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肿瘤分级

肿瘤分级

肿瘤分级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73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0871篇;相关期刊96种,包括磁共振成像、实用医学影像杂志、现代医用影像学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第一届上海磁共振新技术临床应用论坛等;肿瘤分级的相关文献由638位作者贡献,包括周利群、A·EG·伦费林克、E·普里西马等。

肿瘤分级—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7 占比:0.2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70871 占比:99.78%

总计:71030篇

肿瘤分级—发文趋势图

肿瘤分级

-研究学者

  • 周利群
  • A·EG·伦费林克
  • E·普里西马
  • E·王
  • M·D·奥康纳-麦考特
  • 李杰
  • 熊耕砚
  • 邓迎海
  • 何世明
  • 何志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王俊秀
    • 摘要: 本文将影像组学的方法和机器学习算法结合起来,对脑部胶质瘤进行分级预测。利用BraTS2019公开数据集,从多模态MRI图像中分别提取肿瘤的448维影像组学特征:肿瘤形态学特征、一阶灰度特征、纹理特征等;然后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筛选出15个最佳的影像组学特征;最后根据筛选出的最佳特征集,利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构建脑部胶质瘤的分级预测模型。基于机器学习建立的模型在训练组患者中预测胶质瘤级别的准确率达到95.6%,ROC曲线下面积(AUC)达到0.99;在验证组患者中预测胶质瘤级别的准确率达到89.3%,AUC达到0.96。可见,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利用影像组学的方法可以对脑部肿瘤的高低级别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分类。
    • 张利琴; 刘明; 曹兵
    • 摘要: 目的分析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5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5例脑胶质瘤患者,根据术后组织病理结果并参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标准将其分为低级别组(Ⅰ~Ⅱ级,n=40)和高级别组(Ⅲ~Ⅳ级,n=45)。采用1H-MRS定量分析脑组织代谢产物比值,包括胆碱(Cho)/肌酸(Cr)比值、Cho/N-乙酰天冬氨酸(NAA)比值、NAA/Cr比值。比较脑胶质瘤患者瘤体区和对侧正常脑组织区代谢产物比值,两组患者瘤体区代谢产物比值及Survivin蛋白免疫活性指数(IRS)积分、阳性率;脑胶质瘤患者瘤体区代谢产物比值与Survivin蛋白IRS积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脑胶质瘤患者瘤体区Cho/Cr比值、Cho/NAA比值高于对侧正常脑组织区,NAA/Cr比值低于对侧正常脑组织区(P<0.05)。高级别组患者瘤体区Cho/Cr比值、Cho/NAA比值高于低级别组,NAA/Cr比值低于低级别组(P<0.05)。高级别组Survivin蛋白IRS积分、阳性率高于低级别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脑胶质瘤患者瘤体区Cho/Cr比值(r=0.516,P<0.001)、Cho/NAA比值(r=0.612,P<0.001)与Survivin蛋白IRS积分呈正相关,NAA/Cr比值与Survivin蛋白IRS积分呈负相关(r=-0.476,P<0.001)。结论采用1H-MRS定量检测的代谢产物比值与脑胶质瘤分级及Survivin蛋白表达有关,其可作为脑胶质瘤术前分级的重要影像学参考指标。
    • 王虎; 姚倩东; 芮军; 顾聪
    • 摘要: 目的为了解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胶质瘤诊断、术前分型及手术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62例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为单发脑转移瘤患者,19例低级别胶质瘤(WHO Ⅰ~Ⅱ),22例高级别胶质瘤(WHO Ⅲ~Ⅳ),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T_(1)WI、T_(2)WI平扫,DWI及增强扫描,并测量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区、对侧正常区的ADC值,利用受试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瘤实质区ADC值对脑胶质瘤分级的价值,同时统计患者术后肿瘤镜下全切率、致残率。结果脑胶质瘤和转移瘤实质区及瘤周水肿区ADC值均高于对侧正常区(P<0.05),并且脑转移瘤瘤周水肿区ADC值和rADC-p值要高于脑胶质瘤(P<0.05);低级别脑胶质瘤的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ADC、rADC-t、rADC-p值均高于高级别胶质瘤(P<0.05)。ROC结果显示,瘤实质区ADC值诊断脑胶质瘤级别的AUC为0.830,95%CI为0.705~0.955,最佳临界点为1.165×10^(-3)mm^(2)/s。参考DWI进行脑胶质瘤患者肿瘤切除的镜下全切率为64.29%(27/42),术后致残率为21.43%(9/42)。结论参考DWI检查的瘤周水肿区ADC值和rADC-p值能够有助于鉴别脑转移瘤和脑胶质瘤,而瘤实质区ADC值可帮助术前脑胶质瘤分级,并且还能指导术者最大范围切除瘤体,降低术后致残率。
