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癌,肾细胞

癌,肾细胞

癌,肾细胞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1年内共计462篇,主要集中在肿瘤学、特种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62篇、专利文献118249篇;相关期刊88种,包括中华病理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 癌,肾细胞的相关文献由1900位作者贡献,包括马潞林、何志嵩、周利群等。

癌,肾细胞—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62 占比:0.39%

专利文献>

论文:118249 占比:99.61%

总计:118711篇

癌,肾细胞—发文趋势图

癌,肾细胞

-研究学者

  • 马潞林
  • 何志嵩
  • 周利群
  • 龚侃
  • 李学松
  • 郭军
  • 黄翼然
  • 叶定伟
  • 张树栋
  • 张海梁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邵彦翔; 魏强; 曾浩; 李响; 窦卫超; 胡旭; 任尚青; 杨振; Lia Thongher; 刘健帮; 熊三钞; 杨为潇
    • 摘要: 目的 探讨肾癌术后病理组织分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西医院2002年7月至2014年6月行手术治疗的1 346例肾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839例,女507例;术时年龄(55.1 ±13.4)岁;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分911例,≥1分435例;透明细胞癌1 120例,乳头状细胞癌62例,嫌色细胞癌79例,其他类型肾癌85例;T,、T2、T3、T4期分别为1 019、177、102、48例;WHO核分级高、中、低分化及未知分别为587、530、85、144例;肿瘤直径< 5、≥5且<10、≥10 cm及未知分别为685、541、104、16例;合并坏死200例;合并肉瘤样分化27例.同时收集2000-2017年SEER数据库中80 439例肾癌术后病例的资料,男51 371例,女29 068例;年龄(60.9 ±12.4)岁;白色人种66 261例,黑色人种86 80例,亚裔及北美原住民5 022例,未知人种476例;透明细胞癌62 600例,乳头状细胞癌12 170例,嫌色细胞癌4 354例,其他类型肾癌1 315例;T、T2、T3、T4期分别为55 332、8 687、15 516、904例;WHO核分级高、中、低分化分别为52 323、22 700、5 416例;肿瘤直径<5、≥5且< 10、≥10 cm分别为46 741、25 760、7 938例.分别分析华西医院和SEER两组人群中性别、年龄等临床因素以及肿瘤组织亚型、分期、分级等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在SEER不同人种中进行亚组分析,了解不同组织亚型肾癌术后的预后差异,并与华西医院病例进行比较;将华西医院病例带入UISS、SSIGN、Leibovich 3种肾癌预后预测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分析不同模型对华西医院病例及亚组的预测价值.结果 华西医院病例1 346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嫌色细胞癌、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其他类型肾癌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5%、87.9%、79.7%、68.4%;术时年龄>50岁、ECOG评分≥1分、肿瘤分期偏晚、核分级差、肿瘤直径大、合并坏死及肉瘤样分化均提示预后不佳(P <0.05).SEER数据库80 439例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嫌色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透明细胞癌、其他类型肾癌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3%、92.5%、88.9%、85.3%;术时年龄>50岁、男性、亚裔及北美原住民、肿瘤分期偏晚、核分级差、肿瘤直径大均提示预后不佳(P <0.05).SEER数据库亚裔及北美原住民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嫌色细胞癌、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其他类型肾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1%、88.6%、86.7%、80.2%.外部验证结果显示,SSIGN、Leibovich、UISS 预测模型的精度分别为0.763~0.781,0.725~0.752、0.641~0.660.在4种病理类型亚组分析中,预测模型UISS对嫌色细胞癌、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其他类型肾癌的预测精度分别为0.670~0.781、0.649~0.661、0.620~0.644、0.567~0.613;预测模型SSIGN 和Leibovich对嫌色细胞癌、乳头细胞癌亚组、透明细胞癌、其他类型肾癌的预测精度分别为0.733~0.903、0.785~0.834、0.731~0.767、0.657~0.776.结论 肾癌术后病理组织亚型对预后的影响可能存在人种差异性,在华西医院病例和SEER数据库亚裔及北美原住民人群中,嫌色细胞癌预后最优,乳头状细胞癌较透明细胞癌稍差,其他类型肾癌预后最差.SSIGN和Leibovich预测模型对华西医院病例的预测价值高于UISS,且对嫌色细胞癌的预测效能较好.
    • 王旭; 宋歌; 庞佩佩; 王宗平; 郑林峰; 许晶晶; 刘璐璐; 邵国良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肾脏CT平扫图像纹理分析的影像组学模型在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 WHO/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病理分级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有明确病理分级的90例ccRCC患者,按照7∶3的比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63例)及测试组(27例).根据2016版WHO/ISUP分级标准,将Ⅰ、Ⅱ级归为低级别组(53例),Ⅲ、Ⅳ级归为高级别组(37例).在CT平扫图像上逐层勾画肿瘤ROI,提取93个纹理特征,利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对特征参数进行降维,并建立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以病理分级结果为金标准,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ccRCC病理分级的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模型的校准度.