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教科文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福建历史学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学术论坛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福建历史学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学术论坛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福建历史学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学术论坛

  • 召开年:2008
  • 召开地:福州
  • 出版时间: 2008-11-28

主办单位:厦门大学

会议文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福建历史学研究30年回顾与展望学术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群众运动”是指有广大群众参加的有明确价值取向的、有强烈政治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新编《辞海》对群众运动作这样表述: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有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具有较大规模和声势的革命、生产等活动。群众运动是中国共产党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形式之一。本篇论文所阐述的群众运动主要表现为政治运动、文化运动、生产运动等。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年,是中国社会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这一发展不仅体现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物质财富的剧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也体现于社会科学,尤其是历史学科研究的繁荣与兴盛,较好地实现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同步和谐发展。之所以突出历史学科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因为,历史学在探究史实、史事真相,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同时,也在启迪着人们的智慧与思维,提供给后人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所以才有了培根的“读史使人明智”的至理名言。这也充分说明,史学在培养与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史学的发展进程中,也能清晰的感受其对公民历史教育的强劲动力。
  • 摘要:学术界在认识到国家起源问题的复杂性之后,提出“早期国家”新概念,用以反映从“前国家”社会到国家正式建立是漫长的历史大转型。“国家政治中心"的形成,也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仿此,也尝试使用“准政治中心时代”的概念,来表徵我国从形成区域性政治中心到出现全国性政治中心之演化过程中所存在的过渡性质和中介环节。对历史的分期,有些象自然科学中的分类,带有很强的冒险性质,三代事迹,渺远难稽,更是如此。本文以盘庚迁殷作为“准政治中心”的开端,下分安阳准中心期、西安洛阳互补准中心期和洛阳准中心期三大阶段,是否合适,不敢自必,姑且以此作为一种叙述框架。
  •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做为全国移民最多的省份,福建移民问题已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但学术界大多研究的对象是东南亚的移民。如我省曾出版过有关福建移民等若干种书籍,但主要研究对象是东南亚的福建移民。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移民热点己从东南亚转移到美国,福建移民的主流在美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目前尚缺乏对其现状进行整体的研究,故无法对其进行总体的把握。这对于以研究华人华侨为优势的福建来说,或者是一种缺憾。随着大规模的移民风潮,福州人以不同渠道进入纽约的现实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正视,美国流传着“美国新添了两个州,一个是温州,一个是福州”之说,福州也流传着“世界怕美国,美国怕长乐”,还有人戏称“纽约已成为福州的殖民地。”福州人将团结、互助、吃苦、拼搏的精神带到美国,在纽约开创出一片新天地,让人刮目相看。据统计,目前福州移民在美国有八十余万,仅在纽约就有五十余万,比十年前至少翻了一翻,已超越广东人而成为美国华埠最大的华人移民群体;福州侨团已从原有的二十多个,激增至今天的一百多个。
