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状
罪状的相关文献在1958年到2021年内共计255篇,主要集中在法律、法律、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4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199种,包括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法制与社会、人民检察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7年度中国刑法学年会等;罪状的相关文献由251位作者贡献,包括佚名、刘洋、晋涛等。
罪状
-研究学者
- 佚名
- 刘洋
- 晋涛
- 谢嗣强
- 子虚
- 孙道萃
- 张国学
- 曹众
- 朗阳
- 袁爱华
- 高彤
- 高格
- 高艳东
- Miran
- sunbird
- 丁英华
- 于文忠
- 付立庆
- 付立忠
- 任万杰
- 伊黎黎
- 何为
- 何明波
- 俞荷
- 倪培森
- 冯卓慧
- 冯德江
- 刁伟民
- 刘丹
- 刘之雄
- 刘亚娜
- 刘仁文
- 刘伟
- 刘伟循
- 刘剑
- 刘学洙
- 刘峰
- 刘树德
- 刘树德1
- 刘欣蔚
- 刘水晶
- 刘礼忠
- 刘秀虹
- 刘维卿
- 刘长柏
- 初红漫
- 卜安淳
- 卜算子
- 史亚杰
- 吴克敬
-
-
彭欣
-
-
摘要:
魏忠贤,明朝末期的宦官,因深得明熹宗的宠信,被称为“九千岁”,他从幕后走向台前执掌国政。崇祯皇帝继位以后,对魏忠贤进行打压并罗列他十大罪状,他被逼自缢身亡。从此,魏忠贤便被史书定性为大奸大恶之徒,遭世人唾弃。可是,魏忠贤真的那么差劲吗?
-
-
孙道萃
-
-
摘要:
《刑法修正案(十一)》较大幅度增加了新的罪刑条文,同时又对原有个别罪刑条文作了重大的实质修改,进而在立法上增补了不少新的罪名.遵循立法明确性原则,为了进一步提高立法精细化水平以及质量,应当及时确定新增的罪名.有鉴于此,根据罪名设置的一般原理,初步认为应当增设16个新罪名.结合相关罪状表述及立法原意,也从学理上拟定了具体的罪名称谓以供参用.
-
-
-
胡松涛
-
-
摘要:
“有血有肉”——毛泽东对文章内容的要求文章好,主要是指文章内容好。不然,光有好题目也“提”不起来。什么是内容好?我们先来看看几个“反例”。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列出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毒全党,妨害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这“八大罪状”,前五条是在内容上的表现,后三条是产生的危害。“八大罪状”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内容不好。
-
-
祁英
-
-
摘要:
2020年12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正式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其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原妨害公务罪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2021年2月27日,两高发布《关于执行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七)》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五款新修改的罪状命名为袭警罪,并自2021年3月21日起实施。
-
-
赵星
-
-
摘要:
通过增加新的罪名,将原来不属于犯罪的行为纳入刑法典的规制范围之内,是经济刑法扩张的重要方法,由于刑法理论研究没有给刑事立法提供必要的前提性支持,以及应急性立法的大量存在,导致了对一些经济犯罪性质认定不准确、罪名罪状设计不科学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刑法教义学体系的完整统一,在实践中也非常不利于有效打击破坏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对此,可以从坚守刑法谦抑原则、完善经济犯罪分类、完善经济犯罪罪状等方面加以解决.
-
-
言弞
-
-
摘要:
恺撒有僭越称王的野心,是密谋分子为自己的刺杀行为辩护的重要借口之一。由于反王政是罗马共和之后的政治正确,结果往往被保守势力滥用成政治斗争中排除异己的一大杀器。在恺撒之前,倒在这条罪状之下的,还有共和国末期首个改革家——提比略·格拉古。
-
-
谯冉;
吴广宇
-
-
摘要:
人民警察在我国是一支重要的执法力量,代表国家行使执法权,肩负着捍卫国家政治安全、维护社会安定、保障人民安宁的职责使命.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民警在依法履职过程中时常遭受违法犯罪分子的暴力侵害,甚至打击报复.袭警行为不仅侵害了人民警察人身权益,更是对社会正常管理秩序的破坏,从根本上损害的是国家法律尊严和政权权威.现有的刑事立法中的相关罪名打击袭警犯罪存在着无法从行为整体上揭露袭警犯罪本质及罪责刑相适应的问题.对袭警行为入刑问题展开理论探析,构建袭警罪理论体系,以求裨益于袭警罪的刑事立法.
-
-
邱中成
-
-
摘要:
在我国刑法学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行为性质一直是理论和实务界的焦点.在对学界对该行为性质认识评析的基础上,从事物本身属性、行为的性质、刑法法条层面,充分剖析了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行为性质,主张持有和不作为的复合行为模式,也就是说对该罪行为的认定中行为人要"持有或拥有超过合法收入且来源不明的巨额财产",进而要求行为对此进行解释和说明时拒不说明的不作为形式.
-
-
俞荷
-
-
摘要:
一纸“卖身契”带他们远渡重洋后成为“罪状”,“保证人制度”是手铐,经济重担是脚镣,日常生活的种种歧视则是他们的囚服。阿拉伯地区新冠疫情高峰之时,一篇报道特别引人注目。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Aramco)因应疫情,找了一位南亚劳工装扮成消毒装置,在公司园区游走发放消毒液。照片在社交媒体上被疯狂转载,引发大量争议,网络舆论跨国群起挞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