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中筋小麦

中筋小麦

中筋小麦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111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轻工业、手工业、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590697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农民致富之友、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安徽农学通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11年中国小麦和面粉产业年会、2008年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等;中筋小麦的相关文献由301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新开、王晓曦、许轲等。

中筋小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5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590697 占比:99.98%

总计:590804篇

中筋小麦—发文趋势图

中筋小麦

-研究学者

  • 朱新开
  • 王晓曦
  • 许轲
  • 何志勇
  • 张洪程
  • 张爽
  • 曾茂茂
  • 王林祥
  • 王绍文
  • 秦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朱海兰
    • 摘要: 本文研究了高筋小麦、中筋小麦经振动润麦机润麦后经实验室磨粉机制粉和工厂实际加工生产制粉对小麦出粉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普通方式润麦相比,振动润麦方式均可有效缩短润麦时间,提高出粉率,中筋小麦润麦时间可缩短至10~14 h,高筋小麦润麦时间可缩短至12~16 h。
    • 付帅; 刘晓明; 马阳; 李皓; 甄怡铭; 张子旋; 王艳群; 门明新; 彭正萍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氮素形态对强筋和中筋小麦植株生长、籽粒蛋白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为选择适宜氮肥种类、提高氮素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强筋小麦‘藁优2018’和中筋小麦‘济麦22’在河北邢台进行田间试验。在相同施氮量下,设置5个氮源处理:不施氮肥(CK)、酰胺态氮肥(Urea)、铵态氮肥(NH_(4)^(+)-N)、硝态氮肥(NO_(3)^(-)-N)、硝/铵态氮肥(NO_(3)_(-)+NH_(4)^(+))。分析不同小麦品种各生育期的旗叶净光合速率、植株干物质与氮素积累及籽粒蛋白组分含量、氮效率和产量。【结果】(1)酰胺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处理的强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均较高,两种氮素形态的测定指标间无显著差异。与其他施氮肥处理相比,酰胺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处理的成熟期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5.9%~17.5%,氮素积累量显著提升8.8%~21.9%、氮素利用率增加8.0~18.0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9.5%~21.2%,酰胺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处理各指标间无显著差异。(2)酰胺态氮肥处理的中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产量最高。与其他施氮肥处理相比,酰胺态氮肥处理的成熟期小麦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4.9%~16.0%,氮素积累量显著提升9.6%~31.0%,氮素利用率增加8.4~22.5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提高5.9%~22.4%。(3)小麦品种和氮素形态均显著影响籽粒蛋白组分的形成。(4)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的干物质积累、氮素积累量、氮效率、籽粒产量和蛋白组分均以铵态氮肥处理较低。【结论】强筋小麦籽粒蛋白各组分含量高,施用酰胺态氮肥或硝态氮肥可以更好地满足氮素的吸收和积累。中筋小麦籽粒产量高,酰胺态氮肥有利于干物质和蛋白质的积累。
    • 程富荣; 王勇; 王婵; 王浩瀚
    • 摘要: 德源316是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张掖市德源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7095为母本、宁春39号为父本,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小麦新品种,2021年3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210011。1特征特性德源316属普通小麦品种,春性,幼苗直立,叶色深绿,分蘖力中等。生育期103 d, 株高84.5 cm;长芒,白壳,穗长方形,籽粒红色、椭圆形,饱满度好,角质,穗粒数33.0粒,千粒重48.4 g。
