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聚偏二氯乙烯

聚偏二氯乙烯

聚偏二氯乙烯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3年内共计32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轻工业、手工业、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1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576582篇;相关期刊106种,包括包装世界、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塑料包装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包装联合会塑料制品包装委员会第八届四次年会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发展论坛、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第9届全国PVC塑料与树脂技术年会等;聚偏二氯乙烯的相关文献由452位作者贡献,包括邢青涛、王恩飞、黄宏存等。

聚偏二氯乙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1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76582 占比:99.97%

总计:576765篇

聚偏二氯乙烯—发文趋势图

聚偏二氯乙烯

-研究学者

  • 邢青涛
  • 王恩飞
  • 黄宏存
  • 张金虎
  • 宋军军
  • 朱清梅
  • 方勇
  • 韩金铭
  • 付铁柱
  • 曾宏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凌云
    • 摘要: 聚氯乙烯和聚偏二氯乙烯是制药行业常用的两种泡罩包装材料--但它们却可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制药企业正在寻求新的替代物。聚丙烯是一种有力的候选材料,不过其加工却存在一些难点。对此,本文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分享了一些应对策略。
    • 左天铭; 程成
    • 摘要: 食品在储藏过程中容易变质或腐烂,保鲜膜的使用能减缓这一过程,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本文对食品行业中的主流包装材料进行分析,包括聚氯乙烯、聚乙烯、聚偏二氯乙烯和壳聚糖,探究其各自的特性,旨在对不同材质的保鲜膜的应用提供参考。
    • 章蔼静; 王丹丹; 程磊; 陈瑜; 俞辉; 陈悦
    • 摘要: 目的:比较国内外泡罩包装用硬片中氯乙烯单体和偏二氯乙烯单体残留量测定法的区别,并对国家药包材标准中氯乙烯单体测定法(YBB00142003-2015)和偏二氯乙烯单体测定法(YBB00152003-2015)进行标准提高。方法:采用优化提高后的HS-GC法同时测定硬片中氯乙烯单体和偏二氯乙烯单体残留量。结果:采用内标法和外标法对四批样品中氯乙烯单体和偏二氯乙烯单体测定结果均一致。优化后的氯乙烯单体和偏二氯乙烯单体测定方法中对照品均在0.5~6.0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85%和101%。采用内标法和外标法对四批样品中氯乙烯单体和偏二氯乙烯单体测定结果均一致。结论:优化提高后的氯乙烯单体和偏二氯乙烯单体测定法能快速、准确测定硬片中氯乙烯单体和偏二氯乙烯单体残留量,该研究为氯乙烯单体和偏二氯乙烯单体测定法的标准提高以及硬片的质量控制有指导意义。
    • 郭金强; 王富玉; 张玉霞
    • 摘要: 介绍了高阻隔高分子材料的改性方法,包括共混与复配、多层复合、拉伸取向、表面处理和化学改性等,阐述了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聚偏二氯乙烯(PVDC)、聚酰亚胺(PA)以及聚乙烯醇(PVA)等的性能特点及针对其阻隔性能等的改性研究进展.
    • 赵波; 申玉海
    • 摘要: 介绍了偏二氯乙烯生产工艺、偏二氯乙烯共聚物及其改性共聚物应用的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偏二氯乙烯经1,1,2-三氯乙烷的生产工艺及与其他单体的共聚工艺.
    • 摘要: 市场上的保鲜膜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聚乙烯(PE),多用于食品的外包装,例如从超市买回来的蔬菜所包裹的膜、一些零食的塑料包装袋等;第二类是聚氯乙烯(PVC),这种保鲜膜透明度高,粘性强,韧性好,多用于超市里散装食品的包装膜,大排档中半成品的包装膜,但其却可能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危害;第三类是聚偏二氯乙烯(PVDC),通常会被制成火腿的外包装袋、熟食的外包装盒、部分一次性餐具等。瓜果蔬菜在冰箱用保鲜膜包裹,可以使水分及营养物质的流失量大大减少,同时也能防止冰箱里的食物相互串味。在购买保鲜膜时,应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对保鲜膜的使用也应规范。
    • 邱宝伟; 邹倩; 梁雪; 兰文婷; 张蓉; 刘耀文
