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反应截面

反应截面

反应截面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29篇,主要集中在原子能技术、化学、物理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08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80518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核技术、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六届(2010年)北京核学会核技术应用学术交流会等;反应截面的相关文献由595位作者贡献,包括孔祥忠、王永昌、周丰群等。

反应截面—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08 占比:0.12%

会议论文>

论文:1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0518 占比:99.88%

总计:180737篇

反应截面—发文趋势图

反应截面

-研究学者

  • 孔祥忠
  • 王永昌
  • 周丰群
  • 朱传新
  • 郑普
  • 于保生
  • 卢涵林
  • 陈国长
  • 韩银录
  • 宋月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建峰; 解峰; 阮锡超; 鲍杰; 陈雄军; 师全林; 李雪松; 余功硕; 康泰
    • 摘要: 快中子诱发(n,2n)反应截面的测量在核反应机制研究和核技术应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高压倍加器上,基于活化法实验测量了^(78)Kr(n,2n)^(77)Kr在14.8 MeV能点的反应截面。样品靶为高纯^(78)Kr气体样品,用十万分之一天平称重得到^(78)Kr的质量,将两片高纯^(93)Nb薄片分别固定在样品靶两侧以监测中子注量率。利用T(d,n)_(4)He反应产生14.8 MeV中子,轰击距中子源约10 cm的样品靶大于4 h后,用准确刻度过效率的HPGe探测器测量活化产物^(77)Kr和^(92)Nb^(m)的活度。利用蒙特卡罗程序计算中子注量率修正、样品自吸收修正、样品几何修正等因子,得到了^(78)Kr(n,2n)^(77)Kr的反应截面,并将结果与文献值和评价数据库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78)Kr(n,2n)^(77)Kr反应截面测量和评价的水平。
    • 王尉昱; 卫来
    • 摘要: 本文在基态势能面1^(2)A’’和第一激发态势能面1^(2)A’上研究了氧原子和氢分子离子的碰撞。这两个势能面的最小反应路径上均存在深势阱。本文计算了依赖碰撞能的中间络合物的平均寿命。结果显示在这两个势能面上,中间络合物的平均寿命随着碰撞能的增加而减小。反应存在两种机制,一个是直接反应,另外一个是间接反应。在研究的碰撞能范围内,间接反应占据了主导地位。然而,随着碰撞能的升高,直接反应机制变得越来越重要。另外,本工作还详细研究了反应物激发态和同位素效应对标量性质的影响。尽管反应物振动激发对中间络合物的平均寿命影响很小,但它显著地提高了基态势能面上直接反应的轨线数。相反,在激发态势能面上,反应物振动激发减少了间接反应的轨线数并减小了中间络合物的平均寿命。同位素效应对标量性质没有影响。
    • 朱传新; 秦建国; 郑普; 蒋励; 朱通华; 鹿心鑫
    • 摘要: 铱元素是测量中子能谱的优质活化探测器.本文围绕^(191)Ir(n,2n)^(190)Ir反应截面开展了实验研究,在PD-300中子发生器DT中子源上采用活化法以93Nb(n,2n)92mNb反应截面为标准进行了14 MeV附近9个能点的^(191)Ir(n,2n)^(190)Ir反应截面测量,活化产物采用高纯锗探测器进行了测量,获得了13.40-14.86 MeV范围内^(191)Ir(n,2n)^(190)Ir第2激发态截面sm2,^(191)Ir(n,2n)^(190)Ir基态与第1激发态之和的反应截面sg+m1、总反应截面sg+m1+m2和截面比sm2/sg+m1等实验数据,实验不确定度在3.4%-3.5%,其中,14 MeV对应sm2=(136.05±4.93)mb,sg+m1=(1972.35±67.06)mb,sg+m1+m2=(2108.40±71.99)mb,截面比sm2/sg+m1=0.0690±0.0024.实验结果与文献数据及ENDF/B-VIII.0和JEFF3.0/A数据库评价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第1激发态与基态截面之和sg+m1实验结果与文献数据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ENDF/B-VIII.0数据库评价数据与本工作所得^(191)Ir(n,2n)^(190)Ir总反应截面sg+m1+m2实验数据较好地符合,对文献数据分歧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澄清;本实验结果与文献数据相较有更高的测量精度,本研究结果可为核数据评价相关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 李永乐; 范文斌; 任伟
    • 摘要: 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动力学同位素效应(kinetic isotope effect,KIE)及散射截面的确定,在燃烧、大气以及星际化学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和动态学研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常用的理论如量子散射理论、过渡态理论(transition state theory,TST)和准经典轨线方法均难以准确快速地确定多原子反应的速率常数和散射截面.近十几年来,基丁实时路径积分的珠串分子动力学(ring-polymer molecular dynamics,RPMD)方法在气相双分子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获得了成功.而近几年来随着应用范围的扩大,RPMD方法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取得了更多的研究进展.
