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胸腔穿刺

胸腔穿刺

胸腔穿刺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3年内共计1118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31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32370篇;相关期刊297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中国社区医师、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六届全国创伤外科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全国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术会议、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2008年全国医学发展中护理新理论、新技术研讨会——急危重病护理学术交流会等;胸腔穿刺的相关文献由2445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小东、周婷、周洪保等。

胸腔穿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31 占比:1.61%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32370 占比:98.37%

总计:32907篇

胸腔穿刺—发文趋势图

胸腔穿刺

-研究学者

  • 吴小东
  • 周婷
  • 周洪保
  • 张建军
  • 张玲
  • 苏世红
  • 刘静
  • 向红先
  • 张丽
  • 张佳锴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朱爱希; 周月红; 母小新; 周顺; 张君艳
    • 摘要: 目的研究胸腔穿刺留置中心静脉置管与猪尾巴管在肝功能不全患者胸腔积液引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2019年7月至2021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肝功能不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引流方式分为对照组(n=78)与研究组(n=24)。对照组行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研究组行猪尾巴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置管时间、引流管保留时间、住院时间、总引流量、使用止痛药物率、并发症发生率、移位率、堵管率和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引流管保留时间、住院时间、总引流量、使用止痛药物率、并发症发生率、移位率、堵管率、总有效率依次为(25.45±4.65)min、(5.73±1.76)d、(12.53±2.74)d、(2621.37±318.25)mL、16.67%、8.33%、0、0、95.83%;对照组置管时间、引流管保留时间、住院时间、总引流量、使用止痛药物率、并发症发生率、移位率、堵管率、总有效率依次为(24.55±4.45)min、(6.64±1.85)d、(12.42±2.69)d、(2327.52±295.48)mL、15.38%、8.97%、7.69%、19.23%、91.03%。较对照组,研究组引流管保留时间更短,总引流量更大,堵管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穿刺留置中心静脉置管与猪尾巴管在肝功能不全患者胸腔积液引流中的应用效果均显著,但猪尾巴管引流时间更短,引流量更大,且堵管率更低,引流优越性更高。
    • 陈旭昌; 刘秀丽; 王进
    • 摘要: 回顾性分析1例高龄难治性心力衰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18次住院资料,均采用早期胸腔穿刺抽液治疗。治疗后临床症均状明显改善,达到心功能Ⅱ级,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尿素氮(BUN)、肌酐(Cre)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患者6次(33.33%)住院仅采取早期胸腔穿刺抽液及口服药物治疗。该患者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均在超声定位后进行,均未发生气胸等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提示早期胸腔穿刺抽液治疗高龄难治性心力衰竭并反复胸腔积液安全有效。
    • 张博; 杨博; 李宬润; 范开杰; 刘阳
    • 摘要: 背景张力性气胸最常用的一线急救装备是穿刺减压针。国外对于气胸穿刺针的长度有具体推荐数值,而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及数据。目的利用胸部CT影像测量的胸壁厚度数据,为制订适合中国人群的气胸穿刺减压针的长度及穿刺位置提供客观数据。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18~40岁不同性别住院患者的CT图像,使用美迪康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软件,分别测量左、右双侧前入路(锁骨中线第2肋间)穿刺点及侧入路(腋前线第5肋间)穿刺点的胸壁厚度(mm),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94例研究对象,男性135例,女性159例,平均年龄(33.76±5.41)岁。前入路胸壁厚度为13.20~69.09 mm,侧入路胸壁厚度为8.19~52.70 mm。对于同一侧而言,前入路平均胸壁厚度大于侧入路平均胸壁厚度[右侧(35.33±9.62)mm vs(23.17±7.14)mm,左侧(34.91±9.65)mm vs(22.59±7.43)mm,P均<0.01]。对同一测量点,女性平均胸壁厚度均大于男性[右侧前入路(36.57±10.11)mm vs(33.88±8.83)mm,右侧侧入路(24.53±7.84)mm vs(21.55±5.85)mm,左侧前入路(36.19±10.23)mm vs(33.41±8.71)mm,左侧侧入路(23.98±8.15)mm vs(20.95±6.11)mm;P均<0.01];超重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 kg/m2]平均胸壁厚度均大于非超重者(BMI<24 kg/m2)[右侧前入路(40.57±9.93)mm vs(31.24±7.08)mm,右侧侧入路(26.17±7.12)mm vs(20.82±6.24)mm,左侧前入路(40.23±9.93)mm vs(30.75±7.05)mm,左侧侧入路(25.68±7.56)mm vs(20.17±6.37)mm;P均<0.01]。胸壁厚度与BMI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穿刺针长度为70 mm时才能够保证穿刺成功,穿刺时需要综合考虑性别、BMI、入路等因素,侧入路可以作为张力性气胸穿刺减压的备选方案。
    • 靳秀春
