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称谓

称谓

称谓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2年内共计1937篇,主要集中在汉语、常用外国语、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27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篇;相关期刊1271种,包括青春岁月、语文学刊、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二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出土文献语言文字研究与比较文字学研究、2006中华妈祖文化学术论坛等;称谓的相关文献由182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汝佳、曾樾、朱筱新等。

称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27 占比:99.4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8 占比:0.41%

总计:1937篇

称谓—发文趋势图

称谓

-研究学者

  • 张汝佳
  • 曾樾
  • 朱筱新
  • 佚名
  • 尤翠云
  • 张国学
  • 王子今
  • 胡阿祥
  • 谢燕琳
  • 遆亚荣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路虹; 杨富学
    • 摘要: 在敦煌文献中,对回鹘的称呼多种多样。除了“回鹘”“回纥”之外,“猃狁”“匈奴”“凶奴”“突厥”也常用来指代回鹘。此外,有时也用“北虏”“獯戎”“东羌”“羌戎”“鬼方”等来代指回鹘。这些代称绝大多数出现在文学作品之中,需细心甄别、考证方可发现这些称谓与回鹘之间的关系。考证时亦要根据文献的内容、背景,并结合其他文献进行全面分析。
    • 宋玲玲
    • 摘要: “老师”是汉语中的传统职业称谓,是对教育行业人员的一种尊称。但在新的交际条件下,“老师”的词义从教育行业涵盖到文娱等各类行业,同时其衍生出来的新形式“X老师”的词义色彩由褒义转向中性义,“老师”的权威性呈削减趋势,交际场所也趋于轻松化,由规约义转向非规约义。
    • 程馨; 程大力
    • 摘要: 对中国武术流派称谓与渊源进行考证分析,研究认为:中国武术流派称谓如“少林派”“武当派”“峨眉派”“青城派”“昆仑派”“崆峒派”,均是由小说发明,在小说中广泛使用后,方为武术界所接受。“少林派”称谓是由小说创立并贡献给武术,但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即少林武术确实在此之前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技术集团体系。民国武术理论界对“武当派”的定位有三种:一、武当派就是内家拳,内家拳就是太极拳;二、指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三、压根儿就没有武当派。明代的峨眉武术已经初步自成体系,可惜未能流传下来。今天的“峨眉派”武术名声显现并达到顶峰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武侠小说席卷大陆之后。至于后起的青城派、昆仑派、崆峒派武术都是受武侠小说影响或追时髦开始出现的,借助武术挖掘整理的春风,开始宣传和包装自己,跌跌撞撞地行走于真实的武林。
    • 崔健健; 施惠芳
    • 摘要: “名纸”这一称谓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有着两方面的深层文化内涵。其一,名纸与汉晋流行的刺一脉相承,完整继承了刺“通姓名以自白”的功能属性,并对其“自白”的范畴、政治内涵进行了延伸与丰富。其二,这一时期,纸已完全取代竹简,成为社会主流的书写材料;受此社会背景的深刻影响,纸质的名纸最终取代木质的刺,成为通传姓名的新媒介。
    • 吴智楠
    • 摘要: 称谓是话语的基础。中国政党制度存在多种称谓,它们均有显而易见的共同点,即强调“特色”,但该词的使用尚存争议。辩证审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称谓之“特色”一词的使用尤为必要。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称谓中“特色”一词的嵌入,始发于艺术领域、融合入社会主义、具化到政党制度。“特色”一词内含丰富价值,对制度话语建构、制度优势内容、国际传播效力、国民对制度认同等意义重大。着眼中国政治话语建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称谓内涵的发展和完善,应立足中国特色的话语范式、遵循制度自信的逻辑理路、用好融通中外的术语概念、调适制度对象的涵盖范围。
    • 贾懿
    • 摘要: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古文的外译越来越成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渠道。古文的外译光有精深的外语水平仍嫌不够,还需要有对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精准把握与理解。虽有名家大师一直致力于古文外译,但当前中国古文外译系统性仍然不强,通晓中西文化的人才仍然较少。本文从古代官职和称谓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古文翻译中的文化因素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愿为各位研究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 梁中效
    • 摘要: “汉”作为文化符号,最早是指汉水。西汉王朝建立后,才出现了“汉家”的称谓。前四史皆有“汉家”的称谓,是家国一体文化背景之下,汉朝国家政权在民众国家认同中的反映,也是汉朝文化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的反映。
    • 连国义
    • 摘要: 雪堂是苏轼贬谪黄州时期自己营建的居所,也是其标志性符号之一,后世时以“雪堂”系列称谓来指称苏轼。在这样一个符号的生成和凝定过程中有若干富有意味的细节与环节。人们对雪堂这一率性而富有诗意的命名方式颇为称道,而《雪堂记》文本则被忽视。《后赤壁赋》开篇就提及雪堂,这有助于雪堂的广泛传播。王禹偁的竹楼与雪堂同为名人遗迹,且对举得当,常被同时使用。雪堂也成为绘画题材,其中《雪堂听雨图》包含有兄弟情深的寓意。雪堂为人们提供了真实可感的纪念场所,它与东坡、赤壁在现实空间和书写空间上彼此关联,共同构成一个后世追慕苏轼的场域。
    • 张又天
    • 摘要: 金朝历史对明末后金(清)政权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故而时常为清太祖、太宗二帝所提及。检视《满文原档》《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满洲实录》(满文部分)等较原始的史料,可发现清初二帝对金朝皇帝的称呼更多地是采用当时盛行的“年号称呼法”,而非《金史》中规范的“庙号称呼法”,这反映出清初二帝对金朝历史的了解方式可能并非亲自阅读元末修成的《金史》。正因如此,清初二帝口中的金朝历史,与《金史》所记历史往往相互抵牾。究其缘由,这是清太祖、太宗对金朝史实缺乏深入了解和他们刻意改造金朝历史以服务自身政权两个因素共同造成的。
    • 王学深
    • 摘要: 清代“母妃”这一称谓多为皇帝或皇子称呼其生母或庶母时所使用,而少见非皇子出身的宗室王公称谓“母妃”的事例。考究文献可知,一方面,清朝“母妃”这一称谓日益变为皇帝及皇子的专属,其他王公贵族不得染指。另一方面,官方对“母妃”称谓一词本身也逐渐“知而不用”,“母妃”称谓遂退出了官方史书的记载。清代“母妃”称谓用法的趋严转向,展现出朝廷希望以严格的礼法界限丈量宗室与皇室的距离。同时通过对后宫称谓的管控,清朝强化了满洲旧俗与身份认同。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