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瓣转移术
皮瓣转移术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03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9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33369篇;相关期刊71种,包括当代护士(专科版)、护理与康复、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豫、冀、鲁、陕四省肛肠专业学术交流会暨高端论坛、第八届全国创伤修复(愈合)与组织再生学术交流会、2012浙江省烧伤外科学学术年会等;皮瓣转移术的相关文献由228位作者贡献,包括何立平、吴桂喜、周华等。
皮瓣转移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3369篇
占比:99.92%
总计:133471篇
皮瓣转移术
-研究学者
- 何立平
- 吴桂喜
- 周华
- 周琴
- 张建英
- 张朝清
- 潘薇
- 王伟杰
- 袁瑞
- 陈红利
- 颜永震
- 鲁晓波
- yuki
- 严志
- 严玉梅
- 乔建阳
- 于文君
- 于长青
- 京萨
- 代建忠
- 何伟
- 何家庆
- 何川
- 何金云
- 佘嘉祺
- 倪良方
- 兰长安
- 冯裕董
- 刘云景
- 刘利平
- 刘彦龄
- 刘曙
- 刘自芳
- 刘莎
- 刘高峰
- 卓雷
- 卞建江
- 卢成海
- 史忠瑞
- 叶春江
- 叶锋
- 吕清婧
- 吴正运
- 吴焱秋
- 周元升
- 周欠
- 周海萍
- 周荣珍
- 唐冰
- 商冠宁
-
-
-
-
摘要:
孟昭君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兼职副教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五官科教研室主任学术任职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嗓音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第一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医学信息》编委临床研究注重耳鼻喉科疑难危重病例诊治,擅长中耳显微手术及耳内镜手术,如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外耳道成形术、鼓膜修补术、鼓膜置管术、耳鼻部肿物切除+皮瓣转移术、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扁桃体等离子手术、紧急气管切开术等,对突发性耳聋、耳鸣、眩晕患者诊治有独到见解。
-
-
冯裕董;
苏淑云;
刘高峰;
佘嘉祺;
何伟
-
-
摘要:
目的 探讨压力性损伤皮瓣转移术后流体式悬浮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整形美容外科、烧伤科接受皮瓣转移术的骶尾部压力性损伤患者40例,按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术后分别使用传统气垫床、流体式悬浮床治疗,观察两组术后翻身次数、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复发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翻身次数、换药次数明显减少(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压力性损伤皮瓣转移术后应用流体式悬浮床能加速创面愈合,减少皮瓣术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且不会增加总治疗费用,是压力性损伤皮瓣转移术后辅助治疗的有效方法.
-
-
吕清婧
-
-
摘要:
目的:对臀部深度压疮患者接受皮瓣转移术治疗后的护理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方法:研究过程中,将我院收治的68例截瘫且出现了臀部深度压疮的患者当成了研究对象.之后研究人员对所有患者的常规资料进行了整理汇总并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各34例.所有患者都接受了皮瓣转移术治疗,术后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实际护理效果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为7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2.50±5.42)d短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6.82±6.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截瘫且出现了臀部深度压疮症状的患者来说,在术后对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其护理效果、缩短其住院时间.今后要注意做好这类护理措施的推广应用.
-
-
-
代建忠;
刘彦龄;
徐家济
-
-
摘要: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胸骨深部切口感染行皮瓣转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北京丰台右安门医院收治的80例胸骨深部切口感染患者,按照有无BIS监测将其分为观察组(有BIS监测)和对照组(无BIS监测),每组4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次数及麻醉药的剂量、有无术中知晓、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 在T2、T5、T6时间点,观察组H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总用量少于对照组,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胸骨深部切口感染患者行皮瓣转移术时采用BIS监测,有助于稳定心率,且患者的血压波动小,对减少丙泊酚用量、预防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有积极的意义.
-
-
-
白华宝;
杨宁宁
-
-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眼睑分裂痣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眼睑分裂痣患者195例,分为三组.A组采用全厚片移植术;B组采用转移或推进皮瓣术;C组采用皮片移植+皮瓣转移术.比较三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三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眼睑分裂痣的临床治疗中,全厚片移植术、转移或推进皮瓣术及皮片移植+皮瓣转移术均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术后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
乔建阳;
翟伟
-
-
摘要:
目的 观察皮瓣转移术联合Ilizarov外固定术治疗Gustilo Ⅲ型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45例GustiloⅢ型胫腓骨骨折患者行急诊彻底清创,有限切开修复胫腓骨的完整性,使用Ilizarov外固定架有效固定骨折.根据皮肤软组织缺损程度、位置及大小设计皮瓣,行IⅠ期或Ⅱ期闭合创面修复.结果 45例患者中,伤口Ⅰ期愈合20例(44.45%),Ⅱ期愈合22例(48.89%);3例未达到IⅠ期、Ⅱ期愈合患者中,1例皮瓣浅层感染,1例小面积骨外露并骨坏死,1例皮瓣全部坏死,均经对症处理后最终愈合.本组患者骨折愈合率为100.00%,平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11个月.结论 皮瓣转移术联合Ilizarov外固定术是修复Gustilo Ⅲ型胫腓骨骨折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
-
马维梅
-
-
摘要:
为观察无缝隙护理在肛门狭窄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将肛门狭窄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所有患者均行皮瓣转移术治疗,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无缝隙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对肛门狭窄患者术后使用无缝隙护理,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
邱恩铎;
夏铁男;
张芷豪;
张晓晶;
商冠宁
-
-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皮瓣修复术和游离皮片移植术在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修复的近远期疗效,探讨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外科修复方法 .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8年11月间辽宁省肿瘤医院骨与软组织肿瘤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足跟部皮肤恶性肿瘤的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皮肤缺损较大,不能直接缝合,根据手术切除后皮肤缺损修复的方式分成A组(皮瓣修复组)和B组(游离皮片移植组).分别对A、B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以及术后短期植皮或皮瓣的成活情况,术后长期皮瓣或植皮皮肤的外观满意度、皮肤麻木感觉、分离不适感、生存转归、辅助治疗、肿瘤复发转移、关节功能活动度等治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和B组病例在不稳定感(关节活动障碍或组织分离感)、肿瘤复发转移、生存转归、辅助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生物治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近期皮瓣或植皮成活率、患者外观满意度、皮肤麻木感觉及关节功能活动度这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的主观评价在外观满意和皮肤麻木感方面以及客观关节功能活动方面,A组优于B组.结论 皮瓣修复和游离皮片移植都可作为修复足跟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皮肤缺损的修复方式,足跟部负重区皮肤缺损的修复应优先选择转移皮瓣.
