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胴体性能

胴体性能

胴体性能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231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经济、农作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2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175751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猪业科学、动物营养学报、家畜生态学报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5中国畜牧生物科技大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禽学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家禽学术研讨会、第四届(2014)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三届全球肉鸡产业研讨会等;胴体性能的相关文献由597位作者贡献,包括郭建凤、武英、王彦平等。

胴体性能—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2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75751 占比:99.87%

总计:175979篇

胴体性能—发文趋势图

胴体性能

-研究学者

  • 郭建凤
  • 武英
  • 王彦平
  • 王继英
  • 刘畅
  • 蔺海朝
  • 张印
  • 王诚
  • 刘雪萍
  • 吕东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玉莲; 吴买生; 谭红; 李朝晖; 李茜茜; 夏敏; 张兴
    • 摘要: 为研究湘岭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及肌肉品质,实验选择30 kg左右的湘岭猪、沙子岭猪、巴沙沙猪和沙巴沙猪各20头,公母各半,按品种分为4组。育肥试验全期98 d,实验期间各组猪饲喂相同营养水平日粮,育肥实验结束后,选择80 kg左右的沙子岭猪4头、90 kg左右的湘岭猪6头、巴沙沙猪和沙巴沙猪各4头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6个体尺指标在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湘岭猪的体长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在体重相近的情况下,巴沙沙猪的腹围极显著小于沙子岭猪。在肥育性能方面,湘岭猪的全期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全期耗料增重比低于其他3组。在胴体性能方面,湘岭猪的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和瘦肉率最高,三点均膘厚和脂率在组间最低;肌肉品质方面,湘岭猪a1值在组间最高,失水率、贮存损失和熟肉率在组间最低。综上所述,湘岭猪在体长、肥育性能和胴体性能上比其他3组有明显优势,但肌肉品质略差。
    • 王海洲; 王加众; 王春平; 张强; 张黎鑫; 张淑二; 刘展生
    • 摘要: 为研究五莲黑猪与杜长大猪的胴体品质及营养成分差异,本实验随机选取25 kg左右、健康无病、发育整齐的五莲黑猪、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三元杂交商品猪(杜长大猪)健康仔猪各20头,在同一个猪场中采取中等营养标准饲喂至约100 kg体重时屠宰,测定胴体性状和猪肉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在胴体性能上,五莲黑猪的屠宰率(75.40%)与杜长大猪(75.90%)差异不显著,而五莲黑猪的胴体长、眼肌面积和腿臀比例低于杜长大猪(P<0.01);五莲黑猪的瘦肉率低于杜长大猪(P<0.01);在肉质性状上,五莲黑猪的肌内脂肪含量是杜长大猪的1.93倍(P<0.05),肌肉水分含量低于杜长大猪(P<0.01);五莲黑猪的总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杜长大猪(P<0.01),总不饱和脂肪酸高于杜长大猪(P<0.01),游离脂肪酸高于杜长大猪(P<0.05);鲜味氨基酸含量高于杜长大猪(P<0.01)。由此可见,五莲黑猪的瘦肉率显著低于杜长大猪,但其在肌内脂肪含量、脂肪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方面优于杜长大猪。
    • 边世雄; 李云雷; 倪爱心; 葛平壮; 王园美; 宗云鹤; 韩鹏敏; 赵金蒙; 袁经纬; 孙研研; 麻慧; 陈继兰
    • 摘要: 【目的】研究种鸽感染毛滴虫对乳鸽的危害,为鸽场毛滴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选择18对未感染和18对感染毛滴虫的种鸽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对种鸽哺育2只乳鸽,试验期28 d,统计乳鸽的死亡率、生长性能和胴体性能,以及免疫器官指数和抗体水平等生化指标。【结果】试验组乳鸽的口腔毛滴虫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毛滴虫可造成口腔黏膜、胸腺、肝脏和脾脏等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损伤,血液中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升高(P<0.05),可溶性抗原CD8(sCD8)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综上,种鸽感染毛滴虫后可通过哺喂鸽乳的过程导致乳鸽感染,引起乳鸽肝脏和脾脏等组织出现明显病理损伤,免疫功能下降,死亡率升高。
    • 郭建凤; 沈彦锋; 王志强; 蔺海朝; 徐云华; 武英; 魏述东
    • 摘要: 研究测定了莱芜猪与大约克猪杂交后代的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背最长肌氨基酸、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大莱二元猪屠前体重116.17 kg,胴体瘦肉率51.59%,肉色评分为4.00、大理石纹评分为3.75,pH1 6.49,肌内脂肪含量5.73%。每100 g背最长肌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8.03 g、14.13 g、7.11 g;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含量分别为28.35%、13.90%、50.17%、5.86%。
    • 郭建凤
