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同位素年龄

同位素年龄

同位素年龄的相关文献在1972年到2022年内共计337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古生物学、地球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99篇、会议论文35篇、专利文献101978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岩石学报、地质通报、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28种,包括第十二届全国矿床会议、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第四届全国地层会议等;同位素年龄的相关文献由902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宗清、朱光、李惠民等。

同位素年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99 占比:0.29%

会议论文>

论文:35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101978 占比:99.67%

总计:102312篇

同位素年龄—发文趋势图

同位素年龄

-研究学者

  • 张宗清
  • 朱光
  • 李惠民
  • 宋明春
  • 杨鹏飞
  • 王立社
  • 裴先治
  • 吴仁贵
  • 孙海清
  • 杨杰东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苏楠; 朱光
    • 摘要: 华北克拉通北部的辽西地区,白垩系发育与保存完整,其地层序列与年代学框架是正确认识大地构造与陆地生物演化的基础。综合分析本次及前人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辽西地区张家口组(K)仅存在于其西部的凌源一带,东部朝阳一带普遍缺失。辽西地区原先划分的“大兴庄组”或“大凌河组”中-酸性火山岩,定年结果指示其为早白垩世,应属于义县组(K)的一部分。阜新碱锅玄武岩介于下伏阜新组(K)与上覆孙家湾组(K)之间。辽西地区白垩纪地层序列与时限由老至新分别为土城子组(147~137 Ma)、张家口组(132~130 Ma,东部缺失)、义县组(130~120 Ma)、九佛堂组(120~115 Ma)、沙海组(115~110 Ma)、阜新组(110~106 Ma)、碱锅玄武岩(106~97 Ma)和上白垩统孙家湾组(<97 Ma)。辽西地区土城子组与张家口组及阜新组与碱锅玄武岩之间为角度不整合,分别代表燕山运动B幕与C幕挤压事件,发生时间分别为137~136 Ma和~106 Ma。辽西地区早白垩世伸展与断陷盆地发育时限为132~106 Ma,其中热河生物群持续时间为130~115 Ma。
    • 孙自法; 赵永磊; 徐秀丽
    • 摘要: 穷物理。西侯度遗址年代距今243万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王益人研究员与南京师范大学沈冠军教授、美国普度大学达利尔·格兰杰教授、南非金山大学凯瑟琳·库曼教授等人合作的论文《西侯度遗址26Al/10Be等时线埋藏年代:中国北方最早人类聚居地的证据》在法国《人类学》杂志2020年第11期上发表。此项研究,对近年来在山西芮城西侯度两个旧石器时期遗址点采集的样品,进行铝铍同位素比值埋藏测年分析,表明西侯度遗址的同位素年龄为距今约243万年。
    • 陈会军; 付俊彧; 钱程; 庞雪娇; 钟辉
    • 摘要: 通过东北1:150万、1:250万地质编图,系统梳理总结了东北地区花岗岩类时空格局.东北地区的花岗岩类岩石分布广泛,活动时代漫长,从太古宙直到新生代呈多幕式展现.收集、梳理了394件前中生代花岗岩类同位素测年数据,锆石年龄总体上出现3350 Ma,3150 Ma,2550~2450 Ma,2200 Ma,1800 Ma,950 Ma,800 Ma,500 Ma和300 Ma九个明显高峰值和大于3600 Ma,2900~2700 Ma,2400~2250 Ma,2100~1900 Ma,1700~1500 Ma,1400~1300 Ma,和1150~950 Ma 7个空白年龄段,年龄数据的高峰值恰好与研究区基底形成、陆壳生长、超大陆汇聚及分离、地块俯冲、碰撞、拼贴等主要构造事件时间点吻合,反映了研究区构造演化历史.在时空分布上,太古宙花岗岩类主要分布于华北古陆区的辽东鞍山、本溪、清原,辽西建平、锦州,辽南大连和吉南地区;加里东期花岗岩类集中分布在额尔古纳、佳木斯、张广才岭、大兴安岭北端,但在华北古陆上较少;华力西期花岗岩类分布在额尔古纳、大兴安岭主脊、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延边-绥芬河及沿索伦—西拉木伦—长春—延吉一线两侧.
    • 刘智贤; 王贝; 张涵
    • 摘要: 西藏谢通门县1:5万谢通门幅首次从原下白垩统比马组中解体出下-中侏罗统叶巴组,对叶巴组火山碎屑岩及岩屑晶屑凝灰岩的锆石LA-ICPMS的U-Pb测年,获得174±4.9Ma和169.9±7.1Ma两个年龄,代表了新解体出叶巴组的年龄.最新资料显示叶巴组为新特提斯洋盆在早侏罗世晚期开始向北俯冲作用的产物,该组的解体及年龄为其俯冲时间的确定提供了佐证.
    • 徐敏
    • 摘要: 通过对南平-宁化构造—岩浆带中段明溪九天山一带楼前组典型地质剖面研究,查明区内楼前组主要为一套陆相喷发的浅变质酸性火山岩夹火山沉积岩组合.应用LA-ICP-MS锆石U-Pb法对楼前组变质火山岩进行同位素测年,获得了734Ma±4.8Ma的岩浆锆石年龄,这对于将楼前组划归南华纪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证据.通过Sm-Nd和Rb-Sr同位素研究,证明楼前组物质来源于地壳或富集型地幔源.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火山岛弧.
    • 徐敏
    • 摘要: 通过对南平-宁化构造—岩浆带中段明溪九天山一带楼前组典型地质剖面研究,查明区内楼前组主要为一套陆相喷发的浅变质酸性火山岩夹火山沉积岩组合。应用LA-ICP-MS锆石U-Pb法对楼前组变质火山岩进行同位素测年,获得了734Ma±4.8Ma的岩浆锆石年龄,这对于将楼前组划归南华纪提供了重要的年代学证据。通过Sm-Nd和Rb-Sr同位素研究,证明楼前组物质来源于地壳或富集型地幔源。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为火山岛弧。
    • 杨泽黎; 王树庆; 胡晓佳
    • 摘要: 1:2500000华北侵入岩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是以华北地区近年完成的1:250000、1:50000基础地质调查资料以及专题研究为依托,结合国内外最新文献成果编制而成。地质图以研究区侵入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编图建库的手段表达华北地区侵入岩时空格架、物质组成以及空间分带。图幅采用MapGIS 6.7软件制作,侵入岩按"岩性+年代"进行表示,包含侵入岩面元单位1743个,地层单位1534个,同位素年龄数据404个,并对侵入岩面元及同位素年龄赋予了相应属性,总体数据量约218 MB。地质图重点突出了华北地区岩浆岩分带,详细梳理了不同岩浆岩带的空间分布、岩浆期次、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等信息,充分反映了近年来地质调查和科研工作新成果,能够为后续地质调查、科学研究以及生产工作提供基础地质图件及信息资料服务,对服务资源和经济社会建设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宋英昕; 宋明春; 李世勇; 李杰; 丁正江; 谭现峰
