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元素地球化学

元素地球化学

元素地球化学的相关文献在1976年到2022年内共计606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海洋学、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25篇、会议论文63篇、专利文献125011篇;相关期刊179种,包括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沉积学报、岩石学报等; 相关会议40种,包括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第四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第四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等;元素地球化学的相关文献由2076位作者贡献,包括孙景贵、胡瑞忠、王涛等。

元素地球化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25 占比:0.42%

会议论文>

论文:63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25011 占比:99.53%

总计:125599篇

元素地球化学—发文趋势图

元素地球化学

-研究学者

  • 孙景贵
  • 胡瑞忠
  • 王涛
  • 付锦
  • 刘显凡
  • 李新春
  • 赵宁博
  • 刘晓东
  • 周汉文
  • 朱强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先巴吉; 鄂崇毅; 孙满平; 张晶; 张帅旗; 谢丽倩
    • 摘要: [目的]分析三江源区高山草甸土壤的年代及发生发育过程,为维系该区土壤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粗颗粒石英与钾长石光释光(OSL)测年法,对三江源区4个高山草甸土剖面夏琼(X_(Q))、歇武(X_(W))、桐勒栋(T_(LD))、斗地村(D_(DC))土壤的形成发育时间进行研究,结合土壤粒度、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该区土壤形成过程。[结果]三江源区高山草甸土在末次冰消期至早全新世(13—8 ka)和晚全新世(3—0 ka)均有发育;4个土壤剖面分别在坡积母质和风积母质上发育而成,但其不同土壤发生层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该区典型风成黄土一致。[结论]高山草甸土的发育集中在全新世期间,土壤的母质以坡积物和风积物的混合母质为主,风尘输入对于三江源地区的土壤形成意义重大,也是该区坡积物的原始物源,全新世气候相对干旱期的风尘释放对草甸土的形成意义重大。
    • 全伟
    • 摘要: 瑶岗仙岩体与黑钨矿成矿关系密切,普遍存在云英岩化、绢英岩化、硅化等热液蚀变现象。以Zr作为不活动组分,通过Isocon分析法表明:岩体蚀变过程中常量元素Na_(2)O、TiO_(2)显示明显迁出,云英岩化和绢英岩化阶段成矿元素Mn、Fe、Zn、Sn、Cu、Pb等均明显富集,元素W、Mo迁出亏损;硅化过程中元素W大量带入,Mo持续大量萃取迁出;硅化过程应为钨矿化的主要生成阶段;钼矿化出现在岩体内部的几率较小,元素Mo随热液向外部迁移,可能富集沉淀于岩体边部或围岩地层中。
    • 白翔宇; 马郡伟; 夏清萍; 谭先锋; 李开开
    • 摘要: 芙蓉世早期全球发生的生物绝灭事件与该时期古环境的变化可能存在着密切联系,但未有定论;相对于深水相区,浅水台地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对古环境的变化有着更敏感的响应,有利于深化这一问题的理解。选取北京西山下苇甸剖面第三统崮山组和芙蓉统长山组碳酸盐岩沉积为研究对象,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的分析,重建这一时期古环境的变迁过程,并探讨其与生命演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崮山组和长山组沉积更替时期,古气候和古海洋环境有大的波动。海水由海平面低点快速海侵,水体还原性急剧增强,海水温度降至最低点,盐度升高至最高点,可能这是三叶虫生态崩溃及其灭绝的重要原因。长山组早期干热气候和温湿气候交替频繁,大规模海侵促使陆源碎屑物质输入的增加,海水中营养元素的富集促进了生物勃发;同时深水的还原性条件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最终导致碳酸盐岩碳同位素的正漂。研究还表明,这次碳同位素正漂的发生与长山中晚期海平面的下降没有明显的成因联系。
