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热剪切
绝热剪切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力学、武器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7篇、会议论文21篇、专利文献603951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中国有色金属学报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第十一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中国核学会2011年年会等;绝热剪切的相关文献由366位作者贡献,包括董新龙、王富耻、王敏杰等。
绝热剪切—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03951篇
占比:99.98%
总计:604079篇
绝热剪切
-研究学者
- 董新龙
- 王富耻
- 王敏杰
- 付应乾
- 李树奎
- 胡时胜
- 王礼立
- 程兴旺
- 虞吉林
- 于洋
- 刘金旭
- 叶文君
- 张宝平
- 惠松骁
- 李英雷
- 李金泉
- 焦彤
- 索涛
- 骆雨萌
- 魏志刚
- 刘瑞堂
- 周刚毅
- 周武平
- 张磊
- 才鸿年
- 李国和
- 李淑华
- 王玲
- 等
- 肖大武
- 胡洋
- 裴燕斌
- 郑津洋
- 马利
- 黄西成
- 黄风雷
- 侯红亮
- 倪芳
- 刘桂荣
- 刘睿
- 刘长林
- 吴复尧
- 吴家俊
- 吴红兵
- 周风华
- 唐县娥
- 喻杰奎
- 姜风春
- 孙中刚
- 宋晓云
-
-
庞俊忠;
牛苜森;
黄晓斌;
李鹏飞
-
-
摘要:
使用TiAlN涂层整体圆柱立铣刀,以(151~942)m/min的铣削速度,对淬硬的45钢和3Cr2Mo钢进行了高速铣削试验,研究了各种切削速度下的宏观及微观切屑形态.发现在高的铣削速度下形成了带有绝热剪切带的锯齿形切屑,并分析了切屑形态的演化过程.工件材料的硬度、强度、导热性能及切削速度对切屑形态和绝热剪切带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工件材料越硬、强度越高、导热系数越低,切削速度越大,越容易形成带有绝热剪切带的锯齿形切屑,而且,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切屑的形态由卷曲向平坦发展.
-
-
张磊;
黄宇峰;
陈逊;
刘文胜;
马运柱
-
-
摘要:
通过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和应变限位环方法实现90W-Ni-Fe合金在应变率6000 s-1不同应变条件下(0.15、0.25、0.45、0.6)的动态变形,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及纳米压痕技术对变形后钨颗粒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应变低于0.25,钨颗粒主要发生均匀塑性变形,位错滑移是其变形的主要机制;当应变达到0.45时,冲击过程中的温升加速钨颗粒内位错的重排和湮灭,导致钨颗粒内部发生动态回复,形成大量板条状的亚晶粒;当应变达到0.6时,试样内部形成绝热剪切带,其内部组织主要由大量细小的等轴晶组成.晶粒细化导致剪切带内的硬度(13.21 GPa)高于剪切带外的硬度(9.16 GPa).随着应变的继续增加,微裂纹在剪切带内形核和扩展,导致90W-Ni-Fe合金断裂失效.
-
-
刘洋;
徐怀忠;
汪小锋;
李治国;
胡建波;
王永刚
-
-
摘要:
作为近20年来快速发展的制造技术,增材制造技术能够快速、直接制造形状复杂的零件,在工业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增材制造的零部件经常承受高速冲击载荷作用,因此其动态承载能力及破坏失效特征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给增材制造技术及其产品在国防军事、武器装备等领域的应用带来巨大挑战.首先综述增材制造技术的原理和特点;然后着重介绍在高速冲击等极端情况下增材制造金属零部件的宏/微观力学响应特征,探讨新的制造方法带来的金属材料动态性能的新变化;最后展望增材制造技术及产品在国防军事、武器装备等领域的发展前景.
-
-
胡博;
郭亚洲;
魏秋明;
索涛;
李玉龙
-
-
摘要:
材料温度升高是绝热剪切现象的重要特征,研究绝热剪切中的温升对于深入了解绝热剪切失效的形成机制和演化历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预测材料和结构的动态失效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一般而言,绝热剪切过程中的温升可以分为3个阶段:均匀变形阶段的温升、剪切局部化引起的温升、剪切带形成后热传导引起绝热剪切带附近的温升.本文从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实验测量和微观组织演化4个方面对绝热剪切中的温升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系统整理和总结,以期为开展后续绝热剪切失效相关研究工作给出一定的启发和参考.
