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乙酰乳酸合成酶

乙酰乳酸合成酶

乙酰乳酸合成酶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93篇,主要集中在植物保护、化学工业、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265267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植物保护学报、植物保护、作物学报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十届全国杂草科学大会、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研讨会、2011年国际氨基酸产业创新与联盟发展高峰论坛等;乙酰乳酸合成酶的相关文献由45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金信、李正名、刘伟堂等。

乙酰乳酸合成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3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65267 占比:99.94%

总计:265433篇

乙酰乳酸合成酶—发文趋势图

乙酰乳酸合成酶

-研究学者

  • 王金信
  • 李正名
  • 刘伟堂
  • 郭文磊
  • 范志金
  • 周家驹
  • 钱传范
  • 卢宗志
  • 张汝伟
  • 曹殿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宇翔; 朱亮; 魏有海
    • 摘要: 为探究不同青稞品种对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WG)的耐药性,文中以青海不同地区的10个青稞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整株盆栽法和酶活力测定法比较分析其对该除草剂的耐药性差异,测定其IC;值及乙酰乳酸合成酶(ALS)、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的活力。结果表明:(1)供试青稞品种中北青8号的耐药性最强,其IC;值为22.376 g/hm^(2);北青2号最为敏感,其IC;值为5.504 g/hm^(2)。(2)选择耐药性最强的北青8号和耐药性最弱的北青2号施用12.5 g/hm^(2)7.5%啶磺草胺后,ALS的活力均可恢复至对照水平;当剂量增加至37.5 g/hm^(2)时,北青8号的ALS的活力可恢复至对照水平,北青2号则受到明显抑制。(3)北青8号和北青2号分别施用12.5 g/hm^(2)和37.5 g/hm^(2)7.5%啶磺草胺后,GSTs相对活力在第3天均达到峰值,且北青8号GSTs相对活力大于北青2号。综上所述,不同青稞品种对7.5%啶磺草胺的耐药性存在较大差异。ALS和GSTs的活力变化能够反映不同青稞品种对该除草剂的耐药性差异。
    • 杨倩; 卫甜; 朱锦磊; 刘怀阿; 吕敏
    • 摘要: 为明确水稻田杂草多花水苋Ammannia multiflora对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类除草剂苄嘧磺隆的抗性水平和抗性分子机制,采用整株水平测定法,测定了采自江苏省扬州市田间的多花水苋疑似抗性种群(YZ-R)对苄嘧磺隆的抗性指数,并分析了YZ-R种群和相对敏感种群(YZ-S)多花水苋ALS酶对苄嘧磺隆的敏感性差异,同时比较了YZ-R和YZ-S种群ALS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差异。结果表明:YZ-R种群多花水苋对苄嘧磺隆已表现出高水平抗性,其抗性指数(RI)为40.6;苄嘧磺隆对YZ-R种群ALS酶活性的抑制中浓度(I_(50))为0.087μmol/L,对YZ-S种群的I_(50)值为0.0028μmol/L,其抗性指数为31.1。通过PCR扩增获得了多花水苋ALS基因的部分序列,该序列包含了已报道的8个氨基酸突变位点。ALS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发现,YZ-R种群多花水苋植株ALS基因第197位氨基酸由脯氨酸(CCT)突变为丝氨酸(TCT)。研究表明,ALS基因发生脯氨酸(Pro)-197-丝氨酸(Ser)的突变,导致多花水苋ALS酶对苄嘧磺隆的敏感性下降,是多花水苋YZ-R种群对苄嘧磺隆产生高水平抗性的主要原因。
    • 黄启超; 顾琼楠; 褚世海; 陈安安; 李林; 李儒海; 孙正祥
    • 摘要: 为明确稗(Echinochloa crus-galli)18-WJJ-Ec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靶标抗性机制,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以敏感稗18-NJ作为对照,明确稗18-WJJ-Ec种群的抗性指数(RI),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测定分析了稗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序列及表达量,并测定稗ALS离体活性。结果表明,五氟磺草胺对稗18-WJJ-Ec种群的鲜质量抑制中浓度(ED)为20.54 g a.i./hm^(2),是敏感稗18-NJ种群RI的42.79倍;稗18-WJJ-Ec的ALS氨基酸基因序列574位色氨酸(Trp)突变成了亮氨酸(Leu);ALS离体活性显著高于敏感稗18-NJ;五氟磺草胺处理1 d后,稗18-WJJ-Ec种群ALS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敏感稗18-NJ种群,ALS基因表达量是对照的8.72倍,总体结果表明稗18-WJJ-Ec种群对五氟磺草胺存在靶标抗性机制。
    • 李雯钰; 魏守辉; 黄红娟; 曹艺; 周欣欣; 黄兆峰
