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讨论了所做实验Ba(S)+HI(X∑,v,J)→BaI(X∑,v,J)+H(S)态-态反应的机理,在碰撞能量较低时,碰撞参量的极大值b取决于角动量的离心垒,在碰撞能量大于5kcal/mol时,b取决于能量守恒定律.该反应的态-态反应截面随着碰撞能量的变化而变化.当Ba与HI的相对运动速度从850m/s变化到1300m/s的过程中,反应截面先增大,达到极大值后逐步减小,在相对运动速度为1100m/s时,反应截面有一极大值.在较低相对运动速度时反应截面的变化趋势,展现了此反应有一能垒.该种有能垒的反应,其态-态反应截面具有普遍性,即反应截面随反应物碰撞能量的增大而增大,达到一个极大值后再逐步减小.现有的理论模型只能部分地解释实验得到的反应截面的实验结果.对原有的Levine和Bernstein的中心线模型(Line-of-Center)进行改进,建立了一个简单模型对此加以描述,模型要点是:(1)假设一个固定反应区域,其外存在一势垒,必须越过此势垒才能进入反应区域.(2)反应物进入反应区域未必能反应,而必须再越过一个离心垒才能反应,此反应σ随E先增加后减小,而减小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化学力不能束缚反应物.从结果来看,本模型比较正确地描述了反应截面σ与碰撞能量E的关系,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