    • 摘要: 针对83.5~106 kg体重阶段的16头沂蒙黑猪的屠宰数据,研究分析了不同屠宰体重试验猪的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胴体性能和肉质性状与氨基酸、脂肪酸相关关系及随着屠宰体重的变化氨基酸、脂肪酸的回归趋势。结果表明:在83.5~106 kg体重阶段,屠宰体重对沂蒙黑猪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影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胴体肉质指标与氨基酸和脂肪酸间、氨基酸与氨基酸间、氨基酸与脂肪酸间、脂肪酸与脂肪酸间的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胴体肉质指标中的屠宰体重、胴体重、胴体直长、屠宰率、后腿比例、眼肌面积、瘦肉率、皮率、骨骼率、滴水损失、a、剪切力、干物质、蛋白质、肌内脂肪与氨基酸和脂肪酸中的1~5个指标有显著相关性,其他相关性不显著;蛋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脯氨酸、氨基酸总量、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二十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与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中的1~6个指标有显著相关性,其他指标间相关性不显著。回归分析表明,甘氨酸与体重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蛋氨酸与体重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他指标随屠宰体重的变化回归关系都不显著。
    • 郭建凤; 孙延晓; 赵雪艳; 魏述东; 武英
    • 摘要: 选择体重97~112 kg体重阶段的莱芜猪14头屠宰(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研究不同屠宰体重试验猪的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结果表明,屠宰体重除对胴体重影响极显著外,对其它指标影响不显著。其中,眼肌面积、瘦肉率、肉色、大理石纹、剪切力、肌内脂肪、干物质、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比例、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都以97~105 kg阶段较高;棕榈油酸和油酸含量都以106~112 kg阶段较高,但不同屠宰体重阶段间差异都不显著。综合分析,在97~112 kg体重阶段,莱芜猪适宜的屠宰体重为97~105 kg体重阶段。
    • 郭建凤; 王军一; 蔺海朝; 沈自泉; 董胜华; 周磊
    • 摘要: 研究分析了不同屠宰体重及性别对沂蒙黑猪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屠宰率、平均背膘厚、蛋白质、干物质、肌内脂肪、丝氨酸、蛋氨酸和赖氨酸都以屠宰体重101~107 kg阶段较高,分别比95~98 kg体重阶段提高4.51%(P<0.05)、44.44%(P<0.05)、2.47%(P<0.05)、4.67%(P<0.05)、48.48%(P<0.05)、3.57%(P<0.05)、5.77%(P<0.05)、3.85%(P<0.05);后腿比例和骨骼率都以95~98 kg体重阶段较高,分别比101~107 kg阶段提高7.10%(P<0.05)、27.32%(P<0.05)。性别除对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比例影响显著,公猪组比母猪组显著提高0.41%(P<0.05)外,对沂蒙黑猪的胴体性能、肉质性状、背最长肌17种氨基酸含量及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亚油酸4种脂肪酸含量都没有显著影响。
    • 郭建凤; 赵雪艳; 武英
    • 摘要: 选择体重90~110 kg的大约克猪16头(公猪6头、母猪10头)进行屠宰,研究性别对试验猪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母猪组相比,大约克公猪组6~7肋背膘厚和皮脂率显著提高52.31%(P<0.05)、29.35%(P<0.01),眼肌面积和瘦肉率显著降低21.35%(P<0.01)、8.53%(P<0.01);a、b、b_(24)显著提高12.43%(P<0.05)、19.11%(P<0.01)、10.80%(P<0.05);肌纤维直径和肌糖原含量母猪组分别比公猪组提高14.63%(P<0.05)、62.82%(P<0.05)。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胱氨酸、棕榈酸和油酸公猪组比母猪组分别提高9.09%(P<0.05)、5.21%(P<0.05)、8.24%(P<0.05),亚油酸母猪组比公猪组提高45.38%(P<0.01)。
    • 孙华; 彭先文; 吴俊静; 李良华; 董斌科; 谭国辉; 乔木; 张宇; 徐忠; 李梓芃; 周佳伟; 宋忠旭; 梅书棋
    • 摘要: 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湖北省优良地方猪种,满足优质种猪需求及多元化优质猪肉消费市场需求,本研究以地方品种恩施黑猪为基础,引入梅山猪和培育品种湖北白猪血缘,开展了硒都黑猪新品种培育。通过杂交亲本选择、杂交育种、基础群组建及6个世代的持续选育,新品种初产母猪总产仔数11.29±2.16头/窝、产活仔数10.74±2.06头/窝,经产母猪总产仔数12.67±2.43头/窝、产活仔数11.71±2.27头/窝;达90 kg体重日龄178.3±14.16 d,育肥期日增重646.77±47.16 g、饲料转化率2.84±0.22;体重达100 kg左右时屠宰,屠宰率70.63±2.14%,瘦肉率52.96±2.45%,肌内脂肪含量3.42±0.34%。硒都黑猪新品种的培育完全利用国内自有资源,充分发挥了亲本优势,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适中、肉质优良,且耐粗饲、适应性良好,其育成将给我国地方猪的开发与利用、发展优质猪生产提供新的思路。
    • 李文君; 程娜; 龚绍荣; 赵加鼎; 邱丙姗; 吴正明; 李再磊; 周戚斌; 赵桂英
    • 摘要: 为探究保山猪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对生长性能、胴体性能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LPL基因在保山猪背最长肌、背脂和肝脏3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并分析LPL基因表达量与保山猪生长性能、胴体性能的关联性。结果显示,LPL基因在3个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从高到低依次为:背脂、背最长肌、肝脏;LPL基因在保山猪背最长肌中的相对表达量与皮比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背脂中的相对表达量与眼肌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脂比率呈显著正相关;在肝脏中的相对表达量与生长及胴体性能无显著相关性。研究说明LPL基因对保山猪的生长及胴体性能有一定影响,对保山猪的脂肪沉积有调控作用,可作为调控保山猪脂肪沉积的候选基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