    • 胡芸冰; 刘燕; 郭英海; 刘文香; 张治波; 杨晓凯
    • 摘要: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高桥-宜川地区本溪组的沉积环境,选取研究区本溪组2口探井的泥岩样品,采用ICP-MS对其进行主微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研究区泥岩的微量元素环境指标特征参数差别较大,说明其形成于不同的沉积环境;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呈右倾弱Eu负异常的V型特征,微量元素地壳标准化曲线特征表现一致。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的本溪组物源来自地壳。高桥地区以陆相淡水-海水为主,形成于温湿-氧化环境,海平面变化较为频繁;宜川地区以咸水-海水为主,形成于温湿-干旱-温湿的弱氧化环境,高桥地区的沉积环境更为复杂。
    • 李松涛; 周光红; 刘建中; 苑顺发; 王泽鹏; 杨成富; 汪小勇; 龙成雄; 张兵强; 李俊海; 郑禄林
    • 摘要: 黔西南滥木厂矿床是世界上罕见的汞(大型)-铊(大型)-金(小型)多金属矿床,具有独特的成矿元素分带现象。本文通过系统研究滥木厂矿床金、汞-铊、汞、铊矿石及围岩样品的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矿化的成矿环境,以探讨成矿元素共生分离机制。研究表明,相对于滥木厂矿床的围岩样品,同岩性的各类矿化岩石的SiO_(2)含量显著增加,CaO和MgO含量之和明显降低,表明成矿过程中伴随广泛的硅化和去碳酸盐化作用,K_(2)O-Al_(2)O_(3)投图表明区内存在显著的高岭石化作用。各类矿石与围岩均显示Au、As、Sb、Hg、T1和轻稀土富集特征,且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但成矿元素分布于不同的特征因子中,并表现出富集程度的差异,表明成矿物质继承了原岩的部分地球化学特征,在成矿过程中发生了分离。Y/Ho比值在金矿石中普遍高于28,在其它矿化类型岩石中均低于28,反映金成矿热液富含氟络合物,汞和铊成矿热液以碳酸氢根的络合物为主。各类矿石通常具有Ce正异常,铊、汞-铊和金矿石普遍显示Eu正异常,汞矿石呈现轻微的Eu负异常,表明成矿环境处于相对氧化的状态,并具氧化还原波动性。综合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收集的碳、氢、氧、硫、铅同位素成果,认为滥木厂矿床金、汞、铊矿化的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具有多源性,各类矿化在温度、氧逸度、酸碱性及配合物类型等方面的差异可能是成矿元素产生分异的重要原因。
    • 张苏坤; 王辉; 冯绍平; 刘耀文; 李想; 陈柯颖; 黄岚; 张怡静
    • 摘要: 杨山萤石矿床萤石储量居河南省首位,规模已达超大型,为典型的热液萤石矿床。萤石矿物流体包裹体水中δ^(18)O介于-8.9‰~-5.5‰,平均值为-7.4‰,δD介于-88.6‰~-76.1‰,平均值为-83.27‰;石英矿物流体包裹体水中的δ^(18)O介于-3.8‰~-2.8‰,平均值为-3.3‰,δD介于-94.5‰~-94‰,平均值为-94.25‰,表现出明显的岩浆热液和大气降水混合特征,与同区域马丢萤石矿、石门寨萤石矿床石英的H、O同位素特征虽有差异,但基本一致。说明该区萤石矿床与燕山期花岗岩关系密切,且成矿后期成矿流体中明显混入了大气降水;围岩和矿石的稀土元素特征显示该矿床矿化蚀变过程中没有外来成分的加入,成矿物质来源为幔源或下地壳,且其沉淀时成矿流体为温度较低的还原环境。
    • 区相文; 邬黛黛; 张覃谊; 吴能友; 刘丽华
    • 摘要: 南海北部陆坡具有较好的水合物成藏潜力,而甲烷渗漏区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沉积环境以及自生矿物的关系对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和开采有重要指示意义。选取南海北部陆坡Site 3A站位柱状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主微量元素、五种形态的磷、不同形态的铁、铬还原硫(CRS)、硫同位素以及有机碳值等数据进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Site 3A站位柱状沉积物主要以200 cmbsf深度作为分界线,分成以有机质硫酸盐还原作用为主的上部和以甲烷厌氧氧化(AOM)作用为主的下部,对比上部,下部可指示黄铁矿含量的CRS含量增加,说明该站位存在AOM作用,200 cmbsf深度以下为硫酸盐−甲烷过渡带(SMTZ)。