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四氟乙烯(PTFE)
聚四氟乙烯(PTFE)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一般工业技术、电工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专利文献203779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机械工程材料、覆铜板资讯等;
聚四氟乙烯(PTFE)的相关文献由316位作者贡献,包括A·R·尼尔森、C·D·默恩、M·赫托等。
聚四氟乙烯(PTFE)—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3779篇
占比:99.95%
总计:203885篇
聚四氟乙烯(PTFE)
-研究学者
- A·R·尼尔森
- C·D·默恩
- M·赫托
- T·古尔德斯特兰德
- 张洪文(编译)
- 方向
- 李裕春
- 袁颖
- 金石磊
- 付海梅
- 刘旭红
- 刘继红
- 司耀俊
- 孙德
- 宋建彬
- 寇开昌
- 庞翔
- 张小平
- 李冰冰
- 李庆林
- 李迎春
- 杨波
- 王伟明
- 童启铭
- 肖勇
- 肖长发
- 董高峰
- 许振良
- 邓艳文
- 邱明
- 钱厚琴
- 陈涛
- 黄庆林
- 黄骏逸
- A·法林贝拉
- C·扎兰托内洛
- Dixon T.K.Kwok
- G·马科拉
- 乔红斌
- 于广益
- 于震
- 任俊凯
- 任梦如
- 何利华
- 何志军
- 何明阳
- 何春霞
- 余新萍
- 佟林
- 修海明
-
-
刘建平;
倪道俊;
李文伟;
向欣;
朱亚伟;
吴建华;
刘俊峰;
李亚静;
齐志涛
-
-
摘要:
为了解决海上风电桩海水腐蚀和海洋生物污损问题,选择具有低表面能的聚四氟乙烯(PTFE)材料,采用热挤压法制备了两种PTFE膜,分别为高密度PTFE膜(HD-PTFE,2.3 g·cm^(-3))和低密度PTFE膜(LD-PTFE,1.6 g·cm^(-3))。HD-PTFE和LD-PTFE的结晶度分别为89.0%和79.0%,表面能分别为16.4和22.7 mN·m^(-1)。将上述PTFE膜经氮气进行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再与R4088胶带(美国3M公司)进行物理复合制得具有自粘性的PTFE复合膜(即HD-PTFE膜和LD-PTFE膜)。将这两种膜浸泡在海水中3年,发现LD-PTFE存在溶胀和脱落现象,而HD-PTFE仍可以保持原有的表面形貌结构,这归因于HD-PTFE的高密度、低表面能和高结晶性。为此,选择具有自粘性的HD-PTFE膜包覆在风电机组钢管桩(单桩)表面,经9个月海上实际运行和海底摄影,获得了HD-PTFE贴膜(T5单桩)和未贴膜(T4单桩)单桩表面的海洋生物沾附和附着结果。分析了HD-PTFE材料的防海洋污损的作用机制,提出了HD-PTFE材料的防止海洋生物黏附和污损机制是“吸附~临时固着~脱落~二次吸附(再聚集)”的反复循环,且不存在海洋污损生物的永久固着。这为海上静止和移动平台的防海洋生物黏附和污损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作用。
-
-
倪敬;
孙静波;
何利华;
崔智;
薛飞
-
-
摘要:
为了研究PTFE材料在切削过程中的成屑机理,设计了单因素正交切削实验以及准静态力学实验。首先,基于剪切平面理论和断裂理论,以切削速度、切削厚度为变量,提出了PTFE材料的连续切屑及切屑毛边成形机理;然后通过分析毛边高度和间距,探究切削参数对毛边形态的影响规律;最后,利用分形理论对切削力稳定性进行分析,揭示了毛边数量、出现频率与切削力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PTFE连续切屑的产生是因为切削过程中材料真实压缩应变未超过断裂屈服应变,毛边的产生则是因为切屑边缘片层状结构处裂纹的形核与扩展。此外,切削参数会影响毛边生成,在切削速度100 mm/min、切削厚度0.3 mm工况下,切屑毛边数量最少、出现频率最小,切削力最稳定。研究结果可为PTFE材料切削过程毛边抑制和表面加工质量优化提供参考。
-
-
聂婭;
金石磊;
段家真
-
-
摘要:
以80wt%聚四氟乙烯(PTFE)、20wt%玻璃纤维为基础配方,通过选用不同长径比的玻璃纤维为原料,制备了聚四氟乙烯复合材料,并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分析了不同长径比的玻璃纤维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SEM及EDS分析表明,当玻纤长径比小于8:1时,复合材料的磨损形式主要表现为粘着磨损与磨粒磨损;当玻纤长径比大于8:1后,复合材料的磨损形式主要表现为磨粒磨损.
