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选育
系统选育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665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园艺、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5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3716390篇;相关期刊191种,包括中国农技推广、中国种业、长江蔬菜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八届全国水生蔬菜学术及产业化研讨会、第十届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2010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等;系统选育的相关文献由1510位作者贡献,包括毛瑞喜、张忠武、苏种等。
系统选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716390篇
占比:99.98%
总计:3717049篇
系统选育
-研究学者
- 毛瑞喜
- 张忠武
- 苏种
- 辛鑫
- 史卫中
- 李建疆
- 王德生
- 田军
- 钟文
- 段小娟
- 王红宾
- 苏英
- 詹远华
- 张合龙
- 徐兆生
- 王毓洪
- 田素华
- 黄天荣
- 刘亚忠
- 刘刚
- 吴新元
- 张新忠
- 梁国生
- 梁晓东
- 汪洪洋
- 郑昊
- 陈振泰
- 陈爱星
- 高永红
- 严淑华
- 任德良
- 何中国
- 冯国军
- 刘佳
- 刘大军
- 姚永如
- 安调过
- 张弘
- 徐珊珊
- 方波
- 朱兴友
- 李俊明
- 李毳
- 李莉
- 李龙
- 杨海峰
- 杨连勇
- 栾天浩
- 海瑞明
- 潘美红
-
-
李丽春;
李丽芳
-
-
摘要:
“红缨子”优质高产高粱新品种是仁怀市丰源有机高粱育种中心,用当地传统高粱品种小红缨子系统选育而来,是目前产量高且品质优的地域性常规糯高粱新品种,2008年6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红缨子”是优质高粱种属糯性中秆中熟常规种。
-
-
胡朝芹;
吕梅媛;
杨峰;
于海天;
杨新;
王玉宝;
王丽萍;
郑爱清;
代正明;
杨建谷;
金轻;
代快;
李江舟;
何玉华;
唐永生
-
-
摘要:
云豌18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澳大利亚、法国联合项目的国际圃试验中的优异种质材料L1413通过系统选育法育成的。该品种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白粉病,鲜籽粒形态性状好、粒色翠绿,口感鲜甜,是鲜籽粒豌豆生产优质品种。2014年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委员会登记,2018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不同生境推广种植,近5年每年在省内外推广种植10.0万~11.3万hm^(2),该品种的育成和应用可为我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促进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
-
刘也楠;
林飞荣;
何贤彪;
黄立飞;
刘伟明
-
-
摘要:
紫莳药9号是由浙江省台州市传统紫山药品种紫莳药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紫山药新品种。中晚熟,生育期180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中等,分枝数3~6个,单株结薯数1~2个,无零余子;块茎圆柱形,须根少,长30 cm左右,直径10 cm左右,质量1.2 kg左右,表皮褐色,肉紫色,肉质较粉、稍带糯,干物质含量269.0 g·kg^(-1),淀粉含量202.0 g·kg^(-1),可溶性糖含量18.0 g·kg^(-1);田间对炭疽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紫莳药,一般产量1500~1750 kg·(667 m^(2))^(-1),高产可达2000 kg·(667 m^(2))-1,适宜浙江台州地区种植。
-
-
卢坚雯;
谈敏;
颜雪梅;
贾永林;
魏伟;
龚礼萍;
陈相波;
张超;
谢华炎;
欧阳冬梅
-
-
摘要:
针对当前市售线椒品种不能很好地适应赣西地区早春温度低、光照弱气候条件的情况,宜春市科学院蔬菜团队以早熟、丰产为目标,引进不同线椒品种在赣西地区早春大棚内进行栽培观测试验,对入选品种进行系统选育,于2019年从辣冠3号(四川种都引入)材料中选育出早熟、优质、高产线椒新品种赣线1号。目前,赣线1号在赣西地区累计推广面积已达7万亩(4666.7 hm^(2))。
