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专科医院
精神专科医院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65篇,主要集中在预防医学、卫生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7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17473篇;相关期刊156种,包括江苏卫生事业管理、现代医院、医院管理论坛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华东六省一市护理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海峡护理论坛、2014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等;精神专科医院的相关文献由489位作者贡献,包括谢飞、李佳勋、何斌等。
精神专科医院—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473篇
占比:98.52%
总计:17736篇
精神专科医院
-研究学者
- 谢飞
- 李佳勋
- 何斌
- 孙晓花
- 宋海东
- 张晓红
- 徐建
- 李秀华
- 王冰倩
- 肖正军
- 赵刚
- 陈一鸣
- 丰雷
- 付文彬
- 何小璐
- 余敏
- 刘影
- 刘珊珊
- 刘远立
- 卢庆华
- 周佳
- 周晶晶
- 夏经纬
- 孙思伟
- 孙菲菲
- 季波
- 宋忠珍
- 常高峰
- 庄红艳
- 张旭
- 张理义
- 张立雪
- 张霞
- 徐学兵
- 曹文娟
- 杨程青
- 林容
- 果伟
- 武文庆
- 江妙玲
- 汪跃林
- 沈均
- 洪志明
- 牟蓓琪
- 王利军
- 王君
- 王小燕
- 王文莉
- 王涌
- 王雪松
-
-
-
徐学兵;
常高峰;
马爱琴;
黄靖玥;
江洪;
解磊;
吴佳;
鹿永坤
-
-
摘要:
目的调查宁夏回族自治区精神专科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现状,为提高精神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12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现有的9所精神专科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采用自编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结果9所(100.00%)精神专科医院均由医院主要负责人领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5所(55.56%)医院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6所(66.67%)医院设置了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1所(11.11%)医院制定了调查表中所列的全部13项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和岗位职责制度。人员情况方面,9所精神专科医院共23名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其中专职3人(13.04%),兼职20人(86.96%)。9所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基本制度落实情况评分为(3.28±2.22)分。结论宁夏回族自治区精神专科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亟待完善并进一步落实,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有待提高。
-
-
王魁元;
周舟;
邹幸;
王浩秩;
谢秀东;
黄丹
-
-
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专科医院医疗安全事件的特征及发生原因,指导不良事件防范措施制定。方法:回顾我院封闭病房2020年通过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系统上报的277例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的分类、发生原因、时间特点、损伤结果、涉事人员级别等进行分析。结果:①不良事件共277例,其中药品不良反应事件116例;②277例不良事件涉及了19个科室,大部分集中在12个精神科专业科室;③发生的不良事件损伤结果主要为Ⅲ级;主要发生原因为病情评估不全;主要涉事人员为初级职称人员;④不良事件率高的时段是00∶00—02∶00、05∶00—06∶00及09∶00—11∶00。结论:为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保障医疗质量安全,不仅要优化医院各科室人力资源配置,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和不良事件处置能力,还要加强有效医患沟通,获取患者准确病史,及时告知患者病情变化,减少医疗纠纷。
-
-
郭飞;
王传升;
王领军;
牛慧芳;
杨世昌
-
-
摘要:
结合本医疗机构药学服务队伍、部门结构设置和学科定位等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尝试探讨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学科定位,以实现在优化建设特色精神专科药学服务队伍的同时,提升本区域精神药学服务质量和医疗服务水平。另外在查找和分析精神专科医院临床药学发展环节的问题,提出较为合理的药学人才培养方式和信息化平台建设,以服务于学科发展,并为精神科临床药师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支撑。
-
-
-
-
摘要: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始建于1958年,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具有现代化科学管理体系的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担负着山东半岛地区精神疾病、心理疾病的预防、医疗、教学、科研、康复、司法鉴定及对外学术交流等任务,成为引领山东半岛地区精神卫生事业的核心力量。
-
-
曾君芳;
庄静仪;
张慧娴;
吕凡凡;
罗娟娟;
蔡红涛
-
-
摘要:
目的了解精神专科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和护士同情疲劳的现状,并分析工作场所暴力对精神专科医院护士同情疲劳的影响,为减轻护士同情疲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广东省11所精神专科医院的75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同情疲劳量表、工作场所暴力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精神专科医院护士同情疲劳总分为(45.29±9.61)分,同情疲劳轻度6.05%,中度41.53%,重度52.42%;工作场所暴力得分为7.00(4.00,9.00)分,暴力发生率高达93.38%;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倦怠、继发性创伤应激、同情疲劳总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参加暴力防范技能培训情况、对现在工作氛围的喜欢程度、工作压力和工作场所暴力是影响精神专科医院护士同情疲劳的因素(P<0.01或P<0.05)。结论精神专科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高,同情疲劳程度较严重,工作场所暴力对护士产生同情疲劳有正向影响,提示护理管理者应积极预防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提高护士参加暴力防范技能培训的频率,改善工作氛围,降低护士工作压力,有助于减轻精神专科医院护士的同情疲劳。