  • 摘要:君臣关系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君臣之间的相互协调、制约、对抗或冲突是与封建国家的政治运行状况密切相关的,因此忠君观念作为君臣关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被封建统治者所重视。魏晋之际,著名竹林派玄学家嵇康以尊奉老庄、崇尚自然、蔑视礼法、指斥名教闻名于世。他不仅在文章著作中抨击儒学名教的虚伪,认为“仁义”、“六经”都是统治者为“开荣利之途”所“造立”出来的,是对人性的压制和损害,应该“以六经为芜秽,以仁义为臭腐”(《难自然好学论》),而且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司马氏所代表的封建君主,认为正是由于“凭尊恃势”、“君位益侈”的司马氏集团的“宰割天下,以奉其私"的行为才造成了“矜威纵虐,祸蒙丘山”(《太师箴》)的严重后果。因此他在《释私论》中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儒道对立的口号,在其竹林好友山涛推荐他为吏部郎时,用激烈言辞“每非汤、武而薄周、孔”(《与山巨源绝交书》)来拒绝做官。在封建社会中,指斥名教、辱没周孔都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犯上作乱的大罪,而嵇康最终也为自己的言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司马氏集团正是以“言论放荡,非毁典谟”(《嵇康传》)将其定罪问斩的。
  • 摘要:福建人很早就利用海上交通和海上资源发展经济。从中国古代的文献资料来看,汉代中国不仅开通了连系中亚、西亚的丝绸之路,同时也开辟了中国往印度的海上通道。很快在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不断实践和勇于探索之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海上交通航线逐步形成,中国与琉球古国的航路开辟,完全得益于福建的先民。
  • 摘要:台湾位于中国东南海面上,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陆地包括台湾岛、澎湖列岛、兰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岛屿。从地质演变分析,台湾在远古时期与大陆相连,后陆地下沉,成为台湾海峡,台湾才成为岛屿,福建居民与台湾的往来源远流长。由于台湾与大陆的渊源关系,中国很早就有关于台湾的地名。周代时称“岱舆”、“员峤”;战国时称“岛峤”;秦朝时称“瀛洲”:汉朝称“东夷”。然而,这都是对东南海外岛屿的泛称。三国时期称“夷洲”,而且吴国的船队到达被称为“夷洲”的台湾。南北朝时称“琉求”,隋朝的船队到达此地。唐、宋以后,大陆与台湾的交往日益频繁。元朝称“瑁求"、“琉球”;明朝时,由于闽南居民到达台湾的地点不同,而且所用方言音有差异,因此,对台湾的命名有“台员”、“大湾”、“台窝湾”、“埋完”等。泉州南安人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将其改称为“东都”;郑经又改为“东宁”。清朝统一台湾后,设台湾府,台湾地名就此确定。
  • 摘要:祝穆,字和父,南宋建宁府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曾受业于朱熹。著有《事文类聚》前、后、续、别四集,共170卷,另著《四六宝苑》若干卷。亦有少量诗、词流传于世。其洋洋七十卷的地理总志《方舆胜览》是继王象之《舆地纪胜》之后的又一部佳作。“周知天下,得助江山”的撰述旨趣以治道的角度撰写地理志是我国的史学传统,从唐人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到明清时期的《读史方舆纪要》和《天下郡国利弊书》,无不如此。闽人祝穆继承王象之以诗文、序跋、四六等美文负载地理内容的撰述体例,从形式上看,似乎是以人文地理和佳词俪句为意,对传统地理志所关注的自然、政治地理没有给予最大的关照,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不遵循地理志撰述者们共同的撰述旨趣。关于这一点,有祝穆自序为证,当他谈及自己编纂该书过程时,曾谦虚地说道:“矧予陋闻袈见,徒以两耳目之所及,而欲该天下之事事物物,坎娃窥天,其不量甚矣。虽然,世有扬子云,必知是编之不苟,岂直为四六设哉!”“岜直为四六设哉”一语,以反问的形式直言自己撰述“胜览"的深意。
  • 摘要:宋代,福建地区一些重要的经济作物如茶、蔗、荔枝及棉等迅速崛起,广为人们所种植、利用,促进了农村商业经济的发展,福建因而一跃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力军。茶在诸经济作物中,地域特色最为突出。福建茶的种植及栽培早在唐代就已出名。福建丘陵众多,酸性红壤或者黄壤较广,雨量丰沛,不仅有利于茶树的生产,还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在宋代,福建茶叶种植范围更广,不少茶叶驰名全国。丁谓《北苑茶录》称:“建安茶品甲天下”,也有的称:“出于闽中者,尤天下之所尝”。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时期,中国产茶地有37个州5个军;而在福建,则主要集中在闽西北的建州和南剑州。建州和南剑州因其优越的土壤、气候环境条件等成为福建茶最早的分布区域。北宋初期,福建产茶量仅为三十九万三千余斤。宋元丰七年(1084年),王子京为福建转运副使,负责福建腊茶的产销,“建州岁出茶不下三百万斤,南剑州亦不下二十余万斤。”建州和南剑州茶叶的品种繁多,“龙、风、的乳、白乳、头金、腊面、头骨、次骨、第三骨、末骨、山茶,以上建茶。的乳、白乳、头金、腊面、次骨、第三骨、山铤,以上南剑州。
