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艺术世界

艺术世界

艺术世界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413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绘画、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3篇、专利文献12244篇;相关期刊673种,包括文艺研究、文艺评论、东方艺术等; 艺术世界的相关文献由1210位作者贡献,包括罗彦军、李心峰、伊葆力等。

艺术世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3 占比:10.35%

专利文献>

论文:12244 占比:89.65%

总计:13657篇

艺术世界—发文趋势图

艺术世界

-研究学者

  • 罗彦军
  • 李心峰
  • 伊葆力
  • 周书文
  • 汉风
  • 任良耀
  • 吴义勤
  • 彭定安
  • 柳叶
  • 申凌燕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若风
    • 摘要: 艺术虚构与数字虚拟,是现实土壤上盛开的两朵智慧之花,虽然分属不同范畴,但同质同构,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数字虚拟技术正在经受打磨,虚拟世界也将孕育兴起。艺术虚构与数字虚拟的通约性和联动性,使得它们有可能在各自创造既相互平行又相互融合的世界——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后,又能在这两条平行线上进一步跨界,实现交互和互惠共赢,特别是有助于虚拟技术的趋利避害,实现当下艺术与技术的共同进步。
    • 王强春
    • 摘要: 作家的文学语言能力、素材加工能力、知识结构、文化背景与文学审美等素养联结起来,构成蕴育文思并形之于文的创作能力。文学审美与创作机制根植于澄澈的内心世界,观察外在生活世界,触发灵感与文思,激发作家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世界,为读者奉献文质兼备的佳作。优秀的文学作品包含两大结构和七个层次,展现内心和外在世界,呈现深刻的蕴藉之美。探索文学创作机制的形成原理和运行规律,有利于提升文学欣赏水平和创作水准。
    • 段晓曼
    • 摘要: 扎博洛茨基是苏俄著名的自然哲理诗人.从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对立,到人用智慧改造自然,再到人在大自然中寻找灵魂的安逸与提升,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他的诗作中得到了层层深化的诠释.他的诗除了具有永恒的美感之外,更像是捍卫自然的使者,大自然的万物在他的诗作中像人一样有意识、能说话、会忧伤.这是因为诗人的灵感来源于对自然界万物的感知和崇拜,来源于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哲理思考.此外,诗人在诗歌形式和形象的塑造方面也都力求强烈的陌生化效果.《城市专栏》是诗人第一本诗集《专栏》中的一部分,本文以《铜版画》《运动》《鱼摊》三首诗为例,从手法、意象、诗韵、主题等方面探析《城市专栏》的艺术世界.
    • 林继富; 马培红
    • 摘要: 刘守华延续前辈的学术传统,在与学人的广泛交往中,将自己的民间故事研究融入到国家命运、时代生活中,形成了对民间故事艺术世界的独特理解。民间故事艺术世界是民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反映,凝聚着民众的生活经验、情感价值和理想愿望。刘守华从民间故事是人民群众最普遍的口头语言艺术的学术理念出发,通过对民间故事与社会、宗教、民族关系的解析,呈现了民间故事纵横交织的文化关系以及艺术性,揭示了民间故事艺术世界的艺术之美、生活之美和精神之美,丰富了民间故事艺术世界的文化意蕴。
    • 周尚琴
    • 摘要: 为了验证自觉的本质主义艺术定义是否对后现代艺术具有普遍的解释有效性,美国分析美学家诺埃尔·卡罗尔对迪基的制度理论、列文森的历史性定义、斯特克的历史性功能主义、丹托的艺术世界和艺术终结论进行分析与批判,指出制度理论是循环性定义、历史性定义和历史性功能主义太宽泛,艺术世界和艺术终结论为循环论证.因此自觉的本质主义尽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识别后现代艺术,但普遍存在的逻辑循环和太过宽泛等问题,使得反例依然不能杜绝.在卡罗尔看来,封闭的艺术定义无法将具有创新性的艺术实践容括进来,将新的艺术形式硬塞进一个陈旧的艺术定义中,无异于削足适履.
    • 李心峰
    • 摘要: 在近代以来才得以逐渐形成的"艺术世界"以及"现代艺术体系"中,美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重要性。在由各种主要艺术门类所构成的艺术体系中,我们以往如何安排"美术"在这个体系中的地位,主要存在着两种理论范式:第一种范式,不是将"美术"视为一种"基本艺术门类",而是将"美术"中所包括的绘画、雕塑、建筑艺术(有时可能还会包括工艺美术乃至书法、摄影艺术)分别视为艺术的基本门类;第二种范式,则是将"美术"视为一种"基本艺术门类",将它与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其他基本艺术门类相并列,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则降格为基本门类次一级的艺术类别。本文试图阐明这两种理论范式产生的机制,反思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 周计武
    • 摘要: 乔治·迪基是把社会学的“体制”框架引入艺术界理论的关键人物.受到艺术语境论的启发,他从关系属性和类别意义上重新界定了艺术,凸显了艺术品资格“授予”的价值中立立场和体制性语境.作为一种程序性理论,艺术体制论强调,艺术体制是一种惯例实践,而艺术世界则是一种特定的体制框架.迪基的艺术体制论赋予了艺术定义更多的社会学内涵,进一步推动了艺术研究从艺术哲学向艺术社会学的转向.与阿瑟·丹托的艺术界理论相比,迪基的艺术体制论更重视体制框架对艺术生产、分配与接受的影响,重视艺术世界框架中各成员的文化职能,尤其是艺术家角色、公众角色和辅助人员角色的功能.这些观念促使艺术研究重心从艺术品本体向艺术品资格的迁移.
    • 林依璠
    • 摘要: 艺术和非艺术的区分是看作品能否呈现一个意向世界,这是与艺术本体有关的问题,但以杜尚、波普艺术家等为代表的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与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些流派提出了否定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的主张.黑格尔和丹托都主张艺术终结论,认为艺术终结于哲学.但事实上,当代的艺术世界是一种多元的艺术世界,这种多元的艺术世界并不意味着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的消失,因而也不意味着艺术的终结.艺术不仅不会终结,还会一直延续着蓬勃发展,世界塑造艺术,艺术改变世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