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盆地类型

盆地类型

盆地类型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15篇,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气工业、地质学、海洋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4930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沉积学报、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地学前缘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1中国含油气系统与油气藏学术会议、2010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第三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等;盆地类型的相关文献由28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功成、康永尚、谢晓军等。

盆地类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9 占比:0.72%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4930 占比:99.24%

总计:15045篇

盆地类型—发文趋势图

盆地类型

-研究学者

  • 张功成
  • 康永尚
  • 谢晓军
  • 邓运华
  • 金之钧
  • 刘世翔
  • 姚永坚
  • 孙肇才
  • 安作相
  • 庞奇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大伟; 米石云; 温志新; 王兆明; 刘祚冬; 汪永华; 吴珍珍; 牛敏; 张倩
    • 摘要: 亚太地区是全球重要的油气产区和最大的油气消费市场。亚太地区155个主要沉积盆地中,已有90多个盆地内发现了油气田或有油气发现,共发现油气田约6900个。根据地理位置及构造特征等,亚太地区可进一步分为东亚分区、东南亚分区、澳新分区和南亚分区,约有131个主要的含油气系统。本文对亚太地区不同分区的油气成藏条件(包括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含油气系统等)进行了总体分析与高度概括。在此基础上,以成藏组合为基本评价单元,不同勘探程度盆地采用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法,对本地区各盆地的油气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亚太地区常规总油气可采资源量为673.7×10^(8) t油当量,占全球的6.1%,非常规油气资源类型以重油、页岩油、油页岩、页岩气、煤层气为主,非常规油气技术总可采资源量390.4×10^(8) t当量,占全球非常规油气技术总可采资源量的6.1%。根据待发现资源结果及盆地勘探程度,近海和深海勘探是将来的勘探热点:主要勘探领域为深海和成熟盆地新层系及岩性—地层圈闭等;海相三角洲体系是寻找天然气田的重要领域;东南亚弧后盆地群新生界湖相是页岩油的有利勘探领域;澳大利亚中部克拉通盆地群泥盆系—石炭系为页岩气的有利勘探领域。
    • 李王鹏; 张仲培; 刘士林; 钱涛
    • 摘要: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具备良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富含油气资源,是全球深海领域油气资源储量的主要贡献区.全球现今的被动大陆边缘分布广泛,形成时代晚,地质条件保存较好,随着勘探理论及工程技术的进步,勘探前景被广泛看好.古老的被动大陆边缘形成时代早,后期因遭受强烈改造导致油气资源丧失.基于板块理论学说,阐述了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沉积特征,剖析了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勘探发现,总结了古老被动大陆边缘改造后的基本地质特征及研究进展,梳理了古老被动大陆边缘的后期改造类型及实例.通过对塔里木盆地西南部古生代古老被动大陆边缘油气资源潜力的分析,建议加强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深部地质结构研究,进一步明确并细化区内被动大陆边缘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对古生代古老被动大陆边缘后期改造过程进行深入研究.
