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由面

自由面

自由面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354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力学、矿业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4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143954篇;相关期刊160种,包括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现代矿业等; 相关会议26种,包括第二十二届川鲁冀晋琼粤辽七省矿业学术交流会、第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六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第十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等;自由面的相关文献由844位作者贡献,包括缪国平、刘应中、万德成等。

自由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4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43954 占比:99.79%

总计:144261篇

自由面—发文趋势图

自由面

-研究学者

  • 缪国平
  • 刘应中
  • 万德成
  • 张阿漫
  • 王一伟
  • 刘光廷
  • 周创兵
  • 姚熊亮
  • 姜清辉
  • 施红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晨阳; 吴立; 孙苗
    • 摘要: 针对自由面不仅影响爆破效果还影响爆破振动效应的问题,提出从能量角度探索自由面对水下爆破振动衰减规律的影响。以三峡大坝至葛洲坝水利枢纽河段水下钻孔爆破地震波现场监测数据为基础,结合SPH-FEM数值模拟技术和小波时频能量分析方法,对不同自由面数量的爆破振动信号的总能量、各频带间的能量分布特征及振动衰减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下钻孔爆破具有低主频、短持时、快衰减的特点,爆破主频带主要集中在15.625~31.250 Hz;受单一自由面限制的水下开槽爆破,监测信号的爆炸能量主要以振动形式消耗,单自由面比振动能为13.14 mm^(2)/(kg·s^(2)),随着后续开挖爆破自由面数量的增加,双自由面和三自由面的比振动能分别降低至1.36和0.28 mm^(2)/(kg·s^(2)),频带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分别降低65%和37%,能量更多用于破碎和抛掷岩体,水下爆破振动主频由低频向高频带(31.25~62.50 Hz)发展。因此,在水下控制爆破设计时,需要考虑自由面数量对振动能量分布和衰减规律的影响,并利用这个特征,确定各段的控制药量,减少对周边建构物的共振危害。
    • 韩沛东; 刘启新; 周子棋; 孙中国; 席光
    • 摘要: 为改善无网格粒子法自由表面附近计算精度及稳定性,尤其在负压梯度条件下较难收敛的状况,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边界的狄利克雷边界条件赋值方法。以移动粒子半隐式法为例,采用最小二乘法对自由表面粒子进行多项式拟合,以拟合曲线作为虚拟边界,用自由表面粒子到虚拟边界的偏差矢量对自由表面粒子赋值进行修正。通过方形液滴旋转算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与准确性,获得了自由表面平滑的模拟结果。进一步研究了关键参数的选择对边界条件的表达和计算精度的影响,发现当拟合搜索半径为4倍初始粒子间距时,可减小拟合误差,防止边界畸变。提出的改进方法提高了自由表面核截断区域的计算精度与稳定性,可显著改善负压梯度下大变形自由曲面外缘粒子因梯度力偏差而导致的粒子飘散情况,为改善大变形复杂界面流动计算提供了新的思路。
    • 方寿军
    • 摘要: 有限元分析广泛应用在现代工程设计中,在有限元分析过程中,总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出现模型不收敛、分析结果不准确等问题。对此,文章从工程实践出发,以临沧市大摆田水库三维有限元分析为例,总结水利工程三维有限元分析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主要阐述有限元分析过程中容易遇到的误区及优化方法,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 郭良银; 蒋万飞; 宋召法; 刘晓光; 张金超
    • 摘要: 在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开采过程中,如何形成回采爆破的初始补偿空间是成功应用该采矿方法的关键。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在进行切割拉槽爆破时,受到围岩的夹制作用,极易造成切割槽爆破欠挖甚至出现爆破失败的问题。以新城金矿为工程背景,采用无切割井大直径深孔爆破方法形成切割槽。对比分析传统的垂直深孔后退式分段爆破拉槽方法与“品”字形后退式分段爆破拉槽方法,结果表明:当采用“品”字形后退式分段爆破拉槽方法时,既利用了采场下部的自由空间,又利用了由于“品”字形布置所创造的超前自由面和中央补偿空间,可以显著提升无切割井深孔爆破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新城金矿阶段充填法开采过程中大直径深孔切槽爆破的孔网参数。综合分析结果,确定了新城金矿大直径深孔切槽爆破一次爆破高度为3.6 m,炮孔直径为100 mm,炮孔的排间距和孔间距均为1.5 m,爆破边孔距离爆破边界为0.5 m,并在切割槽中央设置4个空间补偿孔,改善“品”字形后退式深孔切槽爆破的效果。
