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特色
空间特色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经济计划与管理、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3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77624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学刊、城市建筑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等;空间特色的相关文献由326位作者贡献,包括刘乃芳、姜书纳、张楠等。
空间特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7624篇
占比:99.76%
总计:77813篇
空间特色
-研究学者
- 刘乃芳
- 姜书纳
- 张楠
- 徐宁
- 乔捷
- 冷冰
- 周岚
- 姚程明
- 季松
- 徐小东
- 徐忠
- 李小龙
- 段进
- 王亚军
- 王浩
- 童本勤
- 胡海艳
- 薛林平
- 赵山
- 邓巍
- 邢博雅
- 郁珊珊
- 郭琼
- 陈坚
- 马曙晓
- 黄明华
- Beckstedt
- CHEN Yanfei
- CHEN Zhengrong
- HeQian
- JIN Xin
- LIU Guodong
- LIU Shuang
- Lili
- MA Ke
- Neal
- SUN Xin
- TaoMaofeng
- WEN Shanshan
- ZHENG Yiyang
- ZHOU Jie
- lvy
- 丁晓芬
- 于东飞
- 于春
- 付维春
- 任凌奇
- 伍敏
- 何依
- 何倩
-
-
黄卫
-
-
摘要:
2017年,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发《推进江苏传统建筑和园林营造技艺传承工程的意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江苏传统建筑特色研究和文化推广工作。本书作为系列工作之一,立足实地调研和文献资料研究,总结梳理徐州户部山传统民居群的建筑文化特色和历史演进的脉络,深入解析徐州传统民居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空间特色和营造技法,力图展现江苏多元的传统营造技艺和地域建筑之美。
-
-
张蕾;
高嵩
-
-
摘要:
拥有2600年建城史的济南,历代都是区域政治中心。济南虽地处北方,却因泉水水脉发达,透着些许南方水乡的灵动。但老城特色的逐渐消失也引发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担心。一座城市所特有的风貌往往出自老城。老城,是一个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段的记忆,是历史的沉淀,有着鲜明的个性。本文以具有独特传统地域文化与自然文化特征的老城空间为研究对象,截取其中保存较好的片段为研究范围,通过对济南老城整体城市格局、街区形态及节点空间的研究,详细分析了“山、泉、湖、河”对“城”的影响,着重剖析了泉水脉络与老城空间形态的交融共生,探求济南老城城市建设的独特个性与特色风貌。最后,通过分析老城城市空间发展的现状问题,对其空间特色重塑的方向及方法进行了探讨。
-
-
于东飞;
余恩如;
张曼琳
-
-
摘要:
历史上闽北书院林立,名家先贤辈出,地位卓然。本文尝试通过分析闽北书院礼乐相成、庙学共生等建设思想与艺术特色,以及闽北书院教化乡邻、哺育一方的空间艺术魅力,探讨“山水比德”“问祖寻根”“化民成俗”等传统书院教育理念与文化对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区域书院链群式保护、功能空间转化重构和精神场所转译等途径,探索了闽北书院空间艺术与文化传承的基本方法。
-
-
宫作成
-
-
摘要:
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城市设计管理办法》,总体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进入新时期.此前在总体城市设计编制中,普遍存在"过度设计"、空间特色缺失、重点不突出、难以管理与落实等问题.因此,探索符合新时期需求的设计方法成为当务之急.本文结合淮安案例,针对新时期总体城市设计的"五个关注",提出解决对策,据此构建了以"特色资源评价—空间特色定位—特色总体结构—分层分类控导—'规建管'对接"为骨架,符合新时期总体城市设计需求的设计方法,并可结合不同城市进行拓展和调整.