    • 周贤斌; 申本科; 黄郑; 王立新; 刘双莲; 李群德
    • 摘要: 以拉张与挤压盆地:渤海湾盆地、南襄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及四川盆地为例,以地质背景与低阻油气层类型及成因机理的关系为研究思路,讨论两类盆地的低阻油气层识别与分布预测,为提升老油气区储量动用能力提供依据。
    • 康玉柱
    • 摘要: 地球地壳在多种地应力,包括挤压应力、拉张应力及扭动应力作用下,产生抬升隆起或沉降坳陷及走滑.由于构造运动造成地壳隆起和坳陷,导致海陆变迁.地球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地壳隆起成为造山带或隆起区;坳陷变成为各种类型盆地.全球盆地可分为5大类型,即裂陷—克拉通盆地、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前陆盆地、断陷盆地和坳陷盆地;全球构造主要有8大变形样式,即东西向构造变形样式、南北向构造变形样式、北东向构造变形样式、北北东向构造变形样式、北西向构造变形样式、山字型构造变形样式、S型或反S型构造变形样式和旋扭构造变形样式.中国古生代克拉通盆地油气主要分布于古隆起、古斜坡、区域性不整合及断裂带等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陡坡带、缓坡带和中央构造带等部位;中新生代前陆盆地油气分布在断褶带、斜坡带及逆掩带;各类扭动构造,如帚状构造、雁列构造、旋扭状构造、反S型构造、人字型构造等控制着油气的分布.
    • 王宇坤
    • 摘要: 非洲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大、生产前景好,在全球油气供应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石油公司拓展海外业务的重要方向.其中,北非和几内亚湾沿岸盆地资源规模巨大;东非大陆边缘盆地资源潜力良好;西非西南部,中非、东非板内裂谷盆地和马达加斯加西南大陆边缘盆地亦有一定资源前景.结合全资产生命周期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考虑研究对象勘探评价、开发生产各阶段的特点,认为非洲地区可能的资源拓展方向主要有4个:1)以几内亚湾为核心的中西非地区;2)以埃及为核心的北非地区;3)以莫桑比克为核心的东南非地区;4)以南苏丹和乌干达为核心的内陆区域.其中,几内亚湾为非洲最优进入区域,尼日利亚、安哥拉为最优进入国家.
    • 张凯逊; 韩淑琴; 孟秋含; 胡靖靖; 颜春凤
    • 摘要: 北极地区油气资源潜力大,且油气勘探开发尚处于初期,是未来国内外油气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领域.文中综合运用全球领先信息服务公司埃信华迈(IHS)和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最新资料及已有研究成果,对北极地区的盆地类型和油气资源分布规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北极地区至少发育35个沉积盆地,具体划分为裂谷盆地(5个)、被动大陆边缘盆地(16个)、克拉通盆地(5个)、前陆盆地(5个)和大洋盆地(4个).裂谷盆地是北极地区油气最富集的盆地类型,发现油气探明和控制可采储量(简称2P储量)441.12×108 t油当量,占北极地区油气总储量的74.6%,其次为前陆盆地、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克拉通盆地.北极地区大部分油气储于白垩系、侏罗系和二叠系的碎屑岩储集层,仅有小部分油气储于石炭系和泥盆系碳酸盐岩储集层,且不同国家、不同含油气盆地的主力储集层存在明显差异.北极地区的油气主要源自侏罗系和白垩系的烃源岩,三叠系和泥盆系烃源岩次之.此外,复合圈闭是北极地区油气藏的主要圈闭类型,其次是构造圈闭.北极地区盆地类型和油气宏观分布规律的研究将为中国石油公司在北极地区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 周心怀; 蒋一鸣; 唐贤君