    • 徐夕冶; 柳迪; 唐丽
    • 摘要: 目的探究同一来源不同恶性程度的Hepa1-6肿瘤细胞恶性相关基因表达、增殖能力及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表型的变化。方法将原始Hepa1-6肿瘤细胞经一次建模获得Hepa1-6-A细胞系,Hepa1-6-A经二次建模获得Hepa1-6-B细胞系。采用qPCR法检测3种细胞系肿瘤恶性相关基因表达水平,采用CCK8法检测3种细胞系体外增殖能力。构建小鼠皮下肿瘤模型,观察3种细胞系体内成瘤能力。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Hepa1-6-A和Hepa1-6-B肿瘤组织免疫细胞亚群组成与功能表型差异以评价免疫抑制性。结果qPCR结果显示,与Hepa1-6细胞相比,Hepa1-6-A、Hepa1-6-B细胞中己糖激酶2、B淋巴细胞瘤-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F=22.557、34.604,q=6.658~12.327,P<0.05);此外,与Hepa1-6和Hepa1-6-A细胞相比,Hepa1-6-B细胞中波形蛋白、碱性螺旋环螺旋转录因子、细胞周期蛋白B1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F=10.897~195.234,q=4.692~22.190,P<0.05)。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Hepa1-6和Hepa1-6-A细胞相比,Hepa1-6-B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更强(F=645.459,q=37.585、40.357,P<0.05)。小鼠肿瘤模型显示,Hepa1-6-B细胞体内成瘤速度显著高于Hepa1-6-A细胞(F_(时间)=26.977,F_(组别)=127.599,F_(交互)=4.613,P<0.05),Hepa1-6-B组肿瘤第16天肿瘤质量明显高于Hepa1-6和Hepa1-6-A组肿瘤(F=18.898,q=6.379、8.099,P<0.05)。与Hepa1-6-A组肿瘤组织相比,Hepa1-6-B组肿瘤组织中单核细胞比例明显降低(t=4.032,P<0.05),但巨噬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2.929,P<0.05),特别是促肿瘤型CD163+巨噬细胞与CD206+巨噬细胞比例明显升高(t=2.619、2.870,P<0.05),且CD163+巨噬细胞与CD206+巨噬细胞比例和肿瘤体积呈正相关(r=0.669、0.736,P<0.05)。同时,与Hepa1-6-A组肿瘤组织相比,Hepa1-6-B组肿瘤组织Ⅱ型干扰素(IFNγ)、颗粒酶B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t=2.358、3.076,P<0.05),IFNγ+CD8+T/Treg明显降低(t=2.430,P<0.05),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3.693,P<0.05)。无论是Hepa1-6-A组肿瘤还是Hepa1-6-B组肿瘤,PD-1+CD8+T细胞比例与肿瘤体积均无明确相关性。结论经二次体内成瘤后,Hepa1-6-B肿瘤细胞恶性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体外增殖能力与体内成瘤速度明显提升,同时增强了肿瘤微环境的免疫抑制性,从多角度提升了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
    • 甘富文; 武明辉; 吴亚平; 林予松; 王梅云
    • 摘要: 通过融合影像学特征和深度特征实现对肝细胞癌分化分级的无创术前预测。预测方法基于T2加权成像高通量提取影像学特征,使用SVM、随机森林、XGBoost和LightGBM等方法构造出影像学标签(Rad-score);利用EfficientNet-B7在增广图像数据上进行参数微调后提取了大量深度特征,并采用LightGBM构建深度标签(Deep-score);结合病人的临床特征利用回归模型构造诺模图进行可视化预测。实验结果证实模型具有较好的分类性能,最终分类模型AUC达到了0.828,校准曲线表现良好,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陈晓丹; 郑德春; 陈兴发; 林孔起; 何庄贞; 苏丽清; 陈韵彬; 林霖; 薛蕴菁
    • 摘要: 目的观察全肿瘤弥散峰度成像(DKI)直方图分析评估脑膜瘤分级及细胞增殖活性的价值。方法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174例术前均接受MR DKI检查的脑膜瘤患者分为低级别脑膜瘤(LGM,Ⅰ级)组和高级别脑膜瘤(HGM,Ⅱ/Ⅲ级)组,比较组间平均峰度(MK)、轴向峰度(AK)、径向峰度(RK)、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扩散率(MD)的直方图参数,评估各参数对脑膜瘤分级的诊断效能及其与Ki-67标记指数(LI)间的相关性。结果HGM组MK[第10、50、90百分位数(p10、p50、p90)及均值、最大值、方差]、AK(p10、p50、p90、均值、最大值)、RK(p50、p90、均值、最大值、方差)、MD(方差)及FA(最大值)均高于LGM组(P均<0.05),MD(p10、最小值)低于LGM组(P均<0.05)。上述各参数均可用于鉴别HGM与LGM,尤以MKp90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7),准确度为83.33%。Ki-67LI与上述各直方图参数均相关(P均<0.05),与MKp90的相关系数最大(r_(s)=0.64)。结论全肿瘤DKI直方图分析可用于评估脑膜瘤分级及细胞增殖活性。