    • 摘要: 实验以黏合的方法制备了聚乙烯(PE)/聚偏二氯乙烯(PVDC)/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膜并将其运用在了牙膏包装领域,对其透湿度、氧气透过率、光泽度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中将PVDC、PE、聚氯乙烯(PVC)分别作为中间层材料,采用胶黏剂,将印刷聚乙烯薄膜、中间层材料、白色聚乙烯薄膜依次黏合,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测试.研究表明,由胶黏剂将印刷PE薄膜、PVDC薄膜和LDPE薄膜依次黏合而成的薄膜具有最优的阻隔性和力学性能.研究所制得的包装材料具有无害的特性,在牙膏等包装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The polyethylene (PE)/polyvinylidene chloride (PVDC)/low-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 composite film was prepared by the method of adhesion.The composite film was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toothpaste packaging.Then the humidity,oxygen transmittance,glossiness,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film were researched.In the experiments,PVDC film,PE film and polyvinyl chloride (PVC) film were regarded as the intermediary respectively,and then PE film,the intermediary and LDPE film were boned successively by adhesive.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osite film were tested,too.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PE/PVDC/LDPE composite film has optimal barrier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The prepared packaging materials have harmless characteristics and have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the packaging field like toothpaste packaging.
    • 摘要: 2018年9月21日,全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河南漯河主持召开了《食品包装用聚偏二氯乙烯(PVDC)片状肠衣膜》国家标准审查会。中国包装联合会、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评中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盛威科(上海)油墨有限公司、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汇羽丰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 肖国庆; 勾黎敏; 丁冬海
    • 摘要: 碳电极是超级电容器的关键材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其发展趋势是高比表面积、高堆积密度、高中孔率、高电导率、高纯度和高性价比以及良好的电解液浸润性(即"六高一良好")。目前,活性碳纤维、碳凝胶、碳纳米管、模板碳等各种碳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均有报道,但较低的比电容和相对较低的体积密度限制了它们在高能量需求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方面的实际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关于具有高比表面积的多孔碳材料的研究逐渐活跃起来,特别是一些免活化的制备方法如共混聚合物裂解法、微乳液模板溶胶-凝胶聚合法及模板法等。然而,共聚混合物的制备、超临界干燥、模板的去除等使以上免活化制备方法较传统方法更为复杂。用聚偏二氯乙烯(PVDC)作为前驱体制备多孔碳可实现脱氯-活化一步完成。PVDC基碳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优势在于:(1)来源广、成本低;(2)PVDC高碳密度的长链构型可促进芳香环化,与小分子相比,其所需碳化能量低,制备多孔碳材料无需额外活化过程;(3)以PVDC为碳前驱体比以其他材料为前驱体制备的多孔碳材料具有较高的比电容,目前PVDC基碳电极的比电容可达400F·g^(-1)。然而,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碳电极材料既要有高比表面积,又要有与电解液离子尺寸相适应的孔径,二者彼此制约。因此,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在更微观层面上实现碳材料微观结构的调控与优化。目前,超级电容器用PVDC基碳电极的制备方法可分为脱氯-活化多步法与脱氯-活法一步法。脱氯-活化多步法是将PVDC直接机械研磨或高温热解,接着在不同活化作用后得到多孔碳材料的方法。此法得到的多孔碳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但制备过程复杂。模板法不需要额外活化作用,但仍需两步才可得到多孔结构,获得的多孔碳材料虽然具有比表面积大、孔体积大及分级孔径分布的优点,但比电容相对较低。PVDC结构特殊,在高温热解或机械研磨过程中加入强碱,可实现脱氯-活化一步完成,得到PVDC基多孔碳材料,该法工序简单,脱氯率较高,且不会破坏PVDC的固有结构。此外,PVDC连接在亚乙烯基上的氯元素活性高,与含N-/O-聚合物中的N-/O-相比更易离开基团,可在较低温度实现脱氯碳化,且脱氯后的空位对杂质原子较敏感,易实现掺杂。本文分别从PVDC脱氯-活化多步碳化、脱氯-活化一步碳化及氮掺杂三方面综述了超级电容器用PVDC基碳电极的孔结构、比表面积及电化学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超级电容器用PVDC基碳电极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