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主动脉弓离断

主动脉弓离断

主动脉弓离断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02840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现代医用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杂志、中国超声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4中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暨第八届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年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八届年会等;主动脉弓离断的相关文献由540位作者贡献,包括任卫东、刘菊、孙善权等。

主动脉弓离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 占比:0.14%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2840 占比:99.85%

总计:102992篇

主动脉弓离断—发文趋势图

主动脉弓离断

-研究学者

  • 任卫东
  • 刘菊
  • 孙善权
  • 庄建
  • 李燕君
  • 汪文诤
  • 王慧华
  • 丁文虹
  • 乔秀萍
  • 伯平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潘美; 邓妍; 赵博文
    • 摘要: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位居我国出生缺陷首位,活产儿中CHD的发病率达到1%,是婴幼儿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大部分CHD患儿可择期介入或手术治疗。然而,完全型大动脉转位(complete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cTGA)、全肺静脉异位引流、主动脉弓离断、肺动脉瓣闭锁/室间隔完整等危重CHD是需要围生期特殊管理,且需在新生儿期急诊手术。CHD是我国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出生后应尽快明确诊断及治疗,因此,新生儿危重CHD的有效救治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 王珊珊; 蔡菊梅; 胡静; 丁思敏; 杨菊先; 李梦然
    • 摘要: 目的总结主动脉弓离断术后患儿胃肠道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经验。方法对11例主动脉弓离断行重建手术患儿给予术前应用前列腺素E的护理,围术期改善全身循环和氧供,监测胃肠道功能和进食管理等。结果2例未出现胃肠道并发症,胃肠道并发症Ⅰ级5例,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1例。其中1例Ⅳ级患儿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其余10例存活。存活的10例中1例并存渗漏综合征,经治疗好转;1例术后并发上静脉狭窄行二次手术后治愈。结论通过术前增加下半身的供血、术后改善全身循环和缺氧、严密监测和评估胃肠道功能,合理喂养,可改善胃肠道功能,从而改善小儿主动脉弓离断术后胃肠道并发症患儿的预后。
    • 张雪莹; 李海歌
    • 摘要: 主动脉弓离断,是一种先天性的主动脉畸形,临床上病例少见,成年病例罕见;主动脉弓离断在新生儿期死亡率高,本文就一例22岁的成人主动脉弓离断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术前及术后影像进行研究讨论;该患者发现心脏杂音20余年,行胸主动脉CT血管成像,确诊为主动脉弓离断A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并伴有肺动脉高压。CT血管成像是诊断主动脉弓离断的首选检查方法,可帮助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并可帮助临床制定治疗方案。
    • 欧海宁; 黄志明; 缪淑芳
    • 摘要: 目的分析128层CT血管造影对成人主动脉弓离断(IA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确诊1例成人主动脉弓离断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参考文献复习。结果128层CT血管成像显示主动脉弓发出头臂干后管腔缩小,发出左锁骨下动脉后管腔缩小并突然中断,与降主动脉形成纤维隔膜;升主动脉、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略扩张,双侧胸外侧动脉及内乳动脉扩张;双侧部分肋间动脉迂曲扩张;肺动脉稍增宽;双侧颈根部、脊柱旁多发扩张迂曲动脉与降主动脉交通。经右桡动脉穿刺血管造影示降主动脉未见显影,脊柱旁多发扩张迂曲动脉。确诊为A型主动脉弓离断并侧支循环形成。结论128层CT血管成像可明确主动脉弓离断的诊断及分型,观察侧支循环及分流情况,为临床提供手术依据及评估手术效果。
    • 万静; 杨光旭; 江林
    • 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双源CTA(DSCTA)与超声心动图对主动脉弓离断(IAA)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9例主动脉弓离断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超声心动图和DSCTA特征。结果 9例患儿均行超声心动图及DSCTA检查,且均伴有室间隔缺损(VSD),2例动脉导管闭合,2例伴有肺静脉异位引流。超声心动图诊断A型7例,B型1例,1例B型误诊为C型;8例患儿伴有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PH)。DSCTA诊断A型7例,B型2例;其中4例伴有PH,但未对肺动脉高压分度。结论 超声心动图联合DSCTA能早期诊断IAA及合并的其他心血管畸形,减少漏误诊,为临床早期手术提供更全面的依据。