    • 摘要: 目的 分析中药逐饮汤加减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胸腔穿刺及抗结核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逐饮汤加减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胸膜厚度.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实验组胸膜厚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实施中药逐饮汤加减辅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胸膜厚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郭睿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尿激酶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胸水吸收及对胸膜的影响.方法 选择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5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低剂量组33例与高剂量组32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胸腔穿刺并留置胸腔引流管治疗,低剂量组向胸腔内注入小剂量尿激酶,高剂量组向胸腔内注入大剂量尿激酶,治疗观察4周,记录患者胸水吸收及对胸膜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治疗,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两组胸水吸收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87.9%vs.87.5%,P>0.05).两组治疗后的CT胸膜厚度都低于治疗前,低剂量组低于高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治疗期间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关节痛、胃肠道反应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06%vs.25.00%,P<0.05).结论 低剂量尿激酶在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应用能促进胸水吸收,促进降低胸膜厚度,减少不良反应.
    • 曹俊达; 刘秋连; 刘海龙; 王琦; 曹原
    • 摘要: 目的 探索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61例难治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均严格按照心衰指南规范化诊疗.观察组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对胸水较多侧(端坐位最厚≥30mm)胸腔积液的胸腔行置管持续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评估相关指标[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EF)、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以及穿刺置管相关副反应(出血、疼痛、置管相关感染等).结果 治疗10d后,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90.63%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的心衰治疗联合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对难治性心力衰竭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有效且安全.
    • 朱琳玲; 章昉; 李鼎恒; 徐君碧; 杨心运
    • 摘要: 目的 分析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合并胸腔积液的临床特点、诊治情况及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27例重度OHSS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27例OHSS患者中,早发型11例,晚发型16例;治疗前红细胞压积47.5%(45.1%,50.7%),WBC(17.8±6.5)×109/L,肝功能异常13例.经扩容、预防血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11例症状缓解,胸水消退;13例行腹腔穿刺引流放液,其中2例因持续胸闷气促而行胸腔穿刺引流;3例因持续存在的胸闷、呼吸困难而行胸腔穿刺引流.24例为双侧胸腔积液;3例为单侧胸腔积液,均为右侧胸腔积液.结论 胸腔积液为重度OHSS的常见临床表现,可有腹胀、胸闷气急、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大部分患者经扩容、抗凝等对症治疗能缓解,必要时可予腹腔或胸腔穿刺,以改善临床症状.
    • 张博; 杨博; 李宬润; 范开杰; 刘阳
    • 摘要: 背景 张力性气胸最常用的一线急救装备是穿刺减压针.国外对于气胸穿刺针的长度有具体推荐数值,而我国目前尚缺乏相关研究及数据.目的 利用胸部CT影像测量的胸壁厚度数据,为制订适合中国人群的气胸穿刺减压针的长度及穿刺位置提供客观数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18~40岁不同性别住院患者的CT图像,使用美迪康图像存档和通信系统软件,分别测量左、右双侧前入路(锁骨中线第2肋间)穿刺点及侧入路(腋前线第5肋间)穿刺点的胸壁厚度(mm),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294例研究对象,男性135例,女性159例,平均年龄(33.76?±?5.41)岁.前入路胸壁厚度为13.20~69.09?mm,侧入路胸壁厚度为8.19~52.70?mm.对于同一侧而言,前入路平均胸壁厚度大于侧入路平均胸壁厚度[右侧(35.33?± 9.62)?mm?vs?(23.17?± 7.14)?mm,左侧(34.91?± 9.65)?mm?vs?(22.59?±7.43)?mm,P均<0.01].对同一测量点,女性平均胸壁厚度均大于男性[右侧前入路(36.57?±?10.11)?mm?vs?(33.88?±?8.83)?mm,右侧侧入路(24.53?±?7.84)?mm?vs?(21.55?±?5.85)?mm,左侧前入路(36.19?±?10.23)?mm?vs?(33.41?±?8.71)?mm,左侧侧入路(23.98?±8.15)?mm?vs?(20.95?±?6.11)?mm;P均<0.01];超重者[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24?kg/m2]平均胸壁厚度均大于非超重者(BMI<24?kg/m2)[右侧前入路(40.57?±?9.93)?mm?vs?(31.24?±?7.08)?mm,右侧侧入路(26.17?±?7.12)?mm?vs?(20.82?±6.24)?mm,左侧前入路(40.23?±?9.93)?mm?vs?(30.75?±?7.05)?mm,左侧侧入路(25.68?±?7.56)?mm?vs?(20.17?±?6.37)?mm;P均<0.01].胸壁厚度与BMI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 穿刺针长度为70?mm时才能够保证穿刺成功,穿刺时需要综合考虑性别、BMI、入路等因素,侧入路可以作为张力性气胸穿刺减压的备选方案.
    • 罗丹
    • 摘要: 目的:就对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晚期肺癌胸腔积液患者开展优质护理的体会进行分析.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晚期肺癌胸腔积液患者30例,双盲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15例,分别开展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并发症与术后舒适状况等进行评定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一周后GC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晚期肺癌胸腔积液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舒适度,降低并发症风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