-
-
林泽华;
康俊;
周永贵;
周承商;
闫文敏
-
-
摘要:
以W、Ni、Fe粉末为原料,采用冷等静压成形和真空烧结工艺制备成分为95W-3.5Ni-1.5Fe的钨合金,然后进行变形量分别为15%、30%和40%的旋锻变形,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电子背散射衍射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霍普金森压杆(SHPB)及实弹靶试等手段分析和测试合金的微观组织、动态力学性能和应力分布.结果表明:钨合金经旋锻变形后,钨颗粒被拉长,从球状变为橄榄状.经过40%变形量的旋锻加工,钨合金的静态抗拉强度与硬度(HRC)分别从983 MPa与28.9提升至1434 MPa与46.1,伸长率从11.9%下降至4.6%.合金内部存在残余压应力,主要分布在钨颗粒与颗粒之间,以及Ni-Fe黏结相中.旋锻钨合金在应变速率约为1.2×103 s?1下冲击时具有较高的应变率,为4.9%,且在侵彻钢靶时表现出"自锐"性.
-
-
吴文苍;
董新龙;
庞振;
周风华
-
-
摘要:
金属柱壳爆炸膨胀断裂机制及其对碎片分布、特征尺寸的影响是应用物理、力学、兵器工程等领域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但目前除数值模拟外,考虑断裂机制的简单二维碎裂模型尚未出现.开展TA2钛合金开口柱壳在不同装药条件下的碎裂实验研究,通过对软回收碎片的统计及微观分析,探讨金属柱壳外爆断裂模式及二维碎片分布规律,结果显示:(1) TA2钛合金柱壳在实验爆压(7~25 GPa)下宏观断口均为剪切断裂模式,但机制不同,在较高爆压下柱壳剪切断裂由多重绝热剪切带破坏控制,在较低压力下为剪切破坏;(2)与一维拉伸碎裂相比,柱壳爆炸碎裂不充分,碎片质量更符合β=1(或更接近1)的指数分布;爆炸碎裂越充分,碎片越小并趋于均匀,β趋于较小的值,趋向Mott和Linfoot提出的泊松统计分布形式;(3) Rayleigh分布可以较好描述柱壳碎片的宽度分布规律,不同爆压下柱壳碎片宽度归一化尺寸分布具有相似性,呈现"量子化"特性,即存在最小的特征尺寸;(4) TA2柱壳碎片特征尺寸远大于G-K剪切断裂公式预测的尺寸,G-K剪切式描述的是多重绝热剪切带间距.本研究为金属柱壳碎片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模型分析提供了重要参考.
-
-
朱志武;
张光瀚;
卢也森
-
-
摘要:
为研究42CrMo钢的冲击动态力学性能及本构模型,进行了冲击动态压缩实验和金相观察.材料表现出强烈的应变率依赖性,同时还得到不同应变率下力学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冲击动态载荷下的绝热剪切行为.采用热激活理论,分别考虑热应力和非热应力来解释变形机理,得到了应变率效应的描述.基于此,本文提出含高应变率效应的动态本构模型,通过绝热剪切准则来确定失稳的起始点,并与模型进行耦合.该模型能很好地描述42CrMo钢的准静态和冲击动态力学行为,特别是应变硬化效应和应变率效应.
-
-
-
闫迎亮;
张鹏飞
-
-
摘要:
基于Johnson-Cook本构模型和损伤模型,采用Lsdyna软件建立了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系统的二维模型,对TC4钛合金帽状试样的绝热剪切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局域化变形区域的应力、塑性应变和温度,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探讨了TC4钛合金的绝热剪切机理.结果表明:模拟得到13 m·s-1冲击速度下,TC4钛合金帽状试样发生明显的局域化变形,且局域化变形区域的最大应力为1530 MPa,断裂极限塑性应变为0.205,最高温度为344.3 K;局域化变形区域中等效塑性应变较高的区域与温度较高的区域均呈扭转的漩涡状分布特征,且二者的位置相同,该区域形成了绝热剪切带.模拟得到帽状试样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以及绝热剪切带形成的位置与试验结果均吻合,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TC4钛合金绝热剪切带组织为明显的等轴晶组织,绝热剪切带组织与α基体组织间存在明显的分界线.