结果 经降维和交叉验证后筛选出10个非零系数的纹理特征,根据这10个特征及其对应系数的线性加权形成预测ccRCC新病理分级的影像组学风险评分,并建立预测模型.该模型在训练组中的AUC值为0.933(95%CI 0.862~I.000),其判断WHO/ISUP分级高级别ccRCC的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89.2%,准确度为90.5%,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的校准度较好(P=0.257).在测试组中的AUC值为0.875(95%CI 0.734~1.000)),灵敏度为72.7%,特异度为87.5%,准确度为81.5%,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的校准度较好(P=0.125).结论 基于平扫CT纹理分析构建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对ccRCC WHO/ISUP病理分级的评估具有应用潜能.
    • 张钰; 陈新元; 许宁; 曹代荣; 陈群林
    • 摘要: 目的 探讨MRI影像学特征联合纹理分析技术在术前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WHO/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核分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ccRCC患者的术前肾脏MRI图像,根据WHO/ISUP分级系统,分为低级别组(49例,Ⅰ级2例,Ⅱ级47例)和高级别组(29例,Ⅲ级25例,Ⅳ级4例),并以随机数表法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分配到训练集(n=63)与验证集(n=15).评价MRI影像学特征并提取图像纹理特征.选取横断面图像病灶的最大层面,分别在T2WI及皮髓质期(CMP)图像上勾画ROI.使用MaZda软件提取纹理特征,包括灰度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游程矩阵、梯度、自回归模型及小波变换6种类型.联合Fisher法、分类错误概率结合平均相关系数、交互信息3种方法对提取的纹理特征进行初步筛选,并对筛选出的纹理参数或影像学特征进行两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构建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ROC曲线,分析其术前预测ccRCC核分级的效能.结果 训练集中,低、高级别ccRCC组间肿瘤长径、形状与边界、CMP强化程度、静脉瘤栓和47个纹理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训练集中,构建7个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包括影像学特征模型(M1)、T2WI纹理特征模型(M2)、CMP图像纹理特征模型(M3)、影像学特征联合T2WI纹理特征模型(M4)、影像学特征联合CMP图像纹理特征模型(M5)、T2WI纹理特征联合CMP图像特征模型(M6)以及联合所有特征模型(M7).其中M7预测ccRCC核分级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95%CI 0.828~0.974)、0.820(95%CI 0.564~0.974).结论 基于MRI纹理分析联合影像学特征有望成为术前无创预测ccRCC WHO/ISUP核分级的有效方法.
    • 黄海建; 陈美静; 李晓欧; 钟定荣
    • 摘要: 目的 探讨伴血管母细胞瘤成分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ccRCC)with hemangioblastoma (HB) component,ccRCC-HB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5年9月和2016年3月福建省立医院手术切除标本及会诊病例共2例ccRCC-HBc,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TFE3、TFEB及VHL基因,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例女性,年龄分别为33和66岁,肿块大小4.0 cm和8.5 cm.病理组织学上2例肿瘤可见明确ccRCC区域,部分区呈血管母细胞瘤(HB)样表现,见增生的毛细血管,细胞多变,胞质透明、空泡样,两种成分相互移行.免疫表型上,ccRCC区瘤细胞呈PAX8、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上皮细胞膜抗原(EMA)、波形蛋白、CD10、肾细胞癌标志物(RCC)、碳酸酐酶Ⅸ(CAⅨ)、P504s阳性;HB样区域α抑制素、CD34、波形蛋白阳性,CD10弱阳性.FISH均未检测到TFE3、TFEB基因分离信号(0/2),例2未检测到VHL基因突变(0/1).结论 ccRCC-HBc属于ccRCC一种罕见的变异亚型,确诊依靠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必要时行分子病理检测有助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并辅以化疗,必要时行靶向治疗.
    • 韩冬; 于楠; 张喜荣; 吴宏培; 任革; 吕蕊花; 李晨; 贺太平
    • 摘要: 目的 比较增强CT模型与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肾透明细胞癌(ccRCC) WHO/ISUP分级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131例经病理确诊ccRCC患者,按照3∶2比例分层抽样分为训练集(n=78)和验证集(n=53).根据2016版肾癌WHO/ISUP病理分级标准,以Ⅰ~Ⅱ级为低级别、Ⅲ~Ⅳ级为高级别ccRCC.训练集55例低级别、23例高级别ccRCC;验证集37例低级别、16例高级别ccRCC.以训练集构建增强CT模型及影像组学模型预测ccRCC级别,于验证集加以验证,比较其诊断效能.结果 增强CT模型在训练集及验证集预测高、低级别ccRC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及0.76,敏感度分别0.83及0.56,特异度分别为0.84及0.87;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分别为0.98及0.85,敏感度分别0.96及0.91,特异度分别为0.75及0.84.训练集中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大于增强CT模型(Z=2.05,P<0.05),验证集中二者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5,P=0.34).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概率阈值为0.08~1.00时,影像组学模型净获益高于增强CT模型.结论 影像组学模型预测ccRCC WHO/ISUP分级的效能优于增强CT模型.
