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花岗岩
碱性花岗岩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2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旅游经济、自然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42506篇;相关期刊62种,包括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岩石学报、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第十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第十六届全国包裹体及地质流体学术研讨会、2009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等;碱性花岗岩的相关文献由33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中刚、刘家远、邱检生等。
碱性花岗岩—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42506篇
占比:99.72%
总计:42626篇
碱性花岗岩
-研究学者
- 王中刚
- 刘家远
- 邱检生
- 吴郭泉
- 张俭峰
- 徐海明
- 李新鹏
- 杨富贵
- 杨文鹏
- 王军
- 胡建
- 万太平
- 喻亨祥
- 夏斌
- 张玉泉
- 徐东海
- 李广
- 林清茶
- 王生云
- 罗勇
- 范洪海
- 蒋少涌
- 赵振华
- 陈金勇
- 乔国华
- 于学元
- 侯鸿泉
- 刘丛强
- 刘会武
- 刘志超
- 单强
- 向秋林
- 唐宝彬
- 尹京武
- 常向阳
- 张仪娴
- 张佳
- 张正伟
- 张照伟
- 强录德
- 徐夕生
- 方景玲
- 朱炳泉
- 朱笑青
- 李侃
- 李庭柱
- 李成禄
- 李春风
- 李真
- 杨志猛
-
-
马方彬;
郗国庆;
任永健;
刘星旺;
于汪;
王朝金;
冯宏业;
柳霞丽;
钱洪夫
-
-
摘要:
研究区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北缘南天山拜城以北,区内碱性岩研究程度较低。通过对区内碱性岩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研究,探索其岩石成因及构造环境。主微量元素研究表明,碱性岩具富碱,高钾、铝,富集Rb、Th、U、Pb及LREE,低钙、镁,亏损Sr、Ba、Ta、Nb、Zr、Ti、P及强负Eu异常的特征,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钾玄质花岗岩类,具I型花岗岩的特征,可能形成于造山晚期—同碰撞的构造环境。
-
-
李山坡;
李肖龙;
潘小娜;
杜程远;
毛帅;
王超;
宁勇;
宋玮;
鲁培庆;
崔振
-
-
摘要:
位于豫西外方山的太山庙花岗岩是区域上重要的碱性花岗岩,根据接触关系、岩石学特征等,该岩体可识别出5期岩浆侵入活动,分别为中斑状中粗粒黑云母正长花岗岩、中斑状细中粒黑云母正长花岗岩、不等粒正长花岗岩、多斑状正长花岗斑岩及正长花岗斑岩,其中第一期中斑状中粗粒黑云母正长花岗岩构成主体,而其它4期侵入岩在多处呈偏心套叠式产于其中。本文对太山庙岩体第一期和第二期花岗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太山庙花岗岩第一期、第二期侵入时间分别为(121.3±1.6)Ma、(119.6±1.8)Ma,是华北克拉通南缘早白垩世大规模岩浆活动的记录。锆石的ε_(Hf)(t)为-4.56~-16.97(t=121~120 Ma),二阶段模式年龄为2247~1464 Ma。结合与该区域上的结晶基底太华岩群、第一盖层熊耳群以及秦岭造山带主要构造块体的Hf同位素数据对比结果,认为太山庙花岗岩体的源区可能主要为俯冲到华北克拉通南缘下部地壳的南秦岭陡岭群等和扬子克拉通张八岭群等古老基底。太山庙岩体原始岩浆可能富含锡、铀等成矿元素,并在演化过程中进行了初步富集,这可能是岩体及其接触带附近发育锡、铀、三稀元素异常,以及钼、锡、铅、锌等矿床(点)的原因。建议下一步重点针对这些异常区开展找矿工作。
-
-
宋博;
张慧元;
魏东涛;
李渭;
赵飞;
李文明
-
-
摘要:
前寒武纪微陆块是北山—阿拉善北部增生造山带的重要组分,旱山、雅干和珠斯楞—杭乌拉地区的前寒武纪基底是否存在学界尚存争议.居延海介于北山造山带北部和阿拉善地块北缘的构造衔接部位,受限于巴丹吉林沙漠覆盖,岩石露头极少,我们通过钻井工程,钻遇一套晚石炭世碱性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特征揭示,该花岗质岩浆锆石结晶年龄为(312±1)Ma(MSDW=0.46,n=18)和(315±2)Ma(MSWD=0.93,n=15),具有正的εHf(t)值,介于+0.8~+4.4之间,平均值为+2.2,对应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048~1267 Ma,平均值为1183 Ma,具有古老地壳的源区属性.通过与旱山构造带、雀儿山构造带、雅干构造带和珠斯楞—杭乌拉构造带的晚石炭世花岗质岩浆对比分析,结合旱山构造带、雅干构造带和珠斯楞—杭乌拉构造带0.9 Ga花岗质岩石的出露以及区域上的重磁资料解译,我们认为旱山、雅干和珠斯楞—杭乌拉构造带存在中—新元古代地壳,且可开展进一步的衔接关系研究.
