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空气电极

空气电极

空气电极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551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7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307812篇;相关期刊74种,包括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黑龙江科技信息、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第28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2009年第十五次全国电化学学术会议、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等;空气电极的相关文献由1046位作者贡献,包括和晓才、崔涛、温兆银等。

空气电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7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307812 占比:99.94%

总计:307985篇

空气电极—发文趋势图

空气电极

-研究学者

  • 和晓才
  • 崔涛
  • 温兆银
  • 舒朝著
  • 吴相伟
  • 龙剑平
  • 刘伟春
  • 梁广川
  • 袁野
  • 孙公权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华根; 齐正伟; 贾林辉; 盖泽嘉; 荆胜羽; 尹诗斌
    • 摘要: 正极是锂-氧气(Li-O_(2))电池的电化学反应场所,其直接决定了电池性能。本研究采用泡桐木为原材料,在NaCl/CoCl_(2)混合熔融盐介质中,以三聚氰胺和硫脲为氮源和硫源,一步热解炭化制备出Co、N、S共掺杂的三维自支撑多孔炭材料(wd-NSC),并直接用作Li-O_(2)电池正极。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氮气吸脱附、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所获三维自支撑多孔炭材料的形貌、晶体结构与化学成分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Co、N、S共掺杂的三维自支撑多孔炭材料表现出高比容量(在0.05mA/cm^(2)的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可达12.83mA·h/cm^(2))和出色的循环稳定性(在电流密度为0.1mA/cm^(2)和限定容量为0.5mA·h/cm^(2)下,循环寿命可达125次),优异的电池性能可归因于三维分级多孔结构及Co、N、S共掺杂的协同作用。
    • 陈志城; 李宗旭; 蔡玲; 刘易斯
    • 摘要: 柔性金属空气电池由于兼具柔性形变和能源存储受到广泛关注。然而,柔性金属空气电池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电池柔性、空气电极催化活性和空气电极柔性都亟待提高,使用的固态凝胶电解质存在离子电导率不高、力学性能差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近期相关文献的梳理,首先分类总结了一维线缆型、二维平面型和三维三明治结构柔性金属空气电池各自的结构特点;其次,重点讨论了非自支撑和自支撑空气电极的制备及存在的问题。非自支撑电极使用黏结剂将催化剂涂覆在导电基底上,黏结剂等添加物会增加非活性物质组分、堵塞孔结构、降低电导率,催化剂也容易脱落,而自支撑电极使用水热、气相沉积、原子层沉积及静电纺丝等方法使催化剂原位生长在导电基底上,避免了非自支撑电极存在的问题。另外,本文总结了目前提高电解质性能的相关研究,通过降低聚合物的结晶度,改变温度等方式提高离子电导率。最后,对柔性金属空气电池的发展提出了展望,认为自支撑电极制备和新凝胶电解质材料的探索将会成为研究热门。如果能使空气电极和凝胶电解质两个界面接触更紧密,两者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通过滴加电解液和添加金属箔片直接启动电池,简化电池组装,使电池应用更加广泛。
    • 曾建邦; 张琪; 单丰武; 林德阳; 张月娅; 胡超
    • 摘要: 以非水系锂空气电池为例,基于Comsol软件平台开发了一维电化学模型,该模型较文献中的模型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验测试结果。利用该模型探讨了空气电极孔隙率及其分布、制备空气电极固体骨架所用多孔碳颗粒尺寸、空气电极固体骨架和孔相扭曲率对非水系锂空气电池性能的影响规律,发现随着空气电极孔隙率增大,由其制备而成的非水系锂空气电池放电电压平台和容量越高;若沿着厚度方向的空气电极孔隙率随机,且其平均孔隙率与具有恒定孔隙率的空气电极孔隙率相同,则相对于后者,由前者制备而成非水系锂空气电池放电电压平台和容量更高;随着构筑空气电极固体骨架的多孔碳颗粒尺寸不断减小,非水系锂空气电池放电平台不断升高,但放电容量却不断降低;随着空气电极孔相或固体骨架扭曲率的逐渐增大,非水系锂空气电池放电平台和容量均呈不断降低的趋势。
    • 马荣泽; 张琦; 汤彬; 杨建新; 张志伟; 李睿; 王海燕; 王皓; 李双寿; 林万明
    • 摘要: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不同Fe掺杂量的LaCo_(1-x)Fe_(x)O_(3),并将其作为锌-空气电池的空气电极活性材料。分别通过XRD、SEM以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其形貌结构和电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Fe取代量超过50%时,LaCo_(1-x)Fe_(x)O_(3)的晶体结构由菱面体开始转变为立方体。其中,LaCo_(0.5)Fe_(0.5)O_(3)颗粒均匀,晶粒尺寸达到纳米级别,在-0.7 V电位下,表现出了最大的极化电流密度4.92 mA·cm^(-2)。将LaCo_(0.5)Fe_(0.5)O_(3)应用于锌-空气电池空气电极中,在1mA恒定电流下,放电电压稳定在1.2 V。在80个循环后,充放电压差为0.85 V,往返效率保持在57.2%,优于LaCoO_(3)的0.95 V和52.0%。
    • 张雪柏; 金英敏; 蒋云健; 宗鑫; 李宇蒙; 熊岳平
