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脊柱骨赘病

脊柱骨赘病

脊柱骨赘病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专利文献62475篇;相关期刊22种,包括河北中医、上海针灸杂志、中国骨伤等; 脊柱骨赘病的相关文献由272位作者贡献,包括丁文元、孟向文、崔书国等。

脊柱骨赘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9 占比:0.16%

专利文献>

论文:62475 占比:99.84%

总计:62574篇

脊柱骨赘病—发文趋势图

脊柱骨赘病

-研究学者

  • 丁文元
  • 孟向文
  • 崔书国
  • 张振辉
  • 沈国权
  • 王辉
  • 赵建
  • Gerhard Rompe
  • Marcus Schiltenwolf
  • V Seifert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苏代祥; 彭一华; 田永飞; 汪玉瑶
    • 摘要: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疗法联合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和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气滞血瘀型CSR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40例加用刺络放血疗法,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加味身痛逐瘀汤。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39/40),对照组总有效率82.50%(33/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肩颈臂疼痛、颈部压痛、颈项活动不利、肢体麻木、上肢活动不利、畏寒肢冷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IL-10含量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IL-10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血流速度(Vm)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血管搏动指数(PI)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左侧椎动脉、右侧椎动脉、基底动脉PSV、EDV、Vm均高于对照组(P<0.05),P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刺络放血疗法联合加味身痛逐瘀汤治疗气滞血瘀型CSR,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疗效,可能与抑制炎性反应、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等因素有关。
    • 李亚伟; 梅伟; 张振辉; 李文祥
    • 摘要: 目的:观察显微镜辅助下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骨性压迫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骨性压迫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显微镜辅助下ACDF(术中行精细化减压)治疗22例(显微镜辅助下ACDF组),采用前路颈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and fusion,ACCF)治疗24例(ACCF组)。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颈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椎间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一般结果。显微镜辅助下ACDF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ACCF组[(41.18±11.00)mL,(91.42±21.31)mL,t=-9.906,P=0.000],手术时间短于ACCF组[(59.59±8.71)min,(79.79±17.45)min,t=-4.896,P=0.000]。②颈椎疼痛VAS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689,P=0.036);2组患者的颈椎疼痛VAS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4.564,P=0.038);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颈椎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78.765,P=0.000);2组患者颈椎疼痛VAS评分随时间变化均呈下降趋势,但2组的下降趋势不完全一致(F=165.747,P=0.000;F=210.692,P=0.000);术前、术后1个月,2组患者颈椎疼痛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95±0.79)分,(4.00±0.85)分,t=-0.208,P=0.836;(0.75±0.44)分,(0.80±0.40)分,t=-0.474,P=0.638];术后1周,显微镜辅助下ACDF组患者颈椎疼痛VAS评分低于ACCF组[(2.05±0.70)分,(2.75±0.75)分,t=-3.222,P=0.002]。③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863,P=0.021);2组患者的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6.276,P=0.016);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517.958,P=0.000);2组患者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随时间变化均呈上升趋势,但2组的上升趋势不完全一致(F=154.860,P=0.000;F=179.492,P=0.000);术前、术后6个月,2组患者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73±1.08)分,(8.04±1.08)分,t=-0.986,P=0.329;(14.55±1.10)分,(14.63±1.10)分,t=-0.245,P=0.807];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显微镜辅助下ACDF组患者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均低于ACCF组[(9.86±1.04)分,(11.00±1.10)分,t=-3.590,P=0.001;(11.64±1.05)分,(12.50±1.14)分,t=-2.664,P=0.011]。④椎间融合率。术后3个月,显微镜辅助下ACDF组椎间未融合2例,ACCF组椎间未融合6例;术后6个月,显微镜辅助下ACDF组椎间全部融合,ACCF组椎间未融合3例;术后1年,2组患者椎间全部融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2组患者椎间融合率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22,P=0.155;χ^(2)=2.942,P=0.086;P=1.000)。⑤并发症发生率。显微镜辅助下ACDF组术后出现声音嘶哑1例、C_(5)神经根麻痹1例,ACCF组术后出现硬脊膜外血肿1例、吞咽困难1例。硬脊膜外血肿患者经手术清创后血肿消除,无神经并发症发生;其余患者经口服药物、理疗等治疗后均好转。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P=0.927)。结论:采用显微镜辅助下ACDF治疗骨性压迫致神经根型颈椎病,与ACCF比较,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颈椎疼痛缓解快,但颈椎功能恢复慢,二者在椎间融合及安全性方面均相当。
    • 高新; 张仕年
    • 摘要: 目的 观察肌骨超声引导刃针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肌骨超声引导刃针松解治疗,对照组60例予非直视下刃针松解治疗.2组均隔3 d治疗1次,治疗5次.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YT20)评分;观察2组治疗安全性及疗程结束后6个月随访时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脱落5例,实际完成55例,对照组脱落7例,实际完成53例.治疗组治愈率63.6%(35/55)、总有效率90.9%(50/55),对照组治愈率41.5%(22/53)、总有效率86.8%(46/5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YT20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1/5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3%(6/53),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5.7%(2/35),对照组复发率13.6%(3/22),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肌骨超声引导刃针松解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 韦英成; 姜炳毅; 阎杰; 伍夏源; 吴肖梅; 梁晓行; 黄业成; 覃喜扬; 杨先; 张雪苹; 吴曦; 姜进文