-
-
马后军;
徐建荣;
贾芬花;
叶子弘;
王忠;
黄锡志;
郁菊花;
张雅芬;
林水娟
-
-
摘要:
小林黄姜1号是由浙江临平特色小黄姜品种小林红爪姜经系统选育获得的生姜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约90 cm,分枝能力强,单株分蘖数10~15个;姜块肥厚呈块状,长约28 cm,宽约15 cm,姜球数多,排列紧密,皮、肉皆为黄色,肉质细嫩,辛香味浓,姜辣素含量16.45 g·kg^(-1),挥发油含量0.70%,粗纤维含量1.2%;播种至采收209 d(天)左右,单株根茎质量约1.2 kg,以孙姜及玄曾姜为主,每667 m^(2)产量2200 kg左右;高抗姜瘟病,中抗姜白星病,适合浙江地区种植。
-
-
吕守忠;
张瑜;
齐新丽;
蒋恩君;
朱文婷;
吴朋;
杜德山
-
-
摘要:
“泰农108”是泰安登海五岳泰山种业有限公司以“济麦22”为母本、“泰农18”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其遗传了母本“济麦22”多穗、高产、抗病的特点和父本“泰农18”抗倒、穗大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超亲优势。2019年通过山东省审定,审定编号为鲁审麦20190003。
-
-
张传伟;
成明锁;
王杨铭;
黄朝斌;
陈刚;
李迎春;
殷猛;
王爱敏
-
-
摘要:
三江藜1号是青海三江沃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藜麦新品种,具有中早熟、矮秆抗倒、高产、千粒重高、结实性好、品质优良、抗逆性较强等特点。2019-2020年连续2年参加品种区域试验,2年6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231.7kg/667m^(2),比对照增产18.4%;同步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75.5kg/667m^(2),比对照增产5.9%,适宜在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灌区春季种植。
-
-
李庆龙
-
-
摘要:
“云上黑山羊”是一个由云南省种羊繁育推广中心与多家单位联合,以努比亚山羊为父本、云岭黑山羊为母本,经22年5个世代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2019年4月28日“云上黑山羊”通过国家畜禽资源委员会审定,是云南省自主培育的第二个国家审定的羊新品种,是中国第一个肉用黑山羊品种。
-
-
向娟;
杨建;
易长江;
郭昌湛;
陈玲
-
-
摘要:
成豇11是以优选单株227为母本,以遗传稳定单株7104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中熟豇豆新品种,播种至始收春季60~65 d(天),秋季约45 d(天),全生育期114 d(天)左右.植株蔓生,主蔓结荚,始花节位为第4~6节,花浅紫色;嫩荚浅绿色,顺直均匀,荚长55~60 cm,单荚质量25~30 g,豆荚肉厚、脆嫩,蛋白质含量127.0 mg·kg-1,粗纤维含量1.95%,泡渍加工性能优良;种子肾形,种皮红褐色.耐根腐病,田间对白粉病、病毒病的抗性强于对照浙翠4号,采摘期长,不易早衰,每667 m2产量2000 kg左右,适宜四川地区春、秋季露地栽培.
-
-
李洪雷;
刘燃;
吴林;
黄科;
姜玉松;
周弦;
刘奕清
-
-
摘要:
渝姜3号是从安丘黄姜群体种中遴选优良单株,经11代筛选培育而成的鲜食、调味兼用型生姜新品种.生育期230 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适收期平均株高93.5 cm,分蘖能力较强,分蘖数22个左右;根茎呈不规则块状,略扁,长15.4 cm、厚2.8 cm,姜辣素含量0.75%,粗纤维含量0.9%,蛋白质含量12.9 g·kg-1,肉质脆嫩,商品性佳;单株根茎质量0.7~0.8 kg,每667 m2产量4200 kg左右,田间对姜瘟病的抗性强于重庆地区主栽品种,适宜重庆及其周边地区种植.
-
-
GONG Minghui;
龚明辉;
LIU Zepu;
刘泽浦;
GUI Weixing;
桂卫星
- 《第八届全国水生蔬菜学术及产业化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赣蕹3号是以抚州水蕹为母本、云南水蕹为父本,通过杂交,经多代分离,定向系统选育的一个以种子繁殖的常规水蕹新品种.植株蔓生,匍匐生长,蔓径1.3cm,长1.5m左右,节间长13cm.子叶对生,真叶为单叶,披针形式长卵形,深绿色,长12.5cm,宽1.8cm.单花,白色,蒴果卵形,褐色,每果有种子2~4粒,千粒质量37~51g.再生能力和抗逆性强,抗病毒病,较抗白锈病、褐斑病.每667m2产量6000kg左右.