  • 摘要: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耶稣会传教士为了培养中国的传教士,也为了让中国人更多的了解西方,开始介绍一些年轻的中国人到欧洲留学。根据有关资料记载,福建最早到欧洲留学,并在法国巴黎定居的青年是福建莆田的黄加略。他于1702年由传教士带到法国,先是送到罗马接受教会的教育,后来他脱离教会,自食其力,在巴黎十年.几经坎坷,充满了艰辛。他在巴黎定居期间,致力于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对中国思想和文化传入法国起了促进的作用。
  • 摘要:顺治七年(1650),琉球入贡,发现中国已改朝换代,一时无所适从:而清政府则要求对方缴还明季勅印作为建立邦交的前提。顺治十一年(1654),琉球按照要求归还明季镀金银印一颗,袭封王爵诏一道、勅书一道,正式与大清建立藩属关系,在此后的200多年的交往中,清政府逐步完善对琉球的封贡贸易制度,规定琉球两年一贡,贡使取道福建,由福建派出专门的官员护送,经浙江、江苏、山东、直隶等省进京。与明代相比,清代的藩交更趋于务实,其所建立的朝贡圈,范围虽然扩大到东西洋,但交往对象却相对固定,且尊卑有序,亲疏有别。琉球是明清中国最为恭顺的海外藩属国,其地位仅在朝鲜之后,乾隆五十五年开始,除朝鲜贡使仍归礼部全程接待之外,琉球等国贡使改由内务府负责其饮食起居,探讨琉球贡使在京的接待制度,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本文主要从清政府的接待机构、对琉球贡使的日常饮食起居的照顾和活动安排,以及物质精神上的嘉奖厚赏等方面来探讨清代进京琉球使团的礼遇。
  • 摘要:康熙年间台湾归属清朝版图后,清廷在台湾实施科举考试制度,童试和岁科考都在台湾举行,乡试则在福州举行。由于台湾刚刚归附清廷,为了笼络边地士子之心以收巩固边疆之效,朝廷特为台地士子在福建乡试中设立专门保障名额。康熙二十六年风山苏我考中举人,是为台湾举人之肇始;光绪二十八年台北高选锋、嘉义黄凤翔、安平王仁堪考取举人,是为台湾举人之尾声。虽然清代台湾举人数量并不多,但影响力较大,可谓台湾社会的中坚力量。本文拟就清代台湾举人概况作初步探究。
  • 摘要:埃伦.M.伍德(Ellen Meiksins Wood)是加拿大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政治理论评论家,1942年出生于纽约,其时正是他父亲作为政治难民移居纽约后一年。1962年她获得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斯拉夫语言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进入洛杉矶分校学习政治学研究生课程,并于1970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从1967—1996年她在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格林顿学院(G1endon C01.1ege)教政治学。伍德著述甚丰,以理论见长,极力宣扬她的社会主义主张,富有感染力,代表性著作有:《思想与政治》(1972)、《阶级的退却》(1986,中译本为《新社会主义》)、《农民公民与奴隶》(1988)、《资本主义的原始文化》(1992)、《民主反对资本主义》(1995)、《资本主义的起源》(1999)。和她丈夫合著有:《阶级观念和古代政治理论》(1978)和《煽动性的宣传》(1997)。其他编著:《捍卫历史》(1997)、《资本主义和信息时代》(1998)、《从废墟中兴起?资本主义“镀金”时代的劳工》(1998)等。1984—1993年任英国社会主义杂志《新左派评论》的编委,1997—2000年和哈利.麦各多夫(Harry Magdoff)、波尔.斯威齐(Paul.Sweezy)一起编辑美国独立社会主义杂志《每月评论》。1996年,她入选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
  •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社会生活史研究日益受到重视,获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作为社会史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史研究主要建立在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虽然社会史学界已经开始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探索研究社会生活史的理论问题,但是由于“人们普遍关注唯物史观的宏观维度,而市民社会史、日常生活史的研究这一微观维度一直处于遮蔽状态”,唯物史观在社会生活史中的理论基础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揭示。本文试图从社会生活史在人类社会总体历史中的地位,社会生活的本质,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关系等方面来对唯物史观在社会生活史研究中的理论基石作用做一些初步探讨。