    • 摘要: 基于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下的东亚陆缘背景,结合盆地结构特征,分析了东海西湖凹陷成盆演化过程.在成盆动力背景上,西湖凹陷新生代断陷盆地发育阶段东亚陆缘中段经历了安第斯型陆缘裂解消亡,并向岛弧型陆缘转变的过程,至断陷结束后的渐新世才逐步开始发育典型沟-弧-盆体系;在成盆演化过程上,中始新世平湖运动、始新世末玉泉运动、渐新世末花港运动和中新世末龙井运动期是西湖凹陷成盆过程转变的关键期,应力背景分别为伸展方向转变、伸展结束、挤压开始和挤压显著增强;在原型盆地演变上,现今盆地为陆缘背景下的分隔型断陷盆地、整体型断-拗转换盆地、大型拗陷盆地和压陷萎缩盆地的垂向叠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盆地类型对煤系烃源岩及油气运移的指示意义.
    • 杨伟利; 康永尚; 姚永坚; 张建军; 李波; 陈宏文; 王伟洪
    • 摘要: 本文从南太平洋地区区域构造演化出发,开展盆地类型划分和石油地质条件分析,了解不同类型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并分析油气分布规律和资源潜力,以期对未来油气勘探开发国际合作选区提供借鉴.研究表明:(1)南太平洋地区经历了亨特-鲍恩造山运动、澳大利亚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分离、塔斯曼海扩张及珊瑚海扩张、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洋壳俯冲和弧-陆碰撞作用,最终形成了澳大利亚东部南缘和海域及新西兰地区以裂谷盆地为主、澳大利亚东部内陆以克拉通盆地为主的包括晚二叠世-三叠纪前陆盆地、古近纪-新近纪前陆盆地、古近纪-现今弧前盆地和弧后盆地6种盆地类型;(2)澳大利亚内陆南缘和东部海域以及新西兰地区裂谷盆地分布广泛,裂谷盆地油气最为富集,但内陆和海域有所差异,内陆南缘裂谷盆地油气资源丰富且石油与天然气的比值约为2:1,而东部海域裂谷盆地因油气成藏条件差,尚无油气发现;(3)根据盆地的剩余可采储量和远景资源量对南太平洋地区的资源潜力进行分析,认为白垩纪-古近纪裂谷盆地和古近纪-新近纪前陆盆地油气资源潜力最大,并优选出吉普斯兰(Gippsland)、塔拉纳基(Taranaki)和巴布亚(Papua)3个有利盆地.
    • 孔令武; 韩文明; 张树林; 赵红岩; 喻英梅; 赵佳奇
    • 摘要: 从盆地结构和构造特征分析入手,立足于中非剪切带的构造演化,划分了中非剪切带裂谷盆地的类型,比较了不同类型盆地的构造差异,探讨了不同类型盆地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中非剪切带经历了强、弱2期走滑作用,中非剪切带强烈走滑作用控制了裂谷盆地的形成,沿该剪切带形成了伸展盆地和走滑-拉分盆地,大型走滑断裂的走滑断块末端水平位移变换控制了穆格莱德、迈卢特、多巴等伸展盆地的形成;走滑断裂中部的弯曲形态和走滑运动方向的有效配置控制了多赛奥和塞拉迈特等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早白垩世中非剪切带强走滑作用使2种盆地均发生强烈裂陷作用,广泛发育中、深湖相沉积,控制了湖相优质烃源岩的发育.
    • 张宁宁; 王青; 王建君; 侯连华; 李浩武; 李谦
    • 摘要: 对历年来世界油气新发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有助于加深对上游勘探进展的认识与未来发展趋势的研判.基于统计分析、油气勘探等方法理论,梳理了近20年来全球9010个油气新发现情况,重点分析了近5年来油气新发现的储量规模、油气类型、分布领域、盆地类型、作业公司等特点.统计表明,过去20年油气发现总可采储量为6722×108bbl,其中可采储量大于1×108bbl的油气新发现为997个,占总发现储量的85%.2014年油价下跌以来世界油气新发现个数与规模大幅下降,天然气发现比例呈增大趋势.非洲是近年来油气新发现储量最多的大区,接下来依次为拉美、中亚—俄罗斯、东南亚、北美、中东、欧洲.过去5年油气新发现储量主要分布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裂谷盆地与前陆盆地中,被动大陆边缘盆地中油气新发现储量占总发现储量的70%,主要国际油公司与国家石油公司是新发现的主体.分析表明,随着勘探难度增加,陆地油气新发现越来越少,深水、超深水油气发现增加,新领域、新类型、新深度、老区新层系持续探索,天然气越来越重要.海上油气勘探将是未来重要发展趋势,中国油公司在深水区块勘探与充当作业者方面尚有待加强,未来要继续加强上游勘探投入,与国际大油公司开展合作对优质深水资产进行战略储备,并进一步加强海上勘探目标评价与优选研究,重视海上油气相关技术储备与创新.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