-
-
李海军
-
-
摘要:
目的分析该院住院药房精神类药物分劈使用情况。方法收集2021年8—12月每月前5 d住院患者口服药医嘱以及全自动口服摆药机添加未储存药盒药品(DTA)手工摆药数据,对精神类口服药品分劈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 d共涉及分劈医嘱18908条,占比6.46%,精神类分劈药品医嘱数11107条,占分劈医嘱比例58.74%,分劈至1/2片最多,奥氮平片5 mg占精神类分劈药品医嘱总数比例最高为11.37%。结论由于专科用药特点分劈现象在临床上很普遍,精神类药品在临床上使用存在特殊性,有潜在的用药隐患,药师应提醒临床注意合理用药。药品生产企业应开发更多规格或带有刻痕的易于分劈的药品剂型,国家相关部门应制订片剂分剂量标准,从而促进临床更安全合理的用药。
-
-
祁娜;
杨晓帆;
肖乐;
朱雪泉;
冯媛
-
-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精神科门诊抑郁症患者急性期治疗后的社会功能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入组时间为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纳入急性期抗抑郁药治疗8~12周后治疗有效的抑郁症患者,在基线期收集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分别采用抑郁症状快速评估量表、席汉残疾量表评估患者急性期治疗后的残留症状以及社会功能,并于治疗后1、3、6个月末完成3次随访评估。结果共428例抑郁症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精神专科医院患者175例(41%),综合医院精神科患者253例(59%)。就诊于精神专科医院的抑郁症患者年龄和首次发作年龄均低于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P<0.05)。在治疗策略上,相较于综合医院精神科,精神专科医院使用的抗抑郁药种类不同,使用剂量相对更高,急性期抗抑郁药治疗时间更长,更多合用镇静催眠药(P<0.05),更少合用抗精神病药(P<0.05)。基线期精神专科医院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程度高于综合医院精神科的患者(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就诊医院类型、首次发作年龄、抗抑郁药的剂量与基线期席汉残疾量表总分显著相关(P<0.05)。广义估计方程结果显示,随访期间精神专科医院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优于综合医院精神科的患者(P<0.05),影响社会功能恢复的因素包括就诊医院类型、首次发作年龄、首发抑郁症、抗抑郁药剂量和合用抗精神病药(P<0.05)。结论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精神科门诊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模式存在差异,对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改善具有一定影响。经过巩固治疗后,精神专科医院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综合医院,其中首次发作年龄、首发抑郁症、抗抑郁药剂量及合用抗精神病药是影响社会功能恢复的因素。
-
-
叶生方
-
-
摘要:
近年来,全国不少公立医院处在亏损状态。调动公立医院职工的积极性,实现扭亏为盈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国家的要求,也是医院自救的生存之路。文章以某精神专科医院工分制绩效改革实践取得有效的医务收入大幅增长、职工绩效大幅提高为例,介绍改革实践的成功经验。
-
-
宋晓;
刘丽华;
邵静;
王冲;
王永娜;
刘晓乐
-
-
摘要:
目的调查患者安全事件中精神专科医院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经验与支持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9月便利抽取北京市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的28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精神专科医院护士第二受害者负性体验报告率较高,经验与支持得分较高的维度是“心理痛苦”和“离职倾向”不同年龄段、不同工作年限、经历患者安全事件、直接经历次数不同的护士群体在经验与支持量表总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45岁是精神专科医院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水平和缺勤的共同影响因素。结论精神专科医院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第二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建立支持型的安全文化和相应支持性项目,以确保其安全。
-
-
程晋波
- 《2017年安徽省医院协会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精神专科医院无论从服务对象、基础设施、管理模式、服务方式上,还是从社会地位等方面来看均跟综合医院或者其他专科医院存在很大差别.特别是近几年,中国精神病发病率不断提高,对精神病治疗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供需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而管理作为比劳动力、科技、资本更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因此在新形势下,推动精神专科医院管理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
-
张丽平
-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十九次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精神疾病属于慢性病,患者常年就医,住院治疗疗程长,易复发,大多无家属陪伴,患者长期脱离社会,个人没有经济收入,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经济负担,据WHO和世界银行对全球疾病负担进行统计,精神类疾病经济负担居第4位,中国精神类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6.2%,因此容易发生欠费情况,在欠费管理方式上,出于人道主义和承担的社会责任,医院不能单纯的欠费就停药,本文从精神专科医院的实践出发,论述了不同原因欠费采用相应的管理措施,有效减少欠费额的发生,提高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率.
