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编纂体例

编纂体例

编纂体例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27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2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53篇;相关期刊177种,包括黑龙江史志、新疆地方志、中国地方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长三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建设研究生学术论坛、宫廷典籍与东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等;编纂体例的相关文献由27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天振、蒋旅佳、任根珠等。

编纂体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2 占比:80.62%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3.08%

专利文献>

论文:53 占比:16.31%

总计:325篇

编纂体例—发文趋势图

编纂体例

-研究学者

  • 刘天振
  • 蒋旅佳
  • 任根珠
  • 刘兴晖
  • 彭熙茜
  • 李万辉
  • 李满枝
  • 来新夏
  • 杨治良
  • 林崇德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程丽; 哈娜
    • 摘要: 历史档案类图书的出版在专业学术图书出版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既是档案整理与公布的重要途径,也为地方史研究突破地域限制、增强档案研究的学术辐射效应产生积极影响。文章以《内蒙古档案馆藏清末内蒙古中西部垦务档案》的出版为例,论述了历史档案类图书出版的意义及对编纂者和出版者的要求。以期推动相关历史学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提高责任编辑的专业素养,创新编纂体例
    • 邱蔚华
    • 摘要: 福建佛寺志所收“艺文”作品编纂类别多种多样,以原始一级类目看主要有4种:“艺文”或“文艺”类目、以文体命名的类目、以题材内容为类目及以别名代称“艺文”的类目。各佛寺志艺文作品编纂体例有一定差异,但都以“艺文→艺文序→文体名称→各文体对应的诗文作品”为基础模式。编纂类别多样与体例不一,显示了福建佛寺志“艺文”分类标准和编纂格式不统一,这主要与佛寺志本身尚未形成统一的分类体系、编纂者身份的多元化、编纂者不同艺文观念的影响等因素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 杨素丽
    • 摘要: 作为林则徐唯一作序并高度赞誉的地方志书,道光《大定府志》以体例严谨、内容宏富而著称。该志根据大定府实情,遵循重掌故、广搜罗、博采辑、精综核的修纂原则,采用了三宝体、三书体相结合的编纂体例,通过对建置沿革、山川名胜、礼仪制度、民族风俗、文化著述等史料的记载,不仅门类设置突出人文环境,彰显地方特色,而且生动展现了黔西北的历史状况,是今人研究黔西北史事最重要的地情文献。
    • 巴兆祥; 陈郑云; 黄伟
    • 摘要: 青浦自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建县以来,历经置废、析分,但县志的修撰却从未中断。至今先后有万历、康熙、乾隆、光绪、民国五种版本县志传世。其中,乾隆《青浦县志》的总修即为清代著名学者、乾嘉学派领袖王昶。在《青浦县志》编修过程中,王昶既从“作史者必考之志”的理论高度思考志书修纂,促进方志理论创新;又在实践中注重从编修组织分工细化到编纂体例结构创新全过程。王昶作为志书总修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构建青浦方志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助推了青浦方志文化的承上启下发展。
    • 王利; 刘飞
    • 摘要: 文章以《现代汉语词典》7个版本的编纂体例为研究对象,先对编纂体例的研究现状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进行分析,然后从总体编排和具体条目两方面入手,对比分析出各个版本编纂体例所发生的变化,并对《现代汉语词典》编纂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 张立敏
    • 摘要: 隆庆四年(1570年)至万历四十年(1612年)间,两首明代帝王诗收入《千家诗》中,编选者以极为特殊的方式处理了署名,在题目、作者位置署了题材类型、诗题简称.明诗入选,对《千家诗》的编辑体例是一个突破,引发增改《千家诗》的新走向,意义不同寻常.与最初进入《千家诗》系统的特殊署名方式有关,入选朱元璋的一首诗,在后世署名上出现种种不同,作者有明太祖朱元璋、明世宗朱厚熄之说,题目则有《送杨文征南》《送毛伯温》《送杨文广征南》之说,这既是明代该诗作者论争的产物.又是借古喻今社会思潮在诗歌选编上的体现.
    • 黄晓燕
    • 摘要: 文章以《荆楚文库·文献编》为例,从书目遴选、版本择定、编纂体例和编辑培训四个方面展开,探讨在大型文献类丛书出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实施的优化路径,以期为提高大型古籍整理出版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提供借鉴和参考.
    • 李壮
    • 摘要: 《炙毂子》为晚唐学者、诗人王叡的著作,又称《炙毂子杂录》或《炙毂子杂录注解》.《炙毂子》的著录流传经历了由30卷变为5卷、3卷、1卷的过程.依据《四库全书总目》四部分类法的标准,《炙毂子》应归属于子部杂家类.《炙毂子》并非仅仅合并、删改晋崔豹《古今注》、唐刘孝孙《二仪实录》、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三书而成,其实王叡对此还做过正误补遗的工作.
    • 刘军军
    • 摘要: 《四库全书》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和史料价值.文章对《四库全书》的编纂过程、分类体系及其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四库全书》的检索方法,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 李华
    • 摘要: 清末著名方志学家孙葆田目睹晚清之时局,急切地希望通过修志来帮助解决时弊,他认为,方志绝非单一的地理之书,而属于政书,具有经世致用的社会价值.因此,在方志的编纂上,体例要详而不芜,赡而有体、重视舆图、采用分纂包修的方法,内容叙述上详近略远,行文要言而有征,文辞优美等.孙葆田参与的三部地方志都属佳作,特别是宣统《山东通志》,内容翔实、规模宏大,是一部集大成的巨作,其修志无论在思想还是在编纂形式上都展现了很高的水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