    • 摘要: 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为世界最深地下实验室,我国科研人员依托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装置,直接测量了关键核天体反应--氟辐射俘获质子的突破反应截面,将测量范围推进到世界最低能区并发现了一个新共振,解释了宇宙中已知最古老恒星的钙丰度起源问题。该结果支持了第一代恒星的弱超新星爆模型,揭示了古老恒星的演化命运。
    • 王云波; 王万金; 操节宝; 吴清丽; 陈浩; 李延鹏; 邹鹏; 刘荣; 唐锡定; 邓才玉
    • 摘要: 活化法测量硅单晶中子嬗变掺杂的辐照热中子注量时,由于活化探测器与硅的目标反应截面随中子能量的变化曲线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测量值可能存在较大偏差.为了抑制反应截面差异引入的测量影响,基于Stoughton-Halperin约定关系,确立了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法和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并使用多种活化探测器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同一位置的不同探测器测量值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合理的探测器组合,采用上述方法能够显著减小测量值偏差,偏差可达3%以内.因此,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抑制截面差异引入的测量影响,并且方程组法仅需要两种探测器,相比最小二乘法更有一定的优势.此外,该方法还适用于其他热中子辐照样品.
    • 韩子杰; 羊奕伟; 鹿心鑫; 王玫
    • 摘要: 利用PD-300加速器提供的D-T聚变中子,采用中子活化法测量了^(238)U(n,2n)反应截面;中子能量监测采用^(93)Nb(n,2n)^(92m)Nb和^(90)Zr(n,2n)^(89m+g)Zr截面比法,中子通量监测利用38∪自身反应道U(n,f);通过测量^(237)U发射的208 keV的γ射线,得到了13-15 MeV能区5个能点的^(238)U(n,2n)反应截面值;实验值与JENDL4.0数据库值符合较好,偏差小于1.22%,整体比ENDF/B-VI数据库值约大11%。
  • 8. 7MeV注入剥离膜系统设计 北大核心 CSCD CSTPCD
    • 陈佳鑫; 郑家煦; 康玲; 王安鑫; 刘磊; 聂小军
    • 摘要: 设计了一台注入能量为7 MeV的快循环同步加速器剥离膜装置,介绍了主体结构设计及高精度换膜运动结构,实现膜片精确定位及在线换膜功能.针对注入参数对膜片开展分析计算,分析了7 MeV的负氢离子束注入时相应的碳膜材料的反应截面及不同厚度的剥离效率,给出了膜片厚度的参数选择.对所设计膜片的温升和寿命进行分析,膜片的温升最高点达到755 K,远小于同类的加速器的剥离膜温度,具有更高的寿命和可靠性.
    • 郭冰; 柳卫平; 唐晓东; 李志宏; 何建军
    • 摘要: 核天体物理是研究微观世界的核物理与研究宇观世界的天体物理、天文学融合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在国际上一直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前沿方向而受到关注.本文总结了核天体物理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科学问题及实验研究方法,介绍了基于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High Intensity heavy-ion Accelerator Facility,HIAF)的核天体物理研究展望.HIAF是我国正在建设的核物理大科学装置,在开展远离稳定线核素的质量、半衰期和核反应截面等方面的核天体物理研究中极具优势,将为研究爆发性核过程和理解宇宙重元素起源问题提供研究机遇.在元素核合成中关键反应研究方面,发展ANC,Oslo,替代反应和替代比率等间接测量方法及实验技术,系统开展带电粒子、中子俘获反应的研究.通过HIAF储存环,可以系统测量r-过程核素质量;通过HIAF次级束流线,发展高效率探测器,系统测量r-过程核素的衰变半衰期.此外,基于HIAF还可以开展中子星物态方程以及弱相互作用率等研究.通过以上核物理实验及理论研究,更新核天体物理研究所需的质量和反应率数据库,结合天文观测,检验和发展天体物理模型,理解星体演化和宇宙中的元素起源.
    • 唐靖宇
    • 摘要: 宽能谱范围和高注量率的脉冲型白光中子源是一个可服务于多个不同领域的重要实施平台,包括核数据测量、中子辐射效应、中子成像和核素成分分析、探测器标定等.本文对基于白光中子源的主要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白光中子源的历史发展和现状、我国第一台高性能白光中子源——中国散裂中子源反角白光中子源( Back-n)的性能和科学研究作一个全面的介绍. Back-n是国际上综合性能最好的白光中子源之一,能区范围覆盖meV 百MeV,飞行时间测量分辨率可在全能区达到1%以内,中子注量率国际领先,正在为我国多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发挥重要的作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