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白话新诗

白话新诗

白话新诗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22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8篇、专利文献4篇;相关期刊165种,包括江汉论坛、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 白话新诗的相关文献由212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怡、颜同林、周晓风等。

白话新诗—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8 占比:98.28%

专利文献>

论文:4 占比:1.72%

总计:232篇

白话新诗—发文趋势图

白话新诗

-研究学者

  • 李怡
  • 颜同林
  • 周晓风
  • 卞之琳
  • 流沙河
  • 王建青
  • 王泽龙
  • 谢君兰
  • 丁鲁
  • 何琴英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怡
    • 摘要: 中国新诗的第一人是谁?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都在竭力排斥胡适,对《尝试集》多有挑剔,这主要是出于政治的考量,新时期现代新诗研究的评论反正,就是从承认胡适《尝试集》的时间意义(个人的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开始的;同样,中国现代文学的起点何在,也常常落实为对白话文学的“第一”的认定上。
    • 赵黎明
    • 摘要: 口语语法指基于北方方言、比语音更高一层的结构规则。中国新诗中口语语法的运用,不仅引发了审美范式的古今转变,也带来文化精神的革命性变化,主要体现在:主语“我”的登场,宣告了个人主体的诞生,增强了诗歌的主体性和精神性;口语叹词的出现,表征了人与文双重解放的程度,产生了一种新的活态抒情文化;而指代词的使用,使指称更为明确、感觉更为具体;关联词的增加,标志着诗的意脉由断续到连续的转变;介词的出现,使诗进一步脱离抽象、变得具体,从而走向“具体的诗学”。口语语法在诗中的运用,不仅推动了诗的表达革命,还催生了一种新的文化精神,具有重要诗学意义。
    • 张光芒; 陈进武; 张勇
    • 摘要: 一、白话新诗的崛起南京虽然没能如北平、上海那样汇集大量的新文学作家,但在新文学创作上形式多样,尤其在白话诗歌创作上继承了古典诗歌韵律和形式上的美感,极大地保存了诗歌应具有的诗性。南京教育的发展,使大量新文学阵营中的作家曾在南京执教或工作,以南京自然风光或社会面貌为主题进行诗歌创作。
    • 夏小梅
    • 摘要: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沈尹默创作的新诗和其他白话新诗一道承担起文学领域的"反传统"任务。其诗在内容上坚守启蒙和人道立场,在形式上采用松散自由的白话进行创作,为打破传统诗歌的束缚进行了大胆尝试。但沈尹默的新诗未能完全摆脱中国诗歌的传统审美意识,在意境、音乐性、表现手法的应用等方面表现出对传统诗歌的"依恋"。传统因素与现代文化杂糅于他的新诗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反传统"的矛盾性。
    • 卓睿
    • 摘要: 艺术歌曲是一种诗乐交融的西方声乐体裁,诞生并繁荣于19世纪德奥浪漫主义时期.它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浪潮进入中国,是新文化运动音乐变革的产物.中国艺术歌曲一经诞生,就因白话新诗难以谱曲,音乐家逆向选择被新文化摒弃的古典诗词而陷入窘境.从德奥浪漫主义经典艺术歌曲作品来看,它的诗歌与中国古典诗词在审美理想上十分相似,即语言与诗意的"音乐性",而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白话新诗则背道而驰,力求"脱乐";同时,变革的工具性需求与艺术歌曲审美功能亦产生错位.由此共同造成了中国艺术歌曲初期的发展窘境.
    • 夏小梅
    • 摘要: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沈尹默创作的新诗和其他白话新诗一道承担起文学领域的"反传统"任务.其诗在内容上坚守启蒙和人道立场,在形式上采用松散自由的白话进行创作,为打破传统诗歌的束缚进行了大胆尝试.但沈尹默的新诗未能完全摆脱中国诗歌的传统审美意识,在意境、音乐性、表现手法的应用等方面表现出对传统诗歌的"依恋".传统因素与现代文化杂糅于他的新诗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反传统"的矛盾性.
