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主体化

主体化

主体化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292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8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566462篇;相关期刊243种,包括学理论、大庆社会科学、江汉论坛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论坛等;主体化的相关文献由31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凤芝、朱蒂丝、王俊峰等。

主体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8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66462 占比:99.95%

总计:566751篇

主体化—发文趋势图

主体化

-研究学者

  • 刘凤芝
  • 朱蒂丝
  • 王俊峰
  • 王永昌
  • 魏学宏
  • 丁巧英
  • 刘艳辉
  • 周民锋
  • 夏永林
  • 姜春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胡新宇
    • 摘要: 在文艺创作中,自由间接引语的运用总是关涉到语言的集体配置性和权力本质。以巴赫金和帕索里尼的研究为基础,德勒兹对自由间接引语展开了更为广泛深入的讨论。在他看来,自由间接引语中预设的陈述主体与陈述中主体的关系是主体化进程的依据,主体化始终是双重的主体化。不过,如同意指过程,主体化进程也包含着危险,由此导致主体的消解和陈述主体、陈述中主体的双重生成。作为双重生成的自由间接引语成为包括电影、文学等在内艺术创作的原则,甚至,艺术作品的政治职能也在自由间接引语中完成。最终来看,自由间接引语意味着与他人、万物的“自由间接”关系,意味着“与……一起生成”,并成为写作风格与生存风格的代表。
    • 邓航海
    • 摘要: 在朗西埃的政治哲学架构中,政治主体是其政治思想的根基。朗西埃曾在《歧义》中明确指出“政治攸关主体,或者毋宁说其关注的是主体化的模式。”。朗西埃的政治主体化创造出一种共同体的治安结构中所不存在的形式,一种在计算上与治安逻辑完全相悖的形式。“主体化的模式并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通过将功能与场所分配自然秩序中的既定身份转化成争议体验的场合。”政治主体化所针对的是无分者与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 公佩佩
    • 摘要: 福柯(M.Foucault)晚年的研究主题发生了一个转变,从对现代规训权力-知识关系的分析转向了对古希腊时期主体的讨论,开启了主体谱系学的新方向。福柯思想转向的本质是从对现代主体化方式的解构到对自由主体建构的转变。他的主体谱系学致力于探寻一种真正的主体化方式,并试图建构一个从古希腊-罗马时期“自我关切”的主体到基督教忏悔的主体再到现代欲望主体的主体化方式的谱系。文章以福柯对主体与真理关系的探讨为切入点,试图揭示福柯这一思想转变的线索,并探寻我们是否可以根据福柯的提示来获得另外一种不同的主体化方式的可能性,进而在这种可能性中,我们可以不再根据我们曾被定义的所是而思考、行动并塑造自己。
    • 孙建锋
    • 摘要: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体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大单元之“大”,不是简单比较,也不是组合叠加,而是放在新课标背景下观照大单元中的“原初细胞”,以小见大,实现最小的课程也能增加知识的丰富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 格特·比斯塔; 赵康
    • 摘要: 文章对教育学家格特·比斯塔教授就当前教育研究、教育学学科、教育理论及其新近教育思想四方面进行了访谈。首先,比斯塔认为当下对教育效能的过度研究窄化了教育研究的多样性;目前盛行的关于教育的循证研究和实践存在诸多问题,源于对教育中各方相互作用的方式的误解。其次,比斯塔结合当下教育学学科现状,提出捍卫教育学知识本身的“完整性”;接着他强调从教育者的立场对教育行动进行理论化阐述。最后,他论述了自己新近的教育思想,即“以世界为中心的教育”,重点讨论了对主体化教育的新探索,揭示主体化教育会在这种教育中发生,并应该在当代教育中拥有自己的位置。访谈录提供了与当下教育研究观、学科观和理论观诸多不同的审辨性反思,并呈现出使主体化教育得以发生的一种新教育观。
    • 杨彪
    • 摘要: 艺术史是记录、叙述和研究相关艺术门类起源、演变过程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包括客观历史与主体化历史两层含义,前者主要指纯粹描述已经发生的历史事实,后者则是指书写的历史,和美学、批评、鉴赏学及评价相对应。作为艺术发展流变的纪录,艺术史写作充满忽略与遮蔽性,中国现当代艺术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系统的研究已取得显著成就,在竞争情境之中,书写呈现出"文本之外一无所有"的状态。
    • 金生鈜
    • 摘要: "教育者是谁"的问题导向对教育者本质的追问.教育者由其灵魂及其美德所标志.灵魂意指人之为人的本质形式,是人的精神生成的现实性."灵魂"概念蕴含人之为人的理性、意志、情感、行动、技艺等精神特质及其建构方式.教育者的"灵魂"概念不同于"素养""专业技能"等概念,它赋予"教育者"人学意义,是从人的内在性品质而指称教育者.教育者的灵魂由自身的教育美德所表征.教育者的理智美德、情感美德、伦理美德、技艺美德四个部分构成相互协同的美德整体,既表现了灵魂品质的卓越,又是教育行动实现善好的构成性条件.教育美德通过教育者的主体化实践而实现.主体化实践是诗性的、艺术化的,具有美学、伦理的意蕴,是教育者自觉地把自我塑造为卓越的教育主体的过程.
    • 王能
    • 摘要: 现代性作为考察现代社会的一个思维方式,不是与传统的断裂,而是传统不断的流变过程,作为"主体化"的资本支配着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构成现代性的主体.通过对抽象的理性、资本以及异化的批判,马克思建构自身通往现代性的理论道路——共产主义,勾画未来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人类全面自由而解放的社会.然而,马克思在批判现代性本身还是批判走向现代性的道路的问题上似乎出现了模糊的态度,这便使得当今学界对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出现不同的阐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性问题日益凸出,马克思现代性思想也日益成为学界聚焦的主题,新时代的中国如何构建现代性社会,如何推进现代化进程,要从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中汲取相关经验,立足现代性实践的价值关怀,构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道路.
    • 支运波
    • 摘要: 《别让我走》将读者置入由制造生命和自然生命同构的生命政治图景,去直面一个女性克隆人凯茜的短暂生命历程,并让读者与其一起体验和反思生命被外在因素介入所引发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在于:小说客观冷静地书写了政治权力和生物医学的管治技术,以及由这种管治技术引发的复杂的生命感性问题;小说细致地叙述了生命在权力、技术等外部因素介入后面临的诸多不适,以及由此造成的生命自身的"问题化",让读者在一种不对称的体验张力中思考人类应如何面对自己制造的生命客体;小说呈现了生命在适应与抵抗外部因素时激发出的主体化努力,以及最终的乌托邦结局.作为一部书写生命的科幻小说,《别让我走》为生命政治批评提供了一个范本.
    • 陶冶
    • 摘要: 王小帅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的电影风格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对一些先锋青年艺术家的关注,具有浓重的“主体化”个人叙述色彩和突出的“自我化”风格倾向。后期电影关注的目光从个人化、小集体化转向关注“他者”化,从对个性个体意义的思考回归到对一些普通的甚至是城市边缘人群的理解和关怀,也即“客体化”的表现风格。本文通过对王小帅前后两个时期主要作品的分析归纳总结了其电影具体风格的各自特点和表现形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