-
-
姚程明
-
-
摘要:
河谷型城市是我国典型的城市空间形态,从“两山一谷”向“多中心、组团式”空间演变的过程中,其空间特色的塑造从山水格局、功能主轴、要素体系等方面都面临困境。以公园城市建设为视角,以城市设计的手法,确定“目标—设计—管控”的发展模式,以公园体系实现山水城整体特色的营造,以轴线功能走廊实现河谷线性空间的特色营造,以要素体系导控实现了河谷空间特色差异化引导。并以空间要素、空间模块为基础,实现落地导控。以吕梁新区实践为例,以“蓝谷、金脊、彩园”为策略,进一步印证了模式的可行性。
-
-
姚程明
-
-
摘要:
河谷型城市是我国典型的城市空间形态,从"两山一谷"向"多中心、组团式"空间演变的过程中,其空间特色的塑造从山水格局、功能主轴、要素体系等方面都面临困境.以公园城市建设为视角,以城市设计的手法,确定"目标—设计—管控"的发展模式,以公园体系实现山水城整体特色的营造,以轴线功能走廊实现河谷线性空间的特色营造,以要素体系导控实现了河谷空间特色差异化引导.并以空间要素、空间模块为基础,实现落地导控.以吕梁新区实践为例,以"蓝谷、金脊、彩园"为策略,进一步印证了模式的可行性.
-
-
张薇;
周逸影
-
-
摘要:
在快速城市化及大规模旧城改造的浪潮中,城市古城格局被破坏、历史文化遗迹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高楼耸立、马路交错的城市森林,城市文化缺失、特色模糊已成为国内大多数城市的通病。文章以成都与纽约两座城市为例展开对比研究,通过对街巷、建筑、广场、公园、标志五个特色要素进行特征描述,追溯纽约其城市空间特色形成的原因,从而在政策研究、规划编制、平台构建三方面提出成都空间特色塑造的建议。
-
-
-
-
王晴晴;
董芊里;
张青萍
-
-
摘要:
预防性保护的可持续性,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在苏州古典园林预防性保护的初探阶段,文章以拙政园为研究对象,分析拙政园现有保护体系存在的弊端,探索突出拙政园空间特色的预防性保护手段,并针对空间布局、空间结构、空间意境提出预防性保护策略,为拙政园现存的保护体系提供一定理论借鉴,以期能进一步促进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保护研究.
-
-
葛早阳
- 《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9年
-
摘要:
随着苏北地区集中居住建设的快速推进,苏北乡村地区居住条件得到了大幅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乡村空间特色丧失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从苏北乡村主要特征和需求入手,试图从生态性、地域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四个维度寻找在规划设计中重塑苏北乡村空间特色的普适性方法.笔者对宿迁市宿豫区双河村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实践进行总结,从尊重、利用村庄基底条件,彰显村庄特色;划分组团,构建特色化邻里空间;以传统文化活动为抓手,塑造特色节点;分类适度改造农房,彰显村庄地域特征;弹性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为发展留出余地五个方面验证提升苏北乡村空间特色的规划方法.
-
-
-
SUN Xin;
孙欣;
WEN Shanshan;
温珊珊
- 《2017(第十二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 2017年
-
摘要:
近代城市结构演变对城市空间特色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南通为例,基于历史视角对南通近代城市结构演变进行考据梳理,形成南通近代城市结构的总体演化脉络结构以及近代城市特色资源的留存图,再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城市空间特色文化内涵积淀的城市文脉及城市空间特色的影响要素城市空间形态的两个层面进行分析评价,得出南通近代城市结构演变与城市空间特色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
-
-
陈骁;
曹象明
- 《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5年
-
摘要:
传统村落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较强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在反映传统文化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晋西北地区位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融合区域,因而形成了独特的以长城、边塞、晋商文化为主的地域文化.在地域文化主导下的晋西北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格局体现为:遵循礼制的空间结构、多元信仰的公共空间和纵横有序的街巷布局.在地域文化主导下的民居特点多为一进院,正房联排布置,整齐有序,并以石窑建筑为特色.最后论文以老牛湾堡为例,阐述了传统村落的空间特色及其相应的保护方法.
-
-
刘荣伶
- 《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5年
-
摘要:
历史环境本身承载着地区文化、延续着历史文脉、保持着文化多样性,同时还蕴含着丰富的居民的传统风俗和乡土情结,这些地域元素又积极构成了城市特色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核心主体,影响着人们对空间特色的感知.本文从城市特色危机产生的根源入手,从历史环境及其再生为切入点,结合对城市特色、城市空间特色以及历史环境等概念的解读,分析历史环境再生与城市空间特色营造的内在关联机制,继而对宁夏中卫这一特定城市的历史环境中所包含的特色资源优势进行提炼解读,重点对其自然风貌格局的维系、发展空间格局的突破、人文景观格局的建立等宏观层面的历史环境再生以及城市建筑肌理这一中观层面的再生进行深入分析,探索了中卫历史环境再生与城市空间特色营造相结合过程中的具体策略.