-
-
余元军;
万建领;
闫佐;
陈奎
-
-
摘要:
新疆阿图什苏洪东碱性花岗岩为西南天山哈拉峻巴什索贡杂岩体(辉长岩、霓石正长岩、碱性花岗岩)组成部分,处于塔里木板块北缘—南天山造山带中碱性杂岩带三大集中区(库尔勒、拜城、哈拉峻)西段.自1961年在杂岩体中发现稀土、铌钽矿化线索以来,虽持续对其进行找矿调查研究,但进展均不明显.近年来,通过预研究、野外查证、样品测试等研究工作,发现苏洪东碱性花岗岩为区内铌钽控矿岩体,(Na,Ta)2 O5品位最高为0.106%,Ta2 O5品位最高为0.010%;首次在碱性花岗岩边缘地带发现铌钽富矿脉,(Na,Ta)2O5品位为0.278%,Ta2O5品位为0.044%.研究认为苏洪东碱性花岗岩与拜城波孜果尔铌钽矿床控矿岩体特征相似,具有重要的找矿和研究意义,推进了西南天山碱性花岗岩型稀有金属及稀土找矿突破.
-
-
王洪作;
王丹;
张云龙;
张鸿;
舒徐洁;
程成
-
-
摘要:
目前,沙特阿拉伯西北部Jabal Twalah地区铀钍资源勘查程度较低,对该地区的铀成矿机制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主要对该地区新发现的伟晶岩型和花岗岩热液型铀矿化带的矿化特征和成矿机制开展研究.区内与铀钍矿化相关的伟晶岩和围岩花岗岩中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638.6±3.2 Ma和632.5±1.5 Ma,两者时代基本一致.综合岩相学、地球化学以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研究结果,发现矿化伟晶岩强烈富集U、Th、稀土及稀有金属元素,复杂的高温蚀变矿物组合特征暗示可能经历了岩浆期后热液的改造,改造前后矿化伟晶岩中的铀和钍未发生分离,以副矿物形式存在而无独立铀矿物,具岩浆矿物组合的特征,如金红石、锆石、氟碳铈矿、磷钇矿、钍石等.花岗岩热液型单铀矿化带的地表样品中铀矿物主要为硅铅铀矿和硅钙铀矿,脉石矿物主要为赤铁矿、萤石、石英以及少量方解石,铀矿化受控于高铀含量的碱性花岗岩、强烈硅化构造破碎带以及晚期酸性基性脉岩活动等因素.强烈硅化的构造破碎带及其转折部位或者与脉岩交汇部位是今后重要的找矿方向.
