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109653篇;相关期刊84种,包括医疗装备、中国超声医学杂志、腹部外科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九届组稿会暨第二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2010年上海市危重病急诊学术年会等;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的相关文献由35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杰、姜洪池、孙备等。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7 占比:0.11%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09653 占比:99.89%

总计:109777篇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发文趋势图

经皮穿刺置管引流

-研究学者

  • 刘杰
  • 姜洪池
  • 孙备
  • 胡智明
  • 高明
  • 于盛光
  • 余小舫
  • 侯文会
  • 刘玉萍
  • 叶再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林少坤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聚桂醇硬化治疗巨大肝囊肿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90例巨大肝囊肿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试验组联合聚桂醇硬化治疗,对照组联合无水乙醇硬化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均为9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试验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聚桂醇硬化治疗巨大肝囊肿患者的效果确切,且可保护肝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陆叶
    • 摘要: 目的:研究 B 超引导下肝脓肿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的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 2020 年 8 月至 2021 年 8 月在我院进行 B 超引导,66 例接受肝脓肿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其中对照组(n= 33)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n= 33)采用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B 超引导下肝脓肿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王锋; 吴海波; 禹志军; 白曼莫; 何维新; 廖可可
    • 摘要: 目的探究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局部化疗配合中药汤剂抗骨痨方口服治疗老年胸腰椎结核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胸腰椎结核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进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引导下椎旁脓肿经皮穿刺置管术及异烟肼脓腔局部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自拟骨痨方,持续治疗8 w。对比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局部化疗配合自拟骨痨方口服治疗阴虚内热型老年胸腰椎结核患者具有较高临床有效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功能。
    • 孔世杰; 张飞; 张继红; 曹赤
    • 摘要: 目的 观察床旁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UG-TPPCD)联合生长抑素(SS)对老年重症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以指导老年SAP的治疗.方法 选择黄河三门峡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70例老年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SS治疗,观察组采用UG-TPPCD联合SS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5d后,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相关细胞因子水平;评估并比较2组生理健康状况;记录2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x2=11.667,P=0.001);治疗5d后,观察组内源性SS水平低于对照组,NK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t = 2.781、3.026,P= 0.007、0.004);治疗5d后,观察组APACHE Ⅱ评分低于对照组(t=3.285,P =0.002);2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UG-TPPCD联合SS治疗老年SAP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可抑制内源性SS分泌、增加NK细胞水平,快速改善患者生理健康状况.
    • 徐志鸿; 段春霞; 吴良美
    • 摘要: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结合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肝囊肿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该院住院治疗肝囊肿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引流联合1%聚桂醇注射液硬化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引流联合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次数、用药剂量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43,P0.05);观察组用药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86,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结合聚桂醇泡沫硬化提高了肝囊肿的治疗有效率,降低了用药剂量,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荐.
    • 蔡启晨; 龚建平
    • 摘要: 胰腺液体积聚(PFCs)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局部并发症,也继发于创伤、肿瘤或外科手术后.有症状或感染性的PFCs需要引流干预,可通过外科手术、经皮穿刺置管引流(PCD)或内镜引流(ED)完成.随着内镜器械和技术日趋先进,ED治疗逐渐成为主要手段,但手术和PCD治疗仍有其应用条件和价值.对于复杂的PFCs,需要多途径、多学科联合干预.ED治疗时最佳支架的选择、支架移除时间等问题均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综述将讨论PFCs的分类、引流适应证、不同引流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
    • 王静静
    • 摘要: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的护理.方法:将我院普外科收治的部分患者作为主要分析对象,选取时间为2020年8月-2021年2月,期间从收治肝脓肿患者中选取80例完成分析.使用对比分析方法,以观察组和对照组为本研究小组名称,依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将80例患者分入2组,分别使用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在研究期间统计患者相关资料,重点记录患者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运用综合护理的观察组肝脓肿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提升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效果,此次研究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结果显示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提升,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 林金锌; 陈英杰; 陈名智; 郭森仁; 郭静宜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郭氏六联疗法"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经过,按照是否行早期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32).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联合"郭氏六联疗法",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行早期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比较两组腹胀及腹痛缓解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1β、IL-6、IL-8的变化,观察两组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POF)和胰腺坏死组织感染(IPN)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腹胀及腹痛缓解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2 h、1周,两组血清TNF-α、IL-1β、IL-6、IL-8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郭氏六联疗法"治疗急性胰腺炎,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肠麻痹时间,减轻炎症反应,减少POF和IPN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显著.
    • 张奇; 李乐; 吕新建; 陈宏泽; 陈华; 孔瑞; 王刚; 姜洪池; 孙备
    • 摘要: 目的 探讨以小切口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非视频辅助)为核心的“四步法”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收治的207例IP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2例(63.8%),女性75例(36.2%);中位年龄45岁(范围:19~80岁).重症急性胰腺炎158例(76.3%),中重症急性胰腺炎49例(23.7%).所有患者均先接受经皮置管引流(PCD)治疗.Step-up组(173例):采用“四步法”治疗策略,PCD后接受微创小切口胰腺坏死清除术(MIAPN),对于术后残余感染灶进一步行经窦道内镜下坏死清除术和(或)PCD,最后行常规开放胰腺坏死清除术(OPN);OPN组(34例):PCD无效后直接行OPN.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预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 Step-up组与OPN组患者基本特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OPN组的转诊率、术前3d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高于Step-up组(47.1%比28.9%,x2=4.313,P=0.038;26.5%比9.2%,x2=2.819,P=0.011).Step-up组MIAPN术前PCD次数、PCD管留置数量较OPN组明显减少[1(1)次比2(1)次;Z=-3.373,P=0.018;2(1)根比3(2)根;Z=-2.208,P=0.027].与OPN组相比,Step-up组发病至手术时间缩短[29 (15)d比36(17)d,Z=-0.567,P=0.008)],MIAPN手术时间缩短[58 (27) min比90(56)min;Z=-3.908,P<0.01];术后病死率降低(5.8%比17.6%;x2=4.070,P=0.044),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降低(23.1%比55.9%;x2=14.960,P<0.01),术后新发器官功能衰竭比例降低(37.5%比47.4%;x2=7.133,P=0.007),但两组术后腹腔局部并发症(胰瘘、腹腔内出血、消化道瘘)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tep-up组术后需要ICU治疗的患者比例小于OPN组(22.0%比44.1%,x2=6.204,P=0.013);Step-up组总住院时间较OPN组明显缩短[46(13)d比52(13)d,Z=-1.993,P=0.046].结论 “四步法”微创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初步临床效果满意,微创小切口胰腺坏死组织清除术治疗IPN简单、安全、有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