δCe在200 cmbsf深度以下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说明200 cmbsf深度以下为偏碱性的还原环境。沉积物中的锰、自生磷灰石态磷(P_(CFA))、铁结合磷(P_(Fe))、可还原性铁(Fe_(ox))、磁铁矿铁(Fe_(mag))和碳酸盐铁(Fe_(cab))的含量变化均受到了AOM作用的影响,下部沉积物中指示富镁方解石含量的Mg/Ca值较高,指示文石含量的Sr/Ca值无明显变化;同时,δ^(34)S并未出现明显的正偏现象,而200 cmbsf深度以下CRS和总硫(TS)的含量只是略有增加,说明该地区主要以低渗漏或甲烷扩散为主。
    • 姚宏鑫; 郭涛; 朱随洲; 施立虎; 储照波; 李令斌; 陶铸; 李新年
    • 摘要: 结合矿床的蚀变特征,对相山铀矿田邹家山矿床和沙洲矿床不同标高的赋矿围岩及矿石样品进行了常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以制约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典型常量元素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相山矿田垂向蚀变分带明显,邹家山矿床浅部出露的蚀变岩以“碱性”蚀变为主,而沙洲矿床出露的蚀变岩以“酸性”蚀变为主,证实了相山地区蚀变“北碱西酸”的特征。对邹家山和沙洲两个矿床的微量元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和Q型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Mo、Sr、Th、Tl、U、V、La、Ba是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元素,微量元素相关分析、Q型聚类分析及正交因子载荷关系分析说明两个矿床成矿热液来源于同一深部流体;正交因子载荷关系分析还表明,流纹英安岩与矿石有极强的相关性,暗示成矿物质最可能来源于流纹英安岩岩浆。
    • 王岚; 周海燕; 商斐; 周学先
    • 摘要: 对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118块页岩样品进行有机碳和元素地球化学测试,运用一系列判别古气候、古盐度、古生产力和古氧化还原条件的地化指标,恢复青山口组黑色页岩的沉积环境,探讨富有机质页岩成因机制。青山口组沉积期为温暖半湿润亚热带气候,古气温>15°C,水体为陆相微咸水—半咸水环境,盐度5‰~10‰。青山口组底部发育厚度约30 m的富有机质页岩,TOC最高达到9.39%,自下而上有机碳含量逐渐变低。富有机质页岩Cu、Ni、Mo和Zn含量高,发育大量胶磷矿、藻席,表明青山口组早期湖盆生产力达到峰值,为有机质富集提供物质基础。U元素含量以及V/(V+Ni)、V/Sc比值较高,表明青山口组早期水体为强还原环境,为富有机质页岩保存提供有利条件。中-晚期随着湖盆收缩、水体变浅,还原环境遭到破坏,有机碳含量降低。TOC与古生产力及氧化还原指标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湖盆生产力和氧化还原环境。古海侵事件带来丰富营养物质,极大提高了湖盆生产力,保证有机质大量供应;同时海侵造成盐度分层,使底部水体的强还原环境不受破坏,促进了有机质的保存。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在白垩纪全球缺氧事件影响下形成了面积约5×10^(-3)km;的黑色页岩,是页岩油勘探的重要目标。
    • 张辰光; 李昌明; 蒋剑; 覃洪锋; 刘明华; 周红升; 史兴俊
    • 摘要: 隆或金锑矿床是广西右江成矿带新近发现的重要矿床,为了探讨其成矿流体来源,对其地质背景、矿石及围岩的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矿床赋存于下石炭统-上泥盆统一套碳酸盐岩地层中。矿体呈似层状、脉状,主要受近东西向断裂控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隆或金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壳幔混合特征,但富矿围岩可能不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主要成矿物质可能由地幔深源流体带来,成矿流体环境为Cl^(-)>F^(-)的还原环境。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隆或金锑矿床为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