    • 摘要: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lid Oxide Electrolysis Cell, SOEC)是一种可以直接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储存在燃料气体中的能源转换装置,具有很高的能量转换效率。SOEC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的组合可以解决风能、太阳能等新兴的清洁能源间歇式发电的问题,在发电量达到峰值时通过SOEC将多余的电量存贮到燃料中,并在低谷时通过SOFC补充电量。氢气具有高能量密度、清洁和环境友好等特点,是一种合适的能量载体。单体SOEC由空气电极、电解质和燃料电极组成。在SOEC电解制氢的过程中,空气电极缓慢的氧析出动力学速率严重影响了氢气的制备效率,并且空气电极的劣化也导致了SOEC在长期运行中的衰减,因此,空气电极的研发对SOEC的应用至关重要。从氧离子导体型电解质SOEC(O-SOEC)和质子导体型SOEC (H-SOEC)两方面对SOEC电解制氢中的空气电极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系统整理了O-SOEC和H-SOEC的空气电极材料,对比了不同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稳定性,归纳了提升空气电极性能及稳定性的有效策略,并对SOEC空气电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顾洋; 王朕; 吴宏坤; 曾晓苑
    • 摘要: 随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枯竭和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出现,锂-空气电池以其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和绿色环保等特点,成为满足当前大型储能装置需求的最佳候选者.在锂-空气电池的组成中,空气阴极是电池性能提升的关键.因此,本文以锂-空气电池的空气电极的结构为开端,详细阐述了各种阴极催化剂在锂-空气电池的应用,为今后锂-空气电池阴极催化剂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帮助.
    • 张文之; 俞小花; 冯攀; 于梦飞; 陈璐; 谢刚
    • 摘要: 钙钛矿型氧化物由于其晶体结构的独特性及性能的优异性,有望成为新型的氧还原催化剂。以硫酸锰和硝酸锌为原料,碳酸钠为沉淀剂,通过共沉淀法制备Zn-Mn前驱体。经高温煅烧4h,制备出单一形貌的球形钙钛矿型晶体结构ZnMnO_(3)。随后以Sn(NO;);为锡源,制备了不同Sn含量的掺杂ZnMnO_(3)。对制备的样品进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Sn含量对球型ZnMnO_(3)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n掺杂量为7%时ZnMnO_(3)的导电性和耐腐蚀性皆有所提升,且将其用作铝-空气电池的空气电极催化剂时,在20mA/cm^(2)、40mA/cm^(2)、60mA/cm^(2)、80mA/cm^(2)、100mA/cm^(2)和120mA/cm^(2)的放电电流密度下测试放电性能,放电电压为1.43V、1.35V、1.25V、1.05V、0.89V、0.75V,与其他掺杂量相比7%Sn掺杂量的ZnMnO_(3)放电性能最为优异,在空气电极应用上有广阔前景。
    • 胡铭昌; 周雪晴; 黄雪妍; 薛建军
    • 摘要: 锌空气电池具有高安全、大容量、低成本和低自放电等特性,因此获得广泛关注,尤其被广泛用作助听器电池.目前商业化空气电极的制作过程中,催化粉料的处理往往涉及湿法工艺,制造过程复杂,且烘干溶剂过程能源消耗大.利用转速为3000 r/min的高速切割机器进行造粒处理,过程中不使用溶剂,然后经过12目筛网进行过筛处理即得可自由流动的无溶剂处理催化粉料,借助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进一步观察到催化粉料中大量黏结剂完全纤维化的现象,这种纤维束有利于维持住粉料与粉料之间的紧密结合状态.用自制对辊机器将上述催化粉料压成卷对卷的催化层,再把集流体镍网、防水透气膜与之辊压复合一起,即得无溶剂处理的商业化锌空气电极.作为对比,使用了传统湿法方式制作催化粉料和空气电极,发现无溶剂处理空气电极制得的电池容量高于传统湿法的5%.另外,研究了不同空气极片压实密度和厚度、不同的防水透气膜等对锌空气电池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低密度1.15 g/cm3的空气电极拥有更好的容量储存性能,厚度为0.52 mm空气电极所制电池拥有更高的功率密度,纯聚四氟乙烯(PTFE)膜作为防水透气膜可使锌空气电池拥有更好的防漏液性能.综上所述,这种无溶剂制备空气电极工艺简单方便、环保节能,更适合金属空气电池的商业化应用.
    • 摘要: 近年来,对绿色能源的探索和开发带动了包括锌-空气电池(ZAB)在内的一系列能源转换和储存装置的研究。ZAB使用水系电解液且具有体积小、能量密度大、成本低等优势,被认为是电能转化和储能的重要技术方向,在未来能源应用中有着广阔前景。在ZAB充放电过程中,空气电极上进行的氧还原反应(ORR)和氧析出反应(OER)动力学过程缓慢,需要较大的过电势造成电压损失,成为制约锌空电池性能的核心问题。
    • 王朕; 吴刚; 董鹏; 张英杰; 曾晓苑
    • 摘要: 锂-二氧化碳电池通过捕获、转化二氧化碳为储能物质,既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又可以作为创新的储能装置,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简单介绍了锂-二氧化碳电池的工作机理、发展历程和目前研究存在的难题,通过对研究工作的总结、电池性能的对比,将不同类型的催化剂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简单的概括,综述了催化剂的设计理念和研究现状,提出了催化剂目前存在的难题与挑战,并展望了催化剂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针对锂-二氧化碳电池阴极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高效的阴极催化剂是促进锂-二氧化碳电池电化学反应动力学、降低充电平台和过电势的关键所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