  • 摘要:中国封建传统文化形态于19世纪后半叶随着社会性质的演变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文化的各分支领域已由粗简趋向细繁,这在洋务和戊戌时期有明显的反映,但真正意义上的变革还是在20世纪初年。因为20世纪初年的晚清社会,是中国历史上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十年中,与剧烈动荡的政局同步,文化形态中的变革表现得异常活跃。作为中国传统人文学科的哲学、文学和史学,在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中观念与内容的更新,显然具有典型的意义。但是,要对20世纪初年的中国传统人文学科的变革进行全面的疏理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本文仅拟对变革的特色及原因作一粗略考察。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特别是我国海洋产业和涉海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海洋形势和我国海洋防卫形势的变化,中国经历了一场海洋观念的深刻变革,逐步从传统的海洋观转型发展为现代海洋观,从而适应了海洋世纪对我国各方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故而,认真研究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观演变的基本轨迹及其特点,总结其理论思维的经验教训,在新形势下进一步丰富、完善现代海洋观,实现海洋观念的新突破和理论的再创新,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新形势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捍卫我国海洋领土主权,维护我国海洋安全,开发海洋资源,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以中共第二、第三代领导集体为中心,考察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洋观念演变的基本轨迹、主要内容及其特点,不妥之处,望识者指正。
  • 摘要:政治动员的绩效评估,是指政治动员合乎主体目的性的实际效果及其对政治、社会等的贡献或价值进行考核和评价。政治动员的绩效评估是试图对政治动员作出因果关系和价值上的判定,以总结政治动员经验教训。必须指出的是,试图确定的是政治动员对真实条件的作用的效果。之所以用“试图确定”一词,是因为确定动员的实际作用或结果常常是一种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任务。它涉及到对动员效果进行评价的标准问题,许多评价的标准常常受意识形态、政党的自我利益和其他价值标准的影响。同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复杂性使得难以准确把握在这些历史条件下政治动员所发生的一切。因此,所能做的只能是对评价标准作一定性分析,尽可能客观地评价政治动员的效果。认为,政治动员的绩效评估准则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主观层面,指的是政治动员是否合乎动员主体的目的性,它关注的是政治动员目标的实现度。任何政治动员,总是蕴含着特定的政治价值追求,这一政治价值追求就是政治动员的主体直接赋予政治动员的目标。
  • 摘要:闽南文化是由晋朝及其以后中原人南下传入的河洛文化与闽南原住民文化经过长期的交流、融合而形成的。当今,闽南文化已不只局限于闽南地区,还传播至浙南、粤东、海南、台湾等国内地区、省份和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众多国家。台湾省百分之八十的人讲闽南话。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全世界讲闽南话的人有将近四千万人。那么,如今的闽南文化与河洛文化是什么关系,闽南文化与河洛文化有何异同,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闽南文化的主要来源是河洛文化,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因为闽南文化的载体是闽南人,只要看看闽南人的来源。闽南,古为闽越之地,原住民主要为闽越族。秦汉时期,闽越王无诸在福建称王,建立政权。秦始皇统一中国,在闽地设立闽中郡,无诸被废为君长。
  • 摘要:疍民,或称蛋家、蜒民,名称不一,系指沿江、沿海而居的水上人家。它是历史上分布于闽江、珠江及其支流沿岸和闽江口、珠江口等入海口、以及台湾岛上汉民中的一支特殊族群,其起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蛋民以海为罔,以舟为家,从事水上捕捞、运输等行业。20世纪3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注意这个课题,但缺乏对台湾蛋民的研究。本文以福州蛋民为中心,兼及闽、粤、台三地,研究其来源、文化习俗、经济活动及其变迁。
  • 摘要:以顾颉刚先生为代表的古史辨学派的古史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与中国社会思想进步的潮流相一致的,他所运用的一些史学法方法也是有其启示意义的,这些我另有文讨论。这里主要是想在前辈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来梳理一下顾先生与《诗》《书》相关的古史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顾先生关于《诗》与禹的看法主要这样的:1、《商颂·长发》说“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帝立子生商”,其中所说“帝”是上帝,“下土”是对上天而言,可见“禹是上帝派下来的神,不是人”。2、《商颂》据王国维考定,是西周中叶宋人所作,而此前的《大雅.生民》讲周人先祖后稷时并末提到禹,《长发》之后鲁僖公时之《鲁颂-悶宫》讲后稷时则讲到了后稷“缵禹之绪”,这说明《长发》之前的人尚不知禹之存在,至《悶宫》时则禹已有了具体事迹,变成了最早的人王。3、禹与夏本没关系,后世将禹与夏联系起来可能与夏之九鼎有关,禹可能是由九鼎上的动物如蜥蜴之类演化来的。