-
-
张衡
- 《2017年中医肛肠国际交流大会》
| 2017年
-
摘要:
通过观察完成的31例窦道切除加limberg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疗效及术后随访,讨论该手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优势.最终得出结论:窦道切除加limberg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效果确切,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治疗中推广.骶尾部藏毛窦是在骶尾部软组织中以内藏毛发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在国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有报道可发生癌变.我科通过窦道切除加limberg皮瓣转移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31例,均取得良好效果.
-
-
-
-
-
-
-
-
-
张元海;
倪良方;
胡祖良;
叶春江;
刘利平;
蒋瑞明
- 《2012浙江省烧伤外科学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头面颈部、上肢严重烧伤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深部的肌腱、血管、神经及骨关节等烧伤外露,临床处理比较棘手,如采用植皮修复创面,不但皮片难以成活,而且愈合后遗留严重畸形,甚至截肢,严重者可能继发血管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2002年4月至2011年3月,应用带蒂背阔肌皮瓣转移修复大面积Ⅳ度烧伤创面1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由于胸背神经与皮瓣供血血管伴行入肌,传统方法切取背阔肌皮瓣时把胸背神经一同包含在内,术后供瓣区残留的背阔肌因失神经支配而瘫痪,尽管丧失的背阔肌功能可由胸大肌、大圆肌及肩脚下肌等代偿,研究表明,采用传统方法切取背阔肌皮瓣对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还是或多或少存在的。随着背阔肌皮瓣在修复重建外科的越来越广泛应用,对其的解剖学研究也不断深入,原位保留胸背神经的背阔肌皮瓣,以及仅在胸背动静脉入肌处带少量肌袖,把胸背神经和背阔肌基本原位保留的薄皮瓣也相继应用于临床,扩展了背阔肌皮瓣的应用范围,同时减少了对供瓣区的功能影响,但对于超长切取的背阔肌皮瓣,认为还是应该采用传统方法切取,保证肌皮瓣有足够的血供。由于供瓣区部位相对隐蔽,且处于非功能部位,对于不能拉拢缝合的供瓣区创面,采用异种皮暂时覆盖,二期再行取自体头皮移植,避免因供皮而继发形成疤痕。供瓣区创面植皮后,肩关节的活动可能使皮片移动,从而影响成活,对皮片进行缝合固定,打包加压包扎,可提高植皮成活率。
-
-
张元海;
倪良方;
胡祖良;
叶春江;
刘利平;
蒋瑞明
- 《2012浙江省烧伤外科学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头面颈部、上肢严重烧伤后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深部的肌腱、血管、神经及骨关节等烧伤外露,临床处理比较棘手,如采用植皮修复创面,不但皮片难以成活,而且愈合后遗留严重畸形,甚至截肢,严重者可能继发血管破裂大出血危及生命.2002年4月至2011年3月,应用带蒂背阔肌皮瓣转移修复大面积Ⅳ度烧伤创面13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由于胸背神经与皮瓣供血血管伴行入肌,传统方法切取背阔肌皮瓣时把胸背神经一同包含在内,术后供瓣区残留的背阔肌因失神经支配而瘫痪,尽管丧失的背阔肌功能可由胸大肌、大圆肌及肩脚下肌等代偿,研究表明,采用传统方法切取背阔肌皮瓣对患者术后功能的影响还是或多或少存在的。随着背阔肌皮瓣在修复重建外科的越来越广泛应用,对其的解剖学研究也不断深入,原位保留胸背神经的背阔肌皮瓣,以及仅在胸背动静脉入肌处带少量肌袖,把胸背神经和背阔肌基本原位保留的薄皮瓣也相继应用于临床,扩展了背阔肌皮瓣的应用范围,同时减少了对供瓣区的功能影响,但对于超长切取的背阔肌皮瓣,认为还是应该采用传统方法切取,保证肌皮瓣有足够的血供。由于供瓣区部位相对隐蔽,且处于非功能部位,对于不能拉拢缝合的供瓣区创面,采用异种皮暂时覆盖,二期再行取自体头皮移植,避免因供皮而继发形成疤痕。供瓣区创面植皮后,肩关节的活动可能使皮片移动,从而影响成活,对皮片进行缝合固定,打包加压包扎,可提高植皮成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