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自由间接引语

自由间接引语

自由间接引语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常用外国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篇、专利文献52862篇;相关期刊113种,包括青春岁月、文学教育、文教资料等; 自由间接引语的相关文献由13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倩、刘兴义、刘慧云等。

自由间接引语—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 占比:0.26%

专利文献>

论文:52862 占比:99.74%

总计:52999篇

自由间接引语—发文趋势图

自由间接引语

-研究学者

  • 刘倩
  • 刘兴义
  • 刘慧云
  • 刘明月
  • 周梅
  • 唐璇
  • 姜梦
  • 孙会军
  • 张闻琦
  • 强月霞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郭跃辉
    • 摘要: "人物话语"原本是小说文体学的术语,即小说作者如何运用人物的言词和思想来塑造人物形象。英国小说批评家把人物话语分为八类:直接引语、被遮覆的引语、间接引语、"平行的"间接引语、"带特色的"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从间接引语"滑入"直接引语等。《老王》从文体上讲虽是散文,但在人物话语方面与小说有相通之处。
    • 胡新宇
    • 摘要: 在文艺创作中,自由间接引语的运用总是关涉到语言的集体配置性和权力本质。以巴赫金和帕索里尼的研究为基础,德勒兹对自由间接引语展开了更为广泛深入的讨论。在他看来,自由间接引语中预设的陈述主体与陈述中主体的关系是主体化进程的依据,主体化始终是双重的主体化。不过,如同意指过程,主体化进程也包含着危险,由此导致主体的消解和陈述主体、陈述中主体的双重生成。作为双重生成的自由间接引语成为包括电影、文学等在内艺术创作的原则,甚至,艺术作品的政治职能也在自由间接引语中完成。最终来看,自由间接引语意味着与他人、万物的“自由间接”关系,意味着“与……一起生成”,并成为写作风格与生存风格的代表。
    • 刘兴义
    • 摘要: 尼日利亚作家钦奴阿·阿契贝在其小说中大量运用了自由间接引语,使得叙述者作为一个外在于主人公的主体侵入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致使叙述者与剧中人物的声音交叠,形成双声性.在透析人物的意识形态的同时,又能隐蔽地展现叙述者的意向态度,深化并凸显主题.
    • 薄丽; 陈进武
    • 摘要: 古典叙事一般以男性为权威,不存在女性叙事权威范式.随着新时代女性自我意识的崛起,在小说叙事层面越来越主张女性叙述权威的建构.小说《时时刻刻》作为女性叙事话语权建构的典型案例,对女性叙事权威建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研究以《时时刻刻》为例,从叙事声音、自由间接言语及消极情节三方面分析了当代女性叙事建构逻辑,为新时代小说中女性叙事权威的铺陈提供了系统指导方案.
    • 刘兴义
    • 摘要: 尼日利亚作家钦奴阿·阿契贝在其小说中大量运用了自由间接引语,使得叙述者作为一个外在于主人公的主体侵入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致使叙述者与剧中人物的声音交叠,形成双声性。在透析人物的意识形态的同时,又能隐蔽地展现叙述者的意向态度,深化并凸显主题。
    • 何宽钊
    • 摘要: 现代文学史越来越注意到,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并非一部单纯的写实主义小说,它具有浓厚的现代主义意味,揭示的是存在的虚无、荒诞等内在生存困境.而由作品改编的歌剧成功地以音乐的方式表达了这种生存困境.同时,祥子作为一个车夫,一个经济人,他有自己的理性化选择和预期,那就是拼命拉车,攒钱买车,寻求成为一个成功的个人,但他的理性选择和计算与外部环境近乎荒诞的突然干预形成连续的意外构成张力,越努力越失败成为祥子无法逃脱的宿命,最后导致祥子彻底的绝望与沉沦,这种张力构成这部歌剧特有的戏剧冲突.歌剧中的音乐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歌剧应有的矛盾、意外、冲突、消解等戏剧张力.
    • 董晓烨; 李艳萍
    • 摘要: 由美国学者苏珊·兰瑟与罗宾·沃霍尔创立并由女性主义文评与结构主义叙事学结合而成的女性主义叙事学,于20世纪80年代诞生,成为后经典叙事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本文在探讨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内容及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概括并评析罗宾·沃霍尔在解读《劝导》时运用的叙事视角与身体、自由间接引语等女性主义叙事学观点.
    • H.S.尼尔森; 王长才(译)
    • 摘要: 本文区分了术语"叙述""虚构"和"虚构性"。在修辞叙述理论的广泛领域耕耘的学者们已提出一种研究虚构性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建立在类属的虚构和虚构性特质的关键区分之上,后者被理解为一种在各文类与媒介中普遍存在的话语模式。这种方法使类属的虚构成为一大类话语的子集,其中虚构性被用来交流关于编造的、想象的和非现实的事件状态。这一区分是这种新方法的必要前提,此原则意味着作为发出编造信号的交流策略的虚构性在作为类属的虚构以外也很普遍。接下来本文讨论了虚构性标记的概念,主要以自由间接引语为例。随后本文讨论了处理虚构性问题对作者、叙述者和叙述之间关系的影响,最后以几个类属虚构以外的虚构性的个案研究结束本文。
    • 张丽华
    • 摘要: 《幸福的家庭》是《彷徨》中一篇风格独特的作品,它不仅拟仿了许钦文《理想的伴侣》,也与1923年徐志摩翻译的曼殊斐儿(Katherine Mansfield,今译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小说《一个理想的家庭》,在反讽主题和小说技法上颇具可比性。《一个理想的家庭》原刊《小说月报》第14卷第5号,是第一篇译介到中国的曼斯菲尔德小说。将《幸福的家庭》置于曼斯菲尔德小说的延长线上来阅读,有助于重新理解这篇小说的文体创新及其意义。鲁迅在此开创的主人公独白与叙述者叙述的穿插叙事,可谓对曼斯菲尔德小说中大量使用的内心独白(自由间接引语)的创造性"翻译"和文体协商,它预示了《伤逝》中更为复杂却更为自由的反讽叙事的登场。
    • 王佳宁
    • 摘要: 自由间接引语的处理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成长小说效果的再现。该文通过考查成长小说中的自由间接引语的英译处理,提出在成长小说中对自由间接引语的处理既要考虑重视再现原文的语言形式,即忠实处理标点符号和特殊字体,也要考虑青少年话语特征,包括形象化措辞,口语表达,同时也要考虑语言差异,如不完整句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