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补偿
缺陷补偿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21篇,主要集中在教育、中国政治、体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17740篇;相关期刊61种,包括学术探索、社会工作、中国残疾人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Design and Management Summit Forum in 2011 & the Second Design Academic Conference of Chinese Worldwide (IDM 2011)(2011国际创新设计与管理高峰论坛暨第二届世界华人设计学术研讨会)等;缺陷补偿的相关文献由149位作者贡献,包括丁国年、王刚、J·黄等。
缺陷补偿—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7740篇
占比:99.92%
总计:117836篇
缺陷补偿
-研究学者
- 丁国年
- 王刚
- J·黄
- L·饶
- S·巴思彻
- Y·郑
- 佘燕
- 侯彬
- 刘亚星
- 刘吉平
- 刘天豪
- 刘晓波
- 原学
- 宋和川
- 杜江城
- 杰罗姆·都优特
- 王培峰
- 白振华
- 詹昆益
- 迪丽云
- 金艳
- 陈静
- 韩钊武
- 韩雨辰
- 骆国玲
- 黄正焕
- Jianhui MI
- Ying LUO
- 不公告发明人
- 付百文
- 代西武
- 伊泽博司
- 何敏学
- 佟树森
- 傅惠萍
- 全海英
- 冯岩
- 刘俊
- 刘全礼
- 刘福云
- 务本
- 华国栋
- 卢杰
- 吴克求
- 吴岚
- 周佳
- 周德茂
- 周柳琴
- 姚里英
- 孙建国
-
-
-
-
摘要:
韶关市特殊教育学校坚持德育为先,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在规范学生行为和开展文明教育的基础上,组织个别化心理健康辅导,旨在为残障学生融入社会、成为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同时,学校树立“质量第一”的发展观,坚持缺陷补偿、潜能发展、康复教育并行,实行教学常规的精细化管理,设置科学的课程,以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近年来,学校17名优秀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励;参加写作、绘画、职业作品、舞蹈、体育等竞赛的学生中,获省级奖的有52人次、市级奖的有37人次。
-
-
熊政
-
-
摘要:
本文结合多个教学案例,从视觉、听觉、触觉、手部运动能力及语言能力等方面,论述在数学教学中对智障儿童进行缺陷补偿的途径,尝试提高智障儿童受损器官和组织的能力,使智障儿童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身心缺陷得到弥补.
-
-
康凌
-
-
摘要:
《盲校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6年版)》指出,要充分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育戏剧作为一种体验式学习和教学媒介,可有效弥补视障学生的视功能障碍,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为此,盲校英语教师应积极探索并尝试将教育戏剧与英语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趣味性、交际性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戏剧活动.
-
-
-
-
费季菊
-
-
摘要:
盲校数学图形建模的教学实践是根据盲生数学学习需要,把抽象的数理关系、空间平面图形、空间多维图形通过运用盲文点位、构图工具、生活情境、图形语言等图形建模措施,使盲生的数学学习建立在"数学直观"的基础上,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
-
巩向习
-
-
摘要:
2001年以来,许多学校、教师,以及教学研究者由于受基础教育改革浪潮的影响,开始积极地加入研究培智学校课程改革路径的队伍之中,为有效保障该项课程改革路径的准确性,改革时必须以理念研究作为导向.在2007年3月所颁布的《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当中非常明确的体现出了创新性特殊教学思想在课程设置中的重要性,为此,课程设置需严格遵循特殊教育的特征以及基本规律,符合社会发展需求,适应智力残疾学生的成长规律,为其全面发展营造科学的教学环境.有些培智学校(如上海辅读学校、哈尔滨的燎原学校、张店辅读学校等)已经进行了相关的教学实践,且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以生活教学作为教学核心的课程改革目标,强调了康复训练与个别化教育的重要性,为使每位学生都可走上和谐的发展路径,进一步确立了更加科学的,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学内容.
-
-
林艳
-
-
摘要: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素材"应尽量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其他学科现实相联系",强调可通过多学科资源整合,发挥各学科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供个别化支持策略,补偿其自身缺陷,使每位学生的能力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本文通过具体事例,阐述将数学课程与生活、语文、绘画艺术、信息技术、音乐以及运动保健有效整合,提高培智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
-
孙建国;
徐文秀
-
-
摘要:
盲生由于视觉缺陷,难以通过视觉来模仿和学习情感的表达方式.在盲校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表情教育,培养盲生的言语表达和情感表现能力,能够对盲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提升盲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