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氧电极

氧电极

氧电极的相关文献在1987年到2023年内共计455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化学、化学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4篇、会议论文19篇、专利文献215304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海洋科学、电池等; 相关会议16种,包括《物理化学学报》创刊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四届编委会会议、第三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等;氧电极的相关文献由1028位作者贡献,包括A.布兰、邵志刚、J.金特鲁普等。

氧电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4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9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15304 占比:99.93%

总计:215457篇

氧电极—发文趋势图

氧电极

-研究学者

  • A.布兰
  • 邵志刚
  • J.金特鲁普
  • 于波
  • 徐景明
  • 陈靖
  • 衣宝廉
  • R.韦伯
  • 魏子栋
  • 丰庆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余光丰; 李琳; 胡月新
    •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水中溶解氧测定的氧电极法。检测水中溶解氧含量是避免水系统腐蚀及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溶解氧是水中的常见指标,而传统的比色法测定,不仅操作繁杂,工作效率低,且对人员要求高,受干扰因素很多。随着现代检测技术发展,采用溶解氧测定仪测定水中溶解氧含量已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该方法可以极大提升工作效率,减少检测误差,而且溶解氧测定仪测定水中溶解氧与其他方法相比,检测结果可靠,具有相关的一致性,且无废液产生,有利于环境保护。
    • 阮艳莉; 顾祥顺; 王天宇
    • 摘要: 为开发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锂氧电池,以PS微球为模板,合成了Uio-66衍生的ZrO_(2)/C-273复合材料,负载Ru后得到Ru@ZrO_(2)/C-273正极材料,组装锂氧电池,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Ru@ZrO_(2)/C-273锂氧电池可以有效提高锂氧电池的放电性能,当电流密度为100 mA/g时,具有7429 m Ah/g的放电比容量,高于Ru@ZrO_(2)/C锂氧电池的放电比容量(6164 mAh/g);随电流密度的不断增加,Ru@ZrO_(2)/C-273锂氧电池在200 mA/g和3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分别可以获得6598 m Ah/g和4533 mAh/g的放电比容量;在限制比容量为500 mAh/g的循环测试中,Ru@ZrO_(2)/C-273锂氧电池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以稳定循环45圈。
    • 齐敏杰; 阙奕鹏; 雷少帆; 汤玉英; 刘孝伟
    • 摘要: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化学工作站、电池充放电仪研究了铝空气电池氧电极成形压力、温度、压制时间对氧电极电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氧电极成形压力的增大,氧电极孔隙变小,电极电势正移,这是由于增大压力减小了氧电极的电阻,当氧电极压力大于1 900 N·cm-2,由于孔隙的进一步变小,氧电极的电荷转移阻力增大,氧电极电势负移,随着压制温度升高,氧电极孔隙结构逐渐被压合,氧电极的电荷转移阻力增大,氧电极电势负移.比较实验结果,氧电极的最佳成形压力、温度、压制时间分别为:1 900 N·cm-2,25°C,1 min.
    • 李勇勇; 马征; 冷志忠; 陈星; 周娟; 王绍荣
    • 摘要: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lid Oxide Electrolysis Cell,SOEC)是一种可以将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能大容量地转化为燃料气体的装置,具有优于其他常见电解技术的能量转化效率.SOEC的基本结构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一致,主要包括两个电极与电解质.其中,氧电极作为电解池中氧析出的场所,不仅对SOEC的电化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而且还是决定其稳定性和寿命的关键因素.因此,针对SOEC氧电极的研究在推动SOEC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常见的SOEC氧电极材料以钙钛矿及类钙钛矿型材料为主.本文从SOEC氧电极稳定性的研究进展、新型氧电极材料的研究、已有材料体系的优化等方面综述了固体氧化物电解池氧电极材料的研究现状.同时,梳理了优化性能及提高稳定性的常见研究思路与方法,并对未来SOEC氧电极研究工作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黄凯; 唐浩林; 伍晖; 郭帅; 王茹玥; 林森; 纳韦德·侯赛因; 魏呵呵; 邓铂翰; 龙圆正; 雷鸣
