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粟特人

粟特人

粟特人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3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宗教、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1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269000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西域研究、西藏研究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3浙江、甘肃两省敦煌学研究会联合研讨会、第三届吐鲁番学暨欧亚游牧民族的起源与迁徙国际学术研讨会、“丝路文明传承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粟特人的相关文献由214位作者贡献,包括郑炳林、沙武田、陈海涛等。

粟特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1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69000 占比:99.91%

总计:269236篇

粟特人—发文趋势图

粟特人

-研究学者

  • 郑炳林
  • 沙武田
  • 陈海涛
  • 冯培红
  • 荣新江
  • 冯敏
  • 李瑞哲
  • 李瑞哲1
  • 李乔
  • 毛阳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同胜
    • 摘要: 《孟姜女变文》中姜女滴血认取夫骨的叙述,前贤如洪颐煊、顾颉刚等皆有过质疑,然而却以为无解。从时间上来看,《孟姜女变文》成于中唐。从地点上来看,它说唱于敦煌地区。从人口种族构成来看,敦煌地区多粟特人,而粟特人信奉祆教和佛教。祆教倡导并践行近亲血缘婚,从而孟姜女滴血认夫骨的叙述就极有可能是敦煌地区粟特人族内婚在说唱艺术中无意识地透露和留痕。正因为孟姜女与杞梁是血缘婚,因此能够依据当时的医学知识认知而进行滴血认亲的叙述。变文中的骨葬印证了姜女与杞梁实乃近亲血缘婚。之后孟姜女故事中滴血认取夫骨的流传,不过是以讹传讹而习以为常沿用罢了。
    • 庞欣; 曾慧; 相冬莉
    • 摘要: 主要根据古籍文献中粟特人的资料结合出土文物进行研究,对粟特人服饰进行审美分析,得出粟特人服饰在汉化过程中逐渐对中原文化产生认同,两种文化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形成新艺术风格的结论。最后提取粟特人服饰中的纹样、色彩及造型元素结合现代服饰审美进行再设计,让两种不同的服饰在设计中碰撞与融合。
    • 穆艾嘉; 马艳菊(图)
    • 摘要: 我是安安,粟特人,我来长安两年了,早已深深爱上了这座迷人的城市。我想完成一部《长安旅游攻略手册》,把长安介绍给家乡的人们!但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实在不太了解,你能帮我完成它吗?这可难不倒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的我,我可以帮你!让我们从游园会开始,看看唐代人都有什么消遣吧!
    • 摘要: 粟特,一个已经消逝于历史长河的中亚民族。作为曾经活跃在古丝绸之路的商业民族,善经商的粟特人,可以说是中世纪东西方贸易的使者。“习善商贾,争分铢之利。男子二十,即送之他国。来过中夏。利之所在,无所不至。”唐史中,关于粟特人有着这样的记载。粟特人是古代中亚地区的民族,最初居住在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善河流域(今属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粟特人属于欧罗巴人种,他们的语言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
    • 张国刚
    • 摘要: 欧亚大陆的通商活动中,中亚地区处于枢纽位置。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塔什干、布哈拉为中心的河中地区(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有一个在汉唐丝绸之路上异常活跃的民族——粟特,唐朝人称之为“昭武九姓”国。汉唐时代的胡人记录中,有偏好战斗的民族,有偏重商业的民族,粟特人就属于后者。汉唐时代的“胡商”“商胡”“胡姬”大多指粟特人
    • 王永强
    • 摘要: 一纳职城记忆寻找纳职城,当从唐与突厥之战谈起。唐朝初年,薛延陀、回纥等部族不堪忍受东突厥的欺压,起兵反抗,攻破欲谷设,势成燎原之火,再加上突厥之地五月霜降,天灾不断,势力大损,于是,唐太宗在贞观三年,派遣兵部尚书李靖等统兵攻打东突厥,战而胜之。东突厥灭亡后,唐朝兵势大盛,生活在哈密的粟特人首领石万年率七城降附,唐在哈密设西伊州,后改为伊州,下辖伊吾、纳职和柔远三县。唐朝收复哈密的举措,开启了大唐雄踞天山南北、经略西域的大一统格局。而今,历经千余年的时光,见证大唐荣光的伊吾和柔远两城已踪迹全无,仅纳职城依稀可寻。
    • 曾丽荣
    • 摘要: 本文对隋唐时期入华粟特人墓葬中男子形象进行了辨析,其所穿世俗服饰或为粟特传统胡服,或为隋唐本土服饰.隋唐时期是中华民族大一统、中华文化大发展的时期,入华粟特人在与本土民族交融的过程中,加速了其中华文化认同的进程,这在入华粟特男子世俗服饰上有突出的体现:粟特胡服体系转向本土服饰体系;服饰逐渐呈现出身份等级的区别,以遵循儒家服饰礼制,而服饰所显示的官员身份的获取及转变,则是加入以儒家思想为主流价值观的文化界的需要与适时调适;服饰纹饰上祆教影响弱化,逐渐接受并喜爱佛教艺术.
    • 杜海; 郭杨
    • 摘要: 吐鲁番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中古时期,粟特人经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在吐鲁番地区建立聚落。学界依据相关史料,主要从商贸活动、社会生活、文化信仰等方面对吐鲁番地区的粟特人做了大量研究。
    • 孙志芹; 李细珍
    • 摘要: 萨珊艺术东渐对中国传统纺织技艺影响极大,狩猎纹锦的流变便是佐证之一.文章通过梳理晋代至唐代期间遗存狩猎纹锦,运用实物考证结合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清晰呈现出狩猎纹锦的艺术流变脉络,从织物组织、图案循环方向、织造特征等方面提炼出各时期狩猎纹锦的技艺特征.研究认为:萨珊艺术东传给中国纺织品带来构图模式的革新,但由于中国工艺装饰艺术有悠久的民族性,决定了纺织纹样在与外来文化的交织中,更多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吸收丰富而非代替.遗存狩猎纹锦虽在构图形式上与中亚、西亚织锦雷同,但具体纹样的技术处理则充满着浓厚的本民族传统特点.
    • 冯培红; 冯晓鹃
    • 摘要: 传世史籍简略地记载了康太和于733年随幽州节度副使乌知义参加对契丹的战争;敦煌文献P.3885抄有一篇《前大斗军使将军康太和书与吐蕃赞普赤德祖赞》及相关文献,记录了唐与吐蕃在河陇的战争,可与传世史籍、敦煌藏文文书P.t.1288相印证;新刊布的《唐康太和墓志铭并序》提供了关于康太和更为丰富的内容.前贤时彦对这些敦煌文献和墓志研究甚夥,但错讹疏漏仍有不少.本文在前人基础上重新校录文本,并对凉州磻和粟特人、诸卫和率府官的阶官化及内供奉射生、河陇使职与唐蕃交争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全面抉发唐代粟特军将康太和史料的学术价值,揭示其跌宕起伏的生平经历,并窥察粟特人在唐朝边防中的作用及宫廷宿卫情况.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