    • 单济康
    • 摘要: 于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周恩来怀抱救国救民的急切心情,走出国门,探求真理,受国际著名马克思主义宣传家河上肇教授宣传影响,致力于马著的学习钻研。经过一番洗礼,思想认识得到质的大飞跃,诗章创作亦由运用文言体式弘扬传统美德,转变为适宜大众阅读的富于革命意义的白话新诗,蕴含精深的组篇《游日本京都》由此面世。回归祖国,他结社组团,创办革命刊物,号召革心、革新,邀请北京大学教授、马克思主义革命先驱李大钊赴津演讲。针对有人借写人力车夫说事,散布阶级调和论,他撰写《死人的享福》,愤怒斥责;“五四”爱国运动中,他积极投身战斗;身陷囹圄时,他将牢房当作课堂,向难友宣讲马克思学说“余工余值论”“唯物史观”“阶级竞争史”等(见《警厅拘留记》),为早期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罕见一人(见力平著作《开国总理周恩来》第49页述评);同时,他关注狱外的斗争,关注战友的安全,撰写长篇诗章,激发其砥励前行。出狱后,他径奔马翁故乡学习考察,会聚精英,组建共产主义组织,举旗盟誓,愿为革命洒血,为理想赴死,充分展现出一位风华年少的学子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践行,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先锋战士,至为感人。
    • 李婷
    • 摘要: 民国时期的旧派文人胡怀琛作为一名南社成员,却对新文学表现出极大热情,在白话新诗理论建设、白话新诗教育及白话新诗创作等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在新文学运动初期及以后的长时段里,学界囿于其"旧派文人"身份,对于他在新文学建设上所做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成绩鲜少提及,甚至故意遮蔽.而其被遮蔽的具体原因,既有他旧文学派别的社会背景,也因为他本人对古典文学的狂热与执着,当然也与五四新文学运动发生之际新旧文坛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有关.站在新文学运动百年后的今天,应该摒弃偏见,客观公正地评价胡怀琛等"旧派文人"在新文学建设方面的贡献,还原新文学运动发展初期的原生状态.
    • 王泽龙
    • 摘要: 作为新文学运动中的白话新诗集的序跋,在“五四”文学变革与新诗形象的建构中具有较为特殊的意义.“五四”白话新诗运动,以白话新诗集为证,序跋直接代言,共同为新诗合法性举旗扬帜,为白话新诗形象建构立言发声.新诗集序跋标举现代白话为新诗语言正宗,脱去文言旧外壳,为中国诗歌形象置换新颜;序跋主张说真话,果决与旧思想告别,为白话新诗形象铸就新灵魂;序跋倡导自然节奏,冲破旧格律束缚,为新诗形象输入生命新活力;序跋力主以文为诗,解放僵化诗体,为新诗开拓新天地.“五四”白话新诗集副文本序跋与正文本新诗集同声共气,共同发力,开拓了中国新诗滥觞期的新格局,建构了“五四”新诗新形象,创造了“五四”文学崭新的新气象.
    • 姜涛
    • 摘要: 郭沫若的《女神》出版于1921年8月,虽然比《尝试集》晚出了一年多的时间,但在当时的读者和批判家眼里,却突破了早期白话诗的规范,隐隐然,构成了新诗的另一个历史起点。后来,郁达夫、冯至、施蛰存、戈壁舟、闻一多等人在谈及阅读感受时称《女神》与《尝试集》相比,展现了白话新诗更高的水准。闻一多给予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文学史判断:“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二十世纪底时代精神。”这一判断后来也被钱杏邨、穆木天、焦孚尹、周扬等人重申,直至当代,逐渐沉积为一个看似妥当的文学史结论:《尝试集》作为“第一部”新诗集,其开端的地位不可动摇,但只是一个“开端”、甚或“过渡”而已,《女神》则由于其在思想、艺术上的多重成就而被奉为新诗成立的“丰碑”。除了外部历史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不同的“起点”认定,关涉到的不仅是两本诗集的位置升沉,更为重要的是,有关新诗成立的合法性争议、有关新诗展开路径的不同想象,也就蕴含其中。在此意义上考察《女神》的接受与阐释,或许更能在“起点”的意义上,挣脱流畅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固化的新诗史叙述,去呈现新诗发生内含的复杂张力、不同话语的协商以及新的阅读程式的生成。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