  • 摘要:孙中山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卓越领导者,他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物质建设)》和《三民主义·民生主义》等论著和讲演稿中,精心谋划建设北方、东方、南方大港和全国铁路网,兴办各类工矿商贸,全景式地描绘出中国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的宏伟蓝图。在这些篇章中,孙中山还对治理长江、珠江、淮河、大运河等的江河水患,变水害为水利,使江河水利为工业化、城市化和民生改善服务作出一系列精辟论述和构想,体现出孙中山思想的博大精深。其构想在当代中国有的部分已变为现实,有的正在治理和建设中。关于孙中山治理和开发长江的思想,笔者已有专文另叙,本文则主要论述其治理珠江的思想。
  • 摘要:韩国磐教授指引了科研方向,他说:“与其研究断代史,不如研究孔子学说”,从此踏上了孔学研究之路,开始苦读《论语》等儒家经典,积累资料,了解学术动态。1981年7月。调整本校历史系(现为社会历史学院)任教先秦史、秦汉史和《中国古代思想史》等课程,教学与科研更加紧密,极大的促进了孔学研究1983年春参加山东省曲阜召开的全国孔子思想学术讨论会,在会上做《孔子和德育——浅析(论语)中的“安”与“仁”》的发言,明确指出当时研究这个课题的重要意义,在使用旧材料的基础上采用了新的方法进行研究。特别是被学术界所忽视的《论语》中的“安”字,做出了有根据确切的解释:指出“安”是安宁,安乐的意思,“安”是孔子的施政方针,从“安人”到“安白姓”,是孔子最终理想。与会者感到了耳目一新,很有创意。曲阜师范学院孔子研究所专家评定此文“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打响了第一炮,铺平了孔学研究之路,从此与孔子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从未中断。从1984、1985、1987,1989、1991、1992、1995、1997、2001-2008年,每逢海内外召开重大的儒学国内,国际研讨会都应邀参加,对孔学研究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 摘要:漳州水仙花作为一种文化的物质载体,对漳州区域社会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在几个几个方面影响尤其深刻。水仙对漳州区域经济的影响极大。据林国梁统计,每一万粒水仙花球,可换进10吨化肥或3-4吨钢材。Ⅲ漳州地区的水仙花年每年出口量量都很大,这对漳州地区的经济影响不小。目前,漳州芗城区有1/3以上的工厂,直接或间接以花果为原料。因花而起的产业主要有:漳州盆景、园艺产业是直接起源于水仙花的。中国盆景的制作,源远流长。早在宋朝,我国古书《洞天清录·怪石辨》就记述了那时在盆花中用石子作假山的情景。后来,盆景的制作不断创新,名作巧夺天工。
  • 摘要:明清以来,闽南移民东南亚不断增多,华侨华人社会形成发展起来,鸦片战争前后,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开始出现高甲戏演出。史载,1843年前后,福建的高甲戏三合兴班、福金兴班最早前往东南亚演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闽台高甲戏在东南亚演出达到高潮,直到日军侵略东南亚,其演出市场日渐衰落,“由此看来,在福建戏剧史上,出国演出次数最多、时间最长、剧目最丰富、影响最大的要算高甲戏……时间长达100年之久,这在中国戏剧上也是罕见的。”20世纪初至太平洋战争爆发近40年间,东南亚的高甲戏演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福建高甲戏前往东南亚演出频繁,或有华侨回国组织戏班往东南亚演出,甚至有华侨华人在当地组建高甲戏班,这些历史现象值得研究。遂不揣浅陋,拟对20世纪初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出现高甲戏演出的热潮做一粗浅探讨。
  • 摘要:周人的国家观念是怎样的?至今仍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重要问题。其主要分歧就在于,周人是把“天下”当作自己的国家还是当作国际社会?周代的诸侯是独立的国家,还是作为周人统一国家——天下的地方行政机构和二级政府?为此,笔者拟以春秋贵族出奔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为视角,进一步探讨这一问题,以期给予较圆满的解答。
  • 摘要: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隶属岛屿达1546个。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全境由本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澎湖列岛64个岛屿,加上金门、马祖等岛屿所组成。海岛既是大陆的屏障又是向海洋发展的前沿。近年来虽有部分学者对海岛进行过局部性的研究,但从总体上说,目前的研究状况与维护海岛主权、发展海洋经济的现实需要是极不相称的。本文对明清时期闽台海岛行政区形成、经济发展状况、文化教育传承的研究,祈望能为开发海岛、发展海洋经济提供历史借鉴。
