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举人

举人

举人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57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中国文学、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7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篇;相关期刊344种,包括党课、政府法制、教育与考试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福建历史学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学术论坛等;举人的相关文献由516位作者贡献,包括曲凡杰、徐征伟1、丁蓉等。

举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74 占比:99.6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7%

专利文献>

论文:1 占比:0.17%

总计:576篇

举人—发文趋势图

举人

-研究学者

  • 曲凡杰
  • 徐征伟1
  • 丁蓉
  • 孙继
  • 王兴亚
  • 白兰
  • 韦湘秋
  • 黄强祺
  • 黄明光
  • 何绵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熊笃
    • 摘要: 从国内有关进士、举人的名录和研究现状看,重庆是薄弱领域。汇考重庆历代进士、举人,需做定体例、去重复、补遗漏、纠错误、补事迹、考品秩等扎实工作,分类总结他们作为乡贤垂范千秋的典型事迹。
    • 魏双
    • 摘要: 清朝名臣于敏中,字叔子,江苏金坛人,出身官宦之家,曾祖父做过袁州知府,祖父做过山西学政,父亲做过宣平知县。于敏中从小就聪敏好学,是科举路上的一名“学霸”,15岁就考中了举人,成为清朝历史上年纪最小的举人之一。
    • 唐宝民
    • 摘要: 汪景祺是清朝人,是一个大才子,少年时即有才名,但他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豪迈不羁,谓悠悠斯世,无一可为友者。”虽然他才高八斗,但在科举考试中却很不顺利,一直到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才考中举人。虽然中了举人,但他并没有飞黄腾达,只是在京城做了个小官。
    • 冯学荣
    • 摘要: 古代的举人进京赶考,他们是怎么解决交通问题的?是不是从家里出发,一路步行,去的北京呢?其实不是。古代举人进京赶考,交通方案有很多,但一路步行抵京,并不是常见的方案。常见的方案有“京杭大运河”。从杭州出发,坐船北上,可以直达北京郊区。古代南方的考生,可以步行、骑骡马,或者坐船到江南,在大运河沿岸的码头,坐运河船,一路北上去北京。
    • 陈峰韬
    • 摘要: “大挑”本是河务建设的术语,意思是疏浚河道的壅塞,使之畅通。“大挑”制度的本意,也是为落第的举子开辟另一条出路。清朝康熙、雍正以来,由于国力曰渐强盛、社会越来越稳定、人口越来越多,考中举人者也越来越多。但从举人到进士的竞争,存在着近90%的淘汰率,年复一年,在民间积压的举人队伍織庞大,难免有人心生怨言。
    • 夏荷莹
    • 摘要: 考察乡贡举人从普通科举身份演变为科举功名的过程,需要追寻历代统治者对这一群体优待政策的演变情况.这些政策不仅反映了乡贡举人官方地位的上升趋势,也意味着他们在统治者眼中的形象逐渐从"落第者"转变为"得解者".宋以后以累举恩例为代表的优待政策在抬高特定举人地位的同时,也使得普通得解举人的身份无法处于科名确立的第一优先级.而元代特殊政治文化环境影响下文人身份秩序的断裂与重组,则为统治者态度的转变与累举恩例的消失提供了契机,并由此为明代举人成为科名奠定了基础.
    • 李小永
    • 摘要: 人们往往好奇,古代的秀才、举人等同于现代的什么学历?仔细想想这个问题就可以得知,古代学历和现代学历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要比较,就要有若干相关因素来对应,这样才能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首先,古代的教育制度、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以及教学难度等方面,不能或很难与现代教育进行比较。其次,古代教育没有严格或统一的学制年限规定,也就很难与现代教育来比较了。
    • 陆巷
    • 摘要: 1有时候,一首诗词更胜过千言万语,足以让人动容。明朝成化年间,扬州有个姑娘叫做李妙惠,她嫁给了同乡的卢举人为妻。卢举人几次科举都失败了,于是和朋友一起离开家乡,来到京城一个偏僻的寺庙中苦读,长时间不与外界联系。当时,有一位与卢举人同名同姓的人死在京城。消息传到扬州,大家都误会是卢举人死了。
    • 张雨
    • 摘要: 梅巧玲是梅兰芳的爷爷,是一代名角,不仅戏唱得好,且重情厚义。当时对他仰慕者众多,其中有一个世家子弟,是进京赶考的举子,姓张,人称张举人。在一次无意中听了梅巧玲唱的戏,便听上了瘾,听入了迷,每有梅巧玲的戏,他必来,听完后,还细细回味,深感意犹未尽。渐渐地,张举人与梅巧玲熟识起来,两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于是成了知己。
    • 吴恩荣
    • 摘要: 明代肇庆府辖1州11县,共产生进士64人,举人511人.其时间分布为前、中期较多,永乐朝达到最高峰,后期较少,呈递降之势;空间分布以府城所在地高要为核心,人数最多,毗邻的四会、新兴、高明、德庆次之,边远的开建、阳春、恩平、广宁等地则成绩不佳.明代肇庆的科举状况是国家科举在地方展开的产物,既有国家制度的影响,如永乐朝在乡试不拘额数与教育复兴双重因素影响下,举人、进士数量最多,又有地方因素的影响,如战乱频发,人口减少,使得肇庆科举成绩总体上呈下降之势.虽然如此,在明中后期应试人数渐多和考试难度增大的情况下,偏远州县却相继考中举人、进士,说明国家科举仍然得到地方的热烈回应,呈铺展之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