    • 张子旋; 王艳群; 甄怡铭; 李皓; 宋利玲; 甄文超; 彭正萍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氮肥基追比例对小麦籽粒蛋白组分、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为黑龙港流域小麦高效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济麦22和藁优2018为供试品种进行了2年小麦田间试验。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在等氮肥用量条件下设氮肥基追比3∶7(N_(3:7))、4∶6(N_(4:6))、5∶5(N_(5:5))和6∶4(N_(6:4))4个处理,氮肥追施在拔节期随灌溉一起进行。分析小麦生长关键时期的植株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籽粒总蛋白质含量及蛋白组分含量、氮肥效率和籽粒产量。【结果】随氮肥基追比例的提升,两小麦品种的植株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均呈先增后减的趋势。随生育期的推进,两小麦品种的植株干物质积累速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氮素积累速率呈“升―降―升”的趋势。拔节至挑旗期是小麦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主要阶段,至成熟期藁优2018和济麦22分别以N4:6和N5:5处理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最高。N4:6处理的藁优2018具有最高的籽粒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含量,籽粒总蛋白质含量较其他处理显著增加3.66%~10.76%,籽粒产量是其他处理的1.07~1.13倍,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回收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均显著提升。N_(5:5)处理的济麦22籽粒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总蛋白质含量分别较其他处理高2.55%~4.78%、4.11%~16.92%、3.42%~10.39%、1.35%~10.32%和2.95%~10.06%,籽粒产量是其他氮肥处理的1.03~1.08倍,氮肥回收率显著增加。在挑旗—成熟期,藁优2018的氮素积累速率与济麦22相比较高,籽粒蛋白组分含量较济麦22高出1.17%~5.72%;而济麦22各氮肥处理的籽粒产量比藁优2018增加5.4%~15.21%。【结论】满足小麦氮素积累特性的氮肥基追比有利于小麦的高产优质。中筋小麦(济麦22)品种在挑旗至成熟期氮素积累速率变小,氮肥基追比为5∶5较为适宜,而强筋小麦(藁优2018)品种氮素积累速率大,氮肥基追比提高到4∶6,可以促进小麦高产和增加蛋白含量。
    • 摘要: 强筋小麦拔节孕穗肥分别于倒3叶和倒1叶时施用,长势正常的每亩施尿素12~20公斤,偏旺的每亩施尿素10~16公斤,偏瘦的每亩施尿素15~22公斤,每次各半;中筋小麦拔节孕穗肥分别于倒3叶与倒2叶时施,长势正常的每亩施尿素10~18公斤,偏旺的每亩施尿素8~14公斤,偏瘦的每亩施尿素12~20公斤,每次各半;弱筋小麦拔节孕穗肥于倒3叶时施1次,长势正常的每亩施尿素8~14公斤,偏旺的每亩施尿素6~12公斤,偏瘦的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
    • 赵国庆
    • 摘要: 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是适用于强筋小麦和中筋小麦,高产优质相结合的一套创新技术,主要包括春季追肥时期后移、底肥比例减少、适宜的氮肥施用量。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由60%~70%减少到50%,追肥比例由30%~40%增加到50%;将追肥时间后移,一般后移至拔节期。
    • 牛轶男; 申丹丹; 丁永刚; 李子豪; 朱敏; 李春燕; 朱新开; 丁锦峰; 郭文善
    • 摘要: 为给稻茬小麦大面积提质增效生产提供参考,以中筋小麦徐麦818为材料,在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以施氮量225kg·hm^(-2)、基肥和拔节肥各50%模式为对照,在此模式基础上进行减少追氮量和平衡减少基肥和追肥施氮量(简称平衡减氮),探讨减氮模式对稻茬中筋小麦籽粒产量、品质、氮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追氮减少10%~20%能提高氮肥效率,对穗数、穗粒数、籽粒产量、经济效益、籽粒容重、硬度、出粉率、湿面筋含量、沉降值、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淀粉及其组分含量、淀粉糊化特性和粉质特性均无显著影响。平衡减少基肥和追肥施氮量各10%能提高氮肥效率、经济效益、面团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参数,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和其余品质参数影响均不显著。在平衡减氮20%基础上追氮各分50%于拔节期和孕穗期施用,能显著提高千粒重、籽粒产量、经济效益、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籽粒容重、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和粉质质量参数。过多减氮会导致籽粒产量、品质、氮肥生理效率、氮肥农学效率和经济效益不同程度降低。综上,本试验条件下,减氮20%不会造成减产,可实现优质增效目标,且平衡减氮效果优于减少追氮处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