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话文学

白话文学

白话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55年到2022年内共计15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541篇;相关期刊131种,包括社会科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民国社会历史与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研讨会等;白话文学的相关文献由14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小玲、刘军、刘纳等。

白话文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4 占比:9.0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1541 占比:90.86%

总计:1696篇

白话文学—发文趋势图

白话文学

-研究学者

  • 李小玲
  • 刘军
  • 刘纳
  • 刘继兴
  • 吴俊
  • 孙玉石
  • 彭建华
  • 李思清1
  • 歐陽明亮
  • 江震龙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赵海霞
    • 摘要: 近代以来,中国文学进入大变革时代,因地理位置的偏离、人才的匮乏和内驱性的不足,白话文学在澳门几无自发产生的可能。同时,文化上与内地同根同源,文学发展与内地息息相通,又构成澳门白话文学产生的必然性。陈子褒在澳门倡导白话文、编写白话启蒙读本、推动启蒙教育,是晚清白话文运动在澳门的响应,为澳门白话文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1920年雪社成员冯秋雪发表澳门第一首新诗。20世纪30年代是澳门白话文学的初创期,澳门本土有白话诗、文、戏剧和小说的发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澳门白话文学全面兴起。澳门白话文学产生在澳门文学转型的大背景下,转型体现在"作家主体的转型"、"文学观念与作品形态的变化"及"文化下移与文体变革"等方面。知识分子的流动和市民对新思想的接受,对澳门新文学的产生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相比同时期的内地和台港,澳门新文学的产生有其特殊性。
    • 李怡
    • 摘要: 中国新诗的第一人是谁?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都在竭力排斥胡适,对《尝试集》多有挑剔,这主要是出于政治的考量,新时期现代新诗研究的评论反正,就是从承认胡适《尝试集》的时间意义(个人的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开始的;同样,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何在,也常常落实为对白话文学的“第一”的认定上。
    • 户晓辉
    • 摘要: 如果说侨易学的主要任务在于研究由物质位移之侨带来的精神质变之易,那么,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发生就是一个典型实例。作为对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代发生起过决定性影响的重要人物之一——胡适,不仅与康德的自由理念、杜威的民主理念发生了侨易,而且这种思想融汇的因缘际会所造成的精神质变为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研究带来了"二元三维"的实践起点和崭新格局。由此可见:中国现代民间文学研究自一开始就不仅仅是单纯摸着石头过河式的经验研究,更是在自由、平等和民主理念引导与规范之下产生的人文研究。尽管这样的"凌云"高度并没有得到多数学者的领会和发扬光大,但实践民俗学需要返回胡适为我们开启的学科起点而重新出发,从研究理念的逻辑原点上寻求更加明确的实践理性目的和更加丰富、更加具体的理论规定。
    • 文贵良
    • 摘要: 茅盾的《子夜》因其描写上海现代都市的金融生活、刻画了吴荪甫、赵伯韬等典型形象而闻名于世。学界对它的语言之美,虽早有吴宓等人称赞,但挖掘不够。《子夜》中都市物语、金融行业话语、青年知识分子的“俏皮话”、工人群体的“大众语”,立体呈现了现代都市上海的肌理,具有独特的汉语诗学特质。《子夜》的汉语处在“五四”白话到“大众语”的过渡之中,向着“文学的国语”遥望与迈进。
    • 唐诗诗
    • 摘要: 提及国语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学术界往往认为是文学革命把半死不活的国语运动救"活"了,却忽略了国语运动对白话文学的作用。1916年,国语研究会发布了《征求会员书》,开始集中解决"国语统一"的问题。1917年,黎锦熙拟制了《国语研究调查之进行计划书》,内容繁复而有次序,以语言学家的眼光从音韵、词类、语法等方面为"国语统一"事项提供了极其精细、科学的解决方案.
    • 席慕蓉
    • 摘要: 作为一个小市民有种种令人生气的事——但幸亏还有种种可爱,让人忍不住的高兴。永康街有一家卖面的,门面比摊子大,比店小,常在门口换广告词,冬天是“100°C的牛肉面”。春天换上“每天一碗牛肉面,力拔山河气盖世。”这比“日进斗金”好多了,我每看一次简直就对白话文学多生出一份信心。
    • 陈丹丹
    • 摘要: 关于内藤湖南的“唐宋变革论”(《概括性的唐宋时代观》),之前学者多强调其中所说政治与社会的转型。《概括性的唐宋时代观》虽然短,但也概括了唐宋间思想、文学、艺术的转型。新的风尚往往是从唐中叶开始萌生。在思想上,内藤强调了唐中叶开始由重家法师法的经学向一家之言的转变。就文学而言,内藤强调由贵族到平民的转变。内藤同时也注意到艺术与音乐之发展中“通俗化”“平民化”的趋向。宫崎市定也认为,“在文学方面,以宋代为中心,也可以见到类似文艺复兴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在文学领域呈现出了两种相反的取向,一是古文的复兴,另一是白话文学的诞生,而两者在否定中世纪这一点上并无异趣”(砺波护编,宫崎市定著《东洋的近世:中国的文艺复兴》)。
    • 杨经建; 伍丹
    • 摘要: “白话文”作为五四“文学革命”的话语表征,只有置放于母语文学现代性重构的进程中,才能领会其价值意义.胡适对新文学的“建设性”贡献经历了一个从“白话文学”到“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过程.这是一个不断探索、修订、演化和发展的历程.正是在这个过程或历程中,胡适的(文学)语言观乃至文学思想无形中指向以母语文学为底蕴的“文统”,其本质是对(现代)母语文学的想象性构设.诚然,这种想象性构设仅停留在“尝试”阶段,体现在其话语阐发中则表现为一种“片面”的“真识”,但却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开启了一扇门.各种语言资源得以拥入,其中所昭示的正是文学母语融合与母语文学重构的趋势.
    • 刘帅
    • 摘要: 当今,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学习外语逐渐成为主流,而随之产生的则是使用外语对母语的影响,面对这样的趋势,我们势必要提高警惕,保护好地道汉语中原有的那份纯净和美德.本文将就目前比较常见的一些中文欧化句式、中文的常态和变态做一个简要的论述和剖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