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艺术体制

艺术体制

艺术体制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32篇,主要集中在艺术理论、世界各国艺术概况、绘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9131篇;相关期刊87种,包括人文杂志、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美育学刊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新中国美术60年学术研讨会等;艺术体制的相关文献由114位作者贡献,包括殷曼楟、周计武、余丁等。

艺术体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1 占比:0.4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9131 占比:99.55%

总计:29263篇

艺术体制—发文趋势图

艺术体制

-研究学者

  • 殷曼楟
  • 周计武
  • 余丁
  • 赵川
  • 刘辉
  • 匡骁
  • 唐小兵
  • 尹德辉
  • 屠家宝
  • 常培杰

艺术体制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卢文超
    • 摘要: 艺术体制在艺术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艺术风格的变迁,还是雅俗趣味的生成,抑或艺术地位的变化,都离不开体制因素的支撑。哈里森·怀特对法国印象派崛起的研究,戴安娜·克兰对纽约先锋派转型的研究,保罗·迪马乔对美国雅俗趣味生成的研究,施恩·鲍曼对好莱坞电影地位变迁的研究,是西方艺术社会学领域探讨艺术体制作用的四个范例。它们与丹托、迪基所提出的艺术体制理论有所不同,为我们研究中国艺术和中国艺术体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益启示。
    • 魏可晴
    • 摘要: 艺术自产生以来,就与社会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是社会学探讨的重要对象。文章从海因里希《艺术为社会学带来了什么》出发,探讨艺术与社会学之间的关系,重新建立艺术在社会学中的特殊性。文章认为,艺术与社会学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对话,通过多元立场的转换来建构起艺术独特价值,对我国的艺术社会学发展有一定的意义价值。
    • 文苑仲
    • 摘要: "平等"是朗西埃政治美学思想的中心,他以"可感性的分配"构建美学与政治之间的关联.朗西埃通过剖析三种可感性的分配体制,即三大艺术鉴别体制,指出其中艺术的美学体制是平等的体制,以此制造了可感性纷争的场域.他开创了艺术的新局面的同时,也开启了主体平等的视界,为美学的政治之实现奠定了基础.朗西埃"美学的政治"是基于平等的预设,也是平等的践行,并最终通往平等者的自我解放,这为我们探讨审美与政治的关联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理论视角.
    • 阳烁
    • 摘要: 现成品艺术的出现,使艺术遭遇严重的身份危机,"艺术体制理论"应运而生。尽管迪基的艺术体制理论搬出了"艺术界"的授权来解决日常物与艺术品之间的认知危机,却遗留下一系列有待解答的问题,例如"谁是授权者""如何授权"等。从贝克尔和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理论入手,可以对艺术体制理论进行解读和补充。
    • 蒋丰一; 朱博文
    • 摘要: 前卫艺术对艺术体制的批判性是它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本质,并催生出艺术发展新的可能性,但实际上前卫艺术与艺术体制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否定与被否定的关系.为弄清两者的辩证关系,揭示艺术发展的明确方向,本文采用文本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前卫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创新运用,研究其中体现出的前卫艺术对艺术自律和艺术能否被定义的矛盾态度,得出先锋艺术的前卫性来自它对艺术体制的批判,艺术家在创作前卫艺术时所运用的色彩也体现了这一点.
    • 李宁
    • 摘要: 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文艺高峰都处于由生产者、分配者与接受者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其生成是这一场域中多元主体对抗、协商与合作的结果.文艺高峰场域具有结构的二重性,具体体现在内部与外部的辩证统一、观念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以及稳固与开放的辩证统一三个方面.文艺高峰场域是文本与语境相融合的场域,文艺高峰的生成有赖于内部美学要素与外部权力要素的交互作用.艺术惯例与艺术实践、突破惯例与维护惯例之间的博弈是文艺高峰场域的另一重要特征,文艺高峰的生成往往是惯例与实践相互激荡的结果.此外,作为历史化的社会关系网络,文艺高峰场域在维持稳固性与不变性的同时,还表现出显著的动态性与开放性特征.
    • 高丹
    • 摘要: 以哲学家雅克·朗西埃美学思想中的“艺术体制”论为依据,西方绘画艺术传统划分为循次递变的三种体制,即“伦理体制”(由柏拉图代表)、“再现体制”(由亚里士多德开端)及“审美体制”(法国大革命以降)。首先,逐一说明这三种体制历史性特征:“伦理体制”将绘画视为非理性的影像,“再现体制”为绘画设下一系列二元区分准则,“审美体制”则取消了二元区分。其次,阐明绘画艺术由“再现体制”(古典)而“审美体制”(现代)的逻辑转换,即从等级区分的“正当性”转向阶序瓦解的“平等性”。由此呈现本文的另一写作意图,即通过绘画案例的探讨来阐发朗西埃的艺术体制观及其平等主义的美学思想。
    • 周计武
    • 摘要: 乔治·迪基是把社会学的“体制”框架引入艺术界理论的关键人物.受到艺术语境论的启发,他从关系属性和类别意义上重新界定了艺术,凸显了艺术品资格“授予”的价值中立立场和体制性语境.作为一种程序性理论,艺术体制论强调,艺术体制是一种惯例实践,而艺术世界则是一种特定的体制框架.迪基的艺术体制论赋予了艺术定义更多的社会学内涵,进一步推动了艺术研究从艺术哲学向艺术社会学的转向.与阿瑟·丹托的艺术界理论相比,迪基的艺术体制论更重视体制框架对艺术生产、分配与接受的影响,重视艺术世界框架中各成员的文化职能,尤其是艺术家角色、公众角色和辅助人员角色的功能.这些观念促使艺术研究重心从艺术品本体向艺术品资格的迁移.
    • 李长生
    • 摘要: 作为当前法国乃至整个欧美最具原创力的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阿兰·巴迪欧和雅克·朗西埃在思想资源、时代背景与问题意识等方面都存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在哲学体系、政治思想等方面却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本文试图以对二者美学分歧的分析入手,力图揭橥其与当前激进左翼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价值与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