-
-
徐从昌;
叶拓;
唐明;
郭鹏程;
唐徐;
吴远志;
李落星
-
-
摘要:
本工作研究了7005铝合金在应变速率为(1~5)×103 s-1条件下的力学行为.结果 表明,7005铝合金有明显的应变速率敏感性.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得了材料的Johnson-Cook本构参数;应用ABAQUS软件,研究了高应变速率下的帽型试样的绝热剪切变形历程.数值模拟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与实验结果吻合.温度场的计算为绝热剪切带内微观组织是否发生动态再结晶提供了依据,当应变速率为15 000 s-1时,在120 ~240 μs内,相比初始温度,试样的平均温升达到405°C.通过对冲击后试样的微观组织观测发现,绝热剪切带中有大量的等轴晶,具有典型的再结晶组织特征.7005铝合金在高应变速率下的变形温升和动态再结晶软化行为,将为其在汽车碰撞构件中的应用提供指导作用.
-
-
王敏杰
- 《第十二届设计与制造前沿国际会议(ICFDM2016)》
| 2016年
-
摘要:
绝热剪切局部化断裂是高速切削过程绝热剪切演化的必然结果,直接影响到工件材料的切削加工性.关于高速切削过程绝热剪切局部化断裂的研究,一直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制约了人们对于高速切削加工技术的进一步认识和应用.本项目旨在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系统研究高速切削过程绝热剪切局部化断裂的机理和发展过程,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绝热剪切局部化断裂在高速切削过程中的作用,为高速切削加工技术的更好应用提供充分的理论基础.
-
-
-
-
Wang Fuchi;
王富耻
- 《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第九届学术会议》
| 2012年
-
摘要:
高应变率服役环境下,不同微观组织的合金呈现出不同的绝热剪切失效规律,但现有试验条件难以直接观察到微观组织的演变过程;同时,当前的数值模拟方法仍主要以宏观连续均匀介质建模,尚未深入到微观组织层次再现绝热剪切带演变过程.为此,本文以高绝热剪切敏感性钛合金的微区组织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构建微区多相模型、确定微区失效判据函数、从宏观结构件提取微区载荷及边界条件等方法,实现了绝热剪切带演变过程的模拟,再现了绝热剪切带宽化、带内周期性高温区、裂纹萌生及扩展等过程.基于该方法,获得了不同组织类型、相比例、相尺寸、相分布等微观组织特征对绝热剪切变形的影响规律,为材料微观组织设计及组织调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
-
-
周武平;
刘桂荣;
王玲;
苏维丰;
裴燕斌
- 《2009全国粉末冶金学术会议》
| 2009年
-
摘要:
针对细晶钨合金,利用Hopkinson压杆装置,对材料进行一维应力载荷冲击测试,分别选用9×105Pa和14×105Pa的冲击气压进行试验,并对冲击后的样品进行金相组织观测,考察材料在一维应力冲击条件下的绝热剪切性能,分析了晶粒细化对绝热剪切敏感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晶粒的细化有助于绝热剪切带的扩展,可以提高钨合金绝热剪切敏感性,使得烧结态细晶钨合金在一维应力冲击加裁条件下就可以产生绝热剪切带,从而有助于材料在动态压缩条件下产生绝热剪切破坏,提高材料在穿甲过程中的“自锐”能力。
-
-
-
-
马利;
胡洋;
郑津洋;
邓贵德;
陈勇军
- 《第七届全国压力容器设计学术会议》
| 2010年
-
摘要:
爆炸容器在内部冲击载荷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破坏模式,这些破坏模式包括塑性失稳、拉伸断裂和剪切破坏等。在文献和我们最近的实验中均注意到,对于给定的结构,随着载荷冲量的增大,结构的破坏模式发生变迁,其变化规律一般是从塑性失稳过渡为剪切破坏。rn 本文采用绝热剪切相关理论解释了圆柱壳在内爆炸载荷作用下发生的剪切破坏模式,同时,考虑了绝热剪切激发和演化过程的应变率依赖特性,提出了包含应变率效应的率相关失效准则。以圆柱形爆炸容器受局部冲击内压为例,针对塑性失稳和绝热剪切两种不同破坏模式,分别应用强度准则和率相关失效准则,结果表明:强度准则下材料的破坏模式以整体塑性变形为主,而率相关失效准则下材料发生绝热剪切破坏,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现象较为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