    • 摘要: 氧电催化一般涉及到氧还原反应(ORR)和氧析出应(OER),是诸如燃料电池,金属空气电池和水电解池等能源转换与存储技术的关键步骤.其中,可充电的金属锌空气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开发成本较低,运行安全且环境友好.然而,开发并采用高效,低成本且储量丰富的催化材料代替贵金属基电催化剂,仍旧是现阶段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和挑战.最近,金属有机框架(MOFs)以及碳基的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作为高效电催化剂,因其超乎寻常的形貌,结构,组分和功能性的可调节能力,已经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兴趣.因此,本文报道了一种泡沫镍负载的二维金属有机框架及其衍生物耦合阵列作为无粘结剂型ORR/OER双效催化剂,能够实现高比表面积,高电导率和高双功能性,同时避免了使用有机粘结剂的复杂制备过程和不可避免的电池性能影响.与传统设计不同,本文主要通过集成各司其职的不同功能组分并充分暴露电化学活性面积来提高双效电极的整体活性.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耦合阵列电极(R-NCM)相比于MOFs阵列(NCM)和MOFs衍生物阵列(A-NCM)等对比电极,具有显著提高的双效氧电极性能,氧还原反应的起峰电位约为0.90 V,而氧析出反应电流密度达到100 mA cm-2时的过电势为319 mV.由于其在生长–热裂解–再生长过程中所具有的稳定的站立多级二维纳米片结构,所制备的双效氧电极材料表现出显著增强的双官能团性,电化学活性面积,反应动力学和稳定性,并可进一步用于可充电的金属锌空气电池(ZABs).考虑到制备过程的可行性与简洁性,所提出的生长–热裂解–再生长策略不仅能够用于耦合型分级纳米片阵列结构的合成,还能为设计开发相关能源电化学装置的高活性电极结构提供借鉴.
    • 摘要: 高温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lid oxide electrolyzer cells,SOEC)利用各种可再生能源以及先进核能提供的热能和电能,在高温下将水蒸气高效电解为氢气和氧气,可以实现高达50%的热氢转化效率。SOEC中间利用致密的电解质层隔开氧气和燃料气体并同时传导氧离子;两边采用多孔结构的氢电极和氧电极,以利于气体的扩散和传输。2020年,全球首套商用绿色SOEC制氢设备将在荷兰投入使用。
    • 王育华; 龚林; 万应天
    • 摘要: CeO2是很好的富集氧材料,MnO2有较好的氧还原电催化性能.以硝酸锰和硝酸铈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均匀的MnOx-CeO2复合金属氧化物.通过XRD物相和晶相分析,阴极极化曲线等手段,研究了以MnOx-CeO2复合金属氧化物为电催化剂的氧电极的电催化氧还原性能,确定了MnOx-CeO2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最佳配比和烧结温度.实验结果表明,用水热法合成MnO-CeO2复合金属氧化物时,当n(Mn)(Ce)=1∶0.6时,350°C烧结5h后,MnO2进入萤石型CeO2中形成MnOx-CeO2复合金属氧化物,与MnO2相比,具有更好的富氧能力,电催化氧还原性能也更好.%CeO2is a good oxygen rich material,and MnO2 has good oxygen reduction electrocatalytic properties.In this paper,manganese nitrate and cerium nitrate was used as raw materials,and MnOx-CeO2 composite metal oxide was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Through the XRD phase and crystalline phase analysis,and cathodic polarization curve method,the electro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oxygen reduction with MnOx-CeO2 composite metal oxide as the catalyst was studied,the MnOx-CeO2 mixed metal oxide optimum ratio and sintering temperature was determined also.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hydrothermal synthetic MnOx-CeO2 composite metal oxides has a better catalytic efficiency of the reduction of oxygen in oxygen electrode than MnO2,due to MnO2 entering into CeO2,which can enrich oxygen better,when the ratio of manganese and cerium is 1∶0.6,after being sintered at 350 °C for 5 h.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