    • 王懿琴; 陈晓军
    • 摘要: 子宫内膜癌是一组起源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中国和西方国家逐年上升,危及妇女的生殖健康和生命安全。如何准确评估内膜癌生物学特征,针对性施予最佳治疗方案从而提升疗效是子宫内膜癌诊疗的核心问题之一。基于肿瘤组织学形态的传统病理学诊断是判断子宫内膜癌生物学特征的经典方法,但存在不同病理医师之间的组织形态学诊断一致率低,相同组织学形态及肿瘤分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间预后差距大的问题。
    • 李阳; 宋悦; 张淑丽; 穆伟斌; 梁明辉
    • 摘要: 目的 提出一种联合多MR序列迁移学习网络算法用于自动分级低级别(LGG)与高级别(HGG)胶质瘤,并评估其效能。方法 于开源数据库中提取76例LGG和259例HGG患者头部MR轴位T1WI、T2WI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图像,均包含与轴位图像所见肿瘤最大层面相邻的20个层面图像,共6 700幅图像;采用相同的随机数列按7∶1.5∶1.5比例将各序列图像分为训练集(n=4 690)、验证集(n=1 005)及测试集(n=1 005)。以GoogLeNet预训练网络为胶质瘤分级模型的参数迁移源,重新设计输出模块,分别训练T1WI、T2WI及FLAIR单一模型,根据训练过程中的准确率和损失值曲线判断其收敛性;引入联合多序列模型投票机制,以降低单一序列模型对误分类的影响,利用测试集数据评价单一序列模型及联合多序列模型的效能。结果 各单一序列模型对训练集和验证集胶质瘤分级的准确率曲线均呈稳步上升趋势,损失值曲线均呈稳步下降趋势,之后均逐渐收敛。单一T1WI、T2WI、FLAIR模型及联合多序列模型对测试集胶质瘤分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1 3、0.934 2、0.961 4及0.995 0,准确率分别为97.01%、97.01%、98.11%及99.00%。结论 以联合多MR序列迁移学习网络进行胶质瘤自动分级过程简洁、效能高。
    • 谢佳培; 张卫东; 朱婧怡; 吴业君; 杨帆; 肖亮
    • 摘要: 目的 探讨磁共振平扫T1、T2值及增强后的T1值在脑胶质瘤分级及细胞增殖活性预测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高级别胶质瘤(high grade glioma,HGG)21例,低级别胶质瘤(low grade glioma,LGG)15例.所有患者在术前1周同时行多对比度一站式弛豫定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ompilation,Magic)扫描、Magic对比增强扫描.在增强前后生成的T1 mapping、T2 mapping测量肿瘤实质区、对侧镜像部位正常脑白质的增强前T1值(T1-pre)、T2值(T2-pre)及增强后T1值(T1-Gd).对手术标本进行病理分级及Ki-67标记指数(Ki-67 LI)的测定.分析各项Magic参数及Ki-67 LI之间的相关性及高低级别组间Magic参数值、Ki-67 LI之间的差别,并绘制ROC曲线.结果 T1-pre、增强前T1比值(ratio of T1-pre,rT1-pre)、T1-Gd、增强前后T1差值(ΔT1)、T1值变化百分比均与Ki-67 LI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r分别为0.502、0.331、-0.351、0.537、0.473.高级别组胶质瘤T1-pre、ΔT1、T1值变化百分比、Ki-67 LI明显高于低级别组,T1-Gd、增强后T1比值(ratio of T1-Gd,rT1-Gd)低于低级别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ΔT1对区分高、低级别胶质瘤的效能最好,其最佳诊断阈值373.25 ms,曲线下面积0.816,敏感度90.5%,特异度60%,P=0.001.结论 定量测量T1值可用于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对预测肿瘤细胞增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郭颖
    • 摘要: 目的 着重于分析子宫颈癌患者应用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 A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80例子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以自我管理为导向的5 A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护理方法 ,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改进情况并打分评价.结果 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162.53±6.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56±5.29)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的四个维度自我护理认知、责任感、护理技能掌握、护理知识学习等维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5 A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改善子宫颈癌患者自我护理状况,提高其护理技能,在自我护理概念、责任意识、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等方面均有所改善,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