-
-
张凤林;
娄齐年;
周丽霞;
王安皆;
聂磊;
王娜;
华丽峰;
郭光;
李智峰;
于振诚
- 《第十届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采用杂交育种、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了优质、高产、强健春用多丝量家蚕品种0547、0548及其一代杂交种0547×0548.经我所及北方蚕区多次实验室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该杂交种孵化良好,发育齐一、眠起快齐、上蔟齐涌;蚕体粗壮,茧形大且匀整,体健好养;产量高,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万蚕产丝量、全茧量、茧层量分别比对照种菁松×皓月提高4.90%、11.29%、9.63%、4.24%、9.46%,虫蛹率96.22%,茧层率25.41%,鲜毛茧出丝率20.47%,茧丝长1346.6m,解舒率76.72%,解舒丝长1033.1m,净度94.19分,纤度3.147D,综合经济性状优良.
-
-
邱国祥;
王先燕;
黄嫔;
林忠芬;
张桂玲;
钟苏苑;
胡智明;
罗振南;
李林山;
郭定国
- 《第十届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育的方法,育成三眠蚕品种粤蚕细纤1号(三·龙×汇·源).经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强健好养、眠性稳定(三眠率达到98%以上)、全龄经过短;实验室鉴定的茧丝纤度1.853dtex,茧丝长1146m,解舒率73.04%,洁净95.38分,强力 4.63mN/dtex,伸长率23.3%,抱合116次.该品种适合在广东蚕区全年推广饲养,可生产缫制高品位细纤度生丝的原料茧.2010年12月粤蚕细纤1号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
-
-
唐翠明;
黄炳辉;
肖阳;
邢东旭;
罗国庆;
王振江;
吴福泉;
杨琼;
肖更生;
吴剑安;
陈列辉;
钟建武
- 《中南五省区蚕桑育种协作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以酿酒专用为育种目标,从广东桑杂交组合后代筛选果多果大单株经系统选育及酿酒试验,初步选育出酿酒果桑品种粤椹74。该品种长势旺,果大果多,口感好,品质佳。盛产期座果率95.3—98.7%,平均单芽座果数4.7~5.3粒/芽,平均单果重4.6~4.7g,米条产果量476.2~548.Og.出汁率73.0~81.5%,鲜榨果汁可溶性匿1形物7.5~12.6%,总糖64.6g/L,总酸7.90g/L,糖酸比8.2,花青素1395.68mg/L。原汁发酵成酒乙醇10.5%。总酸6.78g/L,总挥发酯O.093g/L,花青素369138mg/L,pH3.54。
-
-
-
-
张华;
黄红弟;
郑岩松;
刘自株;
李向阳
- 《中国园艺学会十字花科分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
| 2009年
-
摘要:
油绿501菜心是从碧绿菜心中采用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早熟,播种至初收34-36天,延续采收7-10d(天),以收主薹为主;株型直立、矮壮,菜薹节疏紧实匀条,油绿有光泽,株高22-25cm,横径1.5-1.7cm,重约35g;生势壮旺,耐热、耐湿,抗炭疽病和软腐病;质爽脆味浓、甜,纤维少,商品综合性状好,品质优。每667m2产量为800-1200kg,适于华南地区种植。
-
-
LIU Jun-Feng;
刘俊凤;
LIU Bin-Bin;
刘彬斌;
CHENG Yi-An;
陈义安;
肖金树
- 《第十届家(柞)蚕遗传育种及良种繁育学术研讨会》
| 2013年
-
摘要:
采用杂交育种和系统选择的方法,育成天然彩色茧蚕品种蜀黄1号.实验室和农村生产鉴定结果表明,新品种茧丝无需人工染色,色彩天成,金黄、艳丽;新品种具有强健好养、发育整齐、可根据幼虫体色和斑纹区分雌雄的特点;新品种的万蚕产茧量达20.30kg,一粒茧丝长1115.0m,解舒丝长882.95 m,解舒率79.15%,鲜茧出丝率18.39%,洁净91.25分.新品种已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适合在四川、重庆等长江流域蚕区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