-
-
孙政浩;
秦克章;
毛亚晶;
唐冬梅;
马德成
-
-
摘要:
碱性造岩矿物能够记录碱性岩源区特征、岩浆演化以及晚期成矿的重要信息,是开展碱性岩成岩成矿研究的有效手段.波孜果尔碱性花岗岩型铌-钽-锆-铷-稀土矿床位于塔里木北缘-中亚南天山晚古生代造山带,是塔里木地块北缘铌成矿带中典型的碱性岩型矿床.本文通过对含矿岩体中的霓石和钠铁闪石开展矿物学研究,结合全岩成分揭示波孜果尔稀有-稀土金属矿床含矿岩体的岩石类型、演化特征、构造背景及成矿条件.研究发现,含矿碱性岩体由霓石钠铁闪石碱长花岗岩、霓石钠铁闪石石英碱长正长岩、霓石钠铁闪石碱长正长岩组成.不同岩相岩石均表现出相似的稀土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以富集轻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重稀土元素为特征,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指示三种岩石类型是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含矿岩体中的辉石为霓石-霓辉石,角闪石为钠铁闪石.霓石和钠铁闪石稀土和微量元素配分模式相似且含量都较低,富集重稀土、亏损轻稀土,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并富集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霓石和钠铁闪石微量元素特征指示三个岩相单元的演化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霓石钠铁闪石碱长花岗岩→霓石钠铁闪石石英碱长正长岩→霓石钠铁闪石碱长正长岩,且结晶分异作用控制了岩体的形成.同时,早期霓石钠铁闪石碱长花岗岩的钠铁闪石呈现Ce正异常,晚期岩相中则无异常,指示演化的早期阶段氧逸度较高,随着磁铁矿等氧化物的结晶熔体趋于还原.波孜果尔含矿岩体成矿元素除Rb外分布并不均匀,表现为演化早期的岩相富集Nb,而演化晚期的岩相更富集稀土和Zr.进一步研究发现,塔里木北缘碱性岩带发育的铌、稀土、钽、锆、铷、铀等稀有稀土金属矿化与地幔柱引起的幔源岩浆底侵有关,其构造背景可能为地幔柱对造山带的叠置.
-
-
阿里木江·艾合买提;
宫相宽;
李咸阳;
郑飞;
尚明亮;
木扎帕尔·木合塔尔
-
-
摘要:
准噶尔盆地周缘出露大量晚古生代花岗岩,与古亚洲洋的闭合及陆陆碰撞造山过程密切相关.对东准噶尔东北缘阿舒达斯一带碱性花岗岩进行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通过对SHRIMP锆石U-Pb测定,确定该地区碱性花岗岩结晶年龄为(319.3±2.5) Ma.岩石化学组成上碱性花岗岩具高SiO2(70.16%~75.64%)、富碱(Na2O+K2O=8.57%~10.15%)和贫CaO(0.26%~0.73%)、低Al2O3(11.99%~ 14.07%)特征.微量元素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和高场强元素Nb,Zr,Hf,亏损Ba和Sr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La/Yb)N=3.07~6.77,具强Eu负异常,δEu=0.14~0.3.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呈右倾海鸥型,具极高的全岩锆石饱和温度,为873°C~918°C,平均894°C,显示典型A型花岗岩特征.据前人研究成果,阿舒达斯一带A型花岗岩为乌伦古碱性花岗岩带的一部分,可能是幔源岩浆底侵,导致富Nb玄武岩部分熔融后与其发生的岩浆混合,经一定程度陆壳混染和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其形成标志着东准噶尔北缘造山阶段的结束和板内伸展环境的开始.
-
-
-
-
-
-
陈金勇;
范洪海;
王生云;
张佳
- 《第十四届全国矿床会议》
| 2018年
-
摘要:
内蒙古巴尔哲REE-Zr-Nb-Ta-Be-U-Th多金属矿床位于内蒙古扎鲁特旗境内,矿体产于燕山期碱性花岗岩中,其中锆和稀土元素的储量已达超大型矿床规模.国内学者先后对其做了岩石地球化学、矿物学、成矿特征等方面的研究,但是这些研究主要针对稀有稀土元素,而对铀、钍的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笔者拟通过对碱性花岗岩中铀钍及稀有稀土的矿物学特征研究,来进一步明确这些成矿元素的赋存状态.
