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经注

经注

经注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3227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宗教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专利文献32185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中国哲学史、思维与智慧、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等; 经注的相关文献由49999位作者贡献,包括不公告发明人、阮树成、李斌等。

经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29%

专利文献>

论文:32185 占比:99.71%

总计:32277篇

经注—发文趋势图

经注

-研究学者

  • 不公告发明人
  • 阮树成
  • 李斌
  • 王勇
  • 刘金成
  • 王伟
  • 王磊
  • 姚斌
  • 陈鹏
  • 于九政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徐建委
    • 摘要: 东汉中后期出现的马融、郑玄等人的经注,为后世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世以经学注疏为主导的学术形态,正是形成于此时。若要了解这一时期学术演进的动因,不能仅仅关注平面的制度设置,还应深入汉王朝的行政实践,辨析行政运作与学术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汉王朝的行政实践中,用于选拔官员的策问制度,对经学发展尤其具有影响力。汉和帝永元十四年的策问改革,因此就显得特别关键。这项改革是汉章帝时期崇尚古学学风的自然延续,其重视章句、家法的改革,推动了古学的流行,并在以下三个方面深刻地改变了当时的学术形态:其一是经书文本开始标准化;其二,新型的小章句形式的经注开始流行;其三,经注开始注重内在统一性和体系性。与此同时,小章句形式的经注书籍促进了新的经典学习方式的成熟,通过独立阅读注本来研读经典。许多经注书籍因其完备性而开始突破门派限制,在更大范围内流传,并逐渐经典化。这或许就是郑玄那一代人因何出现的部分原因。
    • 许雪涛
    • 摘要: 从某种程度上说,经典作品的意义是通过不断的解释被丰富的;但不能否认,作品形成之后,在整体上有基本一贯的思想.而随文作注的形式,决定了注家既要着眼局部,又要兼顾整体;加之注家本身特定的思想背景在解读中难免会介入其中,便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经注样态.这个过程所涉及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思想表达,以及由于注家本身思想背景之原因所带来解读中的思想跨越问题颇值得思考.前者决定了不同注家随文作注的风格,后者会丰富注解对象的思想内涵并关涉解读的合理性问题.
    • 党圣元; 陈民镇
    • 摘要: 目前通行的王弼本《老子》,经文业已经过大幅度的改动,并非王弼所依据的文本.通过考察王弼注直接引用以及间接表述的经文,可以发现其中与王弼今本经文相异的句例基本可以在简帛文本以及其他传世本中找到依据.王弼注所引述的经文,与楚简本、汉简本、帛书本以及傅奕本最为契合,而与河上公本距离最远.王弼今本的经文与河上公本最为接近,当受到以河上公本为代表的通行本的大面积同化.
    • 李京彦
    • 摘要: 汉代是我国传注发展的兴盛时期,基本奠定了传注的体例,并且对后世解读经典古籍尤其是经学文献产生了深远影响.传注活动最早可源溯至自注较为多见的先秦时期,然而在汉代蔚然成风乃出于为经学作注的传注目的.经学取仕、今古文之争以及思想的大一统,标志着汉代传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经学确立了不可撼动的地位.汉代传注的繁荣影响了封建王朝文化正统格局.
    • 李京彦1
    • 摘要: 汉代是我国传注发展的兴盛时期,基本奠定了传注的体例,并且对后世解读经典古籍尤其是经学文献产生了深远影响。传注活动最早可源溯至自注较为多见的先秦时期,然而在汉代蔚然成风乃出于为经学作注的传注目的。经学取仕、今古文之争以及思想的大一统,标志着汉代传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经学确立了不可撼动的地位。汉代传注的繁荣影响了封建王朝文化正统格局。
    • 张燕
    • 摘要: 多少智商来自天生人们经常提到的一个词是天生聪慧。貌似一个人生下来,智商高低就已经注定了。然而科学实验证明,这种观点并不正确,基因能够影响智商,可这并非智商的全部。
  • 7. 经注与魏晋论体文 北大核心 CHSSCD CSSCI
    • 王勇
    • 摘要: 魏晋士人通过注经建立了玄学思想的理论体系,且经注在文体品格上高于论体,对论体文产生了渗透.二者文体虽然有异,但是在阐发经典义理等说理特征上存在相通之处,经注的主题内容、体例及思维方式对论体文的写作发生了直接影响.经注与论体文共同构成了玄学思想的阐述形式,二者是玄学的一体两面,是“体”与“用”的关系,其思想表达也存在“会通”与“别异”的区别.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有助于理解魏晋学术对文章写作的影响.
    • 梅墨生
    • 摘要: 历代注释《道德经》者众,汉代河上公《道德真经注》为最早从养生学角度作注者。他分别为八十一章各加篇名,提要钩玄,殊有“过来人言”之概。笔者认为,汉代河上公、清代黄元吉二家所注最为中肯,切近老子本旨。而近代陈撄宁未有全注本,但散见之篇也颇多真见,发人所未发。
    • 于凯1
    • 摘要: 对于文章或书籍正文做解释的文字称为注,或注解、注释,对某些典籍、古文献做注始于汉代。先秦是我国学术昌盛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流传下来大批典籍、文献,但由于语言的发展,文字的变迁,史料的缺遗和分散,汉代人已很难读懂,从而一些学者专门为这些古书做注解。敦煌经注是对敦煌文献中道经、佛经等经书的注解或注释,目前专门对敦煌经注的研究少之又少。
    • 于凯
    • 摘要: 对于文章或书籍正文做解释的文字称为注,或注解、注释,对某些典籍、古文献做注始于汉代.先秦是我国学术昌盛的第一个重要时期,流传下来大批典籍、文献,但由于语言的发展,文字的变迁,史料的缺遗和分散,汉代人已很难读懂,从而一些学者专门为这些古书做注解.敦煌经注是对敦煌文献中道经、佛经等经书的注解或注释,目前专门对敦煌经注的研究少之又少.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