    • 蔡孟会; 刘峰; 葛天宇; 冯子豪; 黄坤平; 葛波
    • 摘要: 背景 目前,T1a期局限性肾透明细胞癌(ccRCC)患者首选肾部分切除术(PN),而对于T1b期局限性患者是否首选PN方案尚存在争议.目的 分析PN对Ⅰ期局限性ccRCC患者总体生存率(OS)和肿瘤特异生存率(CSS)的影响.方法 2020年4—5月申请获得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使用权限并从数据库下载1975—2016年经病理诊断为Ⅰ期局限性ccR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诊断年份、年龄、性别、人种、婚姻、肿瘤患侧性、病理分级、T分期、手术方式),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PN组与根治性肾切除术(RN)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Ⅰ期局限性ccRCC患者CSS的独立预后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手术方式的影响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校正样本,Kaplan-Meier曲线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匹配前后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OS和CSS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病理分级、T分期、手术方式均是Ⅰ期局限性ccRCC患者CSS的预后因素(P0.05);PSM调整后的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发现PN是患者OS独立保护因素(HR=0.695,P=0.009),对CSS无明显影响(HR=0.804,P=0.301).结论 基于患者的远期生存角度,在手术可行的情况下,建议Ⅰ期局限性ccRCC患者优先考虑PN治疗.
    • 熊斌; 鲁伟
    • 摘要: 肾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无明显症状,多数肾癌患者检查时已确诊为晚期.转移性肾癌(mRCC)占初诊肾癌的20% ~ 30%,放疗及化疗效果不佳,故其预后差,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10%.目前,mRCC的主要非手术治疗手段包括细胞因子及靶向药物治疗,另外免疫治疗也成为mRCC的研究热点.本文就mRCC治疗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包括靶向药物治疗,如受体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及mTOR抑制剂;新兴的免疫治疗,如PD-1/PD-L1的免疫抑制剂.
    • 杨丹丹; 何冰; 卢晓; 郭芷含; 李玉军
    • 摘要: 目的研究细胞色素P4504A11(CYP4A11)及Ki-67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并探讨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我院2010—2015年收治的行肾癌切除术并经病理诊断的151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CYP4A11及Ki-67的表达情况,分析CYP4A11及Ki-67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同时取48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结果CYP4A1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Z=-2.100,P<0.05),高级别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CYP4A11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低级别肾透明细胞癌(χ^(2)=11.072,P<0.05)。CYP4A1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程度与患者性别及肿瘤最大径、WHO/ISUP核分级、临床分期、肉瘤样变、远处转移有关(χ^(2)=4.438~10.930,P<0.05)。Ki-67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程度与肿瘤最大径、WHO/ISUP核分级、临床分期、肉瘤样变及远处转移有关(χ^(2)=4.365~10.833,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CYP4A11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rs=0.231,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与肿瘤最大径、WHO/ISUP核分级、临床分期、肉瘤样变、远处转移以及CYP4A11、Ki-67表达水平对患者总生存时间有影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远处转移为影响肾透明细胞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YP4A11可能参与肾透明细胞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过程,并对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具有提示意义,可作为判断肾透明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指标。
    • 赵妍妍; 刘萌
    • 摘要: 肾细胞癌(RCC)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占肾癌的90%.PET/CT已广泛用于RCC的诊断、分级、疗效评价及预后评估等.18F-FDG为PET最常用显像剂之一,其他新型显像剂也在不断研发中.本文对PET/CT在RCC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黄凯荣; 黄锋先; 王森; 吕路
    • 摘要: 本文报道1例肾癌合并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阳性膜性肾病的病例.患者为中年男性,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和右肾肿物,入院后行右肾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右肾透明细胞癌和PLA2R相关的膜性肾病.血清PLA2R抗体阳性,肾小球PLA2R染色阳性,肾小球IgG4强阳性,肾癌切除后肾病综合征无缓解,考虑该病例可能为肾癌合并特发性膜性肾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