-
-
-
-
-
肖娥;
邱检生;
徐夕生;
蒋少涌;
胡建;
李真
- 《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瑶坑岩体位于闽浙交界沿海地区,是闽浙沿海晚中生代A型花岗岩带中的一个典型碱性花岗岩体.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表明,该岩体的形成年龄为91.3±2.5 Ma(MSWD=3.7,2σ),属晚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发育特征的微文象结构和晶洞构造,含有典型的碱性铁镁矿物钠铁闪石.地球化学上,该岩体富硅、碱,贫钙、镁,富K、Rb、Cs、Th、U,贫Sr、Ba、P、Ti、Sc.其Nb、Ta、Zr、Hf和Ga等元素的含量也较高,(Ga/Al)×104值变化于3.64~4.41,并具显著的铕负异常(δEu=0.15~0.20).与闽浙沿海A型花岗岩带中的其它岩体相比,瑶坑岩体具有偏高的εNd(t)值(=-0.7~-1.4)和偏低的二阶段Nd模式年龄(t2DM=0.95Ga~1.01Ga),指示幔源组分对该岩体的形成具有更重要的贡献.在A型花岗岩亚类的判别上,瑶坑岩体以较低的Y/Nb比值和较高的Nb/Ta比值相似于Eby(1992)区分的A.型花岗岩,而明显有别于岩带主体属A2型的特点.岩石产出构造背景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表明,多组深断裂交汇,进而引发多量幔源组分参与成岩过程,是导致瑶坑岩体元素-同位素组成与区内其它同类岩体有较明显差别的主要原因.
-
-
-
钱兵;
高永宝;
李侃;
张照伟;
张江伟;
王亚磊;
郭周平
- 《第十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
| 2013年
-
摘要:
东昆仑造山带是一个多期叠加的多旋回造山带,前人根据野外基础地质、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等研究将东昆仑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旋回划分为三个阶段:俯冲造山阶段、碰撞-后碰撞造山阶段及后造山阶段.其中早期俯冲造山和中期碰撞-后碰撞造山阶段形成的花岗岩分布范围广泛,前人对这两期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地球化学、成岩机制等方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木次研究确定了该钾长花岗岩(210.0±0.6Ma)为典型的碱性花岗岩,岩体具有高硅、高钾、准铝、钙碱性特点,富Nb、Zr、Rb、Th、U,贫Ba、Sr、P、Ti等元素,稀土元素总量高,富集轻稀土,强负Eu异常(δEu=0.09~0.26),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征,进一步判别显示其属于后造山A型花岗岩类,产于碰撞后或造山期后的张性构造环境,代表了后碰撞或后造山环境。综合研究认为,于沟子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末后造山板内伸展阶段,该碱性花岗岩的确定,标志着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在晚三叠世末(约210Ma)碰撞造山作用基木结束,已进入后造山陆内伸展阶段。
-
-
邱检生;
胡建;
王汝成
- 《2008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处于扬子板块东北缘的苏鲁造山带出露的基底岩石主要是各类片麻岩,其中花岗质片麻岩约占80%以上,它们普遍遭受了强烈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改造。资料表明,这些岩石原岩的年龄主要集中在700~800Ma,峰期年龄约750Ma。本文通过对扬子板块东北缘新元古构造演化的启示的研究,发现这套岩石的系统研究对于深入认识扬子板块东北缘新元古时期的构造演化有重要的意义。
-
-
胡建;
邱检生;
王汝成;
蒋少涌;
倪培;
于津海
- 《2006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在大别-苏鲁造山带内,80%以上为遭受强烈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改造的花岗质片麻岩所占据.已有的定年资料表明,这些岩石原岩的年龄主要集中在700~800 Ma,峰期年龄是~750Ma.近年来,越米越多的学者注意到这些花岗质片麻岩中的部分岩石具有A型花岗岩的特性,行将它们与晚元古时期Rodinia超大陆的裂解联系起来.因此,这套岩石的系统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大别-苏鲁造山带在晚元古代时期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苏北东海地区含碱性铁镁矿物的片麻状花岗岩为对象,通过矿物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的系统研究,阐明了这套岩石的成因类型归属,并探讨了其构造指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