-
-
徐乃库;
任梦如
-
-
摘要:
为削弱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共聚物[P(AA-co-HEMA)]纤维的水溶胀性,在其纺丝液中添加一定量的聚四氟乙烯(PTFE),并以稀硫酸为凝固介质,采用湿法纺丝技术纺制纤维;以所得纤维为载体,采用简单浸渍法负载铁离子,随后烧结制备复合纤维,研究烧结时间、PTFE添加量、铁离子负载时间对复合纤维催化脱色亚甲基蓝(MB)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TFE赋予纤维疏水性,烧结后,纤维的水接触角增至130°,为与水体分离、快速干燥以及再利用提供便利;当PTFE添加量为[P(AA-co-HEMA)]质量的2倍、烧结时间为7 min、铁离子负载时间为2 h时,所得纤维的应用效果较好,3次循环使用中,复合纤维均可在1 min内对MB的脱色率达95%以上.
-
-
-
-
闫艳红;
王腾彬;
吴子健;
卢欢;
贾志宁
-
-
摘要:
以聚四氟乙烯(PTFE)为基体,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纳米蛇纹石(nano Serpentine)、纳米氧化镧(nano La2O3)和环境三种因素对nano Serpentine-nano La2O3/PTFE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采用自制沙尘模拟装置改进现有的MMU-5G摩擦磨损试验机对nano Serpentine-nano La2O3/PTFE复合材料进行摩擦学实验.通过SEM观察试样磨损表面和转移膜形貌,分析nano Serpentine-nano La2O3/PTFE复合材料磨损机制.结果 表明:环境因素对nano Serpentine-nano La2O3/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影响最大,干摩擦摩擦系数比沙尘环境下摩擦系数低;nano Serpentine含量对nanoSerpentine-nano La2O3/PTFE复合材料的磨损率影响最大,当nano Serpentine质量分数为9wt%时,nano Serpentine-nano La2O3/PTFE复合材料的总体磨损率最低.nano Serpentine-nano La2O3/PTFE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的磨损机制主要为黏着磨损,沙尘环境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
-
-
徐闻婷;
杭思羽;
李亚宁;
韩志伟;
王伯良
-
-
摘要:
为了探索聚四氟乙烯(PTFE)含量和烧结温度对铝粉(Al)/PTFE复合粒子形貌和燃烧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球磨-烧结工艺,制备了不同配比、不同烧结温度的Al/PTFE复合粒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进行表征,研究了PTFE含量和烧结温度对复合粒子微观形貌的影响;利用密闭燃烧罐、高速摄像仪及红外热成像仪,对样品的燃烧过程进行分析,探究了PTFE含量和烧结温度对复合粒子燃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40°C烧结能使复合粒子形成规整的核壳结构,PTFE含量小于35%时,粒子包覆完整度随PTFE含量的增大而增大;当PTFE含量继续增加时,复合粒子形状变得不规则,出现颗粒凝聚.随着PTFE含量以及烧结温度的提高,样品的燃速、燃烧剧烈程度、火焰温度等均呈现出先提升再降低的趋势.最优条件(PTFE含量35%,烧结温度340°C)制备的样品较其它条件制备的样品,燃烧压力最高增大16%,燃烧时间最长缩短37%,中心火焰温度提高317.1°C,这表明,适量的(35%最佳)的PTFE含量和合适的烧结温度(340°C最佳)会显著改善复合粒子的燃烧性能.
-
-
张荣;
白燕;
刘鑫;
于震;
苑博;
李海欧
-
-
摘要:
尿液收集软管组件用于空间站环控生保分系统(ECLSS)中的大小便收集子系统,用于连接大小便收集子系统内产品或组件,传输工质.本文介绍了尿液收集软管组件的设计方案及验证试验.尿液收集软管采用不锈钢丝铠装聚四氟乙烯(PTFE)软管的设计方案,通过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满足空间站大小便收集子系统软管组件的性能需求.
-
-
金晓明;
童不凡;
阮骁骏;
王家栋
-
-
摘要:
基于聚合反应动力学和热力学仿真模拟,建立聚四氟乙烯(PTFE)半间歇聚合反应过程动态数学模型,设计反应温度自抗扰控制器,并根据实际过程快速收敛和期望闭环响应要求配置控制器和观测器参数,开展PTFE反应过程温度控制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PTFE反应过程数学模型能准确模拟实际PTFE聚合反应过程的特性,所设计的自抗扰控制器能有效实现PTFE半间歇聚合反应过程的温度控制,并能适应外部噪声扰动干扰以及不同批次生产要求,具有控制精度高和鲁棒性强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