  • 摘要:中国与东南亚的粮食贸易源远流长,至清,为了缓和东南沿海的粮食危机,清政府从东南亚的18个国家和地区输入了大宗大米,其中以暹罗(今泰国)向我国输出大米的时间最早,输出数量最多。首先,清代人口急剧膨胀,粮食供不应求,造成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雍正二年(1724),全国人口为1.3亿,乾隆三十一年(1766)增加到2.08亿,增长了60%,而同期全国耕地面积由723万顷增加到780万顷,仅增长7.8%,远远落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东南沿海的闽、粤二省本来山多田少,“岁或不登,民食鲜饱”。人口大量增加(福建人口1700年约为200万至1761年已达800万),致使米不敷食问题更为严重,米价飞涨,于是人民怨声载道,抢米案件时有发生,如雍正四年的广州和福州都发生了民众辱官抢米事件。闽浙总督高其倬在奏折中称:“米谷一节,最为福省第一紧要之事。”
  • 摘要:众所周知,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迄今为止最具有科学性的哲学体系,其科学性表现为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这种科学的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不仅揭示了自然界是一个客观发展的过程,而且也揭示了社会历史是一个客观发展的进程,从而形成了辨证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如果把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写作完成视作唯物史观诞生的标志的话,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现,是人类社会近现代史上一切伟大的科学成就中最为突出的事件,它构成了许多社会科学理论的基础。其影响自诞生以来在世界范围内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以致于大多数社会科学家在他们的研究中都要运用马克思主义这样那样的方面,……大多数社会科学家都会承认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概念的核心洞察力”。[1]然而,也在这百余年的进程中,唯物史观受到过各种各样的误读、误解或误用,诸如对经济史观或经济决定论的无由偏好、对人本主义的讳莫如深、对科学的人道主义的一般性认识、忽视人本关怀和人的全面发展……。凡此种种,都使得唯物史观在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进而改造自身,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实践过程中所起的指导作用大打折扣。
  • 摘要:历史比较语言学是19世纪西方语言学研究的主流,也是当时最成功的人文社会科系。它的成功表现在多个方面,不仅学术研究成果卓著,而且在学科内部建立起严格的方法,在某些方面堪比自然科学的严谨实证。同时,在大学体系中,这门学科势力强大,发展迅猛。这使它不仅确立了语言研究的标准范式,而且成为一种专业化文科研究的成功典型,其影响远远超出语言学领域本身。这一时期的历史比较语言学,集中体现着19世纪西方的文化思想特点。新的语言观念构成了它存在的先天思想基础。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西方一直在搜集、整理、比较各种语言。到19世纪初,已经积累了大量丰富多样的语言资料,为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奠定了基础。但是,19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却并非单纯的长期知识积累的后果,它是一次典型的范式革命的产物,是一种全新的语言研究模式。
  • 摘要:2005年7月-10月,在福建平潭海域出水了一批精美的瓷器,业界称之为“碗礁1号”。这批瓷器共有16000多件,器型丰富,有碗、盘、杯、罐、瓶等,大的如将军罐,小的如可放在手中把玩的小葫芦瓶。纹饰多样,有山水、人物、花卉、八宝等,落款多为康熙年间常见的花押款。在福州港口出现载有大量瓷器的沉船并不稀奇,从历史上看,福州港作为东南门户之一,对福建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尤其是明代市舶司移至福州,成就了福州港全盛时期的到来,并带动了闽瓷外销量的巨大增长。本文试以平潭海域出水的大量瓷器为实物资料并辅以翔实的史料论证福州港的发展与闽瓷外销之间的密切关系。
  • 摘要:怀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那特殊的地理位置、绮丽的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无疑有着巨大的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早已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和房地产开发商的垂青。公元1995年,福州市人民政府将怀安村3280亩土地出让给了融侨房地产开发公司,怀安村大片土地被征用后,全体村民迁居他处。但如何处理好怀安的文物保护和土地开发之间的矛盾,成了当前怀安开发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