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种植区划

种植区划

种植区划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27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农业基础科学、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0篇、会议论文34篇、专利文献126437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致富天地、干旱气象、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等; 相关会议21种,包括广西省气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2014年中国沿海果树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等;种植区划的相关文献由66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超、盛承发、董博等。

种植区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90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34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26437 占比:99.82%

总计:126661篇

种植区划—发文趋势图

种植区划

-研究学者

  • 张超
  • 盛承发
  • 董博
  • 黄晚华
  • 吴永贵
  • 宣维健
  • 尹宪志
  • 张强
  • 张茂松
  • 杨昌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晁慧; 李全平; 严应存; 安杰才仁; 赵国蓉
    • 摘要: 基于GIS分析技术从水分、热量、光照等气候条件出发分析海晏县树莓种植气候适应性,旨在探究海晏县气候条件对树莓种植的影响。海晏县约有40%左右的地区适宜种植树莓。该区域主要集中在海晏县南部及西部地区,其中最适宜种植区域为三角城镇海峰村地区,次适宜区域为金滩乡部分地区、三角城镇部分地区、西海镇部分地区、甘子河乡及青海湖乡部分地区;不适宜区域为海晏县北部、东部及西南部分地区。研究结果可为海晏县扩大树莓种植面积提供参考,有利于促进海晏县农业经济的发展。
    • 摘要: 云南蓝莓产业的发展比国外晚了近100年,比我国北方产区晚了20年,在品种、栽培管理及先进技术的应用和研发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云南低纬高原地区特殊的生态气候条件,决定了蓝莓生产不能照搬国外方式,也不能像我国北方,1-2个主导品种就覆盖整个产区,必须因地制宜,走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由于云南蓝莓产业初期为自发形成,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种植区划和缺少对品种适应性的深入了解。
    • 曹姗姗; 韩昀; 安民; 孔繁涛; 孙伟
    • 摘要: “湘莲+”产业是湖南省湘潭县重点支持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是实现重金属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为因地制宜发展“湘莲+”产业,采用普通Kriging法对基于地累积指数的土壤重金属镉(Cd)的污染风险进行空间插值,结合“湘莲+”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多级适宜区划分。结果表明,采用多尺度套合模型优化变异函数的普通Kriging法能有效提高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的插值精度;种植适宜区可划分为三级,一级和二级是“湘莲+”产业发展的首选区域,一级区占总面积95.41%,宜侧重农旅融合,二级区占4.28%,宜发展“种养加”结合,污染风险较高且与最近主干道距离相对较远的三级区仅占0.31%,宜优化产业结构。本研究可为“湘莲+”产业定量区划提供有力方法和数据支撑。
    • 李双; 杜建括; 邢海虹
    • 摘要: 茶树作为我国特色经济作物,在陕南地区的农业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旨在分析陕南地区茶树生长的气候适应性,确定茶树种植适宜区,为陕南地区茶树种植提供理论指导。根据陕南地区12个气象站点近55 a(1961—2015年)的地面气象数据,从年均气温、≥10°C活动积温、多年平均极端低温、年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百分率等6个方面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陕南茶树的气候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茶树生长的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陕南南部纬度较低的地区,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适宜区以北的河谷、平原地区,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陕南北部地区。
    • 李双; 杜建括; 邢海虹
    • 摘要: 茶树作为我国特色经济作物,在陕南地区的农业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旨在分析陕南地区茶树生长的气候适应性,确定茶树种植适宜区,为陕南地区茶树种植提供理论指导.根据陕南地区12个气象站点近55 a(1961—2015年)的地面气象数据,从年均气温、≥10°C活动积温、多年平均极端低温、年降水量、相对湿度、日照百分率等6个方面利用模糊数学方法对陕南茶树的气候适应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陕南地区茶树生长的气候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陕南南部纬度较低的地区,次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适宜区以北的河谷、平原地区,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陕南北部地区.
    • 甘秋玲
    • 摘要: 通过研究福鼎白茶生长独特地理环境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为福鼎白茶的种植区划提供理论依据.以福鼎主要茶产区太姥山镇、点头镇、白琳镇、磻溪镇采集36件样品测试结果为例,分析探讨了海拔、坡度、土壤类型、岩石类型、部分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等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生态地球化学环境因素与白茶之间的比配关系.通过GIS平台上利用空间分析功能划分了福鼎白茶种植区的优质区、适宜区和非适宜区,结果显示优质区主要分布在磻溪镇的湖林村、桑海村、油坑村,白琳镇的牛埕下村.
    • 谢从华; 柳俊
    • 摘要: 科学技术是产业发展的支撑,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始终是马铃薯科研的宗旨。推翻清朝帝制后中国始有系统的马铃薯科学研究,迄今仅百余年历史,而每个阶段均有其突出的目标和彰显的成就。20世纪30年代起步的品种筛选和杂交育种奠定了50年代首次品种更新的基础,单产显著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六五”到“九五”的全国马铃薯科研攻关,系统开展了育种、种植区划、种质资源评价和良种繁育研究,支撑了产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成为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新世纪以来的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马铃薯产业的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尤其是处于学科前沿的马铃薯性状遗传调控研究,增强了技术创新和科技竞争的潜力,将进一步提升马铃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满足健康生活需求方面的战略地位。
    • 郝玲; 张佩; 史逸民; 刘瑞翔; 王伟健; 朱云凤
    • 摘要: 利用江苏省统计局提供的全省75个县(市、区)1981—2018年的冬小麦产量,基于灰色系统滑动模型得到各县(市、区)冬小麦气象产量.采用K-means算法对全省各县(市、区)冬小麦气象产量进行聚类分析,将全省客观划分为南、北2个冬小麦种植区,区域连续且相互独立.通过C4.5决策树算法,基于130项前期春季气候因子对2个种植区的冬小麦气象产量"是否歉年"分别建立决策树预测模型.在北种植区冬小麦是否歉年的预测中,决策树模型的自学习准确率为82.0%,测试准确率为90.9%;在南种植区冬小麦是否歉年的预测中,决策树模型的自学习准确率为92.5%,测试准确率为91.67%.结果表明,K-means算法和C4.5算法对江苏省冬小麦气象产量区划和预测具有良好效果,可为江苏省冬小麦产量预测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 吴峰; 王永; 向武; 谢淑云; 黄宁; 张润秋; 马明
    • 摘要: 我国土壤地球化学调查资料丰富,但其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了提高杭州市余杭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的科技转化潜力,本研究针对余杭区名优茶叶,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及模糊数学评判法,建立了区域土壤种植区划适生模型,并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提出了种植区划建议。结果表明:茶多酚、游离氨基酸以及水浸出物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营养成分;土壤类型、海拔高度、土壤pH和坡度是影响茶叶适生的主要宏观因子,而N、P、K以及微量元素Zn是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微观影响因子。基于此,将余杭区茶叶品质分为优、良及一般三类,并建立了余杭区茶叶土壤适生模型。利用适生模型,将余杭区茶叶种植区域划分为四个类型:高度适宜区、中度适宜区、低度适宜区以及不适宜区。研究表明,余杭区百丈镇和鸬鸟镇是提高余杭区茶叶产量的重点区域,建议适宜扩大该区域径山茶叶种植面积。
    • 陈德林
    • 摘要: 根据明溪县农业地质调查评价项目中土壤与作物样品检测分析数据,从土壤环境角度出发,评价绿色-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分析了主要富硒农作物可食部位的硒含量,并结合富硒土地资源的分布特征等对部分富硒农产品种植区划提出了初步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