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文化
老年文化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27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社会学、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2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15609篇;相关期刊124种,包括老人世界、晚晴、中国老年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16年综合学术研讨会、全国老年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预防高峰论坛、首届全国老年文化高峰论坛等;老年文化的相关文献由256位作者贡献,包括张福俊、朱世宽、姬树明等。
老年文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5609篇
占比:98.26%
总计:15885篇
老年文化
-研究学者
- 张福俊
- 朱世宽
- 姬树明
- 穆光宗
- 赵宝华
- 何江南
- 何睿
- 傅曼莉
- 刘杨
- 周燕
- 姚远
- 崔金海
- 张丽
- 张星绪
- 张秀花
- 张阳
- 徐少勃
- 朱景泉
- 朱莉
- 李晓燕
- 李雯
- 梁健
- 燕玉凤
- 王仲德
- 王玲
- 苗枫林
- 蔡芳馨
- 袁亮
- 贲友洪
- 赵祥秀
- 郑美珍
- 阎战友
- 陈云梅
- 陈兴泉
- 陈友华
- 陈文斯
- 魏艳霞
- 丁艺
- 丁雯雯
- 万亨利
- 东方
- 乔乙洲
- 于兰
- 于宁志
- 井秀华
- 京雨1
- 仵志君
- 任兰兰
- 任宝洋
- 任海鹰
-
-
乔乙洲
-
-
摘要:
单位制社区作为20世纪中国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单元,承担着城市经济发展的重任。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转变,单位制逐渐弱化,将单位制社区的管辖从20世纪由政府主导、单位直接管辖转变为现在政府统一的划区域分片管辖,单位制社区老年文化的主流导向慢慢融入“社会大家庭”,但仍然存在着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服务供给不足、文化需求与文化建设不相适应、养老文化思想落后的种种问题。该文以红峰社区为例,分析当下单位制社区老年文化的现状,并对红峰社区老年文化发展提出建议,以期对红峰社区及类似单位制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有所启发。
-
-
白连顺
-
-
摘要:
文化是集体记忆和集体人格的沉淀与升华。中华文化的根脉在乡村。乡土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是富有地域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我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因地制宜、特色发展”,“鼓励结合当地历史、人文资源和民俗民风等特点,推动老年教育特色发展。”[[(通联: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社区教育中心)]]我国《“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也提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老年人文体休闲生活”,“扩大老年文化服务供给”,“全面推进老年友好型社区建设”,“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
-
-
吕红平
-
-
摘要:
"老龄化作为世界人口发展的大趋势,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我国是一个有着尊老敬老优秀文化传统并且一直以家庭养老方式为主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数量最多、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家庭空巢化日益普遍、养老多元化逐渐被接受的现实形势下,如何实现老年文化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形成适应老龄化社会的新型老年文化观,已经成为解决快速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社会经济问题,以及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话题。笔者认为,与人口老龄化、文化多元化、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大趋势相适应,传统老年文化观正在发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根本性转变。"
-
-
蒋芳
-
-
摘要:
沉迷霸总文学,爱上追星,手机依赖超过年轻人……乍看这届老年人够潮的。然而,半月谈记者发现,这背后多是无奈。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数字文娱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产业存在“媚青”取向,市场上多是面向青少年的文化产品,真正以银发族为目标受众并得到他们认可的文化产品不多。
-
-
-
李忠华
-
-
摘要:
面对老年服务专业化、老年管理社会化的新形势,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做好老年服务管理工作是事关老年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路径。 文章从落实老年群体的应有待遇,是促进油地和谐的出发点;健康有益的老年文化活动,是促进油地和谐的有效途径;解决老年实际问题,是促进油地和谐的落脚点等三个方面,对如何充分发挥好文化引领作用,探索做好老年服务管理工作、保障油地和谐稳定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年服务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
-
庞涛;
岳琳琳;
彭捷;
魏彦彦
-
-
摘要: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重大决策,是"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部署,是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的宏大工程,凝聚了中国智慧,擘画了中国道路,展示了中国方案,必将对我国老龄事业发展、老年人健康幸福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一国家战略引领下,繁荣老年文化,对于提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软实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
-
-
-
戴晨娅
-
-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互联网"这个词不断在我们耳边回响。互联网的发展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小了地域之间的距离,更方便了我们的日常。互联网可以应用到任何领域,如教育、医学、工学等。本文要讲的是互联网和老年文化的结合,通过剖析老年文化、我国老年文化的现状及互联网如何与老年文化结合这几个方面,来阐述老年文化如何更好地发展。
-
-
-
-
王忠周
-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2016年综合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提出了老年文化的概念,对老年文化社会组织进行分类,有实体交流展示空间、网络展示互动平台、媒体宣传平台、其他促进群体交流展示的组织形式等,并分析了参与老年文化活动群体的主要特征,最后系统研究了老年文化平台的基本形式.老年文化工作可以减缓老龄化,降低老龄化对社会经济指标的影响。适当增加内需,盘活社会资金,占领老龄社会的精神文化阵地,杜绝封建迷信、社会不良信息的侵袭,老年文化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髓。新的时代孕育了新型老人群体,作为老年文化社会组织,应以全新的理念积极构建新的老年文化服务平台,承担起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和重任,紧密联系社会力量,共同寻求健康发展和繁荣老年文化事业的正确道路,实现长者无忧,长者长乐的幸福梦想。
-
-
-
陈友华
- 《全国老年心理健康与精神疾病预防高峰论坛》
| 2012年
-
摘要:
本文对中国老年文化建设进行了考察与分析,明确指出:伴随社会变迁,养老责任应由家庭与子女承担为主转向以政府与社会承担为主,等级亲子关系与无限亲子责任应过渡到平等亲子关系与有限亲子责任,"父慈"与"子孝"不仅是道德规范,也体现出亲子间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传统孝道已经支撑不起中国今日之养老责任,政府对孝道过分推崇背后掩藏着政府责任的缺失.老年人应客观地看待自己与他人和社会,正视并检讨自身缺点与不足,终身学习与文化反哺,这对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尤为重要.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