    • 熊萍; 符祖丰; 钟一鸣
    • 摘要: 主动脉弓离断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绝大部分患者死于婴幼儿或青少年,成年患者非常罕见,本文报道一位31岁男性主动脉离断患者,经主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证实主动脉弓离断(A型),周围大量侧枝血管形成,心脏增大.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及升主动脉-双侧股动脉放置Y型人工血管置换术后好转出院,术后随访1年,患者预后良好.通过本报道,加深对主动脉离断的认识及为类似病例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 杨世登; 孙国平; 陈文
    • 摘要: cqvip:患者女,新生儿,3.4 kg。在当地医院顺产娩出,当即发现患儿肛门闭锁。孕母22岁,系第1胎第1产,产检36W+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未进食,大小便未排,体格检查:心律齐,心尖瓣膜区可闻及杂音;腹膨隆,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脾肋下未及,听诊肠鸣音弱,移动性浊音阴性。肛检:肛门窝处未见正常肛门结构,搔刮可触及波动感,直肠前庭处可见直径约1 mm瘘口,可见少许胎便排出。主动脉CTA表现为主动脉弓部细,与动脉导管相通,动脉导管及肺动脉主干明显扩张,动脉导管延续降主动脉;心房间隔不连续;升主动脉、肺动脉与心脏连接正常(图1)。诊断为主动脉弓离断(B型);房间隔缺损。
    • 郑淋; 马宁; 张鑫; 王芳韵; 吴群; 李静雅; 卫海燕; 杨娇
    • 摘要: 目的 探讨及分析主动脉弓离断(IAA)及其合并畸形(组合)和综合征的超声心动图诊断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经CT血管造影(CTA)和(或)手术证实的IAA患儿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总结IAA及其合并畸形(组合)和综合征的诊断特征,探寻诊断规律.结果 纳入资料齐全的IAA患儿共3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为出生后2 d~9岁,中位年龄为3个月.38例患儿中,A型占87%(33/38);B型占13%(5/38);C型占0.38例IAA患儿均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将合并心血管畸形进行总结归纳,共发现6种畸形(组合)和综合征,分别为IAA三联征(55%,21/38)、Berry综合征(8%,3/38)、永存第五主动脉弓(21%,8/38)、Shone综合征(8%,3/38)、PHACE综合征(3%,1/38)、单纯合并多发侧支血管(5%,2/38);为降主动脉供血的异常血管有动脉导管未闭、永存第五主动脉弓及侧支血管.38例患儿中,34例行CTA检查,27例行心外科手术治疗,超声确诊37例,漏诊的1例为Shone综合征患儿,超声诊断为主动脉缩窄.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早期诊断IAA,结合其易合并畸形(组合)及综合征的超声诊断思路及特征,有助于提高全面诊断正确率,减少漏误诊,为外科手术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依据.
    • 杨思; 易爱娇; 田蕾琪
    • 摘要: cqvip:1病例简介女,27岁,初次妊娠,孕24周。夫妻双方无家族遗传史,早期和中期唐氏筛查结果为低风险。超声检查显示:胎儿心脏于右侧胸腔探及,心尖朝左,心脏四腔心切面可清楚显示,右心室横径约6.8 mm,左心室横径约5.7 mm,右心房横径约6.0 mm,左心房横径约4.2 mm。左心相对偏小,卵圆孔瓣清晰可见,左、右房室瓣启闭运动均可见主肺动脉内径约6.2 mm,最大前向血流(velocity maximum,Vmax)57 cm/s,主动脉内径约2.1 mm,前向血流Vmax 35 cm/s;升主动脉前向血流Vmax 50 cm/s;动脉导管内径相对增宽,约3.6 mm,前向血流Vmax 63 cm/s。
    • 黄景思; 许伟滨; 饶姣; 刘琴; 邹鹏; 孙善权
    • 摘要: 目的 探讨降主动脉移植术应用于解除主动脉弓部畸形对气管或支气管造成压迫的疗效分析.方法 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共应用降主动脉移植术矫治主动脉弓部畸形导致远端气管或近端支气管狭窄11例,术前均行心脏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位年龄55(23~540)天,中位体质量4(2.1~9.0)kg.其中特殊类型血管环导致气管或支气管狭窄5例(左弓右降2例、右弓左降3例);外院主动脉弓离断行传统弓部手术后造成左主支气管外压性狭窄2例;主动脉缩窄术后左主支气管狭窄1例;主动脉缩窄术前即有左主支气管狭窄3例;手术方式:左锁骨下动脉远侧离断降主动脉,近端缝闭,远端从右肺动脉及气管隆凸下方穿过,与升主动脉右后侧行端侧吻合,并同期矫治合并心内畸形,如气管狭窄受压解除后无改善同期行气道成形术.结果 全组无死亡,中位体外循环180(136~337)min;中位主动脉阻断51(30~84)min;中位降主动脉阻断34(21~50)min.5例气管受压有效解除,6例因压迫时间长,解除压迫后气管仍软化狭窄、同期行气道成形术,术后均顺利撤离呼吸机,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消失;1例出现降主动脉移植后吻合口狭窄,暂未手术,其余吻合口通畅.随访(18.0±9.4)个月.结论 降主动脉移植术能有效解除主动脉弓部畸形对气管或支气管造成的压迫,中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