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主义
经济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60年到2022年内共计78篇,主要集中在教育、哲学理论、伦理学(道德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篇、专利文献12303篇;相关期刊69种,包括现代哲学、伦理学研究、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等;
经济主义的相关文献由77位作者贡献,包括卢风、张冬玲、张明仓等。
经济主义—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303篇
占比:99.37%
总计:12381篇
经济主义
-研究学者
- 卢风
- 张冬玲
- 张明仓
- 王永魁
- 王瑞华
- 田仁湛
- 罗小青
- 郎群秀
- 丁瑞常
- 付吉元
- 何岚
- 侯选明
- 刘冠华
- 刘慧华
- 刘炜
- 史强
- 吴刚
- 吴永锋
- 周作宇
- 周怡伶
- 孙夕礼
- 孙玉霞
- 宋学欣
- 宋铁毅
- 封裕金
- 崔斌
- 常运立
- 张勤德
- 张学文
- 张建才
- 强欣
- 彭建交
- 彭纪生
- 徐佩芳
- 方政
- 曹未
- 曾林
- 李太平
- 李永亮
- 李耀懿
- 杜万启
- 杨威
- 杨放
- 林德宏
- 柯志阳
- 樊春光
- 武士勋
- 段德敏
- 玄佳欣1
- 王俊
-
-
吴刚
-
-
摘要:
当今世界错综复杂,如何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以应对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挑战?这既是政策议题,也是教育问题。呼应新人文主义关于尊重生命和人格尊严、权利平等和社会正义、文化和社会多样性的主张,倡导新人文教育已成为时代之选。
-
-
王红艳
-
-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政策文本分析发现,从理念层面看,该战略在对乡村角色的定位上基本超越了工具主义,在对城乡关系的认识上基本超越了城市中心主义,在发展目标的设置上基本超越了经济主义,在实施方式的选择上基本超越了物质主义.准确理解和把握这些特征,对于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切实提高实施成效至关重要.同时,这些特征也深刻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走向.
-
-
孙夕礼
-
-
摘要: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对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报告批判当前教育"主要关注的是教育的结果,而往往忽视了学习的过程"。关注结果,主要指学习成绩。在教育和学习方面,要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和经济主义,将人类生存的多个方面融合起来;为所有人提供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以实现可持续的未来,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要重新定义学习的概念,学习可以理解为获得信息、认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等。
-
-
刘炜
-
-
摘要:
不同于传统社会主义策略的理论视角,研究揭示了"民主评议"策略在克服工人阶级"经济主义"问题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解放初期天津搬运工人改造的案例分析,着重考察中国共产党如何运用"民主评议"策略,在大幅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取得运输系统的领导权.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社会主义策略,"民主评议"策略主要有以下不同之处:在实施条件上,"民主评议"策略将工人身份的多样性而非统一性视为解决"经济主义"问题的主要依据;在实施目的 上,共产党人旨在消解工人的多样化身份而非利用这些身份;"民主评议"策略兼有"运动战"与"阵地战"特征,一方面通过轮训培养工人积极分子;另一方面,在公开的评议过程中,迅速获得绝大部分工人的同意,并充分发挥群众力量.
-
-
-
龙卫球
-
-
摘要:
在兴起和发展的过去两三百年间,科技法一直秉持的是一种“技术-经济”的立法范式。这种立法模式与人类关于科技的长期以来占主流地位的思维是一致的,即技术经济主义。随着人类对技术经济意义追求不断升级,甚至引发了对于技术的膜拜,促成一种技术统治乃至技术垄断的技术意识形态后果。
-
-
玄佳欣1
-
-
摘要:
一、建国初期工人阶级思想觉悟基本情况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人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彻底摆脱受剥削地位,人员比原来多。''1956年9月底,全国职工总数已经达到2473万人,比1949年增加了两倍多。''由于工人群众在旧社会长期受压迫和愚弄,普遍存在着封建残余思想和政治冷漠等意识。正如有学者指出:''旧社会工人非常苦,当时工人里很普遍的一种思想就是迷信命运、轻视劳动、轻视自己。''
-
-
段德敏
-
-
摘要:
现代社会带来的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平等,同时也将“经济”变成人的生活的核心,“政治”被看作第二位的东西.相应地,在面对民粹主义这种现象时,主流的分析会从经济层面、从利益分配的角度去理解它,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民粹主义政治运动背后的利益诉求,判定这些诉求的表达和实现的模式,并将之与我们比较熟悉的模式比较.虽然这种方法有一定的用处,但这种狭隘经济主义的角度从根本上无法理解民粹与民主的区别,更无法说清楚现代民粹主义的起因以及应对它的有效办法,很容易导致对民粹主义的道德主义解读.真正理解民粹主义,特别是民主与民粹的区别,必须突出“政治”(the political)这一维度,强调其自身的、内在的重要性.
-
-
陈云
-
-
摘要:
有机马克思主义认为现代性是造成当前生态危机的内在根源.所谓现代性,指的是基于近代欧洲出现的以二元论、主体论、机械论和理性主义为特征的价值体系,突出表现在人类中心主义、经济主义和消费主义这三重维度上.为建设超越现代性的后现代生态文明,有机马克思主义首先对这三大现代性价值体系的反生态性进行了深刻批判,并提出要倡导有机共同体的价值观、要提倡惜物主义、要建构基于"共同福祉"的共同体经济学等设想.应当说,有机马克思主义为建设后现代生态文明所做出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但其对现代性价值体系进行建构性批判的某些具体进路,从方法论上看是有待商榷和存疑的.
-
-
张建才
-
-
摘要:
1953年和1954年,上海市在私营企业中开展了“反对经济主义”的工作.它表面上似乎是1951年底全国总工会对李立三“经济主义”错误批判的余波,实质上是对“一五”计划开始前后资本家破坏国家加工订货工作、企图操纵劳资关系所作出的反应.在日益扩大的加工订货工作中,资方利用工缴货价的疏漏所提供的“成本转嫁”机制,谋取不当利润,并企图以物质利益腐蚀工人,破坏加工订货工作.“反对经济主义”挤压和切断了这种“成本转嫁”机制,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改造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