    • 摘要: 目的 观察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近期、远期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将80例CS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40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口服治疗.2组均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后及治疗后1、3个月观察疗效,比较2组症状体征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双侧大脑后动脉(PCA)平均血流速度(Vm)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3个月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及总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各项症状体征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P<0.05).治疗组治疗后愈显率87.5%(35/40)、总有效率97.5%(39/40),对照组治疗后愈显率42.5%(17/40)、总有效率70.0%(28/40);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愈显率92.5%(37/40)、总有效率97.5%(39/40),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愈显率40.0%(16/40)、总有效率65.0%(26/40);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愈显率77.5%(31/40)、总有效率90.0%(36/40),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愈显率22.5%(9/40)、总有效率52.5%(21/40).治疗组治疗后、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愈显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双侧VA、BA、双侧PCA Vm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 医用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CSA,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提高脑血流速度,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
    • 陈茂水; 刘万鹏; 王哲; 刁鸿辉; 凌耀权; 杨仁轩
    • 摘要: 目的 观察峨眉派“畅气通络”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5例予颈椎牵引法治疗;治疗组75例子峨眉派“畅气通络”手法治疗.2组均1周内治疗4次,即第1、3、5、7d各治疗1次.观察2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周、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田中靖久20分法评分,以及患者满意率、医疗舒适率和2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5.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相当.2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周、1个月疼痛VAS、NDI、田中靖久20分法评分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下降趋势,且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周、1个月疼痛VAS、NDI、田中靖久20分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周、1个月满意率、医疗舒适率不同时间点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上升趋势,且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周、1个月满意率、医疗舒适率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 峨眉派“畅气通络”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并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满意率、医疗舒适率.
    • 叶文明; 宋青青
    •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中维生素A、E以及 β-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与腰椎骨赘形成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社会人群进行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获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72例,女性128例,平均年龄68岁,记录其饮酒史以及吸烟史等.通过X光扫描获得其腰椎侧位平片,并测量其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同时检测试验对象血清中的维生素A、E、β-类胡萝卜素含量、三酰甘油水平、体质量指数(BMI)、骨质疏松症程度.结果 通过X光扫描发现有34例体检对象有腰椎骨赘形成,约占总人数17%.嗜酒的老年男性尤为显著,并且与骶骨倾斜角大小有显著相关性.同时,腰椎骨赘形成者的血清中,维生素E以及β-类胡萝卜素的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体检人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优势比(OR)=1.1,95%置信区间(CI)=1.02~1.16;P=0.026]以及血清中低维生素E(OR=2.3,95%CI=1.08~10.9;P=0.013)与 β-类胡萝卜素水平(OR=6.7,95%CI=1.39~32.6;P=0.021)均是普通人群中骨赘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中低维生素E及 β-类胡萝卜素水平下降是腰椎骨赘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在这个快速老龄化的社会中,我们应该通过合理的营养摄入来防止腰椎骨赘形成及退变性疾病的发生.
    • 程思; 柯珍勇
    • 摘要: 目的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三维重建钩突及周围结构用于C6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治的价值.方法收集该院骨科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健康成人54例(对照组)、保守治疗有效的C6神经根型颈椎患者30例(保守组)和经手术治疗的C6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手术治疗组)的临床资料.以颈椎钩突和椎间孔等为研究对象,行颈椎多层螺旋CT扫描和三维重建检查,分别对钩突、椎间孔等解剖结构的长度、面积及立体空间关系进行数据测量和比较.结果三组钩突基底长、宽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保守组的两侧椎间孔短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治疗组与对照组、保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两侧钩突倾角低于对照组和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组两侧椎间孔面积小于对照组和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有15%的患者出现椎间孔狭窄,保守组中有93%的患者出现椎间孔狭窄;手术治疗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狭窄,上部狭窄的例数明显增多,达到47%.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从多角度、立体观察颈椎结构、立体空间位置和距离,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提供客观依据.
    • 金玉盛; 王琦; 商军安; 赵彬
    • 摘要: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临床常见病,本文分析了CSA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观察CSA治疗中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以及针灸推拿对血液流变学变化的影响,综合评价血液流变学在CSA临床诊疗中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以期为CSA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