-
-
秦轶灵;
梁忠新
- 《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了解精神专科医院护理人员工作倦怠现状.rn 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倦怠量表对132名精神专科医院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rn 结果:精神专科医院护理人员工作倦怠处于中高度水平,其中情绪衰竭维度处于中高度倦怠的人数达71.9%,去人性化维度处于中高度倦怠的人数达27.7%,个人成就感维度处于中高度倦怠的人数达73.9%.精神专科医院护理人员在去人性化、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得分均低于Maslach常模,情感衰竭维度得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年以上工作年限的护士在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方面与10年及以下工作年限的护士有明显差异(P<0.05),去人性化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部分精神科护理人员有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医院管理者应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降低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倦怠.性化、个人成就感维度的得分均低于Maslach常模,情感衰竭维度得分高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年以上工作年限的护士在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方面与10年及以下工作年限的护士有明显差异(P<0.05),去人性化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rn 、结论:部分精神科护理人员有一定程度的工作倦怠,医院管理者应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降低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倦怠.
-
-
-
孙晓花;
赵刚;
宋海东;
骆名进;
刘影
-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
| 2014年
-
摘要:
在我国精神专科医院中普遍存在非自愿住院治疗的情况,但是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的颁布实施,自愿住院原则也应得到落实.本文结合目前精神障碍患者入院治疗的新要求,对精神专科医院在落实精神卫生法自愿住院原则发面提出建议.由于精神障碍患者失去正常的判断和控制能力,不愿配合治疗,同时他们在精神症状支配下有产生危险行为或出现意外的风险,因此医院往往只能根据家属(监护人)提供的信息,决定对方是否为精神障碍患者、是否需要收治,这也是精神科的特点.这种入院治疗形式实际上已经剥夺了被送治者的自由,同时还违背了医学伦理,增加了发生医患纠纷及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机会.随着我国精神卫生立法进程的不断推进并最终颁布实施,这种非自愿入院治疗为主的医疗服务模式不适应新形式,精神专科医院的发展也面临新挑战.
-
-
王喆
- 《中南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成立大会暨首届医院管理“湘雅论坛”》
| 2012年
-
摘要:
通过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精神专科医院平均住院日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精神专科医院平均住院日指标具有显著的病种特征,在反映精神科医院实际诊疗水平和管理水平时存在系统性偏差,原因为长期滞留住院病人偶发出院对数据的干扰.建议在对精神专科医院评审过程中改良平均住院日计算方法,完善住院指标评价体系,健全精神卫生体系和机制,同时强化目标导向性,提升医院综合实力.
-
-
-
谭跃庆
- 《2014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
| 2014年
-
摘要:
随着医疗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电子病历建设作为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大计,受到医院管理者们的重视,许多专科医院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电子病历系统.本文介绍了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发展背景和现状,讲述了电子病历系统在精神科领域的应用情况.医疗信息化建设让医院尝到了甜头,电子病历的优点和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趋势,会进一步提升精神专科电子病历品质。不难想象,电子病历将在提高病历利用效率、避免重复检查、方便医疗信息的保存和传递、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医疗水平、减少医疗事故以及降低费用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医院信息化建设前进的步伐势不可挡。
-
-
王涌;
马莉
- 《护士职业发展论坛暨首届两岸四地男护士发展论坛》
| 2012年
-
摘要: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同伴支持服务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20余年,其基本理论是让曾经面对、遭遇和克服不幸及灾难的人们能够为面临同样境遇的人提供有用的支持、鼓励、希望,甚至成为良师益友.本院于2009年起先后有10余人赴意大利特伦托省精神卫生中心学习,借鉴其先进的服务模式,于2010年8月成立“绿丝带”志愿者协会,建立了志愿者服务体制,扩展服务资源。在本院内聘用康复得较好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到医院各项工作中去,用他们在康复过程中的经验和心得为其他患者提供帮助,从服务的使用者变成了服务的提供者。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本身的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等也有很大的提高,既助人、也自助。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加入协会、成为志愿者的患者在参加服务后,普遍增强了自我成就感及价值感,恢复了自信心,降低了对疾病的耻感,提高了其疾病的稳定性,减少复发,减少患者家属照顾所花费的时间,减轻了家人的负担。同时对医院来说,加强了患者和专业人员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增强了公众对医院的了解、理解和接纳程度。
-
-
郑宝清
- 《护士职业发展论坛暨首届两岸四地男护士发展论坛》
| 2012年
-
摘要:
作为一名某精神专科医院的男护士,因为面对的工作对象是精神科患者.在工作中避免不了像"保护性约束"这样的工作,由于缺乏技巧和正确的观念,对于患者的冲动行为和谩骂以及家属的不理解,无言以对.面对这样无奈的现状,想法也会出现波动,但是依然选择了坚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逐渐明白对待精神病患者换位思考的沟通最重要,因为体会不到患者的病痛。在经历非典和汶川地震的救援行动后,明白经历“铁血精神”的磨砺后不会鲁莽从事,拥有绝对的专业技术和理性的分析,高度的责任心,绝对职业的操守,对于患者面临疾病困扰时敢于上前援护。敌人就是困扰患者的种种病魔,而“铁血”精神正是战胜它们的绝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