    • 摘要: 胶东地区在晚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岩浆活动和“爆发式”成矿作用.为了深入研究岩浆活动的时代及其对成矿的影响,本文在对胶东晚中生代花岗岩类侵入岩及大规模成矿作用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选择福山邢家山钼钨矿区、栖霞香夼铅锌矿区和福山王家庄铜矿区,对成矿岩体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幸福山斑状二长花岗岩体(邢家山矿区)和香夼花岗闪长斑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59.3±1.6Ma和130.4±1.2Ma,养虎山石英闪长玢岩体(王家庄矿区)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6.1±5.1Ma和119.8±1.8Ma,由此确定了三期岩浆活动及与之相对应的三期成矿事件.在晚侏罗世幸福山岩体中测得了前寒武纪残余锆石的年龄信息,三组年龄分别为3548±12Ma、2472.9~2400Ma和2192~1725Ma,指示岩浆物质来源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再循环作用.3548±12Ma是胶东地区迄今为止获得的最大年龄值,指示胶东地区存在古太古代早期的古老结晶基底.综合分析认为,胶东晚侏罗世岩浆活动和160Ma±的成矿事件是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碰撞造山后续过程的产物,形成于挤压构造背景;早白垩世早期的岩浆活动及130Ma±成矿事件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形成于挤压向伸展转化背景;早白垩世中晚期岩浆活动形成于拉张环境,与华北克拉通破坏和岩石圈伸展减薄有关,由此产生的胶东热隆-伸展构造体系,为115Ma±的金、银及有色金属等热液矿床大规模爆发式成矿提供了有利成矿条件.
    • 段存基; 张先; 刘运华; 姚小东; 张世豪; 李智慧
    • 摘要: 豫西矿集区地处华北板块南缘,是我国重要的金、钼多金属矿产地之一.在收集和分析大量矿床同位素年龄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典型矿床实例研究,总结了叠加改造型矿床的基本特征,探讨了构造演化及体制转换与叠加改造成矿的关系.认为叠加改造是豫西矿集区重要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印支期和燕山期,且以燕山期为主.印支期成矿作用与陆—陆碰撞后的拉张环境有关;燕山期成矿作用对应于构造体制大转变和岩石圈拉伸减薄,除形成斑岩型钼矿、热液型银铅矿、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外,对印支期预富集的金矿化(体)进行了叠加和(或)改造,形成了成矿元素和矿石矿物复杂的叠加改造型矿床.原定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和部分石英脉型金矿应归为叠加改造型矿床.%The mineralization concentration area in western Henan Province is located in south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late,and is one of important gold,molybdenum & polymetallic resources producing areas.Based on integrated analy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isotope age data of the deposits,this paper summarizes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erimposed and transformed deposi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perimposed reworking mineralization and tectonic evolution and regime transformation was discussed.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uperpo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mineralization in the ore concentration area in western Henan,and took place in Indo-Chinese epoch and phase of Yanshan,with phase of Yanshan as its main forming time.The mineralization in IndoChinese epoch may be concerned with tension environment after the land-land collision.In Yanshan epoch,the ore-forming processe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ransition of tectonic and dynamic regime and lithosphere stretching thinning.In addition to the formation of porphyry molybdenum deposit,hydrothermal silver,lead deposits and explosive breccia-type gold deposit,the pre-enrichment of gold mineralization (body) were superimposed and/or transformed,and superimposed and transformed deposits were formed with the complex mineral composition and metallogenic elements.The original structural altered-rock type gold deposit and some quartz-vein type gold deposit should be classified as superimposed and transformed deposits.
    • 段存基12; 张先3; 刘运华12; 姚小东12; 张世豪12; 李智慧12
    • 摘要: 豫西矿集区地处华北板块南缘,是我国重要的金、钼多金属矿产地之一。在收集和分析大量矿床同位素年龄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典型矿床实例研究,总结了叠加改造型矿床的基本特征,探讨了构造演化及体制转换与叠加改造成矿的关系。认为叠加改造是豫西矿集区重要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印支期和燕山期,且以燕山期为主。印支期成矿作用与陆-陆碰撞后的拉张环境有关;燕山期成矿作用对应于构造体制大转变和岩石圈拉伸减薄,除形成斑岩型钼矿、热液型银铅矿、爆破角砾岩型金矿外,对印支期预富集的金矿化(体)进行了叠加和(或)改造,形成了成矿元素和矿石矿物复杂的叠加改造型矿床。原定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和部分石英脉型金矿应归为叠加改造型矿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