    • 王卫华; 刘洋; 张理维; 张恒根
    • 摘要: 为探究双孔爆破时炮孔间距和额外自由面对爆破过程中爆破损伤的影响,基于RHT(RiedelHiermaier-Thoma)损伤本构建立了多组三维数值模型,利用模型损伤云图研究不同爆破条件下的岩石爆破过程,通过自定义变量—有效损伤率的变化探究炮孔周围岩石损伤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炮孔间距的增加,岩石有效损伤率逐渐递减,相同截面处的有效损伤率在炮孔间距最小的方案中最大,相邻炮孔间的爆破能量叠加作用随炮孔间距的增大而减弱,合适的炮孔间距可以获得更加理想的爆破效果;岩石有效损伤率随着自由面到炮孔中心处距离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爆破能量倾向于向自由面方向传播,额外自由面对爆破能量分布的影响随自由面与炮孔间距的增大而减弱。数值模拟结果对研究双孔爆破能量的传递法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杨才亮; 熊炎飞; 李翔
    • 摘要: 为研究爆破自由面不同时炸药爆炸对岩石爆破的影响,采用动力有限元方法,以岩石深孔台阶齐发爆破为例,分别对爆炸典型时刻的岩石单元等效压力变化云图、单元压力变化曲线、单元节点速度变化曲线、爆炸典型时刻的冯·米塞斯压力变化云图和岩石单元有效应力变化曲线等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得出:爆破自由面不同会导致岩石破碎程度不同,爆破自由面多于一个时,岩体易于破碎。研究表明,随着自由面数的增多,节点速度变化的趋势和有效应力变化的趋势均与压力的变化趋势不一致,说明炮孔中压力变化是爆破对介质造成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可为爆破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 郭春雨; 徐鹏; 韩阳; 王超; 郭欣雨; 郐云飞
    • 摘要: 潜艇周围绕流场流动特性会影响潜艇的机动性能,特别是近水面航行时,自由面的存在会增大潜艇尾流场的复杂程度.为探究潜艇在近水面航行时自由液面对潜艇尾流场流动特性的影响机理,借助大型水下三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开展潜艇尾流场流动特性研究.首先通过美国泰勒水池标准模型实验结果对试验方法准确性进行验证;随后,用验证后的模型试验方法对潜艇尾流场进行测量,得到不同潜深工况、不同速度下的桨盘面轴向速度以及脉动速度,同时辅以数值模拟对试验无法测得的兴波波系及中纵剖面速度场加以补充,从兴波角度阐述了自由面对潜艇尾流场流动特性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潜艇在近水面航行时,随着Fr增大,桨盘面处轴向速度云图中上方等值线整体趋于扁平化,较4D潜深工况,1.5D潜深工况出现局部脉动速度极大值,且脉动速度结构整体下移;自由面存在时,艇体与自由面间流场速度明显增大,特别在桨盘面区域,流场速度明显提升.随着Fr增大,桨盘面处的自由液面高度逐渐降低,这就导致了桨盘面位置出现更大的流体速度,即造成了桨盘面伴流场挤压现象.
    • 于晓锋; 张广军
    • 摘要: 主要探索在中深孔采矿中,利用巷道冒落空区合理布孔,并通过一次爆破进而达到正排中孔回采所需的切槽空间和自由面的技术方案,借此取代切割天井、切割槽的施工,去除相关工序施工所带来的安全风险,实现采场矿石顺利回收的目的.
    • 赵跃堂; 胡康; 刘绍鎏; 寇伟晓
    • 摘要: 结构中接缝的存在会降低接缝区域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强度,对结构的抗爆性能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研究试块间接缝条件对试块破坏程度的影响规律,完成了多个拼接混凝土试块的表面接触爆炸试验,初步探讨了炸药在接缝处爆炸时试块破坏的特征.进一步分析试验结果,利用有限元软件对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取得了比较好的一致性.在所选的三个位置中角部接缝位置是混凝土接缝结构发生接触爆炸最不利部位,研究结果表明接缝位置对爆炸的破坏作用有很大影响,且接缝宽度是影响其接缝条件的重要因素,对于盾构衬砌结构,当接缝宽度为2 mm时破坏深度达到最大,约为试件中心接触爆炸破坏深度的1.5倍.
    • 冀新宇; 王海亮; 高尚; 王万仁; 刘光辉
    • 摘要: 为研究隧道爆破自由面数量对地表振动速度的影响,以青岛地铁1号线贵州路站一西镇站区间TBM双导洞超前大断面隧道爆破施工为背景,通过同步监测地表振动速度,回归拟合不同自由面数量条件下的场地系数K和衰减系数α.研究表明:①自由面数量不同时,场地系数K、衰减系数α的值也不同.场地系数K、衰减系数α均随自由面数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且K值较α值的衰减速率更为显著.②隧道爆破振动受自由面数量的影响,在单段最大药量、爆心距相同的条件下,随着自由面数量的增加,爆破振动速度V整体呈现减小的趋势.峰值振动速度随自由面数量的增加呈现非线性降低,且爆破振动速度衰减速率随自由面数量的增多而逐渐趋缓.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