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然价值

自然价值

自然价值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59篇,主要集中在伦理学(道德哲学)、哲学理论、社会与环境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1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9642篇;相关期刊208种,包括伦理学研究、法制与社会、晋阳学刊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11届全国摄影理论研讨会、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等;自然价值的相关文献由292位作者贡献,包括余谋昌、刘爱国、李广义等。

自然价值—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1 占比:1.26%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9642 占比:98.70%

总计:19900篇

自然价值—发文趋势图

自然价值

-研究学者

  • 余谋昌
  • 刘爱国
  • 李广义
  • 仇睿
  • 姚俭建
  • 宋周尧
  • 蒋福明
  • 曾建平
  • 李慈慈
  • 蒋丽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毕雪婷; 韩锋
    • 摘要: 地理和文化层面的荒野之争促使自然保护的核心目标由"野地"转向"野性"。从环境伦理学的自然价值论入手,不仅肯定了生态系统中非人成员的内在价值,而且进一步论证成员之间共生共存的价值关系,从而整合科学与审美建立起一种"人类–环境作用的模型"。可以发现,"人走进荒野"的结果是"哲学走向野性",强调由自然体验深入自然本质,完成基于生态关系的自然审美建构。具体而言,将荒野哲学关注的自然价值流转的2个向度—物之纵深与人之内心,转换为文化对自然价值的双维度定位—身体性适应与精神性回应,形成一种"有形+无形"的景观价值识别和保护体系,以此展现人与自然建立起生命关联的整体之美。
    • 马双双
    • 摘要: 本文从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入手,探讨自然是否只是用来满足人类需要的一种资源,还是具有内在的价值。以自然价值的主客观论出发,审视自然与人类环境之间的关系,接着叙述了自然中的价值和自然价值在人类生存中的意义,最终揭示了自然的内在价值的重要含义。
    • 穆艳杰; 胡建东
    • 摘要: 人类要想实现与自然的真正和解,就必须解决一个前提性问题,即如何看待和理解“自然”。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也是将不同生态哲学流派区分开来的根本标志。生态现象学作为一种反传统知识论哲学的现代哲学,它试图通过建构一种自然意义、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相统一的“自然”概念——“生活世界化的自然”,将自然原初的被隐匿了的价值意义重新凸显出来,以引导人类走上通往与自然和解的道路。生态现象学的自然观念既不同于生态中心主义所主张的脱离人的生活世界来谈生态保护,也区别于人类中心主义所主张的将自然仅仅看作是工具价值层面“为我而生”的对象性存在。“生活世界化的自然”在“此在”的意义上来理解自然,是在日常生活中与“我”照面的,承载着各种价值意义,能够为人类的生命活动中所真切体验到的活生生的自然。生态现象学试图借助“生活世界化的自然”的“基底样式”,推动人类在“遭遇自然”—“体验自然”—“审美自然”的交往过程中,赋予自然以人性的同时,重新唤醒人性的生态化一面,进而引导饱受工具理性摧残的现代人类实现与自然的真正和解。
    • 程明晓
    • 摘要: 农村的安定富强关系着我国的长久治安。现阶段乡村振兴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面临生态伦理困境。因此,对乡村振兴进行生态伦理思考,就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绿色发展,树立生态伦理思想,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 蒋丽红
    • 摘要: 如何认识自然的价值,是生态伦理学的基础性问题。要正确认识自然价值,首先要回答自然价值的三个基本问题:什么是自然价值,为什么要确立自然价值,怎么确立自然价值。在认识自然价值的过程中,历经了主张自然工具性价值的人类中心主义、主张自然内在价值的生态中心主义和主张自然价值双重性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只承认自然价值的工具性价值,会导致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掠夺,形成“边污染边治理”的恶性循环。只承认自然价值的内在价值,会消解人类利用自然的正当性,可能引发历史回退。脱离历史唯物主义地理解自然价值的双重性的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会取消社会革命的必然性。我们应批判地分析自然价值的认识逻辑演进,实践地、发展地、历史地认识自然价值,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之路。
    • 方丽
    • 摘要: 具有生态美学视野的动画电影创作者始终保持着必要的清醒,杜绝为了奇观而奇观,深入考虑了动画电影的艺术内涵与整体审美,打造具有生态美学观念的高度艺术性、商业性、技术性相结合的动画奇观。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电影拓宽和融合了东西方生态美学观念中的生命平等论,激发奉献主义精神、全人类内心的集体主义情怀以及非人类中心主义理念。倡导生命平等原则,将有助于人类完善个体人格,构建生态的文明国家,并为倡导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一定贡献。
    • 蒋丽红
    • 摘要: 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关系问题是生态价值观的基本问题,也是关涉人类绵延的现实问题.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是最高的价值,人类价值高于自然价值,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导致生态危机.生态中心主义主张自然具有内在价值,人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导致权利主体的泛化.生态危机和权利主体泛化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解读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关系."绿水青山"代表自然,"金山银山"表征社会发展,二者从冲突到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主张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具有共通的内在价值,从实践、价值和发展维度,为解决人与自然、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紧张关系,提供了双重价值逻辑的理论向度和实践思路.
    • 蒋丽红
    • 摘要: 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关系问题是生态价值观的基本问题,也是关涉人类绵延的现实问题。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是最高的价值,人类价值高于自然价值,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导致生态危机。生态中心主义主张自然具有内在价值,人应该尊重和保护自然,导致权利主体的泛化。生态危机和权利主体泛化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解读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关系。“绿水青山”代表自然,“金山银山”表征社会发展,二者从冲突到共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主张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具有共通的内在价值,从实践、价值和发展维度,为解决人与自然、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紧张关系,提供了双重价值逻辑的理论向度和实践思路。
    • 王煜格
    • 摘要: 随着西方社会提出"人类世"这个新术语,在1833年被查尔斯·莱尔爵士首次提出的全新世(Holocene)逐渐被替代.种种迹象表明,用人类世取代全新世,或将人类世作为一个新时代开始的.人类世不仅包含了当今资本主义下对自然价值的榨取现象,也显示了一个以人类为主导的时代是如何看待及处理与自然关系的.
    • 彭精卫; 邹国振
    • 摘要: 在论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时,十九大报告前所未有地提出了"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重要论断,该论断在超越机械世界观的基础上走向了生态世界观,既承认了自然的工具价值,也强调了自然的内在价值和系统价值.在道德义务方面,该论断内含了人类在生命共同体中所应该具有的道德义务,这种道德义务的承担既需要公平的环境正义和共生的生态正义,也需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具有敬畏和谦逊的环境美德.从哲学的视角解读该论断,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也有利于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不可或缺的理论支撑和行动指南.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