    • 摘要: 为明确吉林省玉米田狗尾草Setaria viridis(L.) Beauv.对烟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和抗性分子机理,测定了两个抗药性狗尾草种群R1、R2和一个敏感种群S对烟嘧磺隆的抗药水平,并检测了不同种群间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 ALS)基因序列差异。结果显示:R1、R2种群抗药性指数分别为21.8和23.9。扩增狗尾草ALS基因序列发现,相较于敏感种群,R1种群在376位点由GAT突变为GAA,R2种群在376位点由GAT突变为GAG,两种突变均导致天冬氨酸替换为谷氨酸(Asp-376-Glu)。表明狗尾草R1和R2种群对烟嘧磺隆产生抗性是由于靶标ALS基因突变导致,研究结果为科学防控抗药性狗尾草种群提供了理论基础。
    • 陈天子; 余月; 凌溪铁; 张保龙
    • 摘要: 为了创制水稻非转基因抗除草剂种质,丰富我国水稻轻简化栽培杂草防治所需的配套种质资源,本研究以0.5%(w/v)甲磺酸乙酯(EMS)水溶液诱变水稻种子14 h,然后以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筛选3~4叶期的M2水稻幼苗。结果发现,M2幼苗茎叶喷雾160 mg·L^(-1)甲咪唑烟酸15 d后,非抗性苗黄化、生长被抑制甚至枯死,抗性苗叶色正常、株高增长明显。M3抗性水稻对甲咪唑烟酸的抗性能稳定遗传且其抗性水平不低于1200 mg·L^(-1)甲咪唑烟酸,其抗性水平是野生型对照的100倍以上。分别克隆M3抗除草剂突变体和野生型的乙酰乳酸合成酶基因(ALS),序列比对分析发现M3抗性水稻的ALS基因开放阅读框在第1879、1880 nt由AG碱基突变为CT碱基,导致编码的第627位氨基酸由丝氨酸(AGT)突变为亮氨酸(CTT),或在第1880 nt由G碱基突变为A碱基,导致编码的第627位氨基酸由丝氨酸(AGT)突变为天冬酰胺(AAT)。间接比色法测定M3抗除草剂突变体与野生型的ALS对甲咪唑烟酸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抗性水稻对甲咪唑烟酸的耐受性是野生型的109倍。本研究获得了水稻ALS第627位丝氨酸突变为亮氨酸或天冬酰胺的抗咪唑啉酮新种质材料,获得的抗咪唑啉酮水稻材料的抗性倍数高,能稳定遗传,具有生产应用价值。
    • 张红磊; 孙玥; 李军玲; 张融雪; 郭彦丽; 刘静妍; 苏京平; 佟卉; 刘燕清; 王胜军
    • 摘要: 随着转基因作物商品化和基因组编辑技术的迅速发展,植物基因工程安全性越发引人关注.最常用的转基因植物筛选标记一般是抗生素抗性基因或者除草剂抗性基因,存在安全性和成本问题.通过前期研究发现,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基因突变型OsALS S627N具有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抗性,推测该基因能用于转基因植物筛选.通过构建该基因植物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潮霉素、除草剂筛选和GUS染色检测,发现OsALS S627N确实能有效筛选出阳性转基因植株.OsALS S627N来源于植物且动物不含有该基因、无抗生素抗性基因转移风险且咪唑啉酮类除草剂成本低,因此能够作为一个新的安全有效的转基因植物筛选标记.
    • 李琦; 于金萍; 郭文磊; 刘亦学; 张惟
    • 摘要: 为明确天津市小麦田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情况及可能的抗性机理,本研究在天津市静海区、武清区、宝坻区及蓟州区等荠菜发生严重地区的小麦田共采集到6个荠菜种群,采用整株水平测定法测定了6个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并扩增、比对了其靶标乙酰乳酸合成酶(ALS)基因部分片段的差异。结果表明:6个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均产生了高抗性,抗性倍数在11.4~47.2之间。对抗性和敏感种群的ALS基因片段进行测定比对发现,6个荠菜种群ALS基因197位氨基酸均由脯氨酸(CCT)突变为丝氨酸(TCT),该突变可能是导致荠菜种群对双氟磺草胺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 郭文磊; 冯莉; 张纯; 张泰劼; 吴丹丹; 田兴山
    • 摘要: 为明确广东省水稻田杂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现状及其可能的抗性机理,采用整株剂量反应法测定不同地区稗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抗性水平,对不同稗种群的乙酰乳酸合成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分析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monooxygenase,P450)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抑制剂胡椒基丁醚(piperonylbutoxide,PBO)和4-氯-7-硝基-2,1,3-苯并氧杂噁二唑(4-chloro-7-nitro-1,2,3-benzoxadiazole,NBD-C1)对不同稗种群抗性水平的影响,并对替代药剂进行筛选.结果 显示,广东省水稻田多数稗种群对五氟磺草胺仍表现敏感,但采自湛江市的1个种群BC-7对五氟磺草胺产生了抗性,抗性倍数达6.5倍.与敏感种群BC-2相比,BC-7种群并未发生已报道的ALS靶标抗性相关突变.PBO和NBD-C1均可显著提高BC-7种群对五氟磺草胺的敏感性,其干重抑制中量GR50由31.1 g/hm2分别降为11.0 g/hm2和24.7 g/hm2.BC-7种群对氰氟草酯和噁唑酰草胺仍较敏感,但对二氯喹啉酸和双草醚产生了抗性.表明P450和GST介导的代谢抗性是稗BC-7种群产生抗性的重要原因,氰氟草酯和噁唑酰草胺适用于治理该抗性种群.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