放流。实际工作中,建议选用浓度179~400mg/L作标记,在保证存活率的基础上,取得较好的标记效果。
    • 王琳; 于亚辉; 来新泽; 胡家祯; 刘军; 刘铮
    • 摘要: 以茜素红-S(1,2-二羟基蒽醌-3-磺酸钠)为螯合剂,与大孔强碱性阴离子树脂D296-R合成茜素红-S螯合形成树脂,能够在酸性介质中使螯合形成树脂中的-OH离解出H+,变成-O-,与大体积的贵金属碘络阴离子[MeI4]2-相遇形成稳定的螯合物.在较宽的酸度范围内使Au、Pt、Pd与贱金属有效分离,并抑制NO3-对贵金属吸附的影响.与高压密闭溶矿方式相结合,Au、Pt、Pd的回收率均大于92%,检出限:Au 0.047 ng/g、Pt 0.082 ng/g、Pd 0.051 ng/g.应用于铂族元素地球化恘成分分析一级标准物质中Au、Pt、Pd的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的相对误差(RE)为-7.58%~10.9%,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9.86%.
    • 孙丽; 邢建宇; 白波; 丁晨旭; 王洪伦; 索有瑞; 段洁; 樊成
    • 摘要: 沙棘枝条富含木质纤维素, 填埋、焚烧会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资源.为充分利用闲置沙棘枝资源, 采用己二酸二酰肼 (ADH) 为改性剂, 对沙棘枝条粉 (SBP) 进行改性, 制得ADH改性的沙棘枝条粉 (ADH@SBP) .通过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ADH@SBP产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将ADH@SBP应用于吸附去除水中茜素红S, 考察了pH、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ADH@SBP吸附茜素红S的影响.结果表明:ADH@SBP吸附茜素红S的最佳条件在pH=2, 温度为50°C.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Sea buckthorn branches are composed of ample lignocelluloses.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 for these, like discarding outside or burning are characterized by serious resource wast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Adipic acid hydrazide (ADH) was used as modifier.The ADH@SBP was prepared by decorating sea buckthorn branch powder (SBP) with adipic acid hydrazide (ADH) molecular.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respectively.Moreover, their absorptive removal for alizarin red S from aqueous solutions wa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Specifically, the effect of modifier concentration, initial dye concentration, adsorbent additive quantity, pH, temperature and contact time on the removal of alizarin red S were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pH value about 2, the temperature of 50°Cwere helpful for the adsorption of alizarin red S onto ADH @SBP.The adsorption followed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s, and the adsorption isotherm can be fitted better by langmuir equation than freundlich equation.Thermodynamic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spontaneous and endothermic.
    • 陈思江; 龙凤侠; 余沁金; 赵慧楠; 陈波
    • 摘要: 在室温条件下,通过戊二醛交联法制备得到壳聚糖/Fe_3O_4(CS-Fe_3O_4)。采用FT-IR、XRD、SEM、VSM以及TGA等手段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并系统考察了CS-Fe_3O_4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S-Fe_3O_4吸附水中茜素红S(ARS)时,在300 min内可以达到吸附平衡,在反应温度为313 K时最大吸附容量可达976. 3 mg/g,整个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Langmuir等温模型,经过5次吸附/解吸循环后,吸附剂对ARS的吸附容量仍然可达416. 2 mg/g。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