-
-
缪婷婷;
陈超;
梅耀林
- 《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4年
-
摘要:
30年快速城市化带来的城市个性缺失、文化趋同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新一轮的城镇化建设推进时,如何保护和传承小城镇的自然山水、历史人文、地域文化,避免快速建设中城镇个性的缺失,创造宜居的小城镇空间,成为了一个紧迫而深远的课题.因而,在城镇规划中开展空间特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空间特色构建后如何有效地控制引导,保证空间特色的落实与管理实施,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本文以无锡市洛社新市镇为例,探讨了从挖掘特色资源、预测发展方向到“点、面、线”构建系统城镇空间特色的方法,并对构成空间特色中重要的建筑风貌、建筑高度、滨水空间、街道空间、广场空间等系统提出控制引导,最终落实于地块图则和城市设计导则管理.
-
-
曾亚婷;
冯雨
-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了城市特色空间发展阶段,以少数民族为主要市民的城市在城市特色营造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同时也面临着城市设计方法上的新挑战.从民族聚居走向城市空间的过程中,城市高速发展需求对民族特色保留产生了较大冲击.本文结合贵州省台江县城市设计实践,从自然、文化与空间三方面出发,解析苗族城镇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差异,并在具体的空间形态表达上进行了针对性落实,对少数民族地区城市设计提供了一个探索方向.
-
-
JIN Xin;
金鑫;
MA Ke;
马珂;
LIU Shuang;
刘双
- 《2017(第十二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 2017年
-
摘要:
乡村建设是中国当前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城市空间一道,乡村空间亦是多种要素的集合体.当前乡村规划的探索忽略乡村固有的乡土性与在地性,使得中国乡村建设产生一定偏差.在乡村规划设计中引入城市设计理念,通过要素组织的设计之“术”实现乡村空间的组织与整合,彰显其空间特色.文章以金星村村庄整治规划为例,通过梳理六大设计要素,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面切入,通过要素梳理、要素提取、要素整合及要素设计,以城市设计理念为先导,以彰显金星村乡土特色.
-
-
袁静
- 《2016年中国建筑史学年会》
| 2016年
-
摘要:
会馆建筑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急速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迁的产物,是社会多元文化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作为明清时期民间的一种重要公共建筑,体现了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和生活风貌,是研究该特定时空的文化历史的最佳实物见证.蜀河镇作为会馆的集中地,会馆间为了占有商业市场、扩大生存空间以及展示各自综合实力而展开的斗争和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冲突,从未停止过。会馆建筑无疑是各会馆组织综合实力的最突出的体现。为此,客民及商贾们修建会馆建筑时,有的不惜代价从家乡请来建筑工匠,有的甚至从家乡购买建筑材料,按家乡的建筑风格,在客地构建一个乡土环境,借以展示实力和确定其地位。具体分析了会馆建筑平面形制、空间特色、造型处理。会馆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的象征物,异地而建,其建筑文化艺术必然会与当地的文化发生相互影响。深入了解该地区的会馆建筑对于了解研究该地区及其周边的建筑特征及其民俗文化无疑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
-
何润;
龚梅怡;
董健菲
- 《2016年中国建筑史学年会》
| 2016年
-
摘要:
哈尔滨是一座拥有多元文化的城市,其受外来宗教文化的影响较深,其中东正教的影响最为突出.东正教独特的发展历史演变形成了其独特的教堂建筑空间,这些建筑对于哈尔滨这个城市来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提升了城市自身的魅力,所以对于现有宗教建筑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分析了哈尔滨东正教的历史及发展与其独有的教堂建筑空间特色,并结合实际调研对其进行了总结,而后提出了在城市未来发展中对宗教建筑进行保护的相关策略.
-
-
-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公开公告日期:2002-02-13
-
摘要:
本系统具备了存储包含不动产物件的居住空间的房间配置信息在内的居住空间显示数据,包含居住空间的内部装修信息在内的内部装修显示数据,以及包括居住空间内配置的家具形状的信息在内的家具显示数据等的数据库。对于预定购买者终端、可以提供将基于所述各种数据的居住空间内部作为假想空间来显示,并可操作该假想空间中的视点位置的操作